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戴源理:熟茶之殤

常常有聽人說:我不喝熟茶的,熟茶不乾淨,熟茶不好喝;喝熟茶掉價,真正喝茶的人都不喝熟茶的;熟茶是個有爭議的茶品,不喝;熟茶有怪味……

每次聽到別人說這些時,我總想替普洱熟茶跟他說聲對不起,可是細想自己好像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利去說,我能說的只有一些以往不為人知的熟茶之殤。講訴之前要先了解一下熟茶的演變史,才好理解為什麼被中傷的熟茶和茶葉消費者之間兩相傷害,沒有贏家!

渥堆發酵也叫微生物固態發酵,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界六十年代,香港茶人難忍生普的苦澀轉化時間太過長久(幹倉自然存放需25年以上),發明了通過高溫高溼的潮溼倉庫來加速普洱茶的轉化,無意間摸索出渥堆發酵。同時也製作了不少所謂的“宋聘號”、“同慶號”、“同昌號”等清末民國時期的號級古董老茶,可謂是煞費苦心。現在拍賣場上的那些號級茶到底誰懂,反正沒幾個現在還活著的人有喝過,我是沒喝過沒有發言權。這個世界不怕造假,就怕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人造假!到了七十年代,廣東的渥堆發酵技術已經基本成熟。1973年雲南省茶葉公司派出了昆明茶廠和勐海茶廠的技術員到廣東學習,學成回到雲南,經過不斷試驗,終於在1975年基本實現對渥堆發酵技術在生產中的穩定使用。也就有了後來大家所熟知的嘜號,如7572、7581、7663等。其實熟茶的真實歷史是1975年至2020年,一共四十多年,所以別動不動就文革轉、五六十年的老熟茶。

戴源理:熟茶之殤


1979年,在雲南的一次重要會議上發佈了《雲南省普洱茶製造工藝要求(試行辦法)》,這個時候熟茶製造工藝流程的標準被確定下來。政府層面制定規範是非常重要的,它說明了這項技術已經成熟,並可以廣泛運用。然而這個《辦法》要求:普洱茶熟茶用6~10級的茶青原料發酵。我想主要是因為等級高的原料被更多地去製作綠茶、紅茶和生普了,還有就是茶級越高,茶梗佔比也會越多,更有利於渥堆發酵。如果你能買到真的1990年之前的熟普,請別閒錢它梗太多,沒有多少芽頭,因為它本該如此,而且有可能是古樹料,因為那段時間的古樹茶原料相對更便宜。

從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的一二十年裡,普洱熟茶被大量生產,現今市面上仍流通中著不少這個時期的熟茶。非常遺憾的是,要找這個時期優質的熟茶是非常難的,我想能有10%的量都不錯了!因為所以人都把熟茶定義為口糧快消品,鄧時海提出的“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並沒有引導大家去收藏熟茶。我個人不太贊同這個觀點,我覺得熟茶,特別是高品質的熟茶的收藏價值是很高的。然而大部分認為熟茶是隨時被快速消耗掉的,不需要經過時間的審視,自然對它的品質要求也就不高了,那就“隨便做”吧!從此,熟茶成了一個無比包容的“收容所”。

一、原料太差之殤

大量長得醜的、不好喝的、大量加工失敗的毛料,還有大量的壩子茶、橡膠地裡的茶、本不適合種茶的地方種出來茶……只要是茶都往裡扔,發酵能很大程度改變毛料的形態和滋味,而消費者對熟茶的認知水平還比較低從而無法做出太高的要求,更加劇了生產熟茶者的為所欲為。生茶壓好餅賣不動打散發酵,生普或者熟普受潮發黴了打散發酵,沒有賣完的過期綠茶,製作生普的邊角料統統扔進去發酵……熟茶它如此偉大,包容一切,卻傷害了自己和茶人。我想說熟茶工藝本無罪,罪惡的是人心!敢問這些原料怎麼可能通過發酵就變得好喝?

二、不講究衛生之殤

2010年之前,雲南茶廠裡使用靜電除雜機還非常少,熟茶料在生產者面前都“低人一等”,更不會為了衛生而增加更多的損耗。其實只要原料乾淨,發酵過程保證衛生,發酵出來的熟茶是沒有太多衛生問題的。

三、發酵技術探索之殤。

政府雖在1979年制定規範,卻未能普及到小廠,小工廠製作熟茶就得不斷探索前行。學習製作熟茶的成本代價是巨大的。渥堆發酵一般都要上噸一個堆子,有些大的堆子甚至是五十多噸,因為推子太小溫度不好起來,達不到發酵效果。可見如果發酵失敗損失是很大的,比如灑水不夠或過多、溫度不夠或過高燒心,再比如發酵程度太低或太高,整個發酵耗時一個月左右,這中間的變數很大,發酵失敗的概率應該是不低的,可是少見有人說把發酵壞了的茶扔了,好吧,它們無論如何還是必須流入市場去創造價值的。

四、問題倉儲之殤。

熟茶倉儲出現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發酵完的散料倉儲問題,它們大多是被存放在雲南的茶廠裡,茶廠的存放不當會使料子受潮受汙染;另一方面是壓成成品後的熟茶,有相當一部分茶是沒有被放好而導致發黴、沒茶味、有倉味等。很多錯誤的保存方法和不好的倉儲環境造成了熟茶存儲受到汙染。

多少熟茶在經歷這四次中傷後,依然進入市場,進入消費者之口,好喝自然無從談起。

我堅持認為熟茶是非常好的一個品種,只是市面上好的熟茶太少了,很少一部分人才能喝到優質熟茶。不是熟茶不好喝,而是你沒有喝到好的。

戴源理:熟茶之殤


這幾年優質的熟茶慢慢多起來了,生產一款熟茶需要好的原料、穩定的發酵技術、乾淨衛生的生產和倉儲環境。做起來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改變對熟茶的定位和偏見,用做好茶的高標準去製作是一定可以做出高品質熟茶的。另外,一款好的熟茶不是一起堆就可以壓出來的,熟茶散料應該存放一到三年再壓餅,壓好餅再放三年左右口感才會漸入佳境。發酵八成熟的熟茶存放十幾年以後會呈現出各種美妙的香氣,茶氣還會越來越足。收藏高標準製作的好熟茶將來帶來的驚喜一點都不亞於生茶。

戴源理:熟茶之殤


那怎麼樣的熟茶才是好熟茶呢?該如何選擇熟茶?請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