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武功高強,曾積極營救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廖栩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晚清十大高手,是指晚清時期的董海川、大刀王五、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韓慕俠、燕子李三、孫祿堂、郭雲深 。

這十大高手中排第二位的“大刀王五”,其實只是個綽號,他的真名叫王正誼(1844年—1900年),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等稍有一些武學基礎後,他就想拜滄州名武師雙刀李鳳崗,但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於是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

因其在眾徒弟中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後來因武藝高強,行俠仗義,故被世人尊稱為“大刀王五”。

1877年,王五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又加上朋友的幫忙,終於湊足了錢,在北京開了一個鏢局,鏢局的名號為源順鏢局。

王五一出手就不一般,當時源順鏢局的活動範圍非常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

他規範從業,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

因為生逢亂世,走南闖北的王五各類信息都很靈通,對時局常有自己的一些看法。雖然當時的大清朝廷已經沒落不堪,但朝中自有出汙泥而不染的青蓮,王五敬重朝廷中這些仗義執言的官員。

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連續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其中最著名的是《請誅李鴻章疏》。

但腐敗的朝廷卻容不下這樣不同的聲音,安維峻最後因言獲罪,被革職發派張家口軍臺。

安維峻雖然遭到朝廷的貶斥,但受到世間愛國人士們的敬重。在安維峻離京時,大刀王五主動親來保鏢,並奉贈車馬行資。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譚嗣同,由此二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並與譚嗣同兄弟相稱。

1898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主動擔負起了他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

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下令嚴拿這些維新人士。當時的譚嗣同,完全可以趁機逃脫追捕,但他卻甘願赴死,希望能用自己的血來警醒沉睡的國人。身邊朋友勸他離開,但譚嗣同卻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不久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在押期間,有人到獄中去看望他,有的願劫獄營救他,或者甘願化妝成他的模樣代他而死,但這些都被譚嗣同謝絕了,同時寫下了《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王五後來也得知了消息,他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給嚴詞拒絕了。

在“戊戌六君子”被送往刑場的時候,上面專門有人放下話來:對於譚嗣同,要好好行刑!

這其實是一句黑話,得到指令的劊子手心領神會,專門準備了一柄鈍刀,輪到給譚嗣同行刑時,一刀一刀的砍下去,鮮血一股股的往外湧,頭就是不落下。但就在這種情況下,譚嗣同仍然高喊著口號。

譚嗣同這樣的慘死,激起了王五的滿腔仇恨,他發誓要為其復仇。後來曾多次組織人員進行了暗殺活動。

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殺洋人,攻打教堂。後因義和團運動發展不利,悄悄返回了北京的居所。但在居住期間,被小人告密。

王五本來是可以逃脫敵人追捕的。當時八國聯軍滿清政府都沒抓住他,但他的鏢局裡去了一百多人在避難。王五怕自己跑了以後,滿清政府或者八國聯軍把這一百多口男女老少扣為人質。

他把組織義和團拳匪、刀劈洋鬼子的事都擔了下來,等著人來抓。滿清政府來抓他的時候,王五表示不反抗,但不要株連這一百多男女老少。當時捕頭說:“夠條漢子,你放心吧。”

王五就這樣被交給德國軍營,在西河沿兒被處決了。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津門大俠”霍元甲聽說後,隻身從天津趕來,趁著夜色將王五的頭取下、悄悄地安葬了。

當年王五的鏢局很有名氣,王五本人仗義疏財在社會上也頗有威信,坊間有人贈送過“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兩塊匾額,掛在門的東西兩側。

但是很可惜,後來院裡的人搭建房屋,這兩塊匾被取下來當了床板。

另外還有一件更可惜的事情,王五既然外號稱“大刀”,所使用的大刀肯定非同尋常。據說王五那把“青龍偃月大刀”重達100斤,超過關羽的81斤重量。

此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據王五的孫媳李嘉志說,這把大刀在大鍊鋼鐵時被當作廢銅爛鐵投進了鍊鋼爐。

至此為止,所有和王五有關的實物一件都沒有留下,成為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雖然實物沒有了,但是王五給我們留下了英名,還有那種慷慨赴義的精神。


老衲侃春秋


大刀王五,歷史上大名鼎鼎,他並不是小說人物,而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王五武功高強,在晚清十大高手排行榜中排列第二,僅次於董海川,力壓黃飛鴻和霍元甲,排行榜如下:王正誼、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韓慕俠、李景華、孫祿堂和釋海燈。


王五原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自幼酷愛武術,先是拜當地一名武師為師,打造了堅實的根基,後來又拜雙刀李鳳崗為師,武功更是精進,最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連李鳳崗都不是他的對手。

出師之後,王五開了一家鏢局,取名源順鏢局,他為人仗義,收費合理,很短的時間內就聲名鵲起,名氣越來越大。

後來,王五又參與護送愛國義士—御史安維峻,更是令其聞名遐邇,到了北京之後,王五開了一家武官—父武義學,與霍元甲的精武體操會一南一北,遙相呼應。

王五最令人稱道的,便是參與營救譚嗣同。

譚嗣同與王五亦師亦友,譚嗣同喜歡武術,經常向王五討教武術,一來二去,譚嗣同就將變法思想灌輸給了王五。


王五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他也支持變法,願意為變法出一份力,於是義務給譚嗣同擔當保鏢。

譚嗣同被捕之後,王五花錢買通了獄卒,秘密聯繫武林同道,準備救出譚嗣同,然而譚嗣同婉言拒絕了,他大義凜然地說道: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天底下能說出這番大義凜然話的人,寥寥數人而已,後來得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斬殺,王五悲痛欲絕。


1900年義和團起義,王五參加了義和團,慈禧先是鼓動義和團殺洋人,八國聯軍入侵之後,慈禧反過來又鎮壓義和團,最終王五被清政府捉住並交給了洋人,而後遭到槍殺,終年56歲。

王五的人頭掛於城樓之上,無人敢於取下,屍體一時無法入殮,霍元甲聽說了之後,急忙從天津趕來,趁夜偷偷地爬上了城樓,取下了王五的人頭。

王五終於入土為安,王五死後,他的大刀一直保存,直到1958年,被人扔進了鍊鋼爐,最終煉成了鋼鐵,也算為新中國貢獻一份力量了。


一半秋色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善使一柄大長刀,且刀法嫻熟,武藝高強,一生救死扶傷,行俠仗義,可以稱得上是德藝雙馨,因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所以,人們稱讚他為“大刀王五”。

至於營救譚嗣同失敗後,他的結局如何?且聽讀史三悟一一分析。

譚嗣同死後,大刀王五為他做了三件事,每一件都稱得上是驚天動地。

1.冒險收屍,讓譚嗣同得到了安息。譚嗣同在菜市場臨行前,王五曾率領俠義之士劫法場救人,但是,清軍戒備森嚴,人多勢眾,王五等人無從下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好朋友死去,這種滋味令人十分痛苦。譚嗣同倒下去了之後,周圍的朋友沒有人敢為他收屍,總擔心會連累到自己,被清軍視為同黨。

只有王五冒著巨大的風險,給譚嗣同收屍,並在自己家中密設靈堂,祭奠了7天,然後護送譚嗣同的靈柩至湖南瀏陽,也就是譚嗣同的老家,安葬了他,讓他得到了安息,此舉,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戊戌時,譚嗣同之受刑也,人無敢問者。俠客伏屍大哭,滌其血殮之。道路目者,皆曰:此參政劍師王五公也。” ----《柏巖文存》趙炳麟

2.冒險給譚嗣同的夫人李閏寄信。李閏從小就很聰明,長大後博覽群書,擅長吟詩作賦,是湖南知名才女。嫁給譚嗣同後,夫妻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夫妻關係十分融洽。譚嗣同將畢生精力放在了維新變法上,李閏也非常支持自己的丈夫,多次幫助丈夫宣傳新理論。

譚嗣同死前給妻子寫了最後一封信,大致意思是安慰妻子不要傷心,不要難過,言語之間透露著眷戀之情。這封信交給了王五,王五將信從北京寄到了湖南譚家人手中,完成了譚嗣同交給他的最後使命。

3.組織人馬,為譚嗣同報仇雪恨。王五在當時是京城武林名俠,平時仗義疏財,助人為樂,結交了許多武林中的俠義之士,像什麼義和團、小刀會、紅燈照都與王五有過深厚交往。譚嗣同死後,王五悲痛欲絕,組織了數百名義士,為譚報仇,但是,此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不在國內,王五自己帶領這些義士對榮祿、載漪等朝廷官員展開了刺殺活動,都無果而終,無奈之下,報仇一事暫時告一段落,但是,譚嗣同的遺志一直埋藏在王五心中,從未遺忘。

這三件事,僅憑其中任何一件,就足以讓清政府殺他的頭,問他得罪,夷他的族,風險巨大,王五敢於出面辦理,也算是對得起泉下有知的譚嗣同了。

參加義和團,組建大刀隊,可惜沒有戰勝洋人的洋槍洋炮。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北方興起,勢頭漸盛。義和團的大師兄叫張德成,非常仰慕王五的能力和為人,親自去北京拜訪王五,懇請他出山加入義和團,王五便趕往天津,參加了義和團運動。起初,他擔任義和團的武術教練,負責整訓民團隊伍,後來,幫助義和團成立了大刀隊,在天津的老龍頭火車站、北倉等地,與八國聯軍展開了血戰,王五率領大刀隊衝鋒在前,刀劈了很多洋鬼子,可惜,刀光劍影再快也快不過子彈,最終,這次運動敗在了洋槍洋炮之下。

返回京城,不幸遇難

天津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後,王五再次返回京城,本想遠走塞上,另謀發展,企圖再次變革。可是,京城的許多朋友前來投奔王五,住在了他的源順鏢局,這些人有老人,有孩子,行動多有不便,沒有辦法跟隨王五遠走塞上。

王五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覺著自己不能丟下他們不管,於是,自己冒著巨大風險留了下來。

由於王五曾經組織人員刺殺過榮祿和載漪,還參加過義和團運動,清政府一直想將他捉拿歸案。1900年10月,清政府得知王五在家,便派軍包圍了王五的源順鏢局,為了不連累鏢局內的朋友,王五出來自首,被清軍捉了去。

可是,清政府又將他交給了八國聯軍,八國聯軍毫不手軟,將他在北京前門槍殺了,這一年,王五56歲。

王五死後,清政府將他的頭顱掛在了城門上,家人沒有辦法取回,也就不能為他安葬入殮。好在王五生前的好友霍元甲,趁月黑風高,爬上城樓,取下了王五的頭顱,幫助王家人安葬了王五。

王五一生以俠義著稱,但是,結局未免不令人唏噓,不過也得到了後人的稱讚,這也算是一種慰藉吧。


讀者朋友,您感覺王五的結局殘酷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讀史三悟


大刀王五,滄州人,晚清武林名俠。自幼酷愛武術,曾拜俠客雙刀李鳳崗為師,在眾師兄弟中排行老五,所以大家都叫他王五。


王五非常有武術天賦,應該算武俠小說裡所說的骨骼清奇類型。幾年時間武功就跟師傅李鳳崗不相上下。李鳳崗覺得自己已沒貨再教授王五了,遂贈送王五一把“青龍偃月大刀”,讓他投奔師伯劉仕龍,在他門下精修武功。

幾年後,王五藝成出關闖蕩江湖,廣交天下英雄豪傑。王五武功高強,為人仗義,很快在江湖上聲名鵲起。因其擅使大刀,所以江湖中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

同治十年,為解決生計問題,王五來到了北京到一家鏢局當了鏢師。王五押鏢從未失過手,而且一路行俠仗義,路遇窮苦百姓都會慷慨解囊。王五也因此俠名遠播。

光緒三年,王五在北京半壁街自己開了一家順源鏢局。順源鏢局收費合理,也十分講信譽,加上王五的江湖威名,所以生意十分火爆。


甲午戰爭大清戰敗後,王五、霍元甲等江湖大俠都對國家的孱弱感到憂心。於是開始開館授徒,宣揚強身健體,保家衛國。

王五在開館期間,結識了很多愛國義士,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王五很佩服譚嗣同,與之結義兄弟,不僅親授他刀劍之法,還派徒弟負責保護譚嗣同。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捕。王五多方營救無果後,決定劫獄。但譚嗣同堅決不同意,他一心要以鮮血祭奠變法。譚嗣同被殺後,王五悲痛欲絕,自此更加堅定了為國獻身的決心。


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王五率弟子積極抗擊侵略者。由於王五非常有號召力,後來跟隨者越來越多,給侵略者予以沉重的打擊,很快王五就在八國聯軍那裡掛上了號。

後來,清廷和八國聯軍議和,結果反過頭來幫助八國聯軍剿殺愛國義士。而王五的武館也在清兵的帶領下,被八國聯軍團團包圍。王五為不牽連大家,放棄了抵抗隻身赴義。

不久,德軍在前門外槍殺了王五,並將他的頭懸掛在城門上。據說王五死後仍“嚼齒怒視,目光炯炯如生。”

天津的霍元甲聽說王五被殺的消息後,隻身趕往京城,趁著夜色將王五的頭偷偷取下,將他埋葬在北京郊外。



花木童說史


大刀王五住在京師,開了一家順源鏢局,是京師豪俠,也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他祖籍河北滄州,回族人,本名王正誼字子賓,師從武術名家李鳳崗,在師門排行第五,被叫做小五子,後來急公好義名聲日盛,又擅使大刀,被尊稱為大刀王五

王五的死有很多傳說,這裡例舉兩例,一個來自王五後人的描述,一個是當時文人寫的王五傳記

王五孫子叫王德海,早年參加八路軍,因傷退伍後在順源鏢局原址娶妻生子,因為王五的死眾說紛紜,有記者就採訪了王家的第四(五)代傳人王新

據他說,王五十分痛恨洋人,早些年參加了義和團,庚子年間帶領鏢局夥計圍攻過西交民巷的外國大使館,洋人佔據北京後,要求清朝交出王五。清兵來抓人之前有朋友傳遞了信息,但王五認為好漢做事好漢當,清兵來了就跟著去了。最終被槍殺於德軍司令部,當時同死的還有六人,四個義和團,兩個鏢局夥計

王新的說法來自於他的祖母章氏,章氏是王五第三任妻子,1960年去世,享年98歲

王五傳是近代詩人劉鵬年寫的,他是南社成員劉澤湘的兒子,少年時見過王五,25歲那年為王五立傳

在傳記中,也提到了王五死因,不過和王家子孫說的不同,在傳記中,王五並非死於清兵或者德軍。1900年,北京鬧義和團兵荒馬亂,很多殷實人家都逃離了京城,有些人家財產帶不走,就送到順源鏢局託王五保管。義和團來源複雜人員參差不齊,有一些拳民找到王五,要求王五交出那些財物。面對拳民,王五對他們說,我既然接了鏢就要對鏢負責,讓我交出財物也行,從我屍體上踏過去拿吧。這時,拳民中有個拿燧發槍的,舉槍就射,王五亡故

兩種死因,都有較為權威的出處,個人相信王家後人說的,他們家還存有不少王五遺留下來的貴重物品,如果是拳民所為,家中應該被搶砸才對。當然,事情過了一百多年,當時具體什麼情況,誰也不知道了,各位朋友,你們認為誰說的是真呢

感謝閱讀,一家之言,我是不務正業的靈石蘊,喜歡點贊加關注,常聊聊唄

靈石蘊珠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刀王五確有這個人,不是小說人物。

大刀王五是滄州人,回族。

單單上面一句話,就很有意思。

大家知道,滄州民風尚武,很多年輕小夥子都去學習些拳腳功夫。

而回族人又比漢族更尚武一些,練武比率更高。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是個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在燒餅鋪當學徒。

後來因身強力壯,拜武術大師李鳳嵐為師傅,學習了一些硬功夫。

當年是清末,槍械還不流行,冷兵器肉搏還是很有威力的。

大刀王五年輕時候,善於用刀。

他的臂力強,刀法速度快,一般人鬥刀是打不過他的。

王五學成之後,先是進入鏢局作為鏢師,後去了北京開設了“源順鏢局”。

源順鏢局活動範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

當時中國只有錢莊票號,沒有西式銀行,大量物資運輸還是需要保鏢的,因此大刀王五的生意不錯。

他為人講義氣,同北京三教九流的關係都不錯。

王五當時為源順鏢局設立了四條規矩:第一,重要的鏢車親自押送;第二,凡是來訪的朋友,只要提到大刀王五的要熱情款待,走的時候還要返還給他盤纏;第三,冬、夏要為貧困的人施捨衣服,冬天要施捨寒衣、夏天要施捨單衣;第四,春節期間,鏢局的車馬裝上東西去賙濟窮人,要做好事。

譚嗣同曾經向大刀王五學過功夫,算是記名弟子。

戊戌變法時期,王五一度派出鏢師和徒弟去保護譚嗣同的安全。

後譚嗣同被捕,大刀王五曾經策劃去劫獄,但最終沒有成功。

譚嗣同被殺後,王五冒巨大的風險為他收屍。要知道,譚嗣同當時可以搞戊戌變法的亂黨頭子,誰敢去拉關係,自己隨時可能沒命。

但王五講義氣,將譚嗣同的屍體運回湖南瀏陽家鄉安葬。

王五計劃秘密刺殺榮祿等人,為譚嗣同報仇。

但是榮祿也不是傻鳥,他只要會有人要暗算他,平時防範非常嚴密森嚴。王五埋伏了幾次,發現榮祿出門必然帶著大量衛兵,即便在家裡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王五試了幾次都沒有得手,只得放棄。

只是,隨著洋人逐步進入中國,銀行開始興起,鏢局生意越來越差。

同時,洋槍洋炮大量進入中國,清軍大部分官兵也裝備西洋武器。

大刀王五引以為自豪的傳統武術,在洋槍子面前不堪一擊,大刀王五也是以前的英雄了。

義和團興起後,天津的大師兄張德成請大刀王五出山。

大刀王五已經50多歲,仍然披掛上陣。

義和團的刀槍不入擋不住八國聯軍,全軍崩潰。

大刀王五隻得逃回北京躲避,但他的名氣太大,藏不住。

當時大家都勸王五趕快逃到塞外去。但當時義和團失敗後,大量江湖上的朋友和寡婦孤兒都來投奔王五。

並不大的源順鏢局裡外的住的滿滿,無立足之地。

王五這一走,這些人尤其是婦孺無依無靠,就得活活餓死。

王五一輩子講義氣,覺得不能丟下他們不管,就冒著風險留了下來。

沒多久,他就被清政府抓住。清政府為了向洋人獻媚,將他交給德國人,隨後被槍殺,頭顱還被斬下示眾。

大刀王五生前好友霍元甲知道這個消息,派人去北京設法贖回大刀王五的頭顱,將他安葬了。

也算是條漢子!


薩沙


大刀王五被洋人殺害以後,頭顱被懸掛在(北京前門)城門上。王五好友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到北京,趁著夜色將王五的頭取下,並埋葬。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三歲時,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年幼時,曾拜武師肖和成為師,武學根基紮實。後來,又拜“雙刀李鳳崗”為師,因其排行老五,人稱“小五子”。又因為他為人行俠仗義,善使一把大刀(據說重大百十斤,“青龍偃月大刀”),江湖中人都尊稱他為“大刀王五”。

後來,李鳳崗將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開始做“押鏢”討生活。1877年,王五自己在北京半壁街開了源順鏢局。王五為人敞亮,俠肝義膽,辦事公允,很快在北京闖開了名聲。

王五在往內蒙古一個叫托克托的地放押鏢時,遇到幾輛被搶去馬匹的大車。在這冰天雪地裡,王五慷慨施救,把自己車上拉套的馬解下來,送給被搶劫的人拉車。這些人回來以後,為了感謝王五的救命之恩,送了塊匾,上書“重義解驂”四個大字。

在北京的這段時間,王五和譚嗣同成了好朋友。王五雖然文化不高,但是,他特別崇拜譚嗣同這樣的愛國志士。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了驚醒世人,甘願被捕。王五知道後,心急如焚,想法設法要營救譚嗣同。但譚嗣同早已決心一死,拒絕了王五的營救。

譚嗣同死後,王五走上了反清的道路。後來,王五參加了義和團運動,親自拎刀上陣殺鬼子。可惜,不久,義和團被朝廷和洋人聯合鎮壓。王五因為擔心自己走了,鏢局中的百十口人會被牽連,沒有逃跑。

等到清兵圍住王五的鏢局後,王五對來抓他的人說自己不會反抗,但求不要株連鏢局中的這一百多男女老少。抓王五的人對王五非常敬重,表示不會為難旁人。清廷將王五送給了德國人。最終,王五在西河沿兒被處決了。其頭顱被洋人懸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

這時,天津的武師霍元甲聽說此事,馬上趕到北京,趁著夜色取下頭顱,隨屍身一起埋葬。而王五的大刀,一直被保留到1958年。後來,被扔進鍊鋼爐鍊鋼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洪金寶導演的電影《一刀傾城/神州第一刀》,拍的很有韻味。裡面不僅有狄龍,還有關之琳。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清朝末年,朝廷腐敗,國內時局動盪,國外列強侵犯。大多數身懷絕技的武林人士索性隱居深山,不問紅塵。但是也有一位大俠,不僅行俠仗義,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給後人留下了“愛國志士”的印象。


大刀王五簡介

大刀王五真名叫王正誼,因從師學武時在師兄弟裡面排行第五,而被稱為“小五子”。後來他武功大成,刀法純熟,德義高尚,便獲得了民間“大刀王五”的尊稱。河北山東一帶的江湖好漢都非常敬重他,把他當作首領。大刀王五常常告誡武林朋友,不要幹出傷天害理之事,不得搶劫老百姓財物,除了貪官汙吏之外。 1877年,大刀王五來到北京崇文區半壁街開設了“源順鏢局”和“父武義學”武術館。後來譚嗣同來武館向王五學練單刀和七星劍,二人從此漸漸成為莫逆之交。


大刀王五與譚嗣同

大刀王五很敬佩譚嗣同的為人。戊戌變法時,王五支持變法,並做了不少的事情。變法開始,譚嗣同得到光緒帝的應詔,擔任四品軍機章京,成為變法運動的主要人員。可是因為變法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掌權派人的利益,於是遭到了阻止,光緒帝被囚禁於瀛臺,變法人員遭到鎮壓,康有為等人得到消息後,腳底抹油,逃出了國外。譚嗣同不顧自己的安危,極力營救光緒皇帝。王五多次到譚嗣同住處幫助他逃走。但是譚嗣同堅定拒絕了王五的好意。並且表明為了表示變法的決心,要以死來與腐敗的清廷抗爭,願意以死喚醒國人。最終譚嗣同在菜市口被官府殺害,他在絕命書中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句。兩崑崙意指王五和康有為,可是他看錯了康有為!


英雄隕落

譚嗣同死後,王五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收殮,並設密室靈堂祭奠七天後送到瀏陽安葬。為了給譚嗣同報仇,王五多次策劃暗殺榮祿,怎奈防範嚴密,未能得手。1900年,大刀王五參加了義和團,四處殺洋人毀教堂,儘管他刀法厲害,然而終究敵不過大炮火槍,最後死於清廷與洋人的合謀。王五死後,頭顱被奸人砍下掛在城牆上。津門大俠霍元甲不忍他遭此凌辱,連夜從天津趕往潛入城樓,把王五的頭顱盜走埋葬了,使之入土為安。


總結:一代大俠大刀王五,之所以被世人稱頌,不僅僅是因為他武功高強,武德高尚,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之心!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北京前門外東珠市口西口裡衚衕裡,路南有一處只剩半間門道的小院,這裡就是當年顯赫一時的“源順鏢局”舊址,總鏢頭大刀王五原來就住在這裡,現在王五家後人,保存著一塊神秘牌匾,上面寫著“德容感化”四個大字,這牌匾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來歷。

王五原名王子斌,出生於1844年的河北滄州,是個地道的回族同胞。他出身貧寒,十二歲時到燒餅鋪當學徒,後來拜入滄州“成興鏢局”大鏢師雙刀李鳳崗門下,三十歲時,進京創辦“源順鏢局”,隨後又拜“山西董”為師改學單刀,由於王五所使的大刀又重又長,因此,人送外號“大刀王五”。


王五武藝高強,但一直不主張用武力解決問題。光緒年間,有一年七月十五日,南橫街東口正趕上廟會的好日子,一時人潮湧動,熱鬧非凡。誰知,逛廟會時,有幾個紈絝,仗著朝廷有人,當街欺負回民,這讓這條回民街的店主們很是憤怒,眼看群架一觸即發。王五得知後,積極奔走於牛街、南橫街一帶,勸說雙方。終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才將雙方的怒火平息,避免一場回漢械鬥。事後,肇事者家長王某敬送了王五這塊功德匾。

王五好與人結交,他同譚嗣同的“生死之交”更是被反覆演繹,廣為流傳。其實譚嗣同早在幼年的時候,就拜王五為師,固有師徒之情。“戊戌變法”後,譚被捕入獄,王五冒死相救,由於清廷防範甚嚴,未能如願。譚嗣同在獄中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按梁啟超的解釋,其實這“兩崑崙”分別指的是“康聖人(康有為)”和“俠客大刀王五”。譚被斬於菜市口,王五不顧生命安危幫譚嗣同斂屍,送回湖南瀏陽家安葬。此事一時成為京城美談。


1900年,義和團運動,義和拳大師兄張德成等人,久仰王五大名,親自登門拜會王五,請他出山,共舉滅養洋大旗。誰知義和團來得快,去得更快。由於當地混混的告密,清政府逮捕王五,後把他轉送到德國人手裡,被槍殺於前門外東河沿。

王五的大刀,以及譚嗣同被捕前贈送給王五的寶劍。本來一直由王五的妻子王章氏保存,奈何沒能躲過歷史的浩劫,在五十年代末被當做廢銅爛鐵處理掉了。


本草百曉生


大刀王五出生在清末亂世,老家是河北滄州。其實他原本不叫王五,只因在家中排行第五,又擅長耍刀,所以別人才叫他“大刀王五”,據說王五有俠義風範,武功極高,和同時代的霍元甲、黃飛鴻等高手齊名。

120年前,戊戌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斬於北京菜市口,帶頭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啟超,一個去了香港,另一個出走日本,而譚嗣同作為當時變法的主要參與者並沒有和康梁二人離開,在政變前一天,慈溪還沒有開始全面捕殺維新義士以前,譚嗣同是可以離開的,王五也曾積極勸阻譚嗣同一同出逃,可惜沒勸住。

王五和譚嗣同性格很相似,而且都喜歡舞槍弄棒,坊間傳聞,王、譚兩人曾經是結拜兄弟,戊戌變法期間,王五對維新派是持同情立場,所以從譚嗣同從湖南進京起,王五一直負責譚嗣同的警衛。9月20日政變前夜,大家感到危險之時,王五極力勸阻譚嗣同離開,譚嗣同沒聽,最後被斬於菜市口刑場。王五因譚被殺,一直想為兄弟報仇,此後,多次組織江湖豪俠對抗朝廷,1900年,義和團席捲北中國時王五率眾加入,當年10月在一場清廷官方的圍捕行動中被抓,然後被槍殺於北京前門的大柵欄,享年56歲。

王五以前在北京有威信,所以在被殺以後,霍元甲還專程從天津趕到北京為他安葬了後事,之後,不少電影公司,比如邵氏從70年代起就以他為題材,拍了好幾部武俠電影很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