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滾雪球》巴菲特的投資祕訣

關於作者

艾麗斯·施羅德,曾經擔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總經理,因為撰寫研究報告與巴菲特相識。業務上的往來使得施羅德有更多的機會與巴菲特親密接觸,她不僅是巴菲特的忘年交,她也是第一個向巴菲特建議撰寫一本記錄真實巴菲特的傳記,而不是像市場上很多渲染和神話巴菲特的書的人。巴菲特在這本書的撰寫過程中,給予了施羅德足夠的採訪空間。

關於本書

這是唯一一部被巴菲特授權的“官方”傳記。與之前過分渲染巴菲特的成功和傳奇不同,這本書不僅展現了作為世界一流投資家的巴菲特,還講述了作為普通人的巴菲特的故事。

核心內容

本書思想核心是:巴菲特的成功並非偶然,與他的成長環境和個人奮鬥密不可分。這本書回溯了巴菲特的成長過程,展現了一代股神的成長故事。任何天才都不是憑空問世的,這本書講述了在巴菲特成長的過程中,對他影響深遠的那些人;同時總結了巴菲特的財富秘籍。無數人都關注巴菲特,關注他的富有,希望從他的成功故事裡讀到賺錢的方法。但是巴菲特卻更希望讓人知道的是,他只是每天抱著愉悅的心情專注地工作而已。在巴菲特看來,真正富有的人生應該是這樣的: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找到興趣相投的朋友。只要能做到這些,你的人生也一樣是成功的。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為你解讀的書是《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這是一本關於巴菲特的傳記,由巴菲特的親密好友撰寫而成。

說到沃倫·巴菲特,這個名字可謂如雷貫耳。每當談到他,人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比方說,他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股神,在投資圈兒裡打拼了一輩子,最終成為全球頂級富豪;他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曾經高達26萬美元一股;擁有天文數字的財富,但巴菲特依然保持著簡單的生活,櫻桃口味可樂和牛肉漢堡是這位大富豪的最愛。巴菲特早就表示,自己去世之後,只會給自己的孩子留下非常少的遺產,剩餘的財富全部捐贈給慈善事業。那麼,巴菲特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他為什麼能夠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始終保持穩健的收益?還有,對科技和互聯網不感興趣的巴菲特,會不會在蓬勃發展的數字時代落伍?巴菲特還能保持多久如此高的投資水準?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滾雪球》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視角,來觀察和理解這位傳奇大富豪。本書的作者是艾麗斯·施羅德。施羅德的來頭也不小,她曾經擔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總經理,因為業務關係和行業圈子,她與巴菲特熟識,併成為非常親密的朋友。多年業務上的往來,使得施羅德有更多的機會與巴菲特近距離接觸。作為巴菲特的忘年交,她第一個向巴菲特提出建議:應該撰寫一本真實的傳記,來記錄巴菲特的經歷。巴菲特採納了她的建議,在這本書的撰寫過程中,給予了施羅德足夠的信任、幫助和支持,為她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以及個人的回憶整理。如果你對巴菲特感興趣,希望瞭解他的財富人生,那麼這本《滾雪球》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這本書分為上、下冊,內容非常詳實,所以我將分上、下兩期來為你講述。今天要為你講述的是上期,咱們主要來說說影響巴菲特一生的三個男人: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巴菲特的恩師著名投資家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事業的好搭檔查理·芒格。那麼在下期裡,我將為你分享巴菲特財富人生的三個秘訣:浮存金、複利和不可想象的專注精神。浮存金和複利這兩個詞聽上去可能會有點陌生,我會在介紹財富秘訣的時候,再為你詳細解釋這兩個概念。


《滾雪球》巴菲特的投資秘訣


上半部分

首先,咱們先來看看影響巴菲特一生的三個男人。先來說說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為了區別這兩位巴菲特,下面講述的時候,我們統一稱呼巴菲特的父親為霍華德。

霍華德是一位職業的股票經紀人,不過他更大的興趣是政治。霍華德還曾經一度在華盛頓擔任了國會議的職務,但是為人正直的霍華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在仕途上並沒有特別高的成就。另外作為股票經紀人,霍華德也沒有取得很大的成績,所以巴菲特並不是“富二代”,他沒有從父親那裡繼承到財產,但是霍華德卻給巴菲特留下了一種無價的財富:“內部記分卡”。

內部記分卡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它的反義詞,“外部記分卡”,這個詞更好理解一點。按常理,人是社會動物,做什麼事的時候會站在別人的視角來審視一下,非常重視外部的世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這就是典型的按照外部記分卡行事的人。那麼內部記分卡就正好相反,一個人從不關注外部世界是如何評價自己,而是根據自己的內在標準和價值觀行事,不會受到外界干擾和權威的影響。簡而言之,一個按照內部記分卡做事情的人,他就是獨立思考、有主見的人。這個寶貴的品質使得巴菲特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能夠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擾,獨立而理性地思考,在做重大金融決策的時候不會搖擺不定,在金融市場動盪的時候依然能夠堅持自己的投資準則。

為了闡述清楚內部記分卡對於自己的投資生涯的重要作用,巴菲特用一道選擇題來說明,他問:你是想被當作世界最偉大,但實際上卻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投資者,還是願意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無能,而實際上卻是最優秀的投資者呢?很顯然,巴菲特用實際行動給出了他的答案。

1999年互聯網風起雲湧,IT產業爆發性的成長不僅誕生了很多世界級的富豪,而且讓所有人都沉浸在瘋狂上漲的股票市場中。巴菲特卻在這個時候“不合時宜”地批評了互聯網產業,他認為這些公司的產品對未來的依賴太重了,公司的價值都在不確定的未來,他不看好IT產業。

此言一出,引發市場人士的激烈批評,這些人說巴菲特這是為錯過了 IT 產業風口而找的藉口,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而這一年巴菲特的投資收益比以往每年都要低,大家都在等著看巴菲特的笑話,這個老頭終於要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堅持內部記分卡、堅持獨立思考的巴菲特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反覆重申他對 IT 產業的不看好。當然,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進入新千年科技股泡沫破滅,大部分IT新貴都煙消雲散,很多投資人都破產倒閉,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毫髮無損。

巴菲特在長達幾十年的投資生涯裡,經歷了多次股災,卻依然能夠保持卓越的投資收益,和他在關鍵時刻能夠堅持內部記分卡、不盲從、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密不可分的。那麼你肯定會問,我怎麼樣才能夠擁有內部記分卡呢?這與你的童年的經歷和教育有密切的關係。小時候如果你的父母關注的重點是全部世界怎麼看待你,他們因此忽視、抹殺你的真實想法,那麼不論以後怎麼調整,你多半還是使用外部記分卡。

巴菲特非常幸運,他有一位百分之百使用內部記分卡的父親。霍華德在巴菲特的成長過程中,言傳身教,培養了巴菲特強大的內部記分卡。巴菲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與父親看棒球比賽。一般比賽間隙都會介紹一下觀眾席上的社會知名人士,霍華德因為正直和不妥協得罪了很多人,所以當介紹到他的時候,他起身,結果全場噓聲一片,在這麼大的壓力之下,巴菲特發現父親站在那裡,一言不發,坦然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巴菲特後來感嘆,他的父親真的是一個真正不隨大流的人,他根本就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霍華德對巴菲特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影響,是在巴菲特很小的時候,就帶他進入了金融世界。巴菲特小時候,一有機會就去父親的辦公室玩,在那裡巴菲特發現自己對金融市場的數字非常感興趣,他甚至希望能夠搞清楚這些數字之間的規律。7歲的時候,巴菲特就開始閱讀父親書架上關於債券投資的大部頭書籍。10歲生日的時候,巴菲特希望的生日禮物是去一趟華爾街。霍華德不僅帶他去了華爾街,看到了紐約股票交易所,甚至還帶著小巴菲特去華爾街拜訪了高盛集團的傳奇 CEO 溫伯格。在那次會面中,大名鼎鼎的溫伯格做了一件讓巴菲特終身難忘的事情,在巴菲特准備出門結束拜訪的時候,溫伯格親切地詢問巴菲特:你最喜歡哪隻股票?

巴菲特總是願意把他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好運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出生在一個環境良好的家庭,他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巴菲特認為,父母是自己在世界上最大的財富,雖然他從來沒有從父母那裡繼承任何財產。

說完巴菲特的父親,下面咱們來看看,對巴菲特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二個男人:本傑明·格雷厄姆。巴菲特去哥倫比亞大學上學的時候,就已經是一位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商人了。在哥倫比亞大學,他遇到了一位帶領自己走上職業投資人道路的老師,這個人就是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在當時被譽為“華爾街教父”,是一位非常資深的股票投資人,他1949年出版了《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用一種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方式闡述了股票市場的運行規律,展示了他是如何用理性和數學方法對股票進行估值的。在格雷厄姆之前,沒有人能講清楚股票市場到底是怎麼運行的,投資也沒有系統性,更像是賭博。巴菲特的大學室友回憶,巴菲特讀《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就像是找到了上帝一樣激動。

巴菲特除了從格雷厄姆這裡學到了科學系統地分析股票市場的方法之外,還學習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投資理念,分別是“菸蒂”和資產配置的藝術。

所謂菸蒂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香菸吸到最後,剩下的那個小菸頭,也有人俗稱叫菸屁股——哎,就是那個東西。菸蒂,就是格雷厄姆最重要的投資理念之一。在格雷厄姆看來,便宜又不受寵的股票,就像是被隨手丟在地上的、被碾碎的菸蒂一樣,這些都是別人看來有些骯髒的垃圾,但是格雷厄姆非常擅長找到這些菸蒂,並且點燃它們,然後滿滿吸上一口,榨取最後一點價值。

聽上去很簡單,但是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地找到菸蒂。因為大量的菸蒂都是骯髒的垃圾,只有很少的菸蒂值得投資。為此,格雷厄姆研究了一整套投資菸蒂公司的方法,其中的一個核心關鍵點就是如何把風險控制在安全範圍之內。這個關鍵點說起來也很簡單。任何一家企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資產,當然也有負債,當賣掉所有的資產並支付債務之後,如果還有剩餘,那麼就是股東權益,也叫淨資產。

格雷厄姆的邏輯是,這些公司儘管處於低迷甚至虧損的狀態,很有可能是因為外部環境所導致的,一旦環境好轉,股票價格就會上漲,那麼在冬天買便宜的股票,就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而且,就算最差的結果——破產清算出現,也能賺一筆。所以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就是在資本市場尋找那些價格低迷、無人問津的股票,然後從這些股票裡尋找出公司實際價值大於股票價值的菸蒂公司進行投資。

那麼問題就來了,看起來簡單明瞭的投資邏輯裡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值得投資的菸蒂公司的實際價值一定要大於你買入時的股票價值。怎麼樣評估公司的真實價值,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還要留出足夠的出錯空間,才是菸蒂投資的核心。為此格雷厄姆探索了一整套評估公司真實價值的辦法。他在課堂上不斷地教育他的學生,在研究公司的時候,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偵探,發現隱藏在大量細節裡的真實價值和債務,思考公司為什麼能賺錢又為什麼不能賺錢。格雷厄姆的學生們都知道,股票並不是冷冰冰的價格數字和幾頁股票憑證,它的價值可以被分解為很多不同的部分,需要分別評估。

格雷厄姆還給了他的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安全投資,除了要考慮淨資產大於入手時的成本之外,還需要留出足夠的出錯空間。很有可能一個分析師對股票價值的分析全部正確,這個股票也的確被低估,但是市場是複雜的,股票的價值有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大大低於實際價值,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公司的淨資產也有可能會不斷減少。所以,即便你入手的時候,這筆投資是穩賺不賠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很有可能你也會被深深地陷進去。所以,投資一個菸蒂公司,除了要像偵探一樣估算公司的真實價值,還需要留足出錯的空間。

在跟隨格雷厄姆學習投資的時間裡,巴菲特接受了成為一流專業投資人的系統性培訓。他熟練地掌握了格雷厄姆菸蒂投資的精髓,併成功地在市場上進行實踐。在巴菲特早年投資歲月裡,大部分公司的股票都價格便宜,他就像彎腰撿無人問津的菸蒂一樣,把股票一把一把地積攢在一起。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菸蒂都在日後為巴菲特帶來了巨大的財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78歲的巴菲特彷彿就像回到了幾十年前,在滿目瘡痍的股票市場上仔細地尋找著符合自己要求的菸蒂。

格雷厄姆還教會了巴菲特另一招絕世武功,資產配置的藝術,要把錢放在能獲得最高回報的地方。怎麼做呢?格雷厄姆的手法就是用從一項生意中賺來的錢去購買利潤更豐厚的另外一項生意,這樣就不會受到投資週期的影響,一直能夠找到賺錢的奶牛。比如格雷厄姆投資一家煤礦企業,當時煤礦行業已經在走下坡路,這家企業未來肯定會變得衰敗,但是它現在擁有不錯的現金儲備,那麼格雷厄姆就用這些現金去購買了一家正在成長中的內衣企業。你很容易猜到,煤礦企業最終倒閉,但是格雷厄姆的內衣企業成為了消費市場的大牛股。巴菲特從這裡學到了企業需要多元化經營,這也為打造日後名揚天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打開了思路。

巴菲特最開始買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時候,它還是一家紡織廠,是一個日薄西山的傳統行業。巴菲特在此後的時間裡,不斷地為它注入新的、賺錢的資產,它已經成為一家擁有股票、債券和大量現金的超級投資帝國,它旗下擁有的數個保險公司覆蓋了整個保險產業,它還擁有包括美國運通公司、可口可樂公司、聯邦快遞、華盛頓郵報、糖果公司等等諸多優質公司的股份。你沒有辦法把伯克希爾·哈撒韋劃分到任何一種公司類型裡。有人開玩笑說,微軟靠出產軟件成為了世界500強公司,可口可樂依靠賣可樂成為世界500強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呢?它靠生產錢成為世界最知名的企業。

有人計算過,如果你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立的時候投資1萬美金給巴菲特,那麼到今天你將獲得超過2億美金的稅後收入。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經過幾十年的飛速增長,已經從巴菲特入手時不到10美元漲到今天的26萬美元一股,估計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上面為你講述了影響巴菲特的兩個男人:巴菲特的父親,以及格雷厄姆。下面,咱們來看看第三位對巴菲特影響深遠的男人:大名鼎鼎的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多年的好搭檔,可以說,是兩個人一起合夥打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帝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異的投記紀錄。

在不少巴菲特的粉絲眼裡,有時候經常感覺分不太清楚巴菲特和芒格,因為他倆實在太相似了。巴菲特和芒格都是一頭銀髮,連梳理的方式都一模一樣;他們走路的時候步態也是同樣的笨拙,身體還往同一個方向傾斜;兩人都是常年穿著一款灰色的西裝,一副不太修邊幅的樣子;他們還都戴著相似的老式眼鏡,但都一樣折射出智慧的目光。他們不僅外形相似,而且思考的方式、投資的策略都很相似,以至於後來芒格接受審查的時候,甚至被有關部門詢問,他是不是巴菲特的“另一個自我”。面對這個略帶玩笑的問題,芒格的回答也非常有個性,他首先承認自己和巴菲特在行為模式和說話方式方面有些相似,但是他表示,自己從來不會去做次要合夥人,他有自己的活動範圍。

的確如此,在巴菲特和芒格漫長的合作生涯中,兩人都是互相影響,吸收對方的長處。兩人自從1959年在朋友組織的午餐上認識之後,就一見如故,熱烈的交談從那時候開始持續到今天,已經將近六十年,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是金融世界裡的一段佳話。雖然在外人看來,巴菲特名氣更大一些,但是芒格的粉絲也不少。芒格為巴菲特帶來了很多新的投資理念,也幫助巴菲特完善了自己的投資哲學。

比如巴菲特就常常提到芒格的“鞋釦理論”,並表示這個理論給了他很深的啟發。所謂鞋釦,就是過去老式皮鞋上的金屬釦子,可以固定鞋帶的小玩意兒。鞋釦理論來自於芒格一個同學的父親。這位同學的父親有一個朋友,計劃在鞋釦市場囤積居奇。因為鞋釦市場非常小,所以這個人最後佔據了整個鞋釦市場,也因此沾沾自喜,壟斷鞋釦市場讓他感覺良好,自認為是各個方面的全能專家,對所有事情都高談闊論、指手畫腳。芒格認為這個方式是大錯特錯的。芒格也是一個好為人師的人,喜歡佈道,但是他始終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保持謹慎,從不在這些領域發表看法,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鞋釦的受害者。

受到芒格鞋釦理論的影響,巴菲特也為自己圈定了一個能力範圍,他總結自己只能做好能力範圍之內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錢,第二件事情是投資和第三件事情是自己的生活。除此以外的事情,巴菲特既不感興趣,也不會隨便指手畫腳。這一點在巴菲特的投資策略裡表現得非常突出,那就是巴菲特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堅決不投。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忘年交好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強力推薦,讓他去買微軟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依然選擇拒絕,因為他自己首先對 IT 行業不瞭解,第二也沒有興趣瞭解。

此外,芒格還為巴菲特的投資理論注入了很多新的想法,完善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比如讓巴菲特重新思考菸蒂投資策略。在巴菲特投資生涯的前期,他都遵循著格雷厄姆的菸蒂原則,買的都是非常便宜的股票。格雷厄姆的這套投資方法,本質上講,就是用量化的辦法對每隻股票進行分析,雖然是一個笨辦法,但是隻要理性地執行,把風險控制在安全範圍以內,投資時時刻謹記,買入就是為了賣出,絕對不要貪戀的原則,就可以保證賺到錢,巴菲特就是通過投資菸蒂公司完成了資金的原始積累。但是巴菲特並沒有意識到,格雷厄姆的菸蒂理論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

格雷厄姆是經歷過1929年大蕭條的投資人,他的投資理論不可避免地帶有悲觀色彩,始終保持著對金融災難的警惕,這種悲觀主義導致的結果就是格雷厄姆的投資始終停留在非常辛苦地彎腰撿菸蒂,然後吸上一口的苦差事上,賺辛苦錢。這個理論在經濟低迷、資本市場不成熟的時候,非常奏效,因為市場上有很多被低估的股票。但是隨著經濟的好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股票市場,這樣整體的股票價格就會被推高,便宜的股票也會越來越少,而且過熱的市場會引發垃圾股票的價格都被熱炒,不理性的市場不適合菸蒂投資的邏輯。但是巴菲特仍然沒有放棄菸蒂投資,畢竟他曾經通過這個策略賺到了錢,人的習慣是不容易改變的,連巴菲特也不例外。

受到巴菲特的影響,芒格也在採用菸蒂原則尋找好的投資機會,但是芒格的尋找標準不一樣,他喜歡做大生意。芒格不滿足於巴菲特只盯著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來考察公司,他認為這些研究報告只能反映公司的部分問題,他更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無形資產方面的內容:它的經營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商業模式、以及行業前景等等。

與此同時,巴菲特在進行菸蒂投資的時候也遇到了瓶頸。一方面,股票市場蓬勃發展,便宜的菸蒂公司已經很難尋覓;另一方面巴菲特這個時候已經是百萬富翁,他的合夥人公司可以調動的資金高達數千萬美元,他已經不是股票市場上的散戶了。巴菲特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為這麼大規模的資金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花錢購買已經被高估的菸蒂公司,肯定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

芒格的投資策略為巴菲特打開了思路,也讓巴菲特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策略。巴菲特後來總結:以合理的價格買一個好公司要遠遠勝過以一個好價格買一個合理的公司,也就是說以貴一點的價格買一個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經營者具有良好口碑、有信譽的公司,遠比以便宜的價格買一個各方面都有瑕疵的公司要划算。巴菲特還誠懇地表示,好的投資就是尋找有一流管理的一流生意,這一點芒格很早就理解了,而自己是一個遲鈍的學習者。

從這之後,巴菲特開始逐步脫離自己投資生涯的第一個階段,就是用盡可能少的錢購買儘可能便宜的股票,拋棄了“買入就是為了賣出”短期投機策略。他開始進入自己投資生涯的成熟期,他更多地關注公司的商業模式、未來發展、管理層的水平等等更為抽象的問題,只有優秀的公司才能進入巴菲特的法眼。從這個時候起,巴菲特開始逐步形成長期投資的“價值投資”策略。


《滾雪球》巴菲特的投資秘訣


你好,歡迎回來。我們接著為你解讀《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在上半部分的音頻裡,我為你講述了影響巴菲特一生的三個男人的故事,這三個男人分別是: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巴菲特的恩師著名投資家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事業的好搭檔查理·芒格。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巴菲特的成長經歷,以及其投資理念形成的軌跡。那麼巴菲特作為全球超一流的投資家,尤其是在變幻莫測的股票市場上能夠保持著幾十年的超高收益,他一定是有許多成功秘訣。那麼在本期裡,我就來為你分享巴菲特成功的三大財富秘訣:浮存金、複利和超強的專注力。

首先來為你介紹一下浮存金。所謂的浮存金,其實就是預先收取,然後再支付的錢。這麼說,你一下就明白了,這錢一進一出,中間是有時間差的,那麼如果利用這個時間差,把這些錢拿去投資,豈不是非常合適沒錯,確實有人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堅持這麼做,這個人就是巴菲特。他旗下的保險公司,就是在為巴菲特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大量的浮存金,多年以來,一直如此。

其實很多行業都有浮存金,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理髮店、餐廳和健身房,總是希望顧客能辦張會員卡,預存一些費用,然後可以刷卡消費。但是這些零售和消費行業的浮存金,跟保險行業的浮存金相比,那可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保險行業的浮存金有著天然的巨大優勢:第一,購買保險的消費一般都很高,每個人的保費都不是小數目;第二,理髮店和餐廳儘管預先收取了費用,但是這些客戶很快要來消費的,這些錢不能在賬上趴很久。但是保費完全不一樣,保費從收取到賠付,中間有時候長達數十年,甚至根本就沒有發生賠付。買過保險的朋友都知道,買保險絕大部分人都是賠錢的,是用自己的現金,去購買一份保障而已。那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保費就為保險公司提供了巨大的現金流。

金額高、使用週期長而且成本低廉,既然浮存金有這麼多的優點,怎麼其他人沒有像巴菲特一樣利用浮存金投資呢?原因很簡單,巴菲特起步非常早。上世紀50年代,巴菲特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保險究竟是什麼的時候,就開始研究如何利用保險浮存金進行投資,他有大把的資金來購買便宜的股票。

巴菲特是怎麼做到的呢?這要回到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的時候,差不多是上個世紀50年代。巴菲特偶然發現他的老師格雷厄姆除了投資股票之外,還擔任一家完全沒聽說過的企業的董事長,愛學習的巴菲特帶著疑問親自去這家企業探個究竟。就是在這次拜訪中,他了解到這家企業經營的是在當時還鮮為人知的汽車保險業務。和傳統的汽車保險公司依靠保險經紀人出售保險業務不同,這家公司通過郵購營銷,把保險產品郵遞到目標客戶的辦公室或者家裡,那麼成本自然大大下降。

那你可能會問,成本是降下來了,但是沒有保險經紀人的把關,那些酒鬼、經常超速駕駛的人收到營銷的郵件,購買了保險,這家公司不是得賠慘了麼?這一點他們早就想到了。

為了規避那些保險公司不希望遇到的客戶,他們只向政府僱員銷售汽車保險。我們都知道,政府僱員是非常遵紀守法的,他們不但不會酒後駕駛,也不會超速,他們的謹慎還會降低出險率,這相當於又變相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巴菲特回到哥倫比亞大學還不到48小時,立刻拋售了自己資產組合的四分之三的股票,把套現出來的錢全部拿來購買這家保險公司的股票。巴菲特開始逢人就推薦這隻股票,還預測它將會在5年後價格翻番,但是很可惜,很多人都沒有像巴菲特這樣深刻地明白保險行業的威力,他們嘲笑巴菲特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在當時,大多數人都不瞭解保險,複雜的精算在外人看來更像是賭場裡的賠率。巴菲特陰差陽錯地通過跟這家公司打交道,走進了保險行業。巴菲特甚至一度想在畢業之後去做一個精算師。不過隨著對保險行業的不斷深入瞭解,尤其是當他發現保險浮存金這個更大的秘密之後,巴菲特找到了自己願意做一輩子的事情:賺錢。

巴菲特知道,保險公司不是慈善組織,它必須要盈利,收取了鉅額保費之後,保險公司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用錢賺錢,而賺錢恰恰是巴菲特最感興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在巴菲特看來簡直就是“免費”的資金,從收款到支付,中間間隔長達幾十年,而且還不需要付利息,哪還有比這樣的買賣更完美的呢?毫不誇張地說,今天如日中天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其實從本質上,就是一個保險帝國,它囊括了包括壽險、財產險、健康險和再保險等所有種類的保險業務,也給巴菲特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金彈藥,能夠在資本市場上買到極具價值的企業和股票,使得巴菲特的財富呈幾何乘數的增長。

當然,除了保險之外,巴菲特還在搜尋其他可以獲得穩定浮存金的公司。藍籌印花公司就是巴菲特的另外一個浮存金寶庫。這家公司對於巴菲特來說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這是他和自己的好朋友芒格的第一次合作。

上個世紀60年代,芒格向巴菲特推薦了一家名叫藍籌印花的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發行禮品券。那個時期,美國的商家非常盛行用各類禮品券來招攬顧客,進行促銷。最開始是商家們自己發行禮品券,但是後來隨著這樣的促銷活動越來越受顧客的歡迎,有一些公司就開始專門從事禮品券的業務,藍籌印花是當時最大的禮品券公司之一。但是等到巴菲特和芒格關注到這家企業的時候,禮品券市場其實已經不再是發展的黃金期,藍籌印花也處於業務緩慢衰退期。

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商議之後,依然決定出手購買藍籌印花,首要的原因就是藍籌印花擁有大量的浮存金。商家們向藍籌印花支付大量現金,購買印刷的禮品券,到消費者前來兌換這些禮品券之前,這些現金都趴在藍籌印花的賬上,所以藍籌印花積累了大量的現金。但是因為管理層的保守,這些現金並沒有被好好使用。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禮品券市場正在萎縮,藍籌印花的股價也很低迷,這給了巴菲特一個抄底的好機會。於是巴菲特和芒格兩個好朋友一拍即合,聯手拿下藍籌印花。從拿下藍籌印花的第一天起,巴菲特就開始幫助這家禮品券公司轉型,他把趴在藍籌印花賬戶上的浮存金拿來購買了一系列優質的公司,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浮存金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資帝國,但是凡事都有兩面,現在鉅額的浮存金,也給巴菲特帶來了新煩惱。最新消息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賬上有將近1000億美元現金。對普通人來說,銀行賬上趴著這麼多的現金,那實在是無比幸福。但對於巴菲特來說,這些錢趴在賬上,就意味著浪費,巨大的浪費。但是巴菲特卻很難在市場上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資本市場已經被培育得非常成熟,到處都是投資者,投機者也很多,巴菲特已經很難像最初的時候,在股票都很便宜的時候,大把大把地把它們買進來。對於巴菲特來說,趴在賬上的1000億美元現金是他的投資生涯遇到的一個新挑戰,他可能需要找到新的投資方法,才能解決這個大問題。

說完巴菲特的第一個財富秘訣浮存金,下面來為你介紹巴菲特的第二個財富秘訣:複利。複利,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利滾利,把上期投資所得的本金和利息,都作為下一次投資的本金,所以每一次投資或者計息週期開始的時候,本金是不斷增加的。

複利這個東西,其實有著非常神奇的累積效應。瞭解過複利公式的朋友可能都會發現,複利的計算公式裡,隱藏著巨大的數學放大效應。雖然每次都只是增加了小小的利息部分,看起來並不會讓投資的收益增加很多,但是天長日久,這個數字將是相當驚人的。給你來簡單舉了個例子:比方說,一個人在20歲的時候存入1萬美元,保持年均20%的增長率,每年都把所得的收益放到下一年的投資中去,那麼到80歲的時候,這個人最後的收益是多少錢你能想象嗎?是六億美元。今天的我們當然都已經知道複利的威力了,但在上世紀40年代初,巴菲特才10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

當時,年僅10歲的小巴菲特,在圖書館裡發現一本名叫《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在這本看上去很像雞湯成功學的書裡,巴菲特第一次知道了複利這個概念。這本書告訴巴菲特,他需要先賺1000美元,然後以此起家,只要保持一定的增長率,每年都把所得持續投入進來,就會發生質的飛躍。年僅10歲的巴菲特被深深地觸動了,他彷彿看到自己口袋裡的鋼鏰正在變成一張一張的百元鈔票。他宣佈,自己在35歲的時候將成為百萬富翁。這可是在1941年,全世界都在二戰的炮火聲中,美國經濟也處於衰退之中,一個10歲孩子的話,沒有人會當真。但是巴菲特自己可不這麼認為,他讀懂了複利的巨大威力,到他35歲還有25年的時間,這足夠他完成百萬富翁的夢想。

巴菲特的優點在於,他不是一個光說不做的人。立下當百萬富翁的誓言,巴菲特就開始努力向這個目標進發,他想盡一切辦法賺錢。14歲的時候,巴菲特就已經積累到了啟動所需的1000美元資金,此後巴菲特一直採用複利投資,把賺到的每一筆錢都投入到他的生意當中,其中投幣彈子機的生意就是一個典型的巴菲特式的複利投資。

高中生巴菲特投資了25美元,買了一臺二手的威爾遜牌投幣彈子機,他跑到自家附近的理髮店,跟理髮店主說自己是威爾遜牌彈子機公司的代表,受公司委派來跟理髮店談一項合作,理髮店不會承受任何風險,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只需要騰非常小的一塊地方,放一個彈子機,就可以獲得彈子機帶來的一半收益。理髮店主一聽,這還是挺划算的,一方面可以額外收取彈子機的收入,另一方面彈子機也會帶來更多的客流。於是,巴菲特的第一筆彈子機投資就成交了。

結果一週之後,巴菲特就把自己投資的25美元給收了回來,他馬上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賺1000美元的1000招》這本書所講的那樣,用賺到的25美元購買了第二臺彈子機,也就是把所得收益放到下一次的投資中去,進行復利投資。

隨著收入的增加,巴菲特還在持續購買彈子機,並且把彈子機鋪到更多的理髮店。與此同時,他還訂閱了刊登二手彈子機信息的刊物,隨時跟蹤彈子機市場的發展,看到便宜的二手彈子機,就果斷拿下。結果生意越做越大,以至於到後來巴菲特所在高中人人都知道他的彈子機生意,同學們都想入夥,就像是追著搶手的股票一樣。這時候,巴菲特真正親身體會了複利的魔力,它就像是一個發動機一樣,驅使著金錢為自己辛勤地工作。此後的半個多世紀,巴菲特都在實踐複利投資。

當巴菲特的身家已經超過了360億美元,成為了僅次於比爾·蓋茨的世界第二富豪,他在回答關於“理想的企業是什麼樣”這個問題的時候,給出的答案是:理想的企業就是具有很高資本收益的企業,可以利用大量資本實現高額收益,是可以成為複利機器的公司,這樣才能通過這些企業實現資金週轉,併購更多的複利企業。從高中時的彈子機到登上世界富豪榜,你會發現巴菲特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投資生涯,他的投資策略始終沒有變化,就是不斷從浮存金裡獲取投資資本,通過研究和評估,尋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物,然後下注投資,此後讓複利發揮作用,推動財富幾何數量級的增長。

當然,巴菲特還特別指出在進行復利投資的時候,有兩個基本原則需要被永遠記住:第一個原則是不要損失本金;第二個原則是,記住第一條。巴菲特用一種非常幽默的方式說出了複利投資的核心,複利的關鍵不在於收益率有多麼高,而在於不要損失本金,一個年度的虧損,需要在後面的時間裡用更高的回報來彌補,於是就要冒更大的風險,這得不償失。

巴菲特非常喜歡用一個比喻來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他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巴菲特這裡說的很溼的雪,指的就是投資的本金,這部分,他已經通過浮存金解決了,那麼複利幫助巴菲特找到了很長的坡。注意,巴菲特在這裡說的是很長的坡,很溼的雪要沿著長長的、平緩下降的坡滾下來,才能變成大雪球,而不是沿著很陡的坡急速滾下來,那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上面為你介紹了浮存金和複利,這是巴菲特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兩個財富秘訣。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其實是資本市場公開的秘密,是人人都知道的投資法則。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年來資本市場上沒有第二個巴菲特呢?為什麼沒有人能取得像巴菲特一樣輝煌的投資成績呢?事實上,資本市場上人人都想成為下一個巴菲特,他們收購保險公司,獲取浮存金,然後尋找投資項目進行復利投資,簡直就是按照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模式在打造自己的公司,但是至今都沒有人能夠超越巴菲特的業績。這是為什麼?

很多信託公司都希望模仿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和投資組合,他們的做法在外界看來的確很像是伯克希爾·哈撒韋,但實際上不是。巴菲特看似毫不費力地取得的成績背後,隱藏著大量的、不為人知的工作,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力才能完成,這才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所在。

接下來,我來為你分享巴菲特的第三個財富秘訣:專注。巴菲特在回答“人生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給出的回答是專注。巴菲特的專注,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連他的搭檔芒格對此都深表佩服,他說巴菲特簡直就是一部“專注的學習機器”。

我們解剖一下巴菲特的專注,會發現,他其實並沒有專注於什麼高難度的事情上,巴菲特的專注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做著一些很簡單,而且也很笨的事情。2004年,已經74歲的巴菲特從經紀人手中接過一本厚厚的書,裡面的內容是韓國股票的詳細列表。巴菲特一直在研究全球經濟,他希望能夠尋找到被忽略、被低估的國家和市場,在其中尋找值得投資的好公司,這次他鎖定了韓國。

確定目標之後,巴菲特開始一宿一宿地翻閱那本大部頭,一頁一頁地鑽研,每一頁的每個數字他都不會放過。因為韓國的企業會計規則和美國的不同,為了不輕易被這些數字迷惑,巴菲特又開始研究韓國的會計規則。你能想象,這是一個全球最富有的人親自在做的事情嗎?

事實上,這只不過是巴菲特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平常的工作狀態。他每天早上從住了大半輩子的房子出發,8點半到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他也用了大半輩子,巴菲特便開始專注地工作。他首先會閱讀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然後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公司傳遞過來的各種報表和數據,從賣出了多少份汽車保險,到拿到多少監獄的看守制服訂單等等。巴菲特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可以記住這裡面非常多的數字。然後巴菲特開始鑽研自己沒有買的幾百家公司的報告,以及學習他認為值得投資的海外市場的情況。必要的時候,巴菲特會親自去拜訪這些企業,並跟企業的管理者、股東面對面地交談。

但這並不是金融投資家的通常做法。大多數投資家喜歡坐在辦公室裡讀別人的報告,巴菲特就像是一個對所有細節都關注的偵探,他不僅會閱讀成百上千家公司的一手信息,而且他還會去股票交易所調取相關公司的更多資料,甚至會去圖書館找到幾十年前的報紙來獲取更多的信息,來研究這些公司。就像當年跟隨格雷厄姆學習的時候,巴菲特會搜索關於他的一切資料,無意中發現格雷厄姆從來沒有對外披露他擔任著一家公司的董事長,這件事激發了巴菲特的好奇,他親自去這家公司拜訪,然後走進了保險行業。

巴菲特在解釋他為何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專注在這些細節裡,用這麼笨的辦法做投資的時候,是這麼回答的:對我來說,這就像是認識一個女孩子,你必須要親自了解她的一切。

舉個例子來說明巴菲特瞭解得有多麼深。納稅申報單也是巴菲特認真學習的材料,他在鑽研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家知名兒童福利機構的納稅申報單有問題,於是他拿出研究上市公司財報的勁頭,發現了這家福利機構非常惡劣地濫用捐款。

巴菲特通過媒體曝光了這件事情,這篇報道還拿到了當年的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大獎普利策新聞獎,和這個新聞分享普利策獎的另一篇獲獎作品就是《華盛頓郵報》揭發尼克松競選醜聞的“水門事件”的報道,這足以證明巴菲特的這個發現有多麼重要。不過巴菲特除了非常生氣這些人濫用善款之外,他更心疼的是那些錢就被隨意堆放在那裡,沒有合理地利用,連預算都沒有。巴菲特認為,不能把錢用來賺錢,那也是罪惡。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項娛樂活動能夠讓巴菲特分心的話,那就是打橋牌。這幾乎是巴菲特除了投資之外最大的愛好。巴菲特甚至開玩笑說,如果一個監獄的房間裡有3個人會打橋牌,他不介意永遠坐牢。巴菲特對橋牌這個興趣愛好的專注程度,不亞於他對金融市場的關注。因為專注打橋牌,巴菲特還差點成為世界橋牌錦標賽的冠軍。

為了能夠成為專業橋牌手,巴菲特拜了世界冠軍奧斯伯格女士為師。在奧斯伯格的建議下,巴菲特甚至同意讓人給他的書房裝上一臺電腦,這樣他就可以每天飯後都可以玩上幾個小時橋牌。要知道,讓巴菲特用電腦這件事,連比爾·蓋茨都沒有成功過。比爾·蓋茨曾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要說服巴菲特用上電腦,比爾·蓋茨說電腦可以讓巴菲特隨時關注自己公司的股價走勢,巴菲特的回答是,我可不想五分鐘看一下結果,更何況我對股價走勢比誰都清楚;比爾·蓋茨還不死心,他說他要派微軟最漂亮的銷售小姐去教巴菲特用電腦,巴菲特的回答更酷:你開出了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條件,但是我還是會拒絕。但是對於橋牌,巴菲特選擇從了。他不僅每週至少要在電腦上玩12小時橋牌,還給自己取了一個網名,叫“T型骨”。

巴菲特對橋牌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為了能夠跟奧斯伯格和幾位網友切磋牌技,把多年來固定的晚飯時間都提前了,而且玩起橋牌來,任何事情都無法分散他的注意力。有一次,他家裡飛進來一隻蝙蝠,正在房間裡橫衝直撞,結果巴菲特依然端坐在電腦前,緊盯著電腦屏幕打著橋牌,眼睛根本不捨得離開,嘴裡還一邊唸叨:沒關係的,它不會打攪我的橋牌遊戲。

有了冠軍級老師的指導,巴菲特進步神速,他已經不滿足於在互聯網上跟人打牌,而是希望跟更高水平的選手競賽。於是,奧斯伯格帶著巴菲特報名參加了橋牌的頂級賽事,世界橋牌錦標賽,他們參加的是男女混合雙打的比賽。這個賽事的影響力很大,參賽選手非常多,不過當巴菲特出現在賽場的時候,還是不少人認出他來了,成為了賽場的一個焦點。

奧斯伯格的心理預期是通過真實的比賽為巴菲特積累一些實戰經驗和比賽積分。結果巴菲特卻來勁了,他雖然水平不如專業選手,但是表現得異常專注,一上牌桌,根本感覺不到身邊很多圍觀自己打牌的群眾。比賽過程中,巴菲特沉著冷靜應對,他的心理素質特別好,完全發揮出在家裡打牌時的水準,而且他還能時刻關注到搭檔奧斯伯格的動向,兩人配合默契,最終巴菲特的專注彌補了自己不夠專業的牌技,他和搭檔竟然打進了決賽。這個時候,巴菲特卻突然選擇退賽,退賽的原因是:他得到消息,馬上要去談一筆投資。這個時候,我們終於發現,那個熟悉的、愛錢如命的巴菲特又回來了。

總結

說到這兒,本期音頻的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在《滾雪球》這本書的上半部分,我為你介紹了影響傳奇投資家巴菲特的三個男人。

第一個是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霍華德帶領巴菲特走進了金融世界,並給了巴菲特成為一名優秀投資家的成長環境,尤其是精神層面。霍華德並沒有像很多的父母一樣,關注外界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孩子,而是教會巴菲特做一個思想獨立、有主見、尊重自己內心想法的人,內部記分卡是巴菲特投資生涯最重要的財富。

第二位對巴菲特影響深遠的是他的老師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身邊,巴菲特接受了成為一流投資人的系統性訓練,他養成了在海量第一手資料裡辨別投資機會的辦法,這套笨辦法讓巴菲特受益終生。格雷厄姆具有前瞻性的投資理念,使得巴菲特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成為了先進的市場投資者。

第三位是巴菲特的好搭檔查理·芒格。他們倆就像是多年的“夫妻”,不僅外形越來越像,對投資的思考也能夠達到高度的默契,這些共性幫助他們攜手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搭檔之一。雖然,在外界看來,巴菲特的名氣遠大於芒格,但是一流投資家芒格為巴菲特完善了投資哲學,是巴菲特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能夠擁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是巴菲特投資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在這本書的下半部分,我為你介紹了巴菲特的三個財富秘訣,分別是浮存金、複利和專注。

第一個秘訣是浮存金,巴菲特很早就開始瞭解保險行業,並且發現浮存金的巨大價值。這些相當於是免費使用的資金,幫助巴菲特在資本市場擁有了充足的彈藥,這是巴菲特成功的基石。

第二個秘訣是複利,也就是利滾利。10歲的巴菲特就讀懂了複利的價值,更厲害的是他能夠迅速行動起來,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讓複利發揮作用。就像巴菲特很喜歡用的那句比喻: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複利投資就是財富能夠幾何倍數增長的長坡。

第三個秘訣是專注。這是區分巴菲特和其他投資者的最重要因素。古稀之年的巴菲特依然保持著年輕時的專注力,他可以從零開始學習韓國的會計規則,瞭解韓國的股票投資市場。即使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了,巴菲特依然會親自去拜訪那些他認為有足夠潛力的,但是不知名的小公司,和創始人、股東面對面談話,掌握第一手資料。這樣的專注精神,是那些希望通過模仿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取得成功的人無法做到的。

撰稿:戈小羊

腦圖:摩西

轉述:孫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