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聚焦學習】

明代末年,生活在東北的女真人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先是聯合東蒙古科爾沁部打敗林丹汗,又逐步將內蒙古、外蒙古、新疆、青海蒙古諸部納入管轄範圍。蒙古人成為滿族統一全國的中堅軍事力量。為了鞏固滿族的天然政治盟友,清統治者對蒙古族採取了聯姻制度、大興喇嘛教等一系列措施。在蒙古族鞍馬藝術中,景泰藍馬鞍成為蒙古族鞍馬藝術的一朵奇葩。本文通過景泰藍馬具藝術,探討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一、聯姻政策的產物:阿拉善景泰藍馬具

阿拉善有兩部蒙古部落組成,和碩特部和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蒙古人原來生活在新疆青海境內。清初,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崛起後,生活在新疆境內的和碩特部和土爾扈特部被迫遷往青海和俄羅斯的伏爾加河下游等地區。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阿拉善和碩特部得到康熙皇帝首肯,賜牧於賀蘭山西套一帶,後逐漸在阿拉善地區固定下來。準噶爾汗國策妄阿拉布坦時期,遠在伏爾加河下游遊牧的土爾扈特部500人,前往藏區朝佛,後由於策妄阿拉布坦的阻撓,被截留在阿拉善地區。乾隆皇帝乾脆將該部留在阿拉善額濟納地區遊牧。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阿拉善末代王爺達理扎雅的景泰藍馬鞍

清初,位於中亞、新疆境內漠西蒙古準噶爾汗國對清朝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壓力。準噶爾首領噶爾丹以喀爾喀部在宗教法會上,慢待達賴喇嘛使者為由,發動了正對喀爾喀部的軍事行動,一度將戰事引發到內蒙古境內。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通過70多年的時間,才徹底將準噶爾的軍事危險消滅,並逐步將新疆、青海、西藏等漠西蒙古的勢力範圍,納入了清政府的管轄範圍。在針對準噶爾汗國等軍事行動中,阿拉善和碩特部成為急先鋒,是清朝統治者的中堅力量。由於清政有“恩”於阿拉善和碩特蒙古,阿拉善和碩特部在清政府控制新疆、青海蒙古逐步起到起到重要的作用。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股子皮福壽紋景泰藍馬鞍

康熙四十三年,阿拉善和碩特部首領和羅理的三子阿寶,迎娶了清宗室郡主。康熙命阿寶為御前行走,還賞賜了位於北京的府邸。阿寶於康熙四十八年襲爵位,回到阿拉善管理該部。乾隆三十年,阿寶的次子羅卜藏多爾濟,在北京建立羅王府,並得到乾隆皇帝賞賜:黃轡(級別較高的鞍轡)。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成吉思汗陵蒙元博物館藏阿拉善馬鞍

阿拉善和碩特部為何受到清統治者的重視,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阿拉善牧地是在阿拉善和碩特走投無路下,由清政府所賜的牧地,所以阿拉善和碩特部“受恩”於清統治者。其次,阿拉善蒙古與青海蒙古和新疆蒙古屬於同種同源,在必要時,可以作為政治資本:利用阿拉善和碩特號令漠西蒙古諸部。再次,清政府為了在漠西蒙古與東蒙古之間建立起一條防線,防止漠西蒙古與東蒙古建立聯盟,因此將阿拉善和索特部安插到鄂爾多斯蒙古與青海和碩特之間。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阿拉善和碩特部受到清皇室的優待,採取聯姻制度。清宗室公主下嫁阿拉善王公屢見不鮮。阿拉善上層蒙古與滿清貴族保持了長時間的聯姻制度,即使是辛亥革命後,阿拉善最後一任王爺達裡扎雅仍然迎娶了溥儀的堂妹。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歐洲迴流金玉滿堂紋景泰藍馬鐙

阿拉善地區的景泰藍馬具是整個蒙古地區經典馬具,就是因為該部與清皇室的特殊關係。整個清代,阿拉善上層貴族不斷得到清朝皇帝的賞賜,其中包括大量的宮廷馬具。這些精美的馬具都出自造辦處等專業的馬具生產作坊。晚晴民國期間,晉商和穆斯林商人穿梭於北京與大西北之間,為了滿足阿拉善地區對精品馬具的傳統需求。他們將北京生產的景泰藍馬具大量銷往阿拉善地區。清代民國阿拉善地區最大的山西商號祥泰隆,在北京、天津、寧夏銀川、包頭、山西蒲州等地設有分號,專門採購蒙古族的特需商品:馬具、首飾、綢緞等。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鄂爾多斯地區景泰藍馬鐙

二、大興喇嘛教的產物:鄂爾多斯景泰藍馬具是藏文化影響的結果

鄂爾多斯地區的景泰藍馬具不同於阿拉善地區景泰藍馬具,反而與青海、甘肅、西藏、雲南藏區的景泰藍馬具極為相似,筆者認為鄂爾多斯地區的景泰藍馬具來源於藏區文化的影響。

鄂爾多斯景泰藍馬具樣式有別於包括烏拉特部、察哈爾部等部在內的蒙古元寶馬鞍,在外形上與青海、西藏、甘肅藏區的景泰藍馬具較為相似。鄂爾多斯部馬鞍的樣式與藏區馬鞍的相似性源於:明代整個蒙古與喇嘛教交融時,鄂爾多斯部蒙古人大量參與蒙古本部西藏事務的結果。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鄂爾多斯地區福壽紋景泰藍馬鞍

鄂爾多斯地區宗教氛圍較其他蒙古地方更為濃烈。明清兩代,鄂爾多斯地區的召廟和喇嘛數量在蒙古地區保持第一。鄂爾多斯蒙古人將成吉思汗家族成員與印度西藏佛教王臣聯繫起來。鄂爾多斯蒙古在心理上對藏文化的巨大認同和吸引。甚至可以說:鄂爾多斯文化屬於藏文化的邊緣區,她鑑於蒙古文化和藏區文化的交界區。當然,由於鄂爾多斯文化由於成吉思汗祭祀的權威和持久性,造成她不會被其他文化輕易征服,但她的文化裡包含了大量藏文化元素。青海、西藏等地區發現蒙古族藏化例子很多。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福壽團花紋景泰藍馬嚼子

鄂爾多斯由於上層統治者的推崇喇嘛教,也開始全民信仰喇嘛教。他們翻譯經典、著書立說,沉靜在佛國的精神世界中。在日常生活中名字、生產生活用具也逐漸部分藏化。因此就出現了包括馬鞍等生產生活用具在內的藏化,宗教用品、生活用品、生產用品。可以想象,在喇嘛教流行的高峰時期,整個鄂爾多斯地區充斥著藏地文化元素。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到了清代,統治者採取扶持喇嘛教政策,對藏區高僧大德賞賜了大量高等馬具,其中就包括景泰藍馬具。鄂爾多斯部僧眾接觸青海、西藏喇嘛較其他蒙古部落更為頻繁。他們接觸到藏區的景泰藍馬具,從宗教角度和遊牧人熱愛馬具的兩方面來講,心裡上喜歡這種高檔馬具。

鄂爾多斯部的景泰藍馬具來源可能:一是早期景泰藍馬具由喇嘛從藏區帶入,獻給鄂爾多斯上層王公等喇嘛教施主。二是歷代鄂爾多斯王公也得到清朝統治者的賞賜,這些賞賜品種包含了一部分景泰藍馬具。三是清代蒙古王公年班制度,是的蒙古王公在北京接觸到景泰藍鞍具,可能在北京採購景泰藍馬具,用於自己騎乘、朝佛等用途。四是,晚清、民國期間,景泰藍工藝由王室專用轉為普通大眾的消費品。鄂爾多斯地區由於歷史傳統等原因, 會向商人採購北京的景泰藍馬具。

遊牧民族對於馬具的熱愛由來已久。近代,流行於蒙藏地區的景泰藍馬具成為鞍馬文化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當然,筆者認為,目前市場上可以見到的景泰藍馬具絕大多數應是晚清、民國年間的作品。由於資料的匱乏和筆者未到藏區等作實地調查等原因,因此該篇文章可能有很多不足甚至不實之處,作為一名熱愛鞍馬藝術的發燒友,筆者想通過該篇文章拋磚引玉,與各位師友共同探討景泰藍馬具的相關問題,請大家指導交流。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甘肅岷縣地區寬頭景泰藍馬鞍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甘肅省甘南地區雙壓條景泰藍馬鞍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國外迴流全品景泰藍馬鐙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股子皮鬆石藍瓶紋景泰藍馬鞍

郭錢樂 : 從景泰藍鞍馬藝術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景泰藍鞍具配飾

本文參考了《理藩院則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綏遠通志稿》、《阿拉善盟志》、《阿拉善蒙古研究》、《鄂爾多斯研究文集》、《內蒙古文史資料第三十三集》、《內蒙古文史資料第十二集--旅蒙賞大盛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