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光绪为什么不杀死慈禧?

但愿人长久164529555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是否可行,答案是不可行,其次考虑成功几率,答案是非常渺茫,最后考虑如果真的成功了,光绪真的能掌握大权吗?答案是不可能。

一、光绪杀了慈禧,自己亲政,为什么不可行?原因有两点:

1.光绪这个人太平庸了,根本镇不住满族的王公大臣和全国各地的督抚僵臣。

光绪皇帝虽然受到一些人的称赞,说他不甘心清朝的破败,想要重新振兴,甚至有人还把同治光绪的统治时期,捧为“中兴”。然而很遗憾的是,光绪帝是个非常平庸又很胆小的人。

他从小被两宫皇太后豢养在深宫,对外事和朝廷所知甚浅,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期,他作为皇帝,很少能对国家大事插嘴。因此,这让他对政治局势没有什么清楚的认识。

甚至,他连决断的能力都很欠缺,他见了慈禧太后就浑身发抖,他有什么事,都是跪着苦苦哀求慈禧太后,当了多年的儿皇帝,他是一点锐气,一点气势都没有。

2.光绪皇帝没有什么支持者,清朝的大权,牢牢掌握在慈禧太后和满族王公大臣手里。

在光绪当皇帝的早期,自己的父亲醇亲王至少还有权力,自己的叔叔恭亲王至少是一个可以拉拢的外援。可是,这两个人死的死,老的老,特别是恭亲王,被慈禧太后多次打压,剥夺权力。在满族王公大臣那里,光绪皇帝没有同盟,没有支持者。

在文武百官那里呢?除了自己的老师翁同龢有点实权,其他人都是唯西太后马首是瞻,就连翁同龢也被西太后罢官。

后来维新变法的时候,光绪提拔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为军机章京,想要架空军机处和朝廷的重臣,结果失败了。

光绪可以说是孤家寡人,光杆司令。

这时候如果他真的向慈禧太后发起攻击,或暗杀。得来的只有自己的被废,软禁,甚至被杀。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他确实被软禁了。

二、光绪杀慈禧,自己亲政,为什么成功的几率非常渺茫?

这个原因很简单,慈禧掌握实权,布防严密,光绪没有权力,没有可用之人。

对于慈禧和光绪谁掌握实权,当时和后来的人们都没有异议,肯定是慈禧。即便光绪亲政,慈禧躲到颐和园假装养老的时候,满清朝廷的实权仍旧牢牢掌握在慈禧手里。

这里只要说两点就足以说明,光绪杀慈禧为什么不可能。

1.没有兵权。

慈禧赶走翁同龢以后,提拔自己的亲信荣禄上台,先任直隶总督,后又兼任北洋大臣,北京所有的兵马都在荣禄的一手控制之下。

董福祥的甘军,宋庆的毅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袁世凯的新军,以及京畿的各满汉八旗大营,步军统领衙门的一万多步兵,全都归荣毅调度。

光绪皇帝手里什么都没有。维新变法时,他想拉拢袁世凯,结果被袁世凯摆了一道。

2.无可用之人。

别说外边的封疆大吏们对光绪帝阳奉阴违,更惨的是,他连宫里的宫女太监都无法使用。

皇宫里,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莲英统管着宫里的宫女太监,慈禧通过他们,在光绪周围布满了间谍和暗线。甚至于满族王爷们都能买通宫女怀揣匕首,伺机刺杀光绪帝。搞得慈禧太后自己都有点心慌。

慈禧太后躲在颐和园的时候,那里则更是警戒森严。别说去见他的王公大臣了,就算普通的皇家女眷去看望她,都要严格搜身,从而保证没有任何人有任何不轨行动。

光绪除了几个随身的太监,宫里内内外外,都是慈禧的人。想杀慈禧,比登天还难。

倒是光绪帝自己,得天天防着被慈禧暗杀,据说光绪得病了,慈禧派人送来的药他都不敢喝。

三、如果光绪真的成功杀死慈禧,他就真能亲政,掌握大权吗?

这个得从内和外两个方面说。

外就是洋人,洋人对光绪帝什么态度?

义和团闹北京的时候,有人制造了一个假新闻在报纸上,始作俑者是刚毅等人,他们为了逼迫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抵制洋人,在报纸上说,如果慈禧太后再不控制在北京烧使馆,杀洋教教徒的义和团,他们就会转而支持光绪帝。

但是洋人当时并没有这个意思,他们跟中国打交道的首选,还是慈禧太后。他们清楚地知道光绪只是个傀儡。

内则分两部分,满族宗室和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们早就对朝廷阳奉阴违了,八国联军打北京的时候,他们搞东南自保,再之前戊戌变法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不支持光绪帝,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光绪帝的态度,就算光绪帝亲政了,他们也不理光绪帝的。

满族的王公大臣们,则大部分痛恨光绪帝,甚至于很早就有人谋划着替换掉光绪帝了。他们先是打算用载振替换掉光绪,后来又打算用大阿哥溥俊替换掉光绪,可以说,这帮人把光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甚至于他们买通清宫里的宫女,要刺杀光绪帝。

如果光绪帝真的杀了慈禧,这帮人会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逼宫,问罪,靖难。

这帮人是有这个实力和能力的。比如,当时庄亲王载熏担任步军统领衙门步军统领,也就是九门提督,掌握北京城内的兵权,端郡王载漪担任京畿虎神营的总兵,辅国公载澜担任京畿神机营的总兵。

此外荣禄担任军机大臣,掌握着武卫五军的所有兵权,前面提到的聂士成,董福祥,宋庆,袁世凯,都受他的节制。

如果这帮人在慈禧被杀之后,要废了光绪,简直易如反掌。参照慈禧死后,溥仪登基,朝廷的大权都掌握在了袁世凯手里,等他跟孙中山谈完条件以后,说让溥仪逊位,溥仪就得逊位。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总之,就算光绪杀了慈禧,亲政了,也镇不住这些满汉大臣,也掌握不了实权。


西堤君


我是七哥

我发表下个人观点,可能这次讨论会引起许多争论。

光绪杀不了慈禧,大致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慈禧的政治能力强于光绪帝。这一条,是光绪帝杀不了慈禧的关键因素。

光绪帝应该是清朝皇帝中,思想最为开放的皇帝,但他的政治才干却是有所欠缺的。(慈禧剧照)

维新变法开始运作,改革方案逐渐触及到慈禧这些人的利益时,本来就处在政治下风的光绪,选择了一种最直接暴力的方式,直接与慈禧对着干,最后彻底激恼了慈禧一派的人。

慈禧先是任命自己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控制京师一带兵权;光绪心知肚明,随后将听命于慈禧的6名礼部尚书一律革职,然后大加关照慈禧讨厌的王照,同时,继续任命大批维新人士。如此火拼,让慈禧产生了想要夺取光绪帝位的想法,就此,光绪帝位开始不保。

第二个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这是光绪难以施展拳脚的根本原因。

晚清四大名臣中,尚在人世的两位李鸿章、张之洞,在朝野职权、威望都很高,可是都不站在光绪这边;此外,满族的大部分贵族,如奕匡、荣禄等,都一边倒向慈禧。

在戊戌变法中,这些守旧势力,都聚集在慈禧身边,对维新派和光绪帝发布的政令,视若罔闻,甚至都不把光绪帝放在眼里,只听从慈禧的懿旨,不听皇帝的圣旨。

第三个原因,光绪帝个性还是太过软弱,没有力抗到底的决心。

光绪亲政之后,面对慈禧太后的控制,心有不满,但却依然循规蹈矩地走了下去,没有太多反抗。

为了方便自己训政,控制朝局,慈禧要求光绪每天必须到颐和园请安,然后讲述朝事,如有重要决策,必须先告知慈禧,才能再做决议。

这种摆明了干政的行为,作为勇敢刚强的帝王,必然义愤填膺,坚决抵制,然后以后宫不得干政的理由,号召群臣坚决抵制,积极拉拢自己的人马,慈禧必然没了气候;

又或者,光绪可以向自己的祖先康熙学习一下,也来一出智擒鳌拜,除掉了慈禧,即使保守派再如何猖狂,也不会有人敢造反,动摇光绪地位的。

可惜,光绪都没有,这是他软弱性格、缺乏才干的一种表现。

我再三考虑之后,一直认为,只要光绪积极发挥自己作为帝王的身份,振臂一呼,积极拉拢自己的山头,作为后宫干政的慈禧,迟早倒台。

可光绪一直没有发挥自己帝王身份的价值啊,而这其中,又有多少慈禧预谋多年的阴谋了(以后有机会再讲)。

——我是七哥,欢迎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每天带你看看大千世界,升级认知![鼓掌]


岁七夸父


光绪为何不杀了慈禧亲政原因有二:一是清廷的权利握在慈禧太后之手,清光绪帝没有能力杀慈禧;二是清光绪帝是慈禧太后立得,慈禧太后是光绪帝姨妈。慈禧与光绪帝有拥立之恩和母子之情。封建社会讲究孝道,无孝何以治国?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清朝第11位皇帝,年号光绪,在位34年。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

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01),慈安、慈禧两宫太后立光绪为帝并垂帘听政。清光绪七年(1881)慈安太后崩逝,由慈禧太后1人垂帘。清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帝名义上亲政,但实际大权仍握在慈禧太后之手。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光绪帝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实行"戊戌变法"。但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清廷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之手。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病死,终年38岁。


汉水白石言


光绪是一个悲情的皇帝,当了一辈子的傀儡。那什么不杀了慈禧那?

首先光绪没有那个能力,光绪没权,没势,没人。连个亲近人能听他话的都没有,最听他的就是珍妃,还让慈禧踹井去拉,你总不能让光绪自己拿刀杀吧!不是我小看光绪,你给他刀他也不敢动手,平时见慈禧都有恐惧之色,更不要说这种生死时刻啦!而且他也没那能动手的机会,慈禧身边宫女太监一大堆人那。

退一万步说就算把慈禧杀啦又能怎么样,慈禧掌权几十年,上上下下全都是慈禧的人,你光绪把慈禧杀啦就能掌权了吗?那些慈禧近臣能放过你吗?那些保守派能放过你吗?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那些封疆大吏连慈禧都不摆能摆你个光杆司令吗?弄不好你前脚把慈禧杀啦后脚你就陪慈禧去拉!以光绪的聪慧他不会想不到这些的!

而已我也不认为光绪想杀慈禧。要知道大清朝以孝治天下,在光绪以前就同治这孩子正在叛逆期,不听话。剩下的皇帝可都是大孝子,特别还有像乾隆这样的孝子典范。你光绪虽然不是慈禧生的那可是慈禧养大的,而且对你不错呀,据说小时候光绪身体不好,肚脐经常流脓水,慈禧就每天帮他擦,抱到自己房间里,白天逗他玩,晚上抱着睡觉,关系十分融洽。这根亲妈没什么区别。你光绪把自己的妈更整死啦,这事一传出去,外界的口水都能把光绪淹死。

其实对光绪最同情的主要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囚禁的那段时间,这个主要还是怪光绪自己,都说老大后爱权,但光绪要变法老太后是同意了的,她放权了,就提了两个要求“大清国号不变,辫子不剪”剩下的我不管。结果自己给搞砸了,据说还想围园杀后,这个真怨不得别人呀!


青竹小筑


事实上,光绪并非没有亲政过。自光绪十五年到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整整亲政十年。

这十年间,不可否认,慈禧的心腹大臣们仍然占据要职。但是,很多大事的决策权是属于光绪的。慈禧及其心腹们,并未掣肘。

如果光绪有能力,完全可以一边使用着慈禧重用的旧臣,一边慢慢提拔自己的人马。同时抓住某些大的时机,为自己立威。

历朝历代,权力更迭,不都是这样的吗?

慈禧能够一步步站上权力巅峰,也不是无故得来的。按她自己的说法,灭长毛(太平天国),平捻子,为大清国操碎了心。

正是通过这些大事,她在朝廷上立了威,这才能够让李鸿章等人中龙凤甘心受其驱使。

光绪应该也想过立威的事情,比如甲午战争,就是光绪皇帝力主的。

如果当时这场战争打赢了,我敢打赌,光绪绝对能够顺利从慈禧手中接过权柄。可惜,他输了。

光绪亲政期间,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戊戌变法”。其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依然是失败。

光绪的病根,是能力不足,尤其是不能识人。甲午战争时,他听信翁同龢;戊戌变法时,他听信康有为。事实证明,这二位都非能臣,甚至可以说,这二位都是谋私不谋公的小人。

这样的一个皇帝,即便杀了慈禧,独掌大权,又能如何呢?何况,他根本杀不了慈禧。

一来,清朝是儒家立国,忠、孝为儒家最重要的两大信条。如果光绪胆敢弑母,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如何向身为儒家信徒的大臣们交代?

二来,慈禧是个老谋深算之人,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安全,而且掌握兵权的又是她的心腹。光绪就算真的想杀她,也没那么容易。

所以,光绪要想接过慈禧的权柄,不在于杀不杀慈禧,而在于他自己是否有能力掌握这个权柄。

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这个能力。


趣谈国史


叫光绪皇帝去暗杀慈禧太后?你想多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从主观上来说,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一手带大的,不是亲娘,胜似亲娘。叫儿子杀亲娘,这种事情光绪皇帝怎么可能做得出来,更何况他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从客观上来说,光绪皇帝也没有能力杀掉慈禧太后,虽然他贵为皇帝,但是他就像一个傀儡一样,手上一点实权都没有。

掌握军队的荣禄和袁世凯,都是慈禧太后的人,自己身边的两个太监总管,也是慈禧的眼线。光绪皇帝到了后期,实际上已经被架空了,没有人听他的话了,叫他去刺杀慈禧太后,恐怕他刚刚有这么一个想法,慈禧太后那边就已经知道了,根本不会容他有动手的机会。在宫里面,光绪每做一件事情,都有大小太监及时禀报给慈禧太后。慈禧一出门,山呼海啸,地动山摇,你认为光绪皇帝有刺杀的能力和机会吗?

最后从当时的形势上来说,光绪也知道,自己是镇不住下面这些宗亲大臣的。一旦慈禧没了,仅凭他个人的力量,只怕清朝会倒得更快。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实际上不足以支持江山社稷,必须依靠慈禧太后。所以无论如何慈禧太后不能死在自己的前面。在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后,光绪彻底失去了自由,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谈不上什么刺杀慈禧了。

其实,在当时那种国际大背景下,杀不杀慈禧太后,其实中国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个腐败的王朝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杀掉慈禧太后并不能挽救中国,一个掌权者的倒下并不能羸弱的中国重新站起来。这一点,光绪实际上比谁都清楚,大清必亡,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动如脱缰兔


光绪要维新变法,他的“亲爸爸”慈禇是块明显的绊脚石。光绪要想变法成功,最快捷的一个变法——杀掉慈禧夺权,自己就不心想事成了吗?

但在现实中,光绪能杀得了慈禧吗?不能。

首先在感情上,光绪根本无法说服自己杀掉“亲爸爸”兼亲姨妈慈禧。光绪本身就不是个狠人,这点远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屠弟戮侄毫不手软。光绪的性格有些怯弱,让他去杀慈禧,这种过于冒风险的事,光绪是没有胆量干的。

光绪就是能狠下心想杀慈禧,他也杀不了,因为手上没权。从咸丰死后,慈禧就开始掌权,虽然当时和慈安平分权力。但慈安死后,最高权力被慈禧一人牢牢控制,精明如恭奕王奕也不是慈禧的对手,被慈禧整的七零八落。

朝中的重臣,地方上的督抚,他们表面上对光绪三跪九叩高呼万岁,其实都站在慈禧一边。比如地方各大员,除了一个湖南巡抚陈宝箴,都瞧不上光绪。光绪想对慈禧动手,哪来的兵?京里更不用说了,不管是步兵统领衙门,还是九门提督,都是慈禧的人马。尤其是荣禄,唯慈禧马首是瞻。

像康有为这样无拳无勇的书生,竟然异想天开地要去颐和园刺杀慈禧,进得了园子吗?李世民能杀兄成功,因为他手上有大唐精锐,在京中的势力并不逊于李建成、李元吉。光绪啥都没有,拿什么干掉慈禧?

(光绪手里无实权,这事其实连外国人都一清二楚,瞧这幅外国人画的漫画就懂了)

再换个角度,慈禧的心腹人中,没有一个是支持光绪的。而光绪身边的人,几乎全是慈禧派来的密探。光绪的一举一动,都在慈禧的严密监视之下。不要说光绪动手杀慈禧,就是有个念头,慈禧也能提前知道。

双方的实力完全不对称,所以,光绪杀不了慈禧。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就是九个字,不能杀,杀不了,不想杀。

首先是不能杀,光绪不是皇子继承大统,是藩王之子被慈禧选择入承的大统,他皇位的合法性来源于慈禧对他的选择,简单点说,慈禧也可以选择别人当皇帝,慈禧是光绪能当皇帝的“后台”。杀了他,光绪的皇位也坐不稳。光绪不可能杀慈禧,最多软禁。

其次是杀不了,这点大多数人很容易理解。皇帝杀人总不至于自己拿把刀去杀吧,宫女太监,满洲亲贵,汉族强臣谁会听光绪的去杀慈禧,开玩笑一样,别说杀,软禁也做不到啊。

最后,不想杀,光绪毕竟是慈禧养大的,感情是有的。其实这里面有个人坏的很,就是“搅屎棍”康有为,教科书上把慈禧,光绪脸谱化了,慈禧代表守旧势力,光绪代表革命进步势力,其实这是完全错的,慈禧也是改革派,你看看历史书上,没有慈禧的支持,洋务运动能搞得起来么。针对改革慈禧光绪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并不是水火不容,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而且具有人考证光绪并没有单独召见过康有为,更没把他当做心腹,而康有为,上窜下跳,妄图参与国政 ,当一代帝师,失败后,居然假传圣旨,私下去见袁世凯,要袁世凯囚禁慈禧,反而给了袁世凯表衷心的机会。慈禧一怒之下,囚禁了光绪,断送了光绪的前程。光绪真没想过要害慈禧,虽然年轻,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有数的。


醉美木渎


压根不可能。

不说慈禧换皇帝如换衣服一般换着玩,就拿慈禧掌握的权柄就足以叫光绪无法动弹。

权柄是什么?

不是所谓的传国玉玺,而是朝臣的顺从。

朝臣为何要顺从,顺从的对象又是谁?

当然是慈禧而非光绪。

慈禧与朝臣间的利益联结牢固紧密,一般外人几乎是无从下手,真的是达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且慈禧是整个利益群体的持牛耳者。

好好的享受利益不要,跟着有名无实皇帝闹腾什么?

相信既得利益集团是不会理会光绪,光绪也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得支持。

只有公车上书的举子们可以依靠。

既得利益集团们可以如同看耍猴戏看着光绪帝与举子们的玩耍,但动真格的不行,一旦稍有触犯就立马打压。

没法子,啥最重要,利益最重要。

这样的框架,相信接触过权力圈的人都深有体会,千古不变,利益捆绑了权力决策层。

故此,能有这样想法只能说涉世未深或者没接触过权力。

也许吧,会有偶然,那也是权力圈发生动荡,这才给了可乘之机。

慈禧嘛,太牢固了,光绪动不了。


鸿哥iouyh福小铺


怎么杀?在宫里直接用刀行弑?还是下毒给她吃?还是骗到郊外挖个坑把她埋葬?还是收买宫女勒死她?还是请个和尚天天念咒把她咒死?除了这几条,光绪帝没办法杀死慈禧了!

一,慈禧与光绪帝是什么关系?

母子。光绪帝是旁枝过继给咸丰帝做儿子的,慈禧是咸丰帝二太太,就是母子关系啊!

二,慈禧如此煞费心机操劳国事,为了谁?搞懂这条就懂了!慈禧治理好大清国,最终是留给光绪帝的!慈禧带不走!她只能带走一些金银财宝衣服葬品和她的身体,其他都是留下的!

去河北敦化清东陵慈禧陵看看,慈禧死后就霸占那么十几亩地皮!无论她生前如何富贵荣华,风光无限,权倾朝野,她死后就那么回事!

三,光绪帝是扶不起的清阿斗。

导致清朝由同光盛世走向衰败之路的人,不是慈禧!恰恰是光绪帝!不看历史典籍的人,就去看看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有透露出一些历史真相:中日甲午战争,是光绪帝刚愎自用,受到“清流派”(以翁同龢为首)不断怂恿鼓动,而坚决要打的!

既然要打仗,没钱买武器炮弹,很好解决嘛:把皇宫珍藏二百多年的古董字画全拿出来开展览会拍卖!不用一个月就能筹到1500万银子了!(后来这些宝贝被溥仪败家贱卖了)

没有准备好,却坚决要打!北洋舰队覆没,辽东半岛被日军占领,北京岌岌可危!(他也没勇气和决心迁都西安或洛阳、成都,号召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全面抗击日寇,他有这种勇气就不是清德宗,是清武宗了)。

甲午战争吃了败仗,割地,赔款2亿两银子,光绪帝早应该滚下台了!是慈禧容忍他,继续让他做皇帝,还默许他搞什么维新变法。没有慈禧支持,光绪帝和康有为搞什么变法?连圣旨都传不出北京城!

光绪帝没有执政经验,没有社会阅历,就是在宫中读书玩大的一个青年皇帝。他跟的师傅又不行,彻头彻尾一个书呆子和内斗夺权派头子。他眼红嫉妒李鸿章权势显赫,想搞垮李鸿章!日本人打垮北洋舰队,说不定正合翁师傅心意呢。只是整到要割地赔巨款这么严重,是他没预料到的!他做户部尚书(民政财政部长),第一件事就是上折子要求暂停北洋水师购买武备!(啥意思,就是断李鸿章北洋水师的粮!如果北洋水师提督是他翁同龢的亲信,他肯定每两年就拨一笔银子添置武器)

四,光绪帝不肯承担甲午战败的责任,硬扣给丁汝昌、李鸿章等人!丁汝昌不投降日本人,服毒自杀了,多么忠烈,他还下旨:抄没丁汝昌家产,不准下葬!(宣统二年才给丁汝昌平反)

这就是光绪帝!这个不敢承担责任的皇帝,他能给中国谋取什么呢?他的师傅犯大错,抗旨不拨款买武器,也没受处罚。

清朝末年一直都在搞建设,搞变法!洋务运动就是变法!是经济改革!

张之洞在广东、湖北搞洋务运动,搞军工建设,有目共睹,就连清朝的死敌孙先生也竖起拇指称赞:张之洞是口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比起康有为的嘴皮子变法,张之洞是实干家,做了很多事业出来!

五,光绪帝敢杀慈禧吗?别说他没有这个条件,就算有,他也不敢!他在清朝王亲宗室就交代不过去!

六,谭嗣同去见袁世凯,劝他起兵“逼宫”

,软禁慈禧。这样做现实吗?那时袁世凯在天津兵少,天津的外镇兵马能随便闯入北京吗?就算闯入,北京九面城门一关,袁世凯那点兵马能攻下哪个门?

别说丰台有驻军,直隶有兵马支援,袁世凯才没那么傻逼!再说,袁世凯是很有执政能力的人,他也看不起光绪帝!他只敬畏慈禧!如果1911年慈禧还在台上,袁世凯是不会反水的!

历史事实证明,慈禧不归政光绪帝还好!如果她主事,甲午战争就不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慈禧给过机会光绪帝,放权给他做事了,是他没把握住,弄砸了!他还有理由杀他母亲?慈禧是他母亲!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