03.04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適當停下

等一等你的靈魂


你有沒有過這種狀態,有時會覺得所有事物都很無趣,對任何事物都打不起精神。


如果有,回想一下,自己當下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真正熱愛的?


是主動投入了百分百的熱情,還是在硬著頭皮做?


時代高速發展,我們每天忙著生活,幾乎很少有時間停下來,認真地想一想:


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要抵達的遠方是哪裡?


如果長期從事自己並不熱愛的東西,也沒有從中獲得過喜悅和認同。


久而久之,就會消磨掉我們所有的熱情,對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


有句話說的好:

“你應該停下來,等等你的靈魂。”


人,只有在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時,才會不計回報,全身心地投入。


如果你現在做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說,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在湊合著做:


那麼,你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明確自己想要什麼,做出對未來的規劃。


人生短暫,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利用有限的時間做最想做的事,而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活著。


找到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然後朝這個方向努力下去。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擁有硬實力

才能在面對風險時更從容


疫情發生後,對很多公司都有著不小的衝擊。


有人因此被降薪、裁員,很多員工感覺如履薄冰。


充滿擔憂的背後,其實是對自身實力的不自信。


如果一個人實力過硬,往往不會太過擔心離開上家,沒有下家。


當一個人擁有了過硬的實力,在應對突發事情時,會變得更從容。


認識一個朋友,非常優秀,在一家知名的大公司上班。


前幾天,我問他:

“你們公司會不會被影響,給員工降薪,甚至是裁員呀?”


朋友輕描淡寫地說:

“降薪是不可能的,裁員就更不可能了,除非是我自己離職。”


這話雖然聽上去很傲氣,但仔細一想,他的確有這個能力。


能力給了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無論有什麼因素影響,有能力的人,永遠都有話語權。


張泉靈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什麼樣的人,容易被時代拋棄呢?


就是不會學習的人,放棄學習的人。


學習,是一個人擁有硬實力的最快途徑。


一個善於學習,懂得精進自己的人,在擁有了硬實力後,就有了應對風險的實力。


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技能,來去自由,是一個人抗擊風險的最大能力。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錢,能給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


最近,很多人比較焦慮,主要是因為平日習慣了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理財的觀念,也沒有存儲的習慣,又剋制不住花錢的慾望。


這一到關鍵時刻,用錢的地方多了,難免亂了陣腳。


有網友說,自己平日習慣了買東西,不管用得上的,用不上的,總是買很多。


家裡儲物間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物品。


買東西已經成為了一種慾望,而不是需要。


疫情發生後才知道,過日子還是精打細算些比較好。


有人說,三十歲的時候,如果你的積蓄還不足以支撐你活三個月。


那麼,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作秀。


這話聽著確實刺耳,可何嘗不是一種真相。


雖然不是說我們要把賺來的錢都存起來,降低生活的質量。


但起碼手裡得有點應急的錢,在應對突發的狀況時,會從容很多。


錢,真的能給一個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


平時理性消費,多學習一些理財知識,雖然不能暴富,但可以讓我們在無形中逐漸積累出抵抗危機的能力。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多讀書

書中真的有“黃金屋”


武漢“方艙醫院”投入使用時,一張照片迅速走紅。


照片中,有人在睡覺,有人在玩手機,唯獨一個年輕人,正在專心致志地看書。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有網友說:

“他看的不只是一本書,他看到的是另一種生活狀態,另一種心情,另一個世界。


我們大多數人,現在都被手機綁架了,是常態,是工作需要,是打發時間,是無奈。


能靜下心來讀書,也是一種幸運和幸福。”


的確,讀書多的人和不讀書的人,構建起來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


讀書,不僅能滋養身心,還可以對抗焦慮。


有人說:

“讀書最大的好處是,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


讀書可以讓你打破自身的侷限,看到更廣闊的視野,對真理也更有敬畏心。


這讓我想到,被很多觀眾喜歡和佩服的主持人董卿,她自信優雅、出口成章,都是得益於堅持了很多年的習慣:


每晚入睡前,無論多晚,都堅持看一個小時的書。


如果說這個時代有成本最小的投資,那一定是讀書,但收益的回報卻是無價的。


讀的書多了,內心會變得柔和,思想會變得豐盈,面對挫折時,也更能心平氣和。


我們不妨每天抽出一個小時讀書,只要能夠長年累月的堅持下去,結果一定是驚人的。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好好去愛那些

值得你愛的人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海棠的妻子是一位醫護人員,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因為屬於輕度感染患者,為了不佔用醫療資源、避免交叉感染,他們決定居家隔離治療。


海棠不顧被傳染的危險,堅持留在家裡照顧妻子,陪她一起與病魔抗爭。


每天穿著防護服給房間清潔消毒,監督妻子吃藥,不怎麼會做飯的他,主動嘗試著做妻子喜歡吃的菜。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圖源:二更


隔離在家的第七天,是兩個人結婚4週年紀念日。


海棠特意為妻子準備了一個小驚喜,緩解妻子低落的情緒。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圖源:二更


越是關鍵時刻,你就越會發現,一個好的親密關係在人生中是多麼的重要。


人在遇到危險時,是很脆弱的,渴望一雙溫暖的手搭在肩膀上,說一句鼓勵的話。


讓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外面充滿危險,沒有辦法出門,只能被困在家裡時:


一家是和和氣氣,滿屋子的歡聲笑語;


另一家是吵吵嚷嚷,滿屋子都是爭吵聲。


你會更願意生活在哪個人家?


相信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和家人好好守候在一起,共同抵擋危險。


健康的家庭,不僅有愛,也有一起應對困難的力量。


不只是親密關係,我們在這個社會上和很多人聯繫,也在不斷地帶來溫暖。


疫情期間,大家隔離在家,可即便不用走動,有些人和我們關係依然緊密。


前兩天剛回北京,就收到很多朋友的問候,問我有沒有事,是不是安全,有什麼需要。


沒過幾天,還收到了朋友寄來的一包口罩。


在現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包口罩更是意義非凡。


我們還約定好了,等疫情過去,就一起出去玩,去吃火鍋……


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對生活充滿了期待,期待見到他們,也期待明天。


人生最理想的狀態,不過是擁有親密的家人,還有舒適的圈子。


好好去愛那些真正愛你的人,真正對你好的人。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建議收藏)

別等待

想做的事趕緊去做


知乎上有個提問:

“疫情結束之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是,我想去做那些渴望了很久又沒有勇氣去做的事,去見那個一直讓我心心念唸的人。


我們總是喜歡拖延,覺得晚點做也一樣,可是生命有時候是沒有機會等待的。


生命沒有波折的時候,彷彿一切都還來得及,可當生命接受考驗時,生死離別也不過是眨眼的功夫。


一件事,你去做了,就沒有遺憾了,如果不去做,或許註定就會成為遺憾。


《重生》裡有這麼一句話:

“如果有天可以讓你選擇人生重來或繼續,我不知道,你最後的答案會是真情或假意。


我希望從藍天到名利,所有你想要的,都別隨風去”。


趁一切都來得及,去見想見的人,去做想做的事。


別等待,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見到想念的人,和她一起聊聊過去,聊聊未來,聊聊生活中的那些小美好。


實現惦記很久的事,給自己一個大大的鼓勵,原來自己可以這麼優秀。


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一切都值得期待,也值得擁有。


決定人生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心態和能力。


人生的意義就是體驗,不要害怕,奮力去做事,盡情去愛人。


《無問西東》中說: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論任何時候,願我們都能懷有初心,堅定地做自己,做溫柔的人,做善良的人。


記住,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