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实施指南》发布(附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制造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推动制造业“双创”迈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在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组织编制《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实施指南》。在2018制造业“双创”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对《实施指南》进行了发布和解读。

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实施指南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日益深入,互联网的平台开源、共享效应持续彰显,人人都有通过创业创新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企业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质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劳务关系、薪酬制度和组织架构,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新支持创业,形成创业和创新互促共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企业与个人共同进步的良好格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制造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双创”,推动制造业“双创”迈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特制订本指南。

一、建立以贡献为标准的新型薪酬制度

(一)企业完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建立合伙人制和契约人制,鼓励内部员工凭借知识、劳动等人力资本入股企业,鼓励上下游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创客、内部员工等成为企业合伙人,将自身打造成创业平台。

(二)企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推动资本向生产要素和平台变革,实施按贡献分享企业经营成果。

(三)企业改革薪酬结构,鼓励实施“工资+奖金+分红”制度,采取协议工资制,实现重要岗位人员都有工资收入和分红,并根据贡献对分红进行动态调整,促进薪酬制度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四)企业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指导创业创新者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开发新产品、开设新业务、开辟新市场、创造新价值,创业创新者以占有股份等方式与企业分享成果、获取收益。注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成为创客,投身创业、创新、创值。

二、建立扁平化、平台化的新型组织架构

(五)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特征,企业通过机构优化、职能清晰、资源整合、利益协调等方式,精简部门层级,优化业务流程,实施扁平化管理,推动科层制向平台化自组织转变。

(六)企业建立员工需求实时感知、动态响应、精准服务的赋能平台,推动上级部门管理职能向平台服务职能转变。

(七)企业建立“双创特区”机制,提升新成立的部门、业务板块在产品研发、生产运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双创”自主权,创新责权利一体的组织管理新模式。

三、扶持员工内部“双创”

(八)大企业完善在岗创新、离岗创新、创业回归等用工制度,允许员工通过主动参与重大创新项目、自发申报创新计划、协议承包自主经营单元等方式,带编、带薪创业,确保创业员工能进能出、合理流动。

(九)大企业对员工“双创”给予技术、品牌、资金、市场等资源支持,帮扶项目落地。加大前瞻性、战略性项目投入力度,构筑企业面向未来的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发展。宣传、组织创业创新活动,在企业内外各个层面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双创”文化氛围。

(十)大企业推动“双创”成果转化,建立员工创新成果内部转让制度,确保员工成果转让收益。允许创业员工带着孵化成功的创新项目离职、成立新企业,企业作为投资方参股并实施投后管理。

(十一)大企业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建立完善业绩和贡献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四、积极开展外部“双创”

(十二)大企业积极搭建“双创”平台,在线汇聚和整合共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创业孵化等制造资源和能力,并封装为可计量、可协同、可交易的服务,发展众创众包、分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

(十三)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充分利用大企业“双创”平台资源,提升核心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模式创新能力,形成“双创”平台能力建设与平台海量使用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十四)风险投资、方案咨询、检测认证、培训宣传等创业孵化机构加强与“双创”平台的资源对接,基于平台提供“双创”服务。

五、组织实施

(十五)企业可将发展“双创”纳入企业整体战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并实施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实施路径。

(十六)企业可建立最高决策层负责的“双创”领导机制,组建“双创”管理团队,开展“持续跟踪—实时反馈—及时评测—快速改进”的闭环管理,加强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

(十七)企业可设立创投基金,参与内外部“双创”孵化项目投资运作,加强资金统筹安排、优化调整、协同管理和精准核算。

六、加强多方联动

(十八)地方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组织、引导,采用制定实施细则、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指导本地制造企业开展“双创”建设。

(十九)研究机构、大学院校、行业协会、联盟应当积极推动行业或区域制造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培训、咨询等专门服务,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

《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实施指南》

编制说明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指导制造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推动制造业“双创”迈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组织编制《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将《指南》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一、《指南》编制依据和背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制造业是“双创”的主战场,大型制造企业是“双创”的主力军,中小微企业是制造业“双创”生态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围绕扎实开展制造业“双创”,我部坚持“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推进制造业“双创”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支持企业探索基于平台的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转型,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部分企业仍然对“双创”认知不足,建设的“双创”平台仅仅停留在技术支撑层面,并未建立适应“双创”特点的新机制、新组织,不能有效激发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

推进制造业“双创”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催生“新工业革命”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等提出了新要求。为指导企业加快观念更新、制度变革和组织架构重塑,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推向深入,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指南》。

二、《指南》编制思路和内容

(一)总体思路

《指南》编制紧扣互联网开源、共享的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企业开展“双创”的探索实践,深入研究“双创”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强调“人作为创新的核心要素”的根本性作用,为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基本方向、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提供指导。

一是坚持战略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判断和部署,并进一步指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要求十分符合个人创业的实际需要,是《指南》编制工作的重要指导和基本依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37号),提出要发展制造业“双创”平台、推动大企业开展内部创新创业、发展各类“双创”活动等,为《指南》贯彻落实重大战略指明了方向。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确立“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双创’特点的体制机制”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时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够在开源共享的互联网平台上自由择业、自主经营,并更多地与企业交互协作、更深层次地融入企业创新,既实现了“人人都是创客”、“人人都是微企业”的财富积累和自我成长,也促进了企业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塑造了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竞争的新优势。但在“双创”实践中,部分企业片面认为“双创”平台就是技术研发,或是融资创投的基础载体,对于“人是创业创新的主体”这一本质理解不深,没有配套建立适应“双创”特点的激励制度、利益分配机制和组织架构,导致内部员工创业积极性不高,外部创新资源集聚意愿不强,“双创”工作浮于表面。为此,《指南》引导企业在建设“双创”平台的同时,强调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劳务关系、薪酬制度和组织架构,使人在“双创”平台上得到充分激励和发展,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释放。这既切实对接了国发28号文、国发37号文的具体要求,也从根本上明确了《指南》与《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相关政策的差异化定位和发展理念。

三是坚持企业主体,内容设计兼顾指导性和实操性。《指南》总体定位于面向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需求,提供科学规范、实操性强的通用方法和实施建议,发布对象和实施主体是企业。为此,《指南》在内容设计和行文风格上力求做到方向准确、任务明确、要点突出、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强,既为企业开展“双创”提供基本依据,也为其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扩展新思路、新措施留下充分空间。考虑到企业的不同层次和能力,为同时兼顾企业的一致性和多元性,《指南》分别对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实施重点进行了阐述:一方面,突出大企业资源富集优势,引导大企业更多进行内部双创,基于“双创”平台建设推动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共享开放、以及制造模式创新;另一方面,突出中小微企业创新活跃特点,引导中小微企业更多利用大企业“双创”契机,积极参与平台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新市场。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实施需求,在“加强多方联动”部分,明确提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吸纳研究机构、大学院校、行业协会、联盟等各方力量,推动制定实施细则,开展培训咨询服务等相关要求。

(二)主要内容

《指南》采用“2211”的总体结构,分为四大板块、六个部分。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核心是推动制度变革,适应于所有企业。第一部分“建立以贡献为标准的新型薪酬制度”,强调企业通过完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建立合伙人制和契约人制等方式,将自身打造成创业平台,逐步实施按贡献分享收益的分配制度和创新激励制度,促进“四创”(即创客、创新、创业、创值)发展。第二部分“建立以扁平化、平台化的新型组织架构”,强调企业要减少组织层级,推动业务流程扁平化,以及管理层角色向服务者转变,以“双创”特区试点方式逐步推进企业整体变革。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强调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根据不同角色需求,由内而外推动基于平台的“双创”生态建设。第三部分是鼓励大企业扶持员工开展内部“双创”,强调集成实施内部创业机制,完善资源支持和环境建设,推动双创成果内外部转化,加强人才培养,以创业促进创新。第四部分是鼓励大中小微企业合作建设“双创”平台生态,强调大企业“建平台”,创新制造资源和能力可协同、可交易、可计量服务,发展众包众创、分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中小微企业“用平台”,参与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新业态发展;第三方创业孵化机构提供服务。第五部分是第三板块,强调企业开展“双创”的实施保障,分别从战略、行动、资金等方面加以明确,其中所提到的“将发展‘双创’纳入企业整体战略”和“最高决策层负责双创的领导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第六部分是第四板块,强调地方政府、各类社会组织对企业开展“双创”的支持和服务,为企业“双创”造就一个互促共进、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

《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实施指南》发布(附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