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雄安新區安新縣大王鎮一個石磨的“歸宿”

編者按:當前,雄安新區正在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同時,雄安新區建設發展十大工程之一的徵遷安置工程也在不斷推進。在徵遷安置工作中,新區黨員幹部和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是如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求,的,其中有哪些典型事蹟、典型人數?人民雄安網即日起推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雄安人身邊的初心使命——典型人物風采錄”系列報道,為你發掘身邊人那些守住初心、踐行使命的身邊事。

“磨盤轉動乾坤四代傳承 雄安擘畫經緯千年大計”這是雄安新區安新縣大王鎮向村三隊隊長梁健為村民劉章國的故事寫下的一幅對聯。

劉章國一家四代從事手工香油釀造,從爺爺那輩算起,至今已近百年。劉章國小的時候就是圍著香油坊長大的,爺爺總跟他說“我們要用最好的原材料做最好的香油”。父親也叮囑他,“好好做香油,一定要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劉家的香油坊信譽越來越好,規模也越來越大。為了傳承好這門手藝,劉章國和家人正張羅著申請非遺。

得知向村要徵遷時,劉章國向工作組的人員訴說了自己的心事:“我對新區政策完全支持,隨時可以騰退房屋,只是搬了家,我的石磨要安置在哪裡呢?我實在割捨不下這祖傳的技藝,如果斷在了我這裡,怎麼向祖宗交代啊!”說到動情處,劉章國忍不住落淚。

瞭解情況後,工作組對劉章國一家的情況非常重視,“無文化傳承,無雄安未來。這個石磨就是重要的文化載體,我們要記住鄉愁,就要讓這樣“活”的鄉愁有歸宿。徵遷不是簡單的騰退拆除,而是帶領群眾共建新家園,這個新家,不能少了記憶和傳承。”工作人員說。

經工作組多方協調聯繫,最終為香油坊的石磨找到了歸宿——安新實驗中學東校區。據瞭解,校方將在學校開闢文化角,為石磨搭建小文化園,附上簡介,供師生參觀、瞭解傳統工藝。安新縣實驗中學副校長表示,“學校是重要的文化陣地,讓孩子們親身去了解、感受、體驗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載體,對他們來講也是接觸歷史、瞭解過去的好機會,這也是很好的文化傳承教育載體。我們會將石磨好好保存,這不僅僅是鄉愁的寄託,若干年後,還可以讓孩子們通過石磨了解這段徵遷的歷史。而且我們學校還新接收了很多徵遷群眾的孩子,相信他們對這些歷史物件會更有感情,這也是他們的情感寄託。”

得知這個消息,劉章國一家懸著的心落地了。“這樣總算對祖宗和後人有交代了。糾結了這麼久的事情終於有了一個好結果,我的心裡順了,敞亮了,心有了寄託也有了歸宿。”劉章國的兒子劉海龍說:“如果我們把石磨放到工廠裡寄存,它只能慢慢被遺忘,說不定礙事了還會被搬來搬去或被當廢品賣了。現在有了一個這麼好的歸宿,還能為文化傳承盡一份力,心裡真是高興。”

據瞭解,在徵遷安置中,這樣的事情還很多,針對百姓的各種“特殊”需求,只要是合理合法的,工作組總會想盡辦法幫助解決。

(安新縣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