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旋耕机PK动力耙,谁能更胜一筹?

旋耕机和动力耙都是通过齿轮箱带动旋转轴上的旋耕齿,对土壤进行整理的机械。二者通常是在土地进行松翻后使用,通过对土壤的打碎和搅拌,以营造出适应种子萌发的苗床。

总体而言,二者具备很多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旋耕机优缺点

旋耕机与拖拉机配套完成的耕耙作业,它能够切碎埋在地表的根茬,便于播种作业,旋耕机分为横轴式和立轴式,其中横轴式在国内应用较广,立轴式主要用于水田,在日本应用较广,相比驱动耙,旋耕机旋耕作业深度相对较浅,但碎土能力较强,所需动力也较小。

旋耕机PK动力耙,谁能更胜一筹?

驱动耙优缺点

驱动耙按照工作部件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往复式动力耙、水平旋转动力耙和垂直旋转动力耙等。其中以水平旋转动力耙最为常见也叫转齿耙。转齿耙可以将深翻过得土地进行搅拌,打碎大型土块,将残茬与土壤充分混合,前茬秸秆纤维在与土壤混合后,可逐渐降解并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另一方面,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减少蒸发和风对土壤造成的损害。动力耙通常配合镇压辊工作,镇压辊通常起到碎土和平整的作用,经过两套装置的整理,土壤形成上密下疏的理想苗床,动力耙的作业深度通常在10-30厘米,其中绝大多数在15厘米以上。

相比旋耕机,动力耙的价格更高,而且要配套动力更大,选用驱动耙或者旋耕机进行整地作业,需要充分考虑土壤情况,拖拉机功率,前茬作物等多种因素。

旋耕机PK动力耙,谁能更胜一筹?

旋耕机和动力耙都是齿轮箱传动,但二者负荷级别区别较大。

总体来说,旋耕机质量较轻,价格较低,在中国旋耕机的普及率要大大超过动力耙,除了价格更低,动力需求更小的因素外,旋耕机作业跑的更快,碎土效果更好。

但在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旋耕机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降低。这主要是旋耕机在作业效果上存在严重缺陷,旋耕机将土壤粉碎后非常不利于土壤保墒,表层细土水分会逐渐蒸发并随风飘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在以黑黏土为主的欧洲地区影响更为严重。

另外土壤在被旋耕机打碎后除了水分蒸发外,微生物群落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微生物的活动状况与土壤肥力存在紧密的联系,同一块土地在连续多年使用旋耕机作业后,会造成土壤肥力持续下降,这些也正是欧洲各农场正在摈弃旋耕机作业的主要原因。

关于旋耕机和驱动耙的区别,您了解了吗?

图文转至网络,若内容涉嫌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特意不打水印,欢迎转发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