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請各位務必洗手,謝謝


請各位務必洗手,謝謝


但是,即便身處剛剛所說的那個情景,仍然也有辦法避免被別人傳染上疾病——這個疾病包括流感、大腸桿菌、諾如病毒,甚至是新冠病毒。

洗手,基本上可以說的是第二有效的方法來避免感染了,第一有效的是接種疫苗——如果有地方能接種的話。

科學家們總是不斷的提醒我們,有種新出現的致死性的病毒啦大家要小心啦!那我們肯定很自然的就要問,該咋預防呢?科學家們的回答通常是,沒事兒及記得洗手就行。這個感覺太輕描淡寫了啊!電影裡面,勤洗手可沒能阻止各種喪屍爆發啊!

但是,勤洗手能防止病毒,這事兒是經過科學認證的。勤洗手,確實可以有效抑制疾病的傳輸速度。實際上,洗手能夠使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下降54%,這可比其它任何預防選項都有用。

這也沒啥值得震驚的。19世紀50年代,路易斯巴斯特(Louis Pasteur)和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發現,洗不洗手區別真的很大(當然第一個發現這個區別的人應當歸功於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他發現助產士洗手後,孕婦的存活率會大大增加,然而隨著他的去世,洗手的習慣在一定時間內也消失了)。

當時人們覺得,做個手術還洗手,怕不是瘋了。

那麼洗手的正確方式是啥呢?可遠比淋溼水、拿乾毛巾擦乾來的複雜。專家建議,洗手的時候至少要洗夠20秒,才能清潔手上的細菌。還有個簡單的方法來評估時間:一邊洗手,一邊哼歌,比如“祝你生日快樂”之類的。

唱的時候還有個注意事項:記得你是來洗手的,不是來唱歌的。

洗手的時候可以考慮用溫水和肥皂,不過話說回來,不同的水溫對殺菌而言並不會有太大區別。

要想靠水溫殺菌,那先熟的很可能是手,因為它得沸騰才行。溫水會使肥皂更易溶解,不過殺滅細菌的主要還是肥皂,而不是水溫。

有的人更偏愛抗菌皂,但是用太多也不好。

如果所有人都使用抗菌皂,那實際上是在鼓勵那些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活下來。因此,隨便什麼肥皂,再認真洗手,就行了。

用紙巾或是烘手機來瀝乾水分其實要比用可重複利用的毛巾擦手更衛生,因為毛巾這種比較潮溼的,確實更容易滋生病菌。不過不管怎麼說,時刻記得擦乾手是很重要的。溼的環境對於細菌繁殖而言相當有利。

那麼,啥時候洗手會合適一些呢?乍聽之下有點令人困惑,但實際上這事兒更多是由直覺進行的。

任何時候你想洗手,那你就去洗手區。如果你身邊有孩子,或是有病人,或是公共場所裡摸過其他人曾經摸過的東西,那麼也同樣記得,立馬去洗手。

感冒病菌會在物體表面上留存很長的時間,大概6-8小時。諾如病毒更誇張,甚至可以存活24小時。因此在公共衛生場所開關們的時候,一定記得要拿張紙墊在門把手上,因為你沒法知道上一個開門的人到底有沒有洗手。

洗個手花不了你多長時間,但它真的能夠很有效的預防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各種傳染病。

有時候,手上的無意識的動作,例如摸嘴唇,或是揉眼睛,很容易使人染上病毒,因此,聽勸,勤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