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有人死了,古代人都能用“呵呵”造句 不服不行 看古人如何呵呵

如果要評價近年來的網絡熱詞,“呵呵”一詞肯定是前十的水準。現在上個網,不一天說了七八個“呵呵”簡直就不能稱之為“網蟲”。

有人死了,古代人都能用“呵呵”造句 不服不行 看古人如何呵呵

當你撩妹時,妹子會用“呵呵”來防備你

當你吹牛時,網友會用“呵呵”不屑與你

當你說的話太無聊時,網友也會打出“呵呵”給你“暖場”

總之,一個“呵呵”代表了眾多網友們千奇百怪的思想狀態,幾乎不管什麼時候,不管聊什麼,你都可以打出兩個字“呵呵”,然後就讓別人揣測去吧

當要說到,“呵呵”一詞的來歷,那可真就厲害了。把“呵呵”玩壞的可不止是現代人,古代人對“呵呵”的運用更是出神入化。

有人死了,古代人都能用“呵呵”造句 不服不行 看古人如何呵呵

你能把看似逗比的“呵呵”用到詩詞裡面嗎?不管你能不能,反正古代人能,而且還真的不少。

舉例說明

來看唐代大詩人韋莊的《菩薩蠻》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呵呵,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人生如夢,不如呵呵。

據說(這裡的據說是根據網上的材料),“呵呵”一詞最早誕生在一本史書裡,這本書就是《晉書》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 宣 乘素車,從千人,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看屍,大笑而去。”

反正看到這個我是很服氣的,你有本事,在人家死人的時候“呵呵”試試!

反正我認慫,再看看人家,到底是古代文人,這“呵呵”用的沒毛病。

有人死了,古代人都能用“呵呵”造句 不服不行 看古人如何呵呵

不過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尿。百度百科說網絡詞“呵呵”竟然還有“冷汗”的意思。什麼鬼啊。

那豈不是又要出新段子了。

老師讓小明用“恐懼”來造句

小明出口成章“你的智商讓我感到了恐懼,嚇得我出了一身“呵呵””

老鐵,這樣造句,不造老師會不會讓你站出去,然後“呵呵”一百次。

有人死了,古代人都能用“呵呵”造句 不服不行 看古人如何呵呵

其實唐朝有很多詩文裡面都出現過“呵呵”一詞。再舉例

寒山有詩:“含笑樂呵呵,啼哭受殃抉。”

韋莊《天仙子》:“醺醺酒氣麝蘭和,驚睡覺,笑呵呵,長笑人生能幾何。”

(看來韋莊也是“呵呵”症患者啊)

其實唐朝的“呵呵”出鏡率還是挺高的。

但是講真,唐朝的“呵呵”意思比較單一,一般都是笑聲擬聲詞。真正把“呵呵”引入“逗比界”的其實是蘇軾大文豪。

要說到,蘇軾。 那真是無話可說,歷史上少見的全才。

散文八大家有他

寫詞和辛棄疾並稱“蘇辛”

書法是“宋四家”之一

畫畫呢也是一位大佬

要說“吃貨呢”,人家也是吃出了境界,什麼“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都是人家自創的。

要說當官呢,人家也是很厲害的,現在杭州的西湖能成旅遊景點,和人家蘇軾當年的治理脫不開關係。

綜上所說,總之這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學霸”

有人死了,古代人都能用“呵呵”造句 不服不行 看古人如何呵呵

同樣,蘇軾對於“呵呵”發展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網友們不要拍我,這確實也是人家蘇軾的功勞之一)

下面來欣賞下,大文豪蘇軾是怎麼“呵呵”的。

蘇軾寫了千古名篇《江城子密州出獵》後,在給好友的信件《與鮮于子駿》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這裡的呵呵,和現在人們吹牛逼後的“呵呵”,我覺得是異曲同工)

蘇東坡曾給好友陳季常寫信:“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呵呵。”

啥意思呢,就是說只要我晚上睡的好,詩詞什麼的小菜一碟,呵呵

(這個也可以看成是吹牛逼式的“呵呵”)

蘇軾給好友文與可索要畫作,說話也是一點都不客氣,他說:“不爾,不惟到處亂畫,題雲與可筆,亦當執所惠絕句過狀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

啥意思。大致意思是說,你最好給我畫,不然我一生氣,就會到處亂畫,然後還留下你的名字。敗壞你的名聲。(額,原來你是這樣的蘇軾)。

這個就厲害了,這裡的“呵呵”分明就是冷笑啊。我彷彿都看到了蘇軾用猥瑣的眼神看著文與可,然後說“你小子說,畫不畫吧”

有人死了,古代人都能用“呵呵”造句 不服不行 看古人如何呵呵

據說蘇軾有上千書信,長的有幾百字,短的有十幾個字,“呵呵”就出現了四十多次。要不說,還是人家蘇軾會玩,現在我們玩的,都是人家玩剩下的。

其實,我個人是很喜歡蘇軾的,除了他的才華,更佩服他的樂觀闊達

他一生政途坎坷,幾起幾落,但是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從沒停止過。

能為了與幾個農民朋友喝酒,不顧官府禁令,翻牆出去吃牛肉(當時不讓殺牛,牛要用來耕地)。

也可以為了堅守自心,不去獻媚富貴。

而在他晚年更是有一首詞,他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而黃州,惠州,儋州正是他三次被貶官之地,而他卻說,自己認為自己最了不起的事,都是在黃州,惠州,儋州完成的。

這樣的蘇軾,人們怎麼能不佩服他,喜歡他。

他也曾彷徨,也曾孤單,甚至傷心欲絕。但是他最後都能正確的去擺正自己,而從史文中留下的,更多的是他的樂觀,他的闊達。而這些,其實都已經在這些“呵呵”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