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經典之學——學子起點《中華字典》!

經典之學——學子起點《中華字典》!

《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它是在明朝《字彙》、《正字通》兩書的基礎上加以增訂的。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康熙字典》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是中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重印至今不輟。

陳廷敬(1638—1712),原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山人,清代澤州府陽城(現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歷任經宴講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陳廷敬生平好學,詩、文、樂極備。他的詩風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讚賞。

張玉書(1642~1711) 字素存,號潤甫,江蘇丹徒(今江蘇鎮江)人。生於明思宗崇禎十五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五十年,年七十歲。張九徵次子,長兄為張玉裁。自幼刻苦讀書,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精春秋三傳,深邃於史學。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二十三年(1684)授刑部尚書,調兵部尚書。二十九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康熙三十五年(1696),隨皇帝徵噶爾丹叛亂。歷官凡五十年,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機務,直亮清勤,朝廷倚以為重。康熙十八年(1679)主持修《明史》,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韻府》(1704—1711)、《康熙字典》的總裁官。他數度勘視河工,支持靳輔主持治河工程。康熙四十九年(1710),告病辭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以七十歲高齡隨康熙至熱河,病死塞外,諡文貞。玉書工作古文辭,稱一代大手筆。著有文貞集十二卷,《清史列傳》行於世。

優點:

《康熙字典》依據明朝《字彙》《正字通》兩書加以增訂。對兩書錯誤之處,《康熙字典》還做過一番“辨疑訂訛”的工夫。《康熙字典》有這樣三個優點:

一、收字相當豐富,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是我國字數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華大字典》出版,達四萬八千餘字,才超過了它)。

二、它以二百一十四個部首分類,並注有反切注音、出處、及參考等,差不多把每一個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義都列舉進去,可以供使用者檢閱。

三、除了僻字僻義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義下,都舉了例子;這些例子又幾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見”的古書。

經典之學——學子起點《中華字典》!

《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內府刻本,也就是所說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兩種紙本:開化紙和太史連紙兩種。康熙內府刻本多是內廷賞賜用的,裝訂非常豪華,民間很少見到。此外還有道光七年的內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現的石印本、鉛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書局增篆石印本是發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種版本。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召集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位學者,開始了《康熙字典》的編撰工作,在六年的時間裡,他們對傳統字書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整理,並於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編輯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歷代字書編纂的經驗,全書共分為十二集,從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分別排列214個部首。總共收錄了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字。內容引用了古代詩文以追溯字源,同時還註明了歷代的用法以佐證其變遷。《康熙字典》問世後,社會影響巨大。它的文字、音義、書證被廣泛引用,它的體例也成為了後世出版字書的藍本。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康熙字典》之優點犖犖大端者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收字多,超越以往所有字典,再次,它差不多將每字不同義項都列舉出來,而且每一義項多引用初見於某古籍的例句,這些是本字典顯著特色之一,無疑對讀者助益頗大。

經典之學——學子起點《中華字典》!

此套中華字典共6本為一冊,長:20.5cm,寬:13.5cm,重:0.375kg,為康熙字典系列。紙張為鹼性,保存完好,是近代中國字典中的精品,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由於歷經百年風雨,“中華字典”存世量極為稀少,尤其是品相好的更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