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国时,如果多给刘备一些人才,可以统一三国吗?

dqa1




三国就当给刘备过多的人才,他也未必能统一三国,在当时,刘备身边已是人才济济,手下早已饱和,而且有的是三国里面最有智慧的谋士和勇敢的武士。像左右三国形势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武神赵子龙,仁义的关羽,暴躁的张飞,那个不都是三国中最有实力人物,刘备可以说文臣武将都不缺。可是为什么他却最后没能统一三国呢,其最主要还是在于刘备本人,虽然三国里面人品最好的君王,可他没有很好把握住时机,占据一定的天时地理人和。


刘备相对于吴魏两国国王,算是凭人品活人,活的有滋有味,但却给自己造成很多麻烦。本身他没有优厚的条件,整天在兵荒马乱中度过,出身低微的他,早年以买草鞋为生,自称是西汉皇族中山王后代,拿此名声,想重振家业,恢复汉室。

这一时期,汉室被军阀操控,东汉自从后期,皇帝年龄都很小,外戚把政,汉灵帝时,东汉帝国更是不堪一击,中央衰弱,各路军阀乘势四起,西凉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将皇帝西迁长安。这时东汉刘氏政权已危在旦夕,刘备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他想凭此黏薄之力恢复汉朝,可步步维艰,开始结识了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刘备从此走上了白手起家的道路,到处东奔西跑,跑遍了大部分中原大地。为了拿出成绩,让关羽和张飞战强大的吕布,于是出现三英战吕布,将董卓身旁的将领给震慑住,为此三人荣升大官,混入官场。


可现阶段局势更是不稳,东汉献帝又落入曹操之手,曹操又学起了董卓,玩起了常有奸雄手段,曹操相对于刘备已是权大势大的军阀,他稳居许昌,有强大的家室和军队渐渐走向一超多强的局面,拿着汉献帝,自恃东汉救星,到处扩展领地,河南和山东等军阀一个个被扳倒,近逼河北强大的袁绍。看着曹操坐大,周围谁也看不过眼,袁绍不及曹操,最后七十万来会战,官渡之战,落败。


而刘备呢,他和曹操一样也渐渐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当时他只算个小人物,在没财,没物力,没人情况下,入主徐州,后又依附于刘表,结识曹操,煮酒论英雄,攻打吕布,当得知汉献帝命运后,不堪忍受汉室受此屈辱,和曹操结怨。曹操大军来攻,刘备本来完整的家业又被曹操大军拆散,致使妻离子散,儿子阿斗被赵子龙所救,曹操大军瞬间被张飞一声吼吓死,瞬间退却。看着曹操一步步坐大,刘备也在躲,从荆州转战襄阳,在曹操眼中,刘备已成了他最难消灭的棋子。这时候,刘备将拿手的高人请出来,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想联合东吴对付曹操,舌战群儒说服孙吴。东吴大将周瑜因为二乔与曹操结怨,曹操这个时候已得天下三分之二,算越过江就可以一统中原。吴王孙权哪能容许,刘备和吴联盟达成,诸葛亮运筹帷幄,草船借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狼狈而逃,差一点还被关羽活捉。曹操仗着汉朝真正掌权者亲自带兵,想一举拿下东吴,却不料刘备和东吴联姻建成同盟,阻碍了他的野心,由于缺兵少将,八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就此曹操已没有统一中原的可能。他的儿子和曹操一个个性,但他背弃了曹操一个忠臣的形象,直接窜汉建魏当了皇帝。

就在当下,曹操风头一过,刘备也坐大了,人才都在他那边,可惜他占据的地盘有点偏,这也直接导致他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原的原因。他占有蜀地,号称天府之国,这地方自古都是帝王逃逸之地,而不是征天下之地。唐朝玄宗和僖宗为避难而逃蜀地,张献忠的大西也走不出这块盆地就被清朝消灭。成都盆地四周环山,地理险要,退可以守的地方,诸葛亮北伐也难以己任,他雄心壮志,可到后来还是被困于这块盆地里。对于刘备本人,他就根本和曹魏东吴无法相比,毕竟他们都是些专业军人和政治家,而刘备也许是因为太受过过多颠沛流离,最终才不得己才选择易守难攻之地。在北方曹操虽然尝不了甜头,可却占了天时和地理,一统天下迟早的事,北方最终会将南方收回。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三十多年皇帝,受左右摆布,自己拿不了主意,一味跟风,最终丢掉了父亲白手起家辛苦打下的江山。


龙文说史


我看不能。

刘备兵锋最胜的时候,莫过于在汉中把曹操打败了。那时候他在西川积累了一大批能人异士,算是个“万元户”了,可他后来并没有趁机出川,追着曹操的屁股打,说不定还可以捞更多油水呢。可是他赢了就不打了,摆出见好就收的姿态。后来,他也带着兵马东征西讨,但有两个却一直闲着不用,就是关羽和诸葛亮。这二人是刘备阵中的绝对主力,一谋一武,都是包打天下的主,他偏放在冷板凳上,不让上场,错过了打造成银河战舰的机会。有了这个想法,给他再多的人也是这样了。

放弃了吞并天下的野心,想踏实过日子是对的,不想却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一个是诸葛亮。他是个玩贯了阴谋诡计的主,你刘备不给机会,他就只好自己找平台了,“五虎将”里除了关张二人是刘备的铁杆粉丝,其他三人,孔明是叫得动他们的,刘备后来都怕了,在死前都恨了诸葛亮一万遍,还不得不求软,千万看在这么多年的交情上,放过我的傻子儿子,卑微到这个份儿上,心疼他十秒。另一个就是关羽了,把只有在沙场上才能找到自我的关二爷放到荆州搞外交工作,能好吗?关羽那个手直痒痒,孙权多次示好,他总能找到办法碰他一鼻子灰。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能把我怎么样,打我呀笨蛋!”,东吴忍了。关羽看撩不了孙权,就找机会撩曹操,到处出兵找架打,结果捅到马蜂窝了,吕蒙趁机和曹操那边做局,就杀了他。通过这两个人,就不难发现刘备在用人上,考虑是不成熟的。

刘备虽然牛逼过,但他的野心装不下更多的能人,给多了容易起内讧,说不好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拿不好,更别提并吞八荒了。


青草无为


看你怎么个给法了,人故分三教九流,三国时期的大贤能吏猛将也各有高下。时间线固定在刘备已得荆襄,已拿西川,凤雏已死。根据诸葛亮的三步定天下之说,先取荆襄,再定西川,十年后兵分三路夺取天下,已完成两步。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只需得到两人便可取天下。一、周公瑾。二、司马懿。蜀国不缺将才,周公瑾是一员帅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水战无双。仲达虽然善守不善功,但心思细腻,胆子大果断,北上如果让司马懿为监军,关羽为先锋,那么蜀军北上哪是攻无不克哦……



直立行走的眼镜儿


我认为如果多给刘备一些人才,是可以统一三国的。接下来我分一下刘备都需要哪些人才会一统三国。

  • 1.司马懿:如果司马懿给刘备,那么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后期在和司马懿对战的时候就会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而魏国也就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样诸葛亮在第一次失街亭的几率几乎就很小了。并且北伐还有司马懿的辅助,诸葛亮赢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 2.陆逊:这个人大家一定很熟悉,没错就是他的火烧800里连营。使得刘备70万大军都败的一塌糊涂。如果陆逊给了刘备,那么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或许就不会失败,而是直接攻下东吴。一下自己的地盘就变得更大了。这样对抗魏国胜算已经非常大了。


  • 3.郭嘉、荀彧:这两个都是曹操手下得力的谋士可以说曹操能三分天下,这两人功不可没。如果把这两个人才给刘备的话,或许刘备就少了曹操这个对手。在后期刘备或许也会发展的更快。


  • 4.李典、许褚:这两个曹操的武将也给刘备,那刘备还不傲视群雄?李典救曹操那一次,如果没有李典曹操就是必死啊,所以如果李典从参军以来就跟着刘备的话,那么或许曹操也就没有李典救他,曹操也就挂了。



这个问题的太厉害,没有条件限制,如果人才都给刘备的话那刘备是必胜的啊。把曹操和孙权的人才全部都给刘备,那刘备肯定必胜。

欢迎留下你的观点,喜欢三国的别忘了关注我哦。


谈名著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刘备注定了不能统一天下,再给多少人才也没有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集团做了三件事,导致了蜀国的结局。

第一,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就为刘备制订了作战方针,就是著名的“隆中对”,此方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夺取荆州、益州之地。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还可北伐直取中原,这是必须要争夺的地方。当时诸葛亮想尽办法,让刘备从孙权手里借来荆州几郡,后来又夺得益州。本来初步计划已经达到,可谁能料想到,高傲轻敌的关羽却失掉了荆州,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这就打乱了诸葛亮的部署,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往后的北伐失败。

第二,“隆中对”中明确说到,东吴孙权集团只能联合当外援,不能谋取他。可刘备在关羽死后,为了报仇,举全国之力东征伐吴,最后还大败而归,直接导致蜀国国力匮乏,还将蜀国和东吴的矛盾激化,丢掉了东吴这一大外援。刘备还在伐吴后不久病死了,留下个烂摊子给诸葛亮。

第三,诸葛亮的固执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本来因为失掉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和刘备伐吴失败,就应该改变的作战方针,诸葛亮却坚持北伐,直接导致蜀国国力一度低迷,想要恢复,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到的。五次北伐,基本已经掏空了蜀国的国库,人员上的损失更是无法弥补的。此消彼长之下,面对后来魏国的进攻,蜀国已经无力抵挡了,从而被魏国所灭。

刘备集团先失荆州要地,后失东吴外援,再加上诸葛亮坚持北伐,导致蜀国国力空虚,这才是关键原因。所以说,给再多的人才给刘备集团,在天时地利已经失去的情况下,没有谁能改变这一切,顶多是多维持几年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能力的人才,没有给你施展的条件和实力支撑,那也只能埋没而已。


鑫然说历史


统一天下人才是很重要,但是人才的多少显然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中庸思想告诉我们,凡事适量即可,再说刘备身边的人才也是很多的。个人认为,如果多给刘备一些人才,他也是不能够统一三国的,除非再来一个诸葛孔明。抛开领导力和继承人,单独就刘备那一代分析,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天时没有占到,他的两大对头当时的实力甩刘备几十条街,当刘备参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北魏曹操的实力已经是一方诸侯了,东吴孙坚也是一方诸侯,而刘备就兄弟三人只身前往,这起跑线上就输了。




地利几乎没有占到,东吴有长江、淮河天堑,北魏有天然牧场,在军需供应上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马匹的供应。西蜀有山川为壁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天下三分,曹占其二,就是双方对峙下去那点土地也是被耗干。

人和上占有优势,刘备打着皇叔的旗号,当然更有信服力、凝聚力。当然刘备的所作所为也确实深得民心,但是汉朝已经千疮百孔了,很多人都已经投奔了曹操,加之北魏曹操也实行仁义,这个优势时间一长也就没有了。



刘备其实人才有很多卧龙、凤雏、邓芝、蒋琬、姜维、糜竺、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等。但是打仗靠得不仅仅是人才,在冷兵器时代,人海战术,要兵多、粮多,这恰恰是刘备所没有的,而对于曹操来说却是土特产,所以刘备胜几乎是微乎其微!

总结起来就是底子薄,扛不住折腾,不过刘备的那种毅力和精神还是值得歌颂赞扬和学习的。


以史为镜,方不荒唐——史镜唐


史镜唐


其实刘备身边的人才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是三国中顶级人物,但他依然没有统一全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在他取得荆、益二州后没有在战略上做出正确的规划,而是错误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导致刚刚站稳脚跟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

此时,不能说刘备身边没有人才,诸葛亮多次陈述攻打吴国的弊端,赵云和秦宓也再三劝诫,但刘备谁的话他都不听,因此人才再多又有什么用。

虽然诸葛亮说如果法正在就可能劝阻刘备发兵,但我看未必,因为刘备现在是君王,他一手遮天,他既然做了决定,谁都不能改变他,此时的刘备跟打天下时的刘备不一样了,他之所以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对吴国的战争原因有四:

1.想吞并吴国,然后北伐,一统天下;

2.为部将也是其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忘过去桃园结义之情;

3.彰显君王权力,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4.体现个人能力,扭转过去别人对他的看法,他要让人们知道他也具备安邦定国的才华与能力。

试想,有上述原因存在,有谁能劝阻?因此,刘备就这样错误地发动了对吴之战,谁也劝不了,这就是他战略上的失误,从而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尽管人才济济,但最终还是没有力量、没有实力去统一全国了,故,统一天下没有人才肯定不行,但仅有人才而缺乏实力还是不能实现的。


小卓聊三国


三国初期别说是刘备,就是实力最强的曹操,都没能一统天下,何况是实力最弱的刘备,以刘备的个人能力而论,即使多给他一些人才、地盘和士兵,他也无法吞灭曹魏和东吴,因为曹魏和东吴在刘备时期,都处在实力的巅峰时刻,此时就是庞统复生,与诸葛亮强强联手,也不可能一统三国的,因为司马懿不会让刘备的计划得逞,否则的话,司马氏的晋朝咋办。
其实刘备一统三国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只要把这两个人纳入刘备麾下,刘备就可以兵不血刃的,一统天下,然后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这两个人就是曹魏的一把手曹操和东吴的一把手孙权,只要这两个人都投降刘备了,刘备理所当然的就是皇帝了,然后刘备可以敕封曹操和孙权分别为魏王和吴王,不过他们俩人的王位是虚封的,只享有王位所带来的荣耀,但没有王位所应有的实权,从此三国就不存在了,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司马氏家族的晋朝了,更主要的是还能避免几十年后的五胡乱华。

您的点赞➕关注☞☞☞是文史坊坚持创作的源动力。


清史宴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统一三国,需要具有哪些必备条件?

1、经济实力特别强大。大家知道,打仗是需要银子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从战略上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是对的,但是因为穷兵黩武,致使蜀国经济江河日下,国力式微。2、军事实力特别强大。军事实力的强大不只是以单纯只追求数量上的兵多将广,而是质量上的顶尖级文臣武将。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也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军事实力还包括一些硬实力,也就是掌握了其他国家没有的军事技术。或者在军事技术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3、政治基础特别牢靠。什么是政治基础?从底层的百姓来讲,就是统治者行德政,老百姓拥护。从上层的统治集团来讲,就是政令统一畅通,统治者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君臣和谐,军民一致对外。

4、其他因素,如敌国的内乱,天灾、意外事件等,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它只是偶然因素,可以加快促成统一全国的步伐。

其次,我们从当时的形势分析,蜀国是否具备了上述的条件了呢?

1、三国中,曹操最早统一北方,是三国中面积最大的,因为曹操屯田和兴修水利,粮食充足。东吴依长江天险,据江东六郡,物产丰富,经济富足。而蜀国占领的西川之地,土地贫瘠,物资匮乏。又有少数民族居住区,人口稀少。相对曹魏和东吴,蜀汉的经济实力最为薄弱。

2、军事实力上,曹魏的文臣武将最多,文臣包括: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 满宠,毛芥,崔炎,陈群,司马朗,韩浩,董昭,刘晔,吕虔等,武将包括: 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 ,夏侯氏(敦,渊)许褚,典韦,曹仁,张颌,徐晃,李典,曹洪等。不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是当世的一流高手,曹氏集团的中流砥柱。其次是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作为四大都督文武兼修,可谓一流高手,其他的著名文臣包括:张昭、张纮、顾雍、孙韶、骆统、薛综、严畯、虞翻、濮阳兴、诸葛瑾、步骘、程秉、陆绩、阚泽、张温、陆瑁、陆凯、诸葛恪等。其他的著名武将包括: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太史慈、甘宁、凌统、周泰、徐盛、蒋钦、丁奉、潘璋、陈武、朱桓、全琮、朱然、孙翊等。我们再看蜀汉的军事实力。文臣包括: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徐庶、糜竺、孙乾、简雍、伊籍、马谡、向朗、董和、程畿、黄权、赵累。武将包括: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姜维、马超、马岱、陈到、魏延、陈式、糜芳、廖化、周仓、关平、刘封、霍峻、傅肜。相对曹魏和东吴,蜀汉的军事人才数量上最少,质量上也存在差距。另外,就军事技术上来讲,三国时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军事上的武器差距不大。倒是战马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差距,就是曹魏因为处于北方,骑兵力量强大。所以在北征乌丸后,曹操发动了夺取荆州的战役,他以五千轻骑日行一百三十余里,将刘备追的流离失所、疲于奔命。

3、分析一下政治基础,蜀汉政权由三股势力合成,一是刘备集团的人,二是东州集团的人,如李严,即原来刘璋的旧部,三是益州集团的人,他们是本土豪强势力,如黄权。此外,南方还有一些夷人部落,依附于蜀汉。三国中蜀汉政权是一个最复杂的复合式政权,政治基础最薄弱。东州集团与益州集团矛盾重重。南夷叛乱时有发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就发生了孟获叛乱的事件。这样的一个政治基础非常薄弱的国家,能够自保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更不要说去消灭别国。因为政治基础薄弱,一旦有战事,后院起火,宫廷政变发生的机率相对很大。

其他因素刚才也说了,是可遇不可求,在这里就不分析了。

所以说,即使刘备再多一些人才,也不可能统一三国。


文史资料选辑


娘子分析:三国是可谓是人才济济,独领风骚的时代,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出来多少王侯将相,文臣武将~😊这时候,群雄并起,多少英豪,但是最耀眼的就那么几颗,“曹操,刘备,孙权”。

刘备,小伙子很努力,从一个卖草席的,先是“桃园三结义”,带着“关张”这两个兄弟,一路走来,话实话很不容易。

刘备手下有三大谋臣:“诸葛亮,庞统,法正”。诸葛亮帮刘备谋划“隆中对”,三分天下,助刘备夺取荆州;庞统助刘备夺取西川,最后死在“落凤坡”;发正助刘备夺汉中。但说,水镜先生说过:“卧龙和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马超,黄忠”,个个都是战斗力名列前茅,可以排上号的,战斗力更是远胜什么“张廖,周瑜,曹仁”~

刘备这么多 文臣武将,为什么统一不了三国?

曹操: 占据着豫州、冀州、徐州、青州、幽州、凉州、雍州~之地,在古代,有地盘,才会有人,才会有 物资,这是硬实力。

刘备:以前有荆州,益州和汉中。最后,荆州“物归愿主”孙权,不仅痛失兄弟“关羽”,而且自己带全部“家当”跟孙权去拼命去了。结果让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下回到解放前。


有一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个人在冲动下做出的抉择,往往是对自己不利的。

8不得不说,蜀国从此实力大减,从此,问鼎中原越来越远了,加上刘备死在白帝城,刘禅又非雄主,后期蜀国无论从经济和人才上都严重不足,当然离灭亡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