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汽車的普及沉澱積累了汽車文化的誕生,那麼越野絕對是汽車文化中最為動人心魄的一種流派。對未知的探索,對險惡環境的征服,跨過各種複雜多變的路況達到終點給人予強烈的的滿足感。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而悍馬,在越野文化中絕對是繞之不過的一個話題,80年代初,第一代軍用悍馬誕生按照美國多用途要求設計之後,全新的戰術車輛軸距3.3米,車寬2.16米,整備質量2.6噸。高度1.83米,可以爬上60%的坡度,能通過40%坡峰,加裝涉水喉之後可以輕鬆穿越1.5米的水深。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悍馬的成名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鐵與血,炮火紛紛的碰撞中,悍馬給了美軍最安全的防護和支持,悍馬穿梭在沙漠上的畫面,定格在人們的視線中,幾乎成為了美軍的象徵符號。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海灣戰爭之後,悍馬已經成為人們追捧和迷熱的對象,順應民意,AM Genera推出了Hmmwv的民用車,取名Hummer,譯音“悍馬”,越野之王的地位從此奠定。比如施瓦辛格就是第一批民用悍馬的擁有者即便之後,阿富汗戰爭中悍馬的表現已經不能盡如人意,市場經濟衝擊下悍馬的落寞,也已經動搖不了悍馬在民間的地位。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不論是軍迷還是車迷,悍馬經典形象已經進化成一種“硬朗的符號”,如果說有一部車,能夠幫助男人演繹自己的“男兒本色”,我想其豈能出悍馬之右,正如黃曉明所說:“悍馬 一部真正的男人之車”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或沙漠、或叢林、或戈壁、或草原,無所不能至,是悍馬所詮釋的越野精神,而所謂越野,一句野字正好點出了悍馬的出沒之所在,應該廣袤的大地,愈加艱難,愈加前行,都市的柏油路,玻璃牆的大廈間,繁華的商業地,還是留給那些溫文爾雅或者如風穿梭的家教和跑車們。

如果說古人配上一部車的話,我想李白飄逸出塵的形象更合適蘭博基尼或者保時捷,如風一般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關羽的赤兔馬可以演變成一款阿斯頓馬丁,閃電般千軍萬馬之中取人首級而一騎絕塵,忠義岳飛可能會選擇一款自主品牌,如紅旗?但“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肯定會選擇一款悍馬,使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拋卻經營問題的商業不言,悍馬的落寞可能正是因為給人過於“硬朗、鐵血”的形象,而非現在的流行的“環保、舒適”概念,即便後來的h3降低油耗也,加強設計,調整了舒適度,但猶如一個固執的騎士,也適應不了現代的變化,這樣也好,絕唱的悍馬作為一個傳奇,可以給我們更多的懷念

血與火之車 聊一聊永恆的越野之王悍馬

結尾,引用一個發燒友話:但求擁有一部悍馬,從此曠達的原野上天高人愉悅,海闊憑鳥飛,此生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