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个孩子因为家长训斥跳楼了,非常痛心!是教育缺失还是爱缺失?

飘雨右岸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或者信息真的很痛心,中国的父母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子女能够健健康康的生活,突然白发人送黑发人给父母带来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但是可悲之事肯定是因为可悲之人造成的,我们不要妄自评论,也不能以偏概全,只能从这样不多的案例的中寻找一丝蛛丝马迹,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尽量少发生或者不要发生。

首先:教育大方向可以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基本从这三个方面组成,其中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和家庭和睦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一辈子的事。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孩子因为被父母训斥就跳楼说明孩子的自尊心非常强,而且还有点极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否正好属于这个年龄段,对于指责型和暴力型的家庭来说,孩子一般都很胆小怕犯错,因为一旦没做好某件事情等待孩子的就是一顿批评教育甚至棍棒伺候,然而孩子也会因此觉得自己很没用导致自卑,于是乎一时想不通觉得活着也是没有意义的,反正父母也认为自己没用,于是乎就选择了不归路。

最后总结:作为父母的我们给孩子定规矩、养成好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尽可能用引导或者以身作则的方式,最后不要用武力去让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作为学校方面除了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实际上是脱离正常开课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把学生教育成一个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品行端正的人才是学校应尽的责任和基本要求。


贵阳教育联盟


慈母多败儿啊 惯子如害子 一点不假 我这从小被家人打大的妞也没觉得恨家人 反倒更孝顺他们 现如今我儿砸也两岁多了 该打时打 该宠时宠 该惯时惯 他爸总说我看着心疼 我说他打你时候怎么不这样说 他奶奶有次见我吼孩子 怕我把孩子吼胆小了 恰恰相反 娃很活泼 也很懂事 什么事需要把握个度 现在都提倡不能打 不能骂 平摊顺滑的长大后受不了这气 受不了那罪 动不动就抑郁崩溃 我只想说打得轻 生你来这世上不是让你来享福的 更不是让你在父母面前寻死觅活的 是让你体验人生价值 是让你感受世界每个视角的不同 你要学会不同角色 不同地位 不同技能才能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与现实的差距



哈雷1234567


是教育的缺失也是爱的缺失!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只有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侄儿上大二,湖南衡阳南华大学,是一所负责任的大学,听侄儿说,他们学校各方面都管得很严。每天除了上网课,学校还要求做家务做运动并拍照,运动有专门的记步软件......大学尚且如此,小学呢?老师家长都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这样的悲剧已经够多了,希望不要重演了!



退休的少女


孩子叛逆不是教育问题。

主要是孩子太少了,我现在就认为,我家就一个孙子,他的烦恼无处诉说,他滴快乐无人分享。不是孩子不好,孩子不是动物,他也是个有七情六欲有思维的人。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姐妹6个,这个一会有事就喊妈妈,那个有事找妈妈,妈妈激动时就讲,喊啥喊,还没死呢,喊头魂呢。,😂😂

现在想起来犹如昨天。,我们都感觉是幸福并着快乐。只是当时不痛快可没有叛逆。

请主动和孩子交流,确实不是孩子本身滴责任,不是孩子出问题,是不是。


天娥姐姐


最根本原因是,当今我国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缺失。

试问一下,有多少人依然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的人才会去了解心理学?有多少父母和老师了解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多少父母了解管教方式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有多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压力、焦虑、抑郁等的心理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人只要有生命就有心理活动,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心理活动影响着我们的所有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而我们却对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知之甚少。

2019年国务院开始推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并在年底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推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大小豆谈心说理


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最大的教育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

而家庭中的爱与被爱,本身就是教育,我们叫:爱的教育。

孩子不是在说教中成长的,而是在模仿中成长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先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否则根本谈不上合格的父母。

世界上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父母的第一个责任义务是给孩子物质能量,让他身体健康,衣食无忧。

父母的第二个责任义务是激发孩子生命的神圣感,在心灵上滋养孩子:

让孩子明白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存在意义、知道自己对父母、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这种内心神圣感的建立,会让孩子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绝不轻易放弃生命。

在神圣感形成过程中,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而不是打骂、否定、挖苦、训斥、比较、贬损等粗暴方式,这些只能让孩子的心理阴影叠加,越来越自卑、爆躁、无助、恐惧,直至崩溃。

父母的爱,是孩子生命中最坚挺的力量,也可能是唯一的力量。当他认为父母已经不再爱他时,孩子内心会产生很深的罪恶感,自我价值瞬间崩盘,经常被父母以爱之名实施暴力管教的孩子,当最后一棵稻草被压垮时,选择应激自杀。

推动摇篮的手,足以推动整个世界。

父母爱的教育,影响和决定了孩子一生。所以,最需要教育的,恰恰是父母。

希望本事件,能引起年轻的父母们深刻反思…


幸福教主郑直


看到这样的信息真的是很痛心!这是教育和爱都缺失才导致的!

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错了,对于孩子来说就变成枷锁了。现在社会压力比较大,很多家长都把这份压力变相的转移到孩子身上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上完课去上奥数,明天上完课去弹钢琴,后天上完课去跳舞……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周末,殊不知,孩子也有累的一天。

在家一点家务都不让做,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从来不给孩子说一个“不”字,孩子都是在夸赞中长大的,这无形中把孩子都养成了“公主”“少爷”,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家中老大,打不得,说不得,这种情况,孩子早晚会出事。

所以,平时家长们也要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知道生活是艰难的,我们无法选择身处的时代或是环境,唯一能选择的是如何有效和积极的面对,这将决定我们的命运。

另外,多找时间和孩子沟通,互动,和谐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旦发现有什么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的给予引导和建议,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

教育孩子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凡事多摸索,多点耐心,不要留下遗憾!





常丽平


解读视角:

1.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是父母自我教育的缺失。

2.很多时候,不是手机夺走了孩子,是父母拱手把孩子让了手机。

3.应试教育的压力,压迫了学生,也扭曲了人际关系。

4.当下教育内容中,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严重缺失。

5.不是手机害了孩子,是我们害了孩子。

6.家长的无能,造成了孩子的遇害。

7.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要培训,合格了才能上岗,而唯有做父母这件事没有条件,无需学习,孩子出生,自己自然而然升级为父母。

8.作为父母,当我们无所事事地身陷刷屏魔怔,不读书学习,不陪伴家人,不专心做事,甚至在玩手机中频频酿下祸端和惨案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孩子去学习,去进步,去自律?


一、痛心!疑因不堪家长训斥唠叨,河北石家庄一孩子跳楼自杀

2020年3月3日,河北石家庄明珠花苑小区发生了一起跳楼自杀的惨剧,从媒体曝光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出,当时一名孩子满身是血的躺在地上,孩子父母在一旁失声痛哭,警方和医务人员也迅速赶到现场,据称:120赶到现场时孩子已无生命体征。

关于此次悲剧的发生的原因,有媒体爆料称:疑是因为孩子家长训斥其上网课不积极,于是孩子一气之下便做出轻生的举动,直接从楼上跳了下来。一场悲剧就在这个特殊时期发生了,真的是值得反思,当然,具体的原因还要以官方通报为主。

对于只有的悲剧,我想每个人都不希望发生,孩子才上那么年龄,正是玩耍学习的打好时光,却因为一些不知道为什么的原因跳楼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你可曾知道,你是生命是你的妈妈怀胎十月孕育出来的,为了生养你,父母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陪伴你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和妈妈不小心跑岔路了,在辅导你成长的作业上做错了题目,于是乎才有了这样的情况发生。

我们谁都不能接受有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无论是谁,所以请我们的爸妈们真正的学习好如何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长,爸妈的人生路也是需要老师的,也是需要培训的,不然你怎么能做得起一个合格的父母呢?


二、孩子上网课不积极被训而跳楼,父母捶地痛哭:如何让孩子敬畏生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每个家长都有,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更加顺畅,平时里严格约束孩子也是必须的,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一味的苛责有时候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心理引导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今悲剧已经发生,纵使再多的后悔也是无济于事,只希望广大家长都能够引以为戒,不要让类似的悲剧再度上演了。


三、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们对待生命这么草率?

是的,不是你要问,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要反问一句,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还应该反问一句,我们的家长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家长的问题吗?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家里的每个大人总希望能竭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铺垫一条平坦的大路,没有崎岖,不会摔跤。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越是没有经历过挫折,长大后的生活应变能力就会越差,从小无微不至的呵护,反倒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

  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要培训,合格了才能上岗,而唯有做父母这件事没有条件,无需学习,孩子出生,自己自然而然升级为父母。但是,孩子的一生也因为自己有什么样的父母而被注定。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会怎么想?

  如今我们大多都是成年人了,我们的认知和视角,自然而然的高出孩子们不止一个档次,可我们回想过去的自己,难道我们没有幼稚过的时候吗?很多网友的情况,和那个男孩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那个状态下的最后刺激,以及冲动下的最后一跃。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但青少年自杀的直接原因看起来都很“常见”:

“没收手机”、 “发生口角,被老师批评”、“课堂传阅课外书,被批评”、“考试作弊,被告知班主任”、“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赖床被母亲掀被子”、“被关电视机”、“不想考试”等等。


四、很多时候,不是手机夺走了孩子,是父母拱手把孩子让了手机。不是手机害了孩子,是我们害了孩子。

  是的,说的 很对,孩子玩手机,都是我们这些无能的家长不经意中害的,因为你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就把玩手机转让给了孩子。绵阳盐亭某中学学生,放暑假在家整天玩手机,因此被父母教育。此学生竟给父母发短信“永别了”,然后跳河轻生。

因玩手机被教育,发“永别”短信欲轻生!事发当天下午5点许,一名辅警下班经过北门大桥,发现桥下有一个徘徊在河边的小孩好像在哭,举动异常,于是一直站在桥上静静观察。

  “大约5分钟后,发现河边小孩情况不对劲,有跳河的迹象,考虑到自己一个女孩子,能力有限,便立刻联系在附近值勤的交警同事下去查看。”

  赶来的执勤交警慢慢靠近小孩,开展劝说工作,此时小孩情绪十分激动,突然跳入弥江河。

此时,河边待命的交警和围观群众立马跳入营救,并在河水中对小孩再次进行开导,开导无效,随后交警及围观群众手拉手协同将小孩救上岸。


  五、“永别了,爸妈!”又一孩子因为这件事自杀,看完很多家长沉默了

  一个悲剧发生了,难道这样的悲剧就不能避免么?虽然事发后小孩的母亲赶到了现场。她告诉交警,跳水小孩是盐亭某某中学学生,放暑假在家整天玩手机,父母便对孩子进行教育,今天下午5点左右收到孩子发来的一条短信“永别了”。

“我非常担心、害怕出事情,结果孩子采取了这么极端的方式,真的谢谢你们交警同志,回家我一定好好和孩子聊聊,教育他要好好珍惜生命。”


六、杀死孩子的不是手机,是父母自我教育的缺失。

  不要去抱怨孩子为什么会跳楼自杀,其实最大的凶手就是自己,就是作为孩子家长的你本人,不必反驳,说到到玩手机,很多家长自己就患有重度手机癌,在生活中,往往很多大人也是沉迷在电子产品里,有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一个个都是低头族。

  个别家长甚至为了减少陪伴压力,在孩子小时候把手机甩给孩子:“一边玩去”。

  当有一天,他们想让孩子远离手机时,才发现孩子已经深陷电子游戏无法自拔。

  “永别了,爸妈!”又一孩子因为这件事自杀,看完很多家长沉默了

  这些惨痛的案例,提醒每位父母:

  不是手机害了孩子,是我们害了孩子。

  不是孩子迷上手机,而是我们自己依赖手机,并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其害。

很多时候,不是手机夺走了孩子,是父母拱手把孩子让了手机。


七、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沉迷手机呢?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依葫芦画瓢的事情,太常见了,我们的孩子都是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不断的学习的,因为孩子是有样学样啊,所以我们家长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放下手机,用你空闲的时间多多陪伴孩子。

作为家长,你真的可以放下你的手机吗?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很多的家长都做不到,虽然想做到,但是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就会拿着手机。

但我们需要认清并接受的一个真相是:在钢筋水泥和人工智能中长大的孩子,相比于父母辈小时候,要孤独很多。

  他们不缺吃穿,但他们缺少玩伴和陪伴。

  通常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为时,心理已经处于异常,总是以为这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以外就别无他法了。通常,他们的内心感到自己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当然,他们会预计到,别人对自己的自杀可能不理解,会有种种看法,但是在些时此地,他们自己确信选择自杀是合理的。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周围的人觉得自杀的青少年十分愚蠢,责怪自杀的想法太糊涂了,但是,采取自杀的青少年本人往往自以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一些中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感到缺乏理解,生活的压力太大,分数的压迫、考试的威逼、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满、社会上的诸多不快……。


八、应试教育的压力,压迫了学生,也扭曲了人际关系。

我们本不必谈论应试教育的压力,生在这个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压力的,人活着本身就有压力,何况我们的孩子们呢?

学校本该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场所,所谓“教书育人”,学校最重要的职责在于“育人”。但育人却不仅仅是教书就可以做到的,它还需要许多的交流沟通和关怀。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为求升学率,不断以“分数”为指标对学生进行考量,成绩不好会不受待见,会被叫家长,不少学生成为了分数焦虑的受害者。

  而在家长看来,家长笃信“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忽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一味地将自我意识强塞给孩子,使之留下“父母都不理解我,万一没死给我一刀”的绝望。来自家庭和学校情感上的关怀沟通越来越少,学生寂寞的内心没有温情填补,交流的空间逐渐被“分数”压缩,越来越极端的思想不断酝酿。

但是,悲剧的酿成,也总是一种警醒,需要我们去反思。而对于青少年自杀事件的不断发生,我想,它最起码反映出的是当下教育内容中,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严重缺失。要看到,生活中总有人遇事是悲观的,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很脆弱,但我们能改变的,是让这些人重视生命,不轻言放弃生命。


  九、那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呢?

  一些国家的死亡教育,除了课堂授课外,他们还会拓展一些侧重感受、领悟、体验的教育方式,比如带学生参观殡仪馆、墓地、参加葬礼,把学生放进棺材体验死亡的感觉,让学生到癌症病房、安宁疗护病房、老人院做义工等。

  “死亡教育”的目的并非教授学生如何消解死亡焦虑,它是要在死亡被文化变得不可言说的当下,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泰戈尔说:“死亡隶属于生命,正与生一样。举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不论我们如何忌讳“死亡”,死亡依然如影随形,因为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只有正视死亡,让孩子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他们才有可能正确看待生命。

对生命的死亡的尊重,才是一个家长最应该重视的重要话题。

  这个世界上,

  唯有父母这个身份,

  无需考证过关、经年审核,

  但也唯有父母这个身份,

  必须终身学习、不容怠懈。

  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

  但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今天做了最好的努力,

  等有一天回想起来的时候,

  便不会感到后悔莫及:

  是自己亲手把孩子毁掉了!


老郭说


这是个很悲痛的事件,最为父母的我们,都需要更加清晰的检讨一下对待孩子的教育。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是有爱的,我深信不疑。我们任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各种各样的赞美,各种各样的被批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即便在很小的时候,别人一旦对我们自尊心进行践踏的时候,内心深处很痛的。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对待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家里生活环境和睦,欢声笑语不断的家庭,孩子们对待生活的挫折敏感度要容易过度一些,可以说是没心没肺的对待实物的心态要积极很多。家庭环境过于紧张的家庭,父母容易发生冲突,有的甚至家庭氛围过于冷漠,一旦孩子出现挫折,焦距点过度集中,孩子父母容易发生冲突,孩子容易出事。还有另一种家庭,就是过度溺爱孩子,万千的宠爱都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家里的爷爷奶奶隔辈亲,造就家里的小霸王,任性习惯了,慢慢长大了,也不任人管教,父母突然要管束,孩子受不了,更别说是训斥,不出事才怪。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都是需要学习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的三观,所以不要忽视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言行,造就不该发生的悲剧。


话唠宝宝的妈妈


每次看到这样的消息都觉得既痛心又悲哀。痛心父母把孩子辛辛苦苦抚养大而孩子却一跳了之,痛心孩子不知道生命的珍贵而说死就死;悲哀作为父母的我们整天围着孩子转而让孩子不能自己成长,悲哀我们对孩子过渡宠溺而让孩子只有一颗玻璃心。

现在已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是从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烦恼许多困惑,但我们不敢叛逆:因为我们知道尊重父母,我们没有网络接收太多信息去了解更大的世界;也没有时间叛逆:因为每天回家要帮家里做家务,上初中时已能帮着做体力活了,之后才能做自己的作业。所以我们那个没来得及叛逆就走过的青春,不论如何烦恼,没人会想到“死”,丝毫没有这样的念头。

现在的孩子需要教育,也更需要爱!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才能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避免更多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