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有些二本、三本学校的大学生,感觉四年可以算是白读了,什么都没学到,校招想找个工作还是随便找?

我们的爱JH


无法回避的是,我们不少“二本”、”三本”的大学生,确实在校没有好好学习,混日子是主基调。

但也不能说他们就白读了四年大学;因为真正白读的,他们也不可能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那还怎么找工作?有单位愿意用没有毕业文凭的“大学生”?我还真的不怎么相信。


也就是说,很多“二本”、“三本”的大学生,四年的大学其实并没有完全白读,起码还是有一定程度努力的,否则他们根本拿不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他们在校招时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到一份工作。

不过,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去校招的企业是各种层次的都有的。有的可能是世界500强,有的是国有上市公司,有的是地方性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可能更多的还是民营企业,还不排除小作坊似的特小企业。

当然,世界500强公司理论上一般不会到普通“二本”、“三本”高校去校招,但并不排除有个别难聘到人的岗位,只能去相对差一点的这类高校去招聘。虽然这种岗位的薪酬待遇可能很一般,工作强度还比较大;但对于非名牌大学的这些大学毕业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毕竟有一个到大型公司工作的机会。

除此之外,如果“二本”、“三本”的大学毕业生能适当降低一点自己的要求,比如降低一些薪酬待遇方面的要求,要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真的不难。

但很多有名气的企业在校招时,往往还要看一看学生大学四年期间的学习成绩,如果四年是混过来的,成绩自然难于拿出手,校招企业也就没有兴趣了。

因此,大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完全有必要努力努力,起码让自己的成绩拿出来靓丽一点,在校招时多少是一份筹码,否则校招企业又凭什么相信你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


虽然学习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但四年的大学美好时光都不好好学习本事的学生,校招企业对你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否继续努力提升自己,必然没有信心。


感动时代


说一个三本毕业生的故事。2015年我参加司法考试培训班的时候认识的,她那时候大三。她对自己的未来早就规划好了,要在大学期间,通过司法考试。毕业后开始实习,并继续进修在职研究生。所以她特别的刻苦。第一次只过了c证,第二次才通过A证。毕业时,她拿着英语6级、司法资格证很快就找到了实习单位。次年考入了市中院。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女孩。我想说的是,不管是什么学校,只要不放弃自己,把该考的证该学的该做的,都认真的去对待,而不是每天浑浑噩噩的打游戏谈恋爱 ,稀里糊涂的浪费时间。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了!



南山梦


感觉自己的大学有没有白读,是看你有没有在这三年或者四年时间里提升自己的能力,专业能力或者是为人处事的能力。

大专的时候听到很多身边的人说大学里不挂科是不完美的,去社团面试的时候师兄师姐问的问题是:如果社团的事情和专业课有冲突,你会不会逃课。

上课的时候第一排是没有人做的,座位都是从后面开始坐起,上课听课的人少之又少,作业认真对待的更少。

我大一的整整一年都是处于这种状态,上课听着走神就开始玩手机,没课的时候就睡懒觉或者和社团的人出去玩,期末虽然没挂科,但那一年真的一点东西都没有学到,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能力。

后来大二的时候幸好认识了一些学霸师兄师姐,看着他们每天都是三点一线,教室,实验室和宿舍,他们甚至午觉都是待在实验室,在学习亦或是看书。

受他们的影响我才开始反思我大一的虚度时光,我强迫自己每天都去实验室和他们接触,慢慢地和他们熟起来,然后和他们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他们对未来的一些看法,真的受益很多很多。

以前听别人说,你大学选的专业未必和你以后的工作有联系,那时候不明所以,现在想起来,大概因为在大学没有学好专业知识,不能靠专业知识吃饭,所以才另谋出路。

大学里诱惑因素真的很多,而且加上没有人管你的学习了,自己也没有自律的话,很容易就松懈下来,然后一年两年过去了,大学也就基本过去了,所以整个大学下来没学到东西。




K与非


我就有个同学以前读的是专科,然后专升本考了一个省内的二本院校,接着考研到中科院,再接着继续读博,现在已经是中科院某所副研究员,在他的研究领域内非常活跃,表现也非常抢眼。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人有没有出息,和你暂时读的是什么样的学校没有太大的关系,虽然你现在读的是二本,或者是三本会限制你的发展通道,但绝对不至于说四年的大学白读了,只有在这些情况下才算白读了:

1、不学无术,整天的睡大觉,喝大酒。

2、不务正业,放弃了所有的专业课学习,在外面打工。

3、各种混日子,20门课程有18门补考,英语四六级考试从来没有过300分。

4、知识没有学到也就罢了,还有人会整出一点违法违纪的事情。

自己现在读的是什么学校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与放弃,很坦白的说,人才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强的的确是985和211高校的学生,而且还都是硕士和博士,但这又怎么样呢?市场上人才需求是有差异化的,他们会选择自己合适的领域和层次,而我们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领域和层次,一个本科生想要去做博士生的技术活肯定是行不通,那么就只能脚踏实地了,适度的调低就业期望值。

校园招聘还是要积极准备的,首先你得有一份漂亮的简历,突出你的优点和能力,然后要充分的搜集校招企业单位的相关信息,做到知彼知己,在面试的时候你才能游刃有余,不要打无把握的仗,看到招聘信息后先进行筛选,筛选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岗位,认真对待每一次校园招聘的机会,说不定就有一个宝贵的机会垂青于你。


美蛙英语


企业招聘员工最看重的是学历,很多大企业只给毕业于985和211大学的学生工作机会。大学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歧视链,一些名牌大学歧视普通的一本大学,而一本大学歧视二本大学。不少进入知名企业的机会几乎已经被985名校垄断。

随着二三本大学的合并,二本院校似乎成了院校链的底端。很多二本院校的学生叫苦连篇,在当下社会二本院校的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呢?他们真的会被这个时代淘汰吗?笔者认为还真不一定,二本三本学校的大学生毕业生仍然面临着诸多机遇。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一本院校的定位以升学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功底,打牢基础知识为重点目标。二三本院校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如今二三本院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在求职过程中,这些学生很难竞争过名牌院校毕业生。但学历也只能代表我们一部分,很多二三本院校的学生在读书期间掌握了很多技能。而我国的很多企业,每年也会招收二三本院校的学生。当然,这些学生一定都是二三本院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深知学历帮不到自己什么,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遇到更好的伯乐。

所以,只要学得好,不论是二本三本学校的大学生都是有机会的!


LaoHuang188


本科感觉白读无疑不是人际圈子既没有建起来,学业也被落下的那部分人

看到这个标题,我怅然了很久,觉得白读这词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人的感觉是有误差的。再怎么差劲的大学,再怎么浑浑噩噩的人,他在大学都会有所收获,所以白读不过是种自我否定,不妨解读为后悔,后悔很多事本可以做更好,后悔日子被自己过得这般糟糕,这是种欲求不满却又上进的表现,如果刹车及时,人生完全可以被改写。

“白读”这种感受无疑不是混也没混得多自在,学也没学进去,最后大学毕业得到的只有圈子很乱,人际很散,简历空白。

我暂且把这部分人称为懒人,因为惰性这个东西是人就有,小编不例外,看到这些文字的你们也不例外。作为懒人,如果一直懒下去也不妨,不过是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淡如水,不温不火。但既然觉醒了,我认为这些大学生大有可为。

技能因学历标签被打折扣,那就请逆流而上

很多人在说明一些问题,阐述个人观点时总爱带标签,比如说题主就给这部分懒人划了圈子,二,三本学生。其实,大学整个圈子都有这样的现象,因为人在偷懒,没有目标感,是出乎意料的相似且一致,或许这是人际间的共性。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故事,是身边很熟的一个哥哥,他比我大一岁。2003年中考哪会,我考上了小镇里的重点一中,而他因落榜已经读了一年职校。亲戚拜年时总会夸我多么聪明,以后肯定出息之类的话,对于哥哥在技校成绩优秀的事只字未提,人们总是习惯给高学历戴帽子,许以赞美和另眼相看。

但2020年的今天,哥哥用行动说明了懒人醒了,其实就是幸事,只怕继续装睡的人,你永远叫不醒他,除了他自己。

哥哥之所以没考上高中,就是太爱打游戏泡网吧,但也正是因为qq飞车,他爱上了汽车,从而使得他现在成为东风日产高级技术骨干,月入过万。

很多人会说,低学历能干啥,这不就是人家可以干的,哪怕只是高职学历。

现在的他已经在武汉买了房子,买了汽车,才24岁,提前实现了很多还在本科就读和即将毕业的人们的未来,比如说我。

但是这也不是说学历不重要,只要会技术就可以了,相反学历如果更好就可以锦上添花。哥哥去年在的部门正好有主管位置空缺,论能力本是可以竞选上的,但最终被一纸文凭和四六级拦在门外。现在的他正发奋学习,考自学本科和托福考试。

工作随便找,人生才是白过

我讲上面的故事不是为了单纯灌鸡汤,而是想说如果大学期间不作为不要紧,最起码你醒了,浪费最多的便是你的大好青春年华,所以请不要妄自菲薄。

本科“书”可以白读,因为知识什么时候都可以继续学。但工作千万不要马虎,随便糊弄。你在本科接受的教育,认识的教授,养成的价值观应该有告诉你,人是需要工作的,而且还是一份适合你自己的好工作,这样你的自我价值才真正开始了。

你可以后悔本科没有踏实学习认真经历甚至感觉“白读”也罢,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倡导读书无用论,工作无用论。这次肺炎疫情将你我困守家中,啥事也不干的滋味下想必很深刻,没有追求的娱乐和懒惰是致命的,它会吞噬你的精神。

结束语:我是惠升学,擅长志愿填报,升学规划,偶尔写点小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惠升学


结合本人上学和参加工作以后的感受,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1.先说一下学校层面,随着高等教育更加普及,读大学的人多了,大学也多了。所以会存在一些,师资力量薄弱,门槛较低的大学。考入这样的大学,你能得到一纸文凭,却很难学到知识,这不怪学生,学校就那样。

2.从学生层面来说。学校是一样的学校,老师是一样的老师,环境是一样的环境。在这个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里。有些人,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所以他成功了,考上了研究生,找到了好工作,成为的家人朋友眼中的成功人士.

有些人,迷失自我,沉迷游戏,自甘堕落,即使能够蒙混过关,拿到毕业证,走向社会。可是自己还是没有一技之长,干啥啥不行,所以觉得大学白上了。

3.知识运用方面,如果你不是从事和大学专业对口的专业性更强的工作。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用到的不多。所以,会给你一种大学白读了的感觉。但是,当今社会,学历作为一块敲门砖,没有学历,你连与别人比较的资格都没有。一个普通二本的大学毕业生,你的简历投不到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里去就是这个意思啊。

综合以上,这就是很多人觉得大学白读了的原因吧。个人观点,喜欢就给个赞吧。谢谢。


传奇物理课堂


从您找工作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您大学四年真是白读了。但是我依然建议你通过“校招”来找工作吧。

1.校招的学生有专门的发展通道,会做独立的培养体系,往往晋升更快,而且即使是零经验,企业也是接受的。

2.校招的岗位数量、种类也并不比社招少。如果错过了校招,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同时也会给应届生增加心理负担:“万一,社招也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3.校招招的是有基础,愿意学习的应届生;社招招的是有经验,可以直接上手的员工,所以校招的门槛低一点,成功应聘的机会大一点。

4.校招和社招相比,就是所获得的薪资相对社招来说可能并没有优势。

5.校招更看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潜力,可塑性等。而社招更看重经验,所以,社招时,重点突出你的实习经验。

综上所述,既然大学四年本科稀里糊涂地过来了,那么应对工作则要有前车之鉴,再不能稀里糊涂了。


青衫李探花


有“白读”的感觉很正常。

而且不只是二本三本有这种问题,一本也一样存在。

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很复杂的。

有一些确实是跟学生本人学习能力受限有关,但是更多的主要孩子自己的问题导致的。

例如失去了来自家庭、学校的更多“约束”之后过度放飞自我,而等到“醒悟”的时候又吃不了苦、耐不下心来把曾经落下的再补上……结果就这么三纠结两纠结时间就过去了。

恕我直言,那些说“学不到东西”的学生,绝大多数恐怕连自己所学的专业未来能做什么工作都没能搞清楚。

说句难听的话,除了一些专业课之外,大学里的很多课程其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自学的方式也能学个差不多的。

毕竟那些真的经历过高中苦读的学生,他们本身在学习上其实一是有基础二是有能力的。

而很多时候自己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导致这样的结果,所以就会把责任退给外部因素——比如说学校太差、舍友影响太大、老师水平太差……

这么说的时候可能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受害者”的位置,进而使得以及的心理上有一种“可以被原谅”甚至是“应该被同情”的目的或者是潜意识。

当然,只是把责任都推给学生本人也是不对的!

二本学校还敢说一些,有一些三本学校无论却师资还是学科建设以及生源质量都比较差,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学生的个人要求就会非常高。

不是没人没够突出重围,比如我就认识好几个从三本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很不错,而最牛的一位曾经只是考上了三本学校的专科,但是近十年的努力之后却读到了清华的博士后。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例子比如也是三本专科,然后通过专升本、考研最后进入了非常好的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

也有一些并没有在学历上提高自己,但是也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得非常不错的成绩。

每个人取得成功的方式或有不同,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不曾放弃”!

唯有因为以及当下所处环境、所拥有的资源不够好就觉得自己也应该不够好或者是能够接受自己不够好。

同学通宵玩游戏,他们会坚持上晚自习,通过各种游玩、交朋友、到处吃喝,他们会泡在图书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尤其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是学电工程及其自动化出身的,一般来说这个专业的学生如果他真的想学东西,那么从大一学完C语言之后他就可以进入到嵌入式的学习中——不用等校内,直接自学单片机即可,而这条路可以一直走,比如后面可以继续做单片机,也可以转到DSP,甚至可以转到底层开发等等。如果没兴趣也没关系,后面还有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及交流调速等方向(不同学校因为专业方向不同,所以具体课程会有一些区别)如果学生学的不错,未来可以直接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方向发展……

诸如此类,其实很多机会一直都有,只不过做这些事情终究不如各种休闲来的舒服……

事实上很多学生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却忘了当初自己也只能进这样的学校——曾经庆幸有学上,甚至会不服气想要“仗剑走天涯”,结果没多久全都忘记了……

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

但不是说学得不好未来就没前途了,毕竟这种事情谁有说得准呢,只不过我总认为如果是自己选的,那么就不要怪别人,以及觉得以及是对的,那就是去坚持好了。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这么跟你说吧,相比与你以前没有高中或者大学的同学,你比他们多了知识,多了社会经验,你接触的人都是一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而没有上过学的人呢,种地,打工,为了生活奔波,早早的当上了父母,一代接着一代,重复重复。上了大学,你的同学的思想也会传播给你,教会你许多在社会上学不到的东西。我觉得就算在大学里真的没有学到什么,你还有思想,你还有人脉,还有见识。尽量找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吧。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