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易中天:父子矛盾越來越大怎麼辦?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愛?

易中天:父子矛盾越來越大怎麼辦?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愛?

優秀孩子離不開優秀的父親。

但是每個男人都清楚如何做父親嗎?

男人本身不善表達,父與子,擁有相似性格的兩個人,矛盾時常發生,面子的關係,又不想對彼此低頭,所以火山撞地球!本是好意,卻因為不理解,兩個世界,越走越遠。

兩段對話,卻似乎是千家萬戶的縮影。

讓我們看看孔子是如何與兒子相處的:

(以下內容取自易中天新書《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


孔子的得意學生,竟然是自己的兒子

孔子有兩個學生,很特別。

特別生一個叫孔鯉,一個叫陳亢

孔鯉是孔子的獨生子,字伯魚。陳亢卻沒有被司馬遷列入孔門弟子的名單,應該是粉絲。而且,就像所有追星族一樣,他對孔子的言行舉止十分關心。

有一天,陳亢遇到了孔鯉。

這可是天賜良機,陳亢當然不肯放過,趕緊提出問題。只不過,陳亢小孔子四十歲,比孔鯉也算小了一輩,因此稱孔鯉為先生。

向孔老師的兒子討教經驗

陳亢問:伯魚先生,您在老先生那裡,應該也多少聽到過一些什麼特別的教導吧?

孔鯉說:沒有呀!

接下來,孔鯉講了兩件事。

故事記載在《論語·季氏》,原文是:

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曰:學《詩》乎?

對曰: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

鯉退而學《詩》。

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

曰:學禮乎?

對曰:未也。

不學禮,無以立。

鯉退而學禮。

趨,就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庭,則是建築物臺階前的空地,即院子。

由於孔鯉是在小步快走通過庭院時被叫住訓話的,所以後世便把接受父親教誨叫作趨庭,受教於父親叫作過庭,父親的教誨叫作庭訓,也叫庭聞,或過庭語。

孔子如何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愛?

現在我們來講這個故事:

某天,孔子一個人站在庭院裡,孔鯉恭恭敬敬邁著碎步從他面前走過,結果被孔子叫住。

孔子問他,學《詩》了嗎?

孔鯉回答,還沒有。

孔子說,不學《詩》,就不會說話。

於是孔鯉退了回去,開始學《詩》。

又一天,孔子又是一個人站在庭院裡,孔鯉又邁著碎步從他面前走過,結果又被叫住。

易中天:父子矛盾越來越大怎麼辦?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愛?

孔鯉告訴陳亢:我聽到的,就這兩條。

陳亢非常興奮。他說:我只問一個問題,就得到了三個答案:知道要學《詩》,知道要學禮,還知道作為君子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兒子。

該怎樣呢?

原文只有一個字:

或者說:君子遠其子。

父親需要刻意疏遠自己的孩子嗎?

什麼叫遠?

疏遠嗎?

冷淡嗎?

為什麼?

說法五花八門。有人說是因為角色分工:嚴父慈母嘛!也有人說是為了父道尊嚴。父子之間過於親熱,就會沒大沒小,不成體統。

所以,必須保持距離,不能膩。

結果怎麼樣呢?

那些不會做爹的便整天端著架子板著臉,見了兒子不是訓斥便是打罵,毫無父愛可言,就像《紅樓夢》裡賈寶玉的父親賈政。

呵呵,那可是個偽君子

事實上,這種做派不但虛偽,而且愚蠢。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可是既需要母愛也需要父愛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會有問題。何況父子之間原本就關係微妙,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便更是如此,弄不好就會反目為仇。這時,你還來個“君子遠其子”什麼的,豈非雪上加霜?

那麼,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親密有間。

也就是說,既充滿父愛,又保持距離。因為沒有父愛就沒有健康,沒有距離就沒有原則。父母親畢竟是教育者,溺愛也絕不是好事情。

父親的職責: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人

更重要的是,有間不是疏遠也不是冷淡,而是尊重。不要把孩子看作私有財產,更不能看作工具

和奴隸。他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你的孩子。

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人,才是父母的天職。

那麼,真正的人,有標準嗎?

有。

是什麼?

獨立人格,自由意志。

為什麼是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這兩個標準呢?

道理很簡單:

沒有獨立人格,就是奴隸;

沒有自由意志,就是木偶。

各位家長請注意:這兩條要是沒了,你的人生將連同他的人生一併失敗。因此,必須學會尊重獨

立人格和自由意志。

如何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自由意志?

人格既然獨立,就不能非法侵入。

這就要尊重隱私。

意志既然自由,便不能強行干預。

這就要尊重選擇。

如何才能尊重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呢?

當然,對未成年人,父母家長有監護權;對已成年人,有建議權。但,監護不是管制,建議不是命令。對未成年人,應該循循善誘。對已經成年的子女則可以這樣說:

孩子,你有權做出選擇,但你做出的任何選擇都將由你自己負責。

這是尊重,也是愛。

在尊重的前提下去愛,就叫親密有間。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父親?

· 君子遠其子:既要充滿父愛,也要保持距離。

· 讓孩子成長為人,是父親的天職。

·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自由意志。

· 引導孩子自己選擇,自己負責;在尊重的前提下去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