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民是住在村庄有地种幸福?还是失去土地住在小区高楼里幸福?

农村人小商


因人而异,现在的农民不是以前的农民,农忙时忙农田,农困时就到处打打工,看看该子,到处走走,国家政策好,农民也享受享受,总之都幸福


冰雪里漫步的人


我是农村家庭,我同意前者。

住在自家的房子里,自家屋子前门口两个花圃,且每个花圃的分别种了一颗核桃树,还有些花草,自己时令蔬菜。门口核桃树下用石材砌了一个石桌四个石凳,春夏秋家人在门口石桌吃饭,或者爷爷和村子里的老爷爷们一起打牌。

进门后是门厅和厨房,自己爷爷的房间,下来是储物间,洗手间(我家的洗手间是洗手,洗衣服,洗澡的,没有马桶)然后是内院,内院挺大的,我和妈妈经常在里面打羽毛球。下来时正厅和爸妈的卧室,我的我是,弟弟两口的卧室。

再走就是后院,后院有楼梯,也有两个不大的储物间,然后上厕所的卫生间,还有一片空地也用来储物了。出了后门就没有了,只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个沼气池(新农村建设,政府给予支持,每家都有)。

耕地的话我们总共有四片。家里爸爸做一些小生意,基本不算耕地劳动力,妈妈在辅助爸爸生意的同事,种一些果蔬。如果妈妈觉得一个人不想种很多菜,就全部种粮食。

我和弟弟都在市区住,每次父母来住一晚受不了了,太压抑了,抬头看不见大片蓝天,出门邻里都不讲话,早上天上都看不见星星。闹着要回家。

用父母的话说就是:不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没有生存压力且生活自由,一切都感谢政府大力支持,在十几年内各种政策支持,技术援持,以及各种村民思想建设让大家发家致富,日子蒸蒸日上。

总结一句,不论是父母还是我,都觉得住在农村挺好的。

我和老公商量,等我们奋斗到六十岁,就回老家盖一个院子,自给自足,去看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等以后过身了,就葬在老公他们村那个埋皇上的后山上,在哪里静静的守护子孙后代的成长。


浅语轻畅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本身我也是个农村人,我就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如果是住在村庄上,像我的父亲母亲这一辈或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对土地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有土地种就可以解决家里的粮食问题,种植花生收获了可以去当地的油坊打花生油吃,这样的话就解决了一年不用去买食用油了,像种植小麦收获了可以到村上有撵的地方把它压碎一点,压好了可以做饭吃,在我们当地俗称‘糊豆’。还有多余的话可以换成面粉或卖掉换钱。像玉米,黄豆,绿豆,谷子,地瓜等这些农作物,如果家里吃不掉那么多都可以卖掉卖钱。所以说农民的幸福就是有土地就有饭吃,就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根本。有技术的可以种植蔬菜大棚致富,也是一种好的致富项目。

如果是个农民他失去了土地住在高层里,那他就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活,假如买房子了没那么多钱只交了首付,每个月就要还房贷,压力还是很大的。一旦失去了失去了工作,就等于断了口粮。农民进入城市需要的稳定的收入和工作。

最后总结一下农民有土地就是田间的幸福,可以解决温饱生存的幸福,至于没土地住高层,那就是追求城市生活的幸福,融入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的幸福。


兰陵乡村强哥


我住过农村有山有水的村庄,又住过电梯高层楼房。平心而论,儿时农村的房屋,行动自游,邻居、伙伴都是好朋友,有那种好亲不如近邻的感觉。而住在电梯大厦,也有幸福感,但人情淡薄,楼层住户互不相识,好像永远只我一家住在此楼。哎,还是向往老家农村房!


鄂广人于


自古最苦是农民,

如今科技带来福。

再不五更忙种田,

再不汗洒禾下土。

机种机收药除草,

收了粮食专車送。

农闲跳跳广场舞,

高兴还要喝口酒。



炮兵老山


农村土地有多种植方式方法,你象我们这是吨产钱,就拿小麦来说按1000斤算,1150-130-80-60=880-60-20=800-400=400,私人之间没年限合同約束,小麦一般除去承包费,不算自己人工,单产量最多见300元,秋茬玉米按最高产量800斤,减去杂费300元,风调雨顺,能见600元,一亩地干活快手,秋夏两料1亩地得华10个工,也就是1个工能挣80元,这是给自己干活的收入,有个好处,白天浇地热,晚上浇,因为打工没人要,前几年我包另散地,100元左右,好多打工的人愿意自由包给我们这些老头,他自己以后可以回家继续种,庄稼活都是体力活,随然机械化好,好多还要人工干,60多岁种100亩地没问题,只要亲自干,老俩口搞5万多元还是可以的,人家说外边钱好挣,对咱没用,现在地也不好包了,过去包的地,人家都让拿补贴的万亩大片流转,人家成片,用铁栏围了,上次倒再路边猪粪,让人家倒垃圾沟,人家说路都是它的,水利设施都比控制,农民就是想种地也没戏了,人家种的是林业需要的绿化树种,


太白老农966


外人会认为农民应该丢掉土地去住楼房那多幸福啊!种地,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太累了!

我想说的是,对于农民来说,土地绝不仅仅是生产资料,丰衣足食吃饱饭。

更多的是,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有着外人所无法感受到的感情在里面!


土地就是自己的“战场”

农民在这片自己的“战场”上默默无闻的耕耘,从犁地、起垄、播种、浇灌、施肥除草,无不亲力亲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的劳作着,自己对这片土地有着那样深厚的情怀!这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达的了得!

这片土地丰收的不仅仅是粮食,更多的是它带给了自己无限的快乐。当丰收的季节来临时,看着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的劳动果实时,心中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就像战士从战场凯旋归来。

这种喜悦比丰收多少粮食都要显得珍贵!


土地就是自己的“孩子”

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就像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感情那样的浓烈!

孩子的喜怒哀乐,时时牵动着父母的心,孩子生病了,父母比孩子还难过,无微不至的照顾着。

农民对自己的土地,又何尝不是精心的照顾着,他把自己的时光都给了土地。

因为土地带给了自己最真实的快乐,它可以让自己在在劳作时忘掉一切的“烦心事”。

农民对土地,就像鱼儿对大海,鸟儿对天空,谁都不能离开谁!


妙语说6808


大家好,我是乐陶陶细语,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既然是农民肯定保持他原有的生活方式——住在村庄里有地可种最幸福!

首先是大部分农民除了种地没有其他好的生活技能,住在村庄有地。现在国家队土地不收公粮,而且有种地补助,他们还拥有自己可以打理的山坡(种果树也很不错)。他们就可以在土地上种植自己需要的粮食和蔬菜,也可以圈地养鸡鸭!对应目前来说,可以自己保证蔬果用有机肥,不用或少用农药——那是非常好的绿色食品!如果合理经营,更多的产品可以向外销售,这些东西在城市里需求很高的!农忙在家打理自家蔬果,农闲可以去城里打工,这样可以有增加自身收入!也可以开网店销售自家产品!

农民习惯了邻居村民之间的唠嗑走访,住在村庄会很适合。就算出现今年这种大疫情,自家院子有食物也安全!平时这样农民至少有基本生活保障!

如果是去土地搬进城市楼房,他们失去土地——就失去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就算去打工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长久的工作,心里没有安全感!而且城市还有物业楼前,水电费等生活开销一般比农村高,同时邻居很少往来 ,失去土地呆在城里的农民应该是比较痛苦的!

所以农民还是呆在村庄里有地可种是好的选择,是幸福的!

最后送大家一张图片,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乐陶陶细语


农民有地住村庄还是无地住高楼幸福?这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下面随便谈下我的观点认知。幸福是人内心深处的感知,而非农村城市之分,主要是对自身欲望满足状况而已。在农村有地种幸福!农民嘛,以务农为主,有地种,有活干,有粮收,有粮蔬吃,很满足,很开心。大家都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大土豪分田地,真正农民有田有地耕种的喜悦景象,有田地就是幸福。人勤地不懒,只要你勤快,自给自足完全不是问题。


真正农民跟着孩子进城居住,好多不习惯,感觉无地种,没活干,急躁,有体现不出他自身价值所在,所以农民有地种幸福!失去土地住在高楼幸福,不然咋有搞对象,没搞上,直接房屋画个拆久能成事?说明很多人都希望失地领赔偿,住高楼。这次疫情可以看出,好多农民房贷 车贷,农村确定没房子可贷,说明还是向往城市生活。俗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有无能力都希望向往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有能力进城生意也好,打工也罢,💰相对充足,吃喝玩乐也方便,所谓孩子上学,就医也方便吧。所以哪怕负债累累,削尖脑袋也想着往城里钻。当然针对有能力本事,城市就业挣钱更广泛,人多路广钱更好赚。相对有智谋,有能力,住在城市更有幸福感。或许在农村犹如老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一样施展不开才能。各有千秋利弊,幸福感在自己内心及自身能力而定。找好自己的位置,上火车看清自己的位置,坐票就别想着卧铺舒服了。个人见解 点关注 不迷路


141913鑫圭杂苑


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就衡量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有钱才能拥有小区的高楼,自然住的舒畅。他们很大一部份都是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在农村他们同样拥有房子和土地。只不过土地对于这他们来说,可有可无,但宁愿占着或送给愿意耕种的人也决不会让村里收回。

相反,那些始终滞留在农村,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家,不得以种着有限的土地、还得打些短工谋求额外的家庭开销,渴望能住上高楼而又够不着——他们又有几分幸福可言?

做为农民,从小就受到熏陶、跳出农门。祖祖辈辈的农民风里来雨里去、浑身的汗臭和泥巴,能幸福到哪里?傻是傻些,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还是懂的。

现阶段又有几个爱种地的人?能够住上小区高楼的也不是一般人家,这样浅显的道理连三岁小孩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