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讓很多人重新審視生活,

什麼是珍惜,

又是什麼令人動容。


有患者出院後說,

真想認識一下

每天穿著“登月服”的醫護人員,

他們究竟長什麼樣,

他們不戴口罩時候說話是什麼聲音……


於是,我們邀請了7位仍在一線的女醫生,畫筆摘掉了他們的防護眼鏡和口罩,還原一個個真實的、女醫生的樣子。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吳曉虹

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她說,大年初一就來到了武漢,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她從沒想到過春節會在武漢以這樣的形式度過——挑戰,充實,忙碌,勇敢,堅強,而又有痛苦悲傷。新冠傷害了患病的老百姓和他們的家庭,也考驗著人性與醫務工作者的擔當,她從沒想過退縮,她說:“我為我自己是率先邁入武漢的醫師中的一員而感到驕傲!願我們的付出能幫武漢的人民儘早走向美好的春光。”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史紅陽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她說,她本是一個地道的北方人,3月2日這天已經是她來到武漢的第30天。她跟我們提起了花——沒想過能在冬天的武漢看到盛開的花朵。“這些花兒不畏嚴寒,努力綻放,我想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也沒有一個春天不能到來!”她想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能同心協力,戰勝疫情。”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張一


她說,2月25日,在來武漢的第19天,又有兩個患者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可以出院,太開心了。雖然她所負責的病區“患者尤其重,高齡,合併症多,肺部病變面積大……”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治療,大部分患者病情都有了好轉!她也曾心酸——在臨走前7歲的兒子告訴她“媽媽你別走,我怕你感染”,但是現在“他在網課上跟小夥伴們炫耀我媽媽去武漢打病毒了。”她說,“也許一顆責任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心中種下!”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謝甜


她說,她是湖北人,“武漢是我工作學習九年的地方”,於是支援家鄉,義不容辭!1月28日,她作為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生,義無反顧地逆行至此。她說,進入隔離病房前她也害怕,也曾心痛於生命的脆弱無助,但當越來越多的患者在他們的幫助下逐漸康復,她看到更多的是希望和堅強。她說,“原來‘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言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中!”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鄭立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呼吸與肺康復科


她,2020年1月27日,作為廣西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奔赴武漢,她是科室的大家長,“這次前去武漢,風險極大,我作為多年臨床經驗豐富的呼吸科醫師,理應主動請纓。”她的孩子今年讀高三,也是最需要媽媽支持的時候。但她說歸期未定,待黃陂區中醫院疫情控制任務完成,才是返回的時候。多希望能早日脫掉防護服,再看到她身著旗袍微笑的身影。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範紅


她說,疫情來了,放棄假期提前返崗不算什麼。她人在成都,在華西醫院,但是她卻一直活躍在四川省內及武漢重症的新冠抗疫5G遠程會診中。一句“病人不能等。”於是,她最先恢復了呼吸門診,優化對不典型新冠病人的鑑別與排查,高效而謹慎地完成抗疫任務。她沒提到工作的困難,但她提到了祝願:“大家都平平安安。”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劉丹


她,1月29日那天,作為華西醫院第四支外派醫療隊隊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來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區,接管了兩個病區30張床位,主要負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她今年36歲,是最年輕的呼吸科主任。她談到了交班輪班、病例疑難的討論,甚至是供氧、感控和醫護人員的防護等等。那麼關於你自己呢?她說:“我從小在醫院的環境長大,我記得,高考畢業那年我全部志願填的都是醫學專業。”


致敬,向那些身著“戰袍”的女性


疫情戰役,全身防護服下,我們分辨不出女醫生的樣子,甚至是她們的性別。


但是防護服之下,我們能感受到她們的細膩、樂觀、力量、責任、擔當和夢想!


她們也是平凡人家的女兒、妻子、媽媽,但是身著“戰袍”之時,她們卻有著英雄般的夢想!

在婦女節來臨之際,希望這些依舊奮戰在一線身著“戰袍”的女性,能給更多還在疫情陰霾中的人們帶來力量,成為更多尋找未來的女孩子們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