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老師吩咐學生上課帶“多肉”,奶奶給孫子拿來一件物品,老師無奈


引言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各方面的需求也逐漸增多,部分家長無法將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再加上小朋友學習的需要,所以通常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家長們就會把小孩送到幼兒園。

老師吩咐學生上課帶“多肉”,奶奶給孫子拿來一件物品,老師無奈

老師讓帶“多肉”,奶奶給孫子拿來一件物品,老師傻眼

張女士的小孩目前正在上幼兒園,由於工作比較忙,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由孩子的奶奶來照看。前段時間,幼兒園的老師給孩子們佈置了一項特別的家庭作業,那就是讓孩子們帶一盆“多肉”植物來學校,等到孩子回家時,第一時間就向奶奶說了這件事情,等到第二天孩子到學校上課時,張女士卻收到了老師發來的消息。

老師吩咐學生上課帶“多肉”,奶奶給孫子拿來一件物品,老師無奈

老師表示,學校讓孩子帶“多肉”,其實是為了鍛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結果張女士的小孩卻從家裡帶了一塊五花肉,令老師十分傻眼。隨後張女士趕緊向孩子的奶奶瞭解情況,這才搞清楚事情的經過,原來孩子回家說學校要帶“多肉”,但奶奶誤以為學校要孩子帶的是豬肉,還特意起了個大早去市場買了一塊新鮮的豬肉,這才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老師吩咐學生上課帶“多肉”,奶奶給孫子拿來一件物品,老師無奈

老師的表述與孩子的表述出現偏差,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1、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

對於目前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語言表達能力肯定是不能與成年人相比的,而且理解能力也並不十分完善,所以當老師們下達一個任務時,孩子們有時候並不能正確體會到老師的要求。在語言的表述能力上,孩子的方法與成年人也有一定的偏頗,有些時候孩子心裡想的是一回事,但當他們表達出來之後,就有可能變成另外一種含義,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孩子們在傳達老師的任務時,往往不能抓住重點,才會導致鬧劇的發生。

老師吩咐學生上課帶“多肉”,奶奶給孫子拿來一件物品,老師無奈

2、老師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偏差

作為成年人,老師和孩子們的語言體系並不完全相同,很多時候成年人可以理解的含義,往往在孩子身上並不能完整地體現出來。部分幼兒園的老師,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實際能力,在對孩子語言能力方面的理解也有所欠缺,所以也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對於一件事物的表述,可能一千個人的嘴裡就有一千種說法,由於每個人對事物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所以當他們在對這件事情進行表述時,往往也會產生意外的效果,如果老師們的表述不能正確傳達意思,也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誤解。

老師吩咐學生上課帶“多肉”,奶奶給孫子拿來一件物品,老師無奈

3、家長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

除了孩子和老師方面的原因以外,家長對孩子表述的理解能力也很容易出現問題,很多家長通常都會出現不能理解孩子話語的情況,當部分家長在接收孩子所傳遞出來的訊息時,往往不能分辨孩子的哪句話才是重點,容易代入自己的情感去考慮問題,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孩子的表述與家長的理解就發生了偏差,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很有可能鬧出笑話。

老師吩咐學生上課帶“多肉”,奶奶給孫子拿來一件物品,老師無奈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