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

基於此次疫情給中國和全世界帶來嚴重的危害,小編針對近期2019-nCoV/COVID-19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


1.全文編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課題組發表Nature發文揭示正在中國肆虐的肺炎疫情很可能由蝙蝠起源的新型冠狀病毒導致
doi:10.1038/s41586-020-2012-7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冠狀病毒已引起兩次大規模疫情: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一般認為,主要在蝙蝠中發現的SARS 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可能會導致未來疫情暴發。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報道了位於中國中部的湖北省武漢市發生了一系列病因不明的肺炎疫情。從當地的一家海鮮市場開始,到2020年1月26日為止,疫情已蔓延至中國有2050人感染, 其中56人死亡,其他11個國家有35人感染。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2月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重要的是,Nature期刊在2020年1月20年收到這篇論文的手稿,1 月29日就接受了這篇論文,並以“加快評審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這篇論文。論文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Zheng-Li Shi)研究員。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

2019-nCoV的基因組特徵,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012-7


這些患者的典型臨床症狀是發燒、乾咳、呼吸困難、頭痛和肺炎。疾病發作後可因肺泡損傷導致進行性呼吸衰竭(如橫向胸部CT圖像所觀察到的那樣),甚至死亡。根據臨床症狀和其他標準,包括臨床體溫升高,淋巴細胞和白細胞減少(有時白細胞正常),胸部X光片上 出現新的肺部浸潤,三天抗生素治療無明顯好轉,臨床醫師將這種疾病確定為病毒性肺炎。大多數早期病例似乎都與最初的那家海鮮市場有接觸史,但是如今這種疾病已發展為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在疫情開始時就進入了重症監護病房(ICU)的7名重症肺炎患者(其中有6名是海鮮市場銷售者或送貨者)的樣本被送至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WIV)實驗室進行病原體診斷。考慮這次疫情發生的環境與SARS相同,即在冬季和在一家海鮮市場裡,石正麗及其課題組 在冠狀病毒(CoV)實驗室中首先使用泛冠狀病毒PCR引物來測試這些樣本。他們發現了5個PCR陽性樣本。通過使用下一代測序(NGS)對從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收集的樣本(WIV04)進行宏基因組分析以鑑定潛在的病原體。
在總共10038758個讀取片段(read),或者說人類基因組過濾後的總共1582個讀取片段中,有1378個讀取片段與SARSr-CoV序列相匹配(圖1a)。通過從頭組裝和靶向PCR,他們獲得了一個大小29891bp的冠狀病毒基因組,它與SARS-CoV BJ01(GenBank登錄號AY278488.2) 具有79.5%的序列一致性(sequence identity)。將這些1582個讀取片段與所獲得的基因組進行重新映射可取得較高的基因組覆蓋。這個基因組序列已被提交GISAID網站(登錄號EPI_ISL_40212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名稱,他們暫時將它稱為新型冠狀病毒 2019(2019-nCoV)。隨後從其他四名患者中使用下一代測序和PCR獲得了另外四個2019-nCoV全長基因組序列(WIV02,WIV05,WIV06和WIV07)(GISAID登錄號EPI_ISL_402127-402130),彼此之間的一致性高於99.9%。


這項研究提供了關於2019-nCoV的第一份詳細報道,其中2019-nCoV是造成中國中部武漢市正在發生的急性呼吸道綜合徵疫情的可能病因。在所有測試的患者中觀察到的病毒特異性核苷酸陽性和病毒蛋白血清轉化提供了這種疾病與這種病毒的存在之間存在關聯性的證據。 但是,仍然有許多緊急問題需要解決。尚未通過動物實驗來證實2019-nCoV與這種疾病之間的關聯性以充分符合科赫法則(Koch's Postulates)。他們還不知道這種病毒在宿主之間的傳播途徑。這種病毒似乎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人們應當密切監視這 種病毒是否繼續演變成更強的毒性。由於缺乏特異性治療,並考慮到SARS-CoV與2019-nCoV之間的親緣性,一些針對SARS-CoV的藥物和臨床前疫苗可能可以用於抵抗這種病毒。最後,考慮到SARSr-CoV在它們的天然病毒庫中的廣泛傳播,未來的研究應當集中在更廣泛的地 理區域對它們進行主動監視。從長遠來看,應當為這類病毒引起的未來新興傳染病準備廣譜抗病毒藥物和疫苗。最重要的是,應對野生動物的馴養和消費制定嚴格的法規。
2.全文編譯!復旦大學張永振課題組發表Nature論文揭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與中國正在爆發的人類呼吸道疾病有關
doi:10.1038/s41586-020-2008-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復旦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名在這家海鮮市場工作的患者,該患者於2019年12月26日入住武漢市中心醫院,出現了嚴重的呼吸綜合徵,包括髮燒、頭暈和咳嗽。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2月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重要的是,Nature期刊在2020年1月7年收到這篇論文的手稿,1月28日就接受了這篇論文,並以“加快評審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這篇論文。論文通訊作者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永振(Yong-Zhen Zhang)教授。

這名接受研究的患者是一名41歲的男性,無肝炎、結核病和糖尿病病史。他在病發六天後即2019年12月26日入住武漢市中心醫院。這名患者在就診一週後就出現發燒、胸悶,無力咳嗽、疼痛和虛弱。心血管、腹部和神經系統檢查均正常。觀察到輕度的淋巴細胞減少(每立方毫米少於900個細胞),但在全血細胞計數(CBC)測試中,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正常。在血液化學測試中,觀察到C反應蛋白(CRP,血液41.4 mg/L,參考範圍0~6 mg/L)升高,並且天冬氨酸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和肌酸激酶的水平略有升高。動脈血氣(ABG)測試顯示這名患者患有輕度低氧血癥,血氧水平為67mmHg。在入院的第一天(發病後第6天),胸部X線照片異常,伴有氣腔陰影,如磨玻璃樣陰影(ground glass opacity),雙肺局灶性實變和斑片狀實變。CT掃描顯示雙側局灶性實變、大葉性實變和斑片狀實變,尤其是下肺。胸部X線照片顯示入院後第5天(發病後第11天)雙側瀰漫性斑塊狀的模糊陰影。
為了研究與這種疾病相關的可能病原體,這些研究人員收集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並進行了深度宏轉錄組測序。這名患者的臨床樣本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生物安全3級實驗室中進行處理。從200μl BALF樣本中提取總RNA,並使用Illumina MiniSeq進行雙端(150 bp)測序,從而構建出宏轉錄組文庫。他們總共產生了56565928個讀取序列(sequence read),從頭開始組裝這些讀取序列並篩選潛在的病原體。在利用Megahit組裝出的384096個片段重疊群(contig)中,最長的片段重疊群(30474個核苷酸[nt])具有很高的丰度,並且與之前在中國採樣獲得的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分離株bat-SL-CoVZC45(GenBank登錄號MG772933)具有密切的親緣關係,核苷酸序列同一性為89.1%。這種新型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及其末端分別通過RT-PCR9和5'/3' RACE Kit(TaKaRa)加以確定和確認。它被命名為WH-Human 1冠狀病毒(WHCV,也被稱為2019-nCoV)。它的全基因組序列(29903 nt)的GenBank登錄號為MN908947。將這些RNA測序(RNA-seq)數據與這種組裝出的WHCV完整基因組進行重新映射導致123613個讀取片段發生組裝,並且在平均深度為6.04X(範圍:0.01X-78.84X)的條件下可實現99.99%的基因組覆蓋率。

為了更好地瞭解WHCV感染人類的潛力,將它的刺突蛋白(S)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與SARS-CoV和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中的RBD進行了比較。WHCV的RBD序列與SARS-CoV的RBD序列(氨基酸一致性為73.8%~74.9%)和包括毒株RB4874、Rs7327和Rs4231在內的能夠利用人ACE2受體進入細胞的SARS樣冠狀病毒(氨基酸一致性為75.9%~76.9%)存在更為密切的親緣關係。此外,WHCV RBD僅比SARS-CoV RBD長一個氨基酸。相反,與SARS-CoV相比,包括毒株Rp3在內的不能使用人ACE211的其他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在473-477和460-472位點發生氨基酸缺失。先前確定的與人ACE2(PDB 2AJF)結合在一起的SARS-CoV RBD的晶體結構顯示,區域473-477和460-472與人ACE2直接相互作用,因此可能在確定物種特異性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這篇論文中,這些研究人員從中國武漢市一名患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的BALF樣本中描述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WHCV(2019-nCoV)。系統進化樹分析表明WHCV是β冠狀病毒屬(Sarbecovirus亞屬)中的一種新型病毒,因此與SARS-CoV1表現出一些基因組和系統進化相似性,尤其是在RBD中。2019-nCoV與SARS-CoV之間存在的基因組和臨床相似性,以及它在臨床樣本中的大量存在,為WHCV與武漢市正在發生的呼吸道疾病疫情之間存在關聯性提供了證據。儘管僅從一名患者中分離出這種病毒不足以得出導致呼吸道症狀的結論,但是這些發現已在其他患者中得到獨立證實。
3.Science期刊發文指出一篇聲稱無症狀感染者可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NEJM論文存在缺陷

doi:10.1126/science.abb1524
2020年1月30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上發表的一篇關於德國前四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病例的論文(NEJM, 2020, doi:10.1056/NEJMc2001468)上了多家媒體的頭條,這是因為這似乎證實了公共衛生專家們的擔心:沒有顯示這種病毒感染症狀的人仍然可以將這種病毒傳播給其他人。這可能使得控制這種病毒更加困難。
中國研究人員此前曾建議無症狀的感染者可能傳播這種病毒,但沒有提供明確的證據。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Anthony Fauci表示,“在閱讀指出無症狀傳播出現了的這篇[NEJM]論文後,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項研究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是如今,事實證明這一信息是錯誤的。作為德國政府的一家公共衛生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 RKI)在提交給NEJM期刊的通訊(Letter)文章中澄清了事實真相,儘管它並未提及上述的那篇論文。
這篇通訊文章描述了一系列感染,這些感染始於1月20日至21日,當時來自中國上海的一名女商人訪問了慕尼黑附近的一家公司,在那裡她與後來生病的四個人中的第一個人會面。至關重要的是,她當時還沒有生病,“在逗留期間,她身體狀況良好,沒有感染的跡象或症狀,但在返回中國的航班上生病了。無症狀者是2019-nCoV感染潛在來源的這一事實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當前疫情暴發的傳播動態。”

然而,這些研究人員在發表這篇論文之前並沒有真正與這名女性患者交談過。作為這篇論文的最後一位作者,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中心的Michael Hoelscher說,這篇論文依賴於其他四名患者的信息:“他們告訴我們,來自中國上海的這名女性患者似乎沒有任何症狀。”但是,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和巴伐利亞州健康與食品安全局的確通過電話與這名上海患者進行了交談,結果發現她在德國期間確實有症狀。據知情人士說,她感到疲倦,肌肉疼痛,並服用了撲熱息痛(一種退燒藥)。
4.最新進展!德國科學家發現症狀較輕的患者也能夠傳播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新聞來源:New insights into the transmissibility of the virus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柏林夏裡特大學醫學院(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德國聯邦國防軍微生物研究所和和慕尼黑施瓦賓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是從症狀輕微的患者那裡獲得鼻咽拭子樣本,傳染性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也可這些鼻咽拭子樣本中分離出。他們因此得出結論,即使症狀較輕的患者也能夠傳播這種病毒。
自從德國確認第一例2019-nCoV感染病例以來,柏林夏裡特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和德國聯邦國防軍微生物研究所一直在支持診斷工作。這兩個研究所彼此獨立運作,會定期監測目前在慕尼黑施瓦賓診所接受治療的患者的病毒脫落情況。在這些研究過程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幾例病例中,從症狀輕微的患者身上獲得的鼻咽拭子樣本中分離出傳染性的2019-nCoV病毒,所分離的病毒能夠在細胞培養物中複製。這些患者的症狀第一時間讓人想起普通感冒而不是嚴重的肺炎。這兩個研究所同時開展的研究也發現了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不僅在肺部複製,而且也在鼻子、喉嚨和腸道中複製。

他們的綜合觀察表明,即使是有輕微或早期感冒症狀(喉嚨痛,鼻竇炎的跡象,輕微不適而無發燒)的患者也可以傳播這種病毒。
5.J Med Virol:最大規模的薈萃分析揭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特性
doi:10.1002/jmv.25700
迄今為止,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基因組進行最大規模的測序分析結果證實,這種病毒起源於蝙蝠,且病毒的異質性較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博洛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病毒的蛋白質中鑑別出了一種高度可變的基因組熱點區域,該區域主要與兩種病毒亞型存在有關。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來自世界各地56株冠狀病毒的基因組信息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從意大利羅馬Lazzaro Spallanzani醫院傳染病病房的兩名中國患者機體中提取的毒株的基因組,這也是迄今為止對新型冠狀病毒最全面的研究分析。
研究者表示,這種病毒可能源於一種人畜共患病原體,其最近的親屬最近才被研究人員分離得到,即研究人員在中國雲南省的一種菊頭蝠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序列EPI ISL 402131相匹配;人類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與其蝙蝠“親屬”至少有96.2%的相同之處,而與SARS的相似度則僅有80.3%。

研究者發現,目前所有的冠狀病毒的DNA序列都非常相似,即使他們來自於中國不同地區和世界各地,但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研究人員從患者機體中分離到的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則均有99%以上的序列相同,這就表明,這種病毒顯示出了較低的異質性和變異性,這似乎是一個好消息,由於病毒的種類相同,因此潛在的治療性藥物被認為對每個人都更加有效。
然而,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病毒蛋白中首次鑑別出了一個高度可變的熱點區域,最終確定了兩種病毒亞型,其二者的區別僅在於一個氨基酸,其能夠改變ORF8編碼蛋白的序列和結構,ORF8編碼蛋白是一種尚未被鑑定的病毒成分。
6.JAMA: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詳細描述13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徵
doi:10.1001/jama.2020.1585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生了一系列急性呼吸道疾病,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NCIP)。這種疾病已從武漢迅速傳播到其他地區。截至2020年1月31日,中國共確診9692例NCIP病例。國際上已在24個國家和5大洲報道了NCIP病例。2020年1月3日,在武漢市一名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樣本中發現了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這種病毒被確認為是造成NCIP的原因。全基因組測序和系統進化樹分析表明2019-nCoV是與人類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狀病毒(MERS-CoV)相關的β冠狀病毒的一個不同分支。2019-nCoV具有冠狀病毒科典型的特徵,被歸類於β冠狀病毒2b譜系。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研究人員描述了138例NCIP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徵,並將進入重症監護病房(ICU)的嚴重病例與未進入ICU的非嚴重病例進行了比較。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2月7日在線發表在JAMA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

一名52歲的感染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 ncov)的患者的胸部CT圖像。


在138例患者中,有57例(41.3%)據推測在醫院被感染,包括17例(12.3%)因其他原因已經住院的患者和40例醫護人員(29%)。在這些住院患者中,有7例來自外科,5例來自內科,5例來自腫瘤科。在這些被感染的醫護人員中,有31人(77.5%)在普通病房工作,7人(17.5%)在急診科工作,2人(5%)在ICU工作。當前這項研究中的一名患者曾因出現腹部症狀被送至外科治療。
據推測外科中的10多名醫護人員被這例患者感染。據推測還發生了患者之間的傳播:同一病房中至少有4名住院患者被感染,所有患者均表現出非典型的腹部症狀。4名患者中的1人發燒並在住院期間被診斷為2019-nCoV感染。然後,這名患者被隔離了。不久,同一病房中的其他3名患者發燒,出現腹部症狀,並被診斷為2019-nCoV感染。
這項研究有幾個侷限性。首先,使用呼吸道樣本通過RT-PCR方法診斷NCIP。未獲得患者血清以評估病毒血症。病毒載量是與冠狀病毒感染的疾病嚴重程度相關的潛在有用標誌物,應在NCIP中加以確定。其次,醫院相關的傳播/感染尚不能得到確切證實,僅是根據接觸被感染患者的時間和方式以及感染的後續發展情況加以猜測和推斷。第三,在這138例病例中,大多數患者在這篇論文投稿時仍在住院。因此,很難評估不良預後的危險因素,並且需要繼續觀察這種疾病的自然病史。


總體而言,在這138例NCIP住院患者中,41%的患者據猜測是通過醫院相關的2019-nCoV傳播被感染的(這一點仍需進一步證實),26%患者進入ICU,死亡率為4.3%。
7.JAMA:我國科學家揭示北京13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
doi:10.1001/jama.2020.162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清華大學、北京安貞醫院和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道了北京醫院收治的13例確診為2019-nCoV感染的患者的早期臨床特徵。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2月7日在線發表在JAMA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volving 13 Patients Outside Wuhan, China”。
臨床數據來自中國北京的三家醫院(清華大學醫學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8例],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貞醫院[4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1例])。這些患者於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1月29日住院,本研究的最終隨訪時間為2020年2月4日。對可能感染2019-nCoV的患者入院隔離,採集咽喉拭子樣本,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hina CDC)使用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法檢測2019-nCoV。進行了胸部X射線攝影或CT掃描。這些數據是作為標準護理的一部分獲得的。在確診感染2019-nCoV後,患者被轉移到專科醫院。這項研究獲得了這3家醫院的倫理委員會的批准,並且無需患者知情同意。
這些患者的中位年齡為34歲(25-75%,34-48歲);兒童2例(2歲和15歲),男性10例(77%)。在2019-nCoV疫情發生後,12名患者去過武漢---包括一個家庭(父母和兒子)---或者有家人(一名2歲孩子的祖父母)去過武漢。1名患者與武漢沒有任何已知的接觸。

有12名患者報道在住院前發燒(平均1.6天)。症狀包括咳嗽(46.3%),上呼吸道充血(61.5%),肌痛(23.1%)和頭痛(23.1%)(表1)。在平均2天后轉移到專科醫院之前,沒有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最年輕的患者(2歲)在確診2019-nCoV感染之前間歇性發燒1周,持續咳嗽13天。炎症標誌物(比如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淋巴細胞數量略有升高。
4名患者進行胸部X射線檢查,9名患者進行計算機斷層掃描。五張圖像未顯示出任何肺部實變或疤痕。一張胸部X光片顯示左下肺散在陰影(scattered opacity);在6例患者中,在右肺或雙肺中均觀察到磨玻璃樣陰影。截至2020年2月4日,所有患者恢復良好,但仍有12人在醫院被隔離。
8.全文編譯!我國科學家在Cell Research期刊發文指出瑞德西韋和氯喹在體外有效抑制2019-nCoV感染
doi:10.1038/s41422-020-0282-0
目前,尚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特異性治療方法。因此,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來對抗這種疾病。一種有效的藥物發現方法是測試現有的抗病毒藥物是否有效地治療相關的病毒感染。2019-nCoV屬於β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狀病毒(MERS-CoV)也屬於β冠狀病毒。一些藥物,如利巴韋林(ribavirin)、干擾素、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和皮質類固醇,已被用於SARS患者或MERS患者身上,不過其中的一些藥物的療效仍有爭議。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北京藥理毒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體外評估了5種受到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利巴韋林、噴昔洛韋(penciclovir)、硝唑尼特(nitazoxanide)、萘莫司他(nafamostat)、氯喹(chloroquine)---和兩種已知的廣譜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 GS-5734)和法匹拉韋(favipiravir, T-705)對2019-nCoV臨床分離株的抗病毒效果。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2月4日發表在Cell Research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

這7種受試藥物在體外對2019-nCoV的抗病毒活性。圖片來自Cell Research, 2020, doi:10.1038/s41422-020-0282

研究結果表明,瑞德西韋和氯喹在體外控制2019-nCoV感染方面非常有效。鑑於這兩種化合物可安全地用於人類患者,並且顯示出對多種疾病有效,因此,這些研究人員建議應當在患有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人類患者中對它們進行評估。
9.Lancet: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上 使用類固醇或弊大於利!
doi:10.1016/S0140-6736(20)30317-2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Lance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治療或許應該避免使用類固醇(steroids),基於研究人員此前在治療諸如SARS等類似感染上的經驗和證據,研究人員認為,類固醇對患者的治療幾乎並沒有好處,而且弊大於利。
臨床醫生仍然應該對患者的哮喘和其它炎性疾病等狀況進行治療,類固醇通常被醫生用來降低機體炎症,而炎症常常存在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肺部,在SARS和MERS爆發期間患者的肺部也表現出了因冠狀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炎症表現。然而,類固醇會損傷機體免疫系統抵禦病毒和其它感染的能力,總的來講,使用這種藥物會給患者機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研究者J. Kenneth Baillie表示,在當前冠狀病毒爆發期間,臨床醫生在如何治療已經感染的患者上面臨著很艱難的抉擇,在仔細分析了現有的證據後,他並不建議將類固醇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引發的肺部損傷,至於如何使用類固醇,或許應該將其作為臨床試驗的一部分來了解其到底能夠幫助或是傷害患者。


10.全文編譯!我國科學家在Cell Host & Microbe期刊發文揭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基因組組成和差異
doi:10.1016/j.chom.2020.02.00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中南大學、蘇州大學和湖南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新冠狀病毒2019-nCoV---的前三個已確定的基因組,即Wuhan/IVDC-HB-01/2019(GISAID登錄號:EPI_ISL_402119)(HB01),Wuhan/IVDC-HB-04/2019( EPI_ISL_402120)(HB04)和Wuhan/IVDC-HB-05/2019(EPI_ISL_402121)(HB05),對這種病毒進行了深入的基因組註釋,並與相關冠狀病毒進行了比較,這些相關冠狀病毒包括1008個人SARS-CoV,338個蝙蝠SARS-like CoV和3131個人MERS-CoV,它們的基因組在2020年1月12日(發佈日期:2019年9月12日)之前已在病毒病原體數據庫(Virus Pathogen Database)、分析資源(Analysis Resource, ViPR)(http://www.viprbrc.org)和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上發表。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2月7日在線發表在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enome Composition and Divergenc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Originating in China”。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

圖1.2019-nCoV的基因組組成和系統進化樹,圖片來自Cell Host & Microbe, 2020, doi:10.1016/j.chom.2020.02

對這三種2019-nCoV毒株的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顯示它們幾乎是一樣的,在大約29.8 kb的基因組中僅有5個核苷酸不同。對2019-nCoV基因組進行註釋後發現它有14個ORF,編碼27種蛋白(圖1A)。位於這種基因組5'末端的orf1ab和orf1a基因分別編碼pp1ab和pp1a蛋白。這兩種蛋白總共包含15種nsp,具體為nsp1至nsp10和nsp12至nsp16(圖1A)。這種基因組的3'端包含四種結構蛋白(S、E、M和N)和八種輔助蛋白(3a、3b、p6、7a、7b、8b、9b和orf14)。在氨基酸水平上,2019-nCoV與SARS-CoV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顯著差異。比如,8a蛋白存在於SARS-CoV中,而在2019-nCoV中不存在;8b蛋白在SARS-CoV中為84個氨基酸,但在2019-nCoV中則較長,為121個氨基酸;3b蛋白在SARS-CoV中為154個氨基酸,但在2019-nCoV中則較短,只有22個氨基酸。還需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這些差異如何影響2019-nCoV的功能和發病機理。
由於對這種新型病毒的瞭解非常有限,這些研究人員無法對2019-nCoV與SARS-CoV或SARS-like CoV之間存在的大量氨基酸替換給出合理的解釋。比如,2019-nCoV和SARS-CoV中與人受體ACE2蛋白直接相互作用的受體結合基序中不存在氨基酸替換,但在RBD的其他區域發生了六個突變。與SARS-CoV相比,這些差異是否會影響2019-nCoV的宿主趨向性和傳播特性值得在未來開展進一步的研究。(生物谷 Bioo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