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警惕!當代書法創作中的——空洞

文 | 吳川淮


“書法的空洞”與“空洞的書法”其實是當代書法創作中的一體兩面,正是緣由當代書法家做為書法創作主體的精神空洞,技法空洞,文化空洞等諸多層面的空洞,從而最終導致當代書法創作出的作品集體呈現出的多是“空洞的書法”!

文中所言“空洞是指注重外表而沒有內質,注重形式而缺乏內容,精於技術技法和形式的擺置,但缺乏個人生命與情緒的深刻表達”。這就好比說,讓世界最頂級的化妝師用最好的化妝品來給一個木偶來化妝,得到的最後結果依然是一個漂亮的木偶!一個永遠沒有靈魂和感情的木偶!所以“書法的空洞”與“空洞的書法”!才是當代書壇應該引起足夠警惕的大問題!




警惕!當代書法創作中的——空洞

墨僧現代書法作品《空》


我們為什麼會被歷史上的經典之作感動,正是因為在經典中飽含著打動我們的那份情感。《喪亂帖》、《祭侄稿》都有一種至情至性的悲痛,是哭泣的文字,但也達到了後人幾乎無法企及的技法高度。


當藝術性的創作成為一種運動的時候,因著功利性,它就發生了變異。在任何時候,藝術脫離個體生命與傳統結合的獨特表達,都會變成一種影子藝術,一種重複性製作。當代的書法創作已經有了走向空洞的一些跡象,出現了重“技”而失“道”的一種趨向,值得警惕。


空洞是指注重外表而沒有內質,注重形式而缺乏內容,精於技術技法和形式的擺置,但缺乏個人生命與情緒的深刻表達。美術理論家郎紹君說:“高度完美的僵化標誌著新鮮活力的喪失。”當今書壇,我們的確應該防止“高度完美的僵化”所帶給我們的空洞。


書法在脫離了傳統的日常書寫後,已經走向了一種依附漢字語言的純粹藝術。但它依然能夠表達我們中國人特有的精神內蘊,依然能夠隱約流露出我們的精神印記。書法如何感動我們?它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凸顯個人的情感。我們在古人的經典裡讀出了很強的個人情緒,它具備了很強的原創性,是後人所無法複製的。書法的可貴就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作者書寫時精神活動的軌跡”。這種“軌跡”在很多當代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相反的是不同層次上的複製,把個人的精神依存於古人的字體裡,這是提倡傳統所帶來的現代人的保守做法。可以說,在這些年的書法運動中,沒有出現幾位面目新穎的書家,沒有出現多少帶有時代書風、並與我們精神息息相關的原創性作品。我們為什麼會被歷史上的經典之作感動,正是因為在經典中飽含著打動我們的那份情感。《喪亂帖》、《祭侄稿》都有一種至情至性的悲痛,是哭泣的文字,但也達到了後人幾乎無法企及的技法高度。


警惕!當代書法創作中的——空洞

王羲之《喪亂帖》


我們這個時代的很多書家幾乎都是臨仿高手,流行書風的新意很快被無數遍地克隆,書法面貌雷同如同在街上不斷碰上扎小辮的男士和穿紅裙子的女人。連書法圈裡專業人士都對此感到疲憊。


失去實用價值的書法成為一種純粹的藝術運動後,在各種功利的催動下,的確顯出一種勃勃生機,幾代書法人不斷推出作品,不斷地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傳統“庫房”裡的所有兵器幾乎無一沒有被人“使用”過。“手工活”是愈幹愈細,材料是愈來愈貴,書壇熱鬧異常,令人目不暇接。恰恰在這種情形下,才容易找不到自己,才容易陷入空洞。我們這個時代的很多書家幾乎都是臨仿高手,流行書風的新意很快被無數遍地克隆,書法面貌雷同如同在街上不斷碰上扎小辮的男士和穿紅裙子的女人。連書法圈裡專業人士都對此感到疲憊。書法還有沒有更新的形式?還有沒有更為獨特的字體和風格?這是書法在場者的自問與追問。


警惕!當代書法創作中的——空洞

王鏞先生書法作品《黃山谷絕句》


在當代的文化語境中,弘揚個性,解放創造力,激發原創精神成為審美的主體。書法作為傳統文化的標誌性藝術,與其他藝術相比,它沒有題材,沒有模仿,沒有描述,它就是漢字和由漢字所承載的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它本身的抽象性和傳承性就框定了它在自己本體之內去表達豐蘊的內涵。在當代的書法創作中,流行書風、學院派書法、新古典主義、墨象書寫、藝術書法等等,打著不同的標籤,都是力圖在傳統與創新上各逞其能,但在各自的探索中都有一些偏向。被很多人看好的流行書風,最初一新耳目,將來自傳統的奇崛生辣、生拙跳宕的書風推向極致化。他們追求碑帖結合的探索值得肯定,但面目的雷同,製作、形式過於嚴重,阻礙了他們更深入地發展。主題先行的學院派又過於講究拼貼,色彩斑駁,剪輯出彩。學院派最為自豪的是對傳統經典的瓦解與重構,對傳統經典細節的精微把握,它的豐碩成果屢屢被“國”字展上的獲獎和入展所證實。墨象書寫則直接借鑑日本的少字數書寫,似墨似字,已非書法。這些探索,應該讓人能夠理性地接受。就是那些走得非常極端的,也允許他們有一個空間。在改革開放近30年間,狂熱的美術思潮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書法,墨象書寫的確佔領了一定位置,但書寫者面目的漸漸趨同又讓人少了刺激。所以在玩遍諸多形式後,還只能是迴歸傳統。有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是,當今二王與北魏書風幾乎佔領了百分之八十的展廳地盤,但這樣的“傳統”已非過去的傳統,它又有了一種新的包容性。新傳統是這樣形成的:將一種新奇的理念注入於傳統,甚至將有些誤讀的感受融匯於傳統的學習中,在今人筆下的傳統就包容了新的理念。


警惕!當代書法創作中的——空洞

學院派書法作品示例


我們的書法創作應該表現出一種和個人生命感受交融的內涵。因為書法表述的是根植於我們生命的文化,是凝固化的線條表達,是流動中的生命感受,是字體之中所滲出的個人學養。書法的內涵是生命的本真,“是知識者必備的修養,是引導人們完善內心生活的手段,同時又是人們訓練審美感覺、寄託審美理想的領域,此外它還是一種個體娛樂的形式,一種調節身心狀態的手段”(邱振中語)。傳統經典的多面性造就了書法不同的內涵,書法的內涵構成了不同的意義。書法作品中體現了作者個人的生命感受,才能讓人體味到書外之道、書外之法、書外之人。


在物質生活相當豐富的今天,我們需要一批人沉寂下來,以書悟道,創造出我們這個時代所需求的能夠表現精神內涵的作品。



本文作者吳川淮

吳川淮,號漆居齋主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第六屆新聞出版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畫》藝術創作中心副主任兼中國書畫美術館副館長,中國民族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楷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陝西省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陝西書協理事,西安交通大學書法研究院研究員,長安書學院副院長,文鳳堂書法院院長,陝西崇文書院名譽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