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繪本的療愈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慈善公益組織舉辦的為期兩天的故事達人工作坊,第一次接觸到了親子共讀的概念。而為什麼會說到參加這個工作坊,因為在這個階段我感受到了一些情緒,我說不明,而參加完這種感覺變得清晰了。

實際上我在孩子兩三個月時就已經開始給他讀繪本了,當時的我純粹是希望能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那時經常看到有經驗的媽媽說從小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參加故事達人工作坊時孩子已經兩歲半,已經養成每天我追著我讀數,吃飯、上廁所都要讀書的習慣,我常常苦笑不得,嗓子讀啞得時候感覺有種幸福的心酸。

相信很多人對親子共讀這四個字並不陌生,願意花時間讀書的都是希望能通過繪本帶領孩子去認識世界、瞭解世界,促進孩子智商情商發育,而同時親子共讀在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我們愛著孩子,但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在一起讀繪本的過程中,家長放下自己的工作、電腦和手機,把孩子抱在懷裡讀書,這樣的親情流動會一直存儲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將來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孩子能在親子工作中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從而建立其安全感和自信心,將來身處社會中,這些能量會成為孩子寶貴的財富,在面臨挫折時更能在挫折中找到讓突破的力量。

親子共讀對於孩子的益處多多,無需贅言。而我要講的是親子共讀對於成人的療愈力量,這也是我在親子共讀中感受到的情緒。

繪本本身是很簡單,但積極向上,充滿愛和真誠,成年人後感覺世界很複雜,總是被各種事絆住心神,我們很少有機會,很少有意識要去簡單的感受,用孩童的心性去感受這個世界。而在繪本中,我們能像孩子一樣,去感受久違的孩子的簡單于快樂。

前面所說,在我的孩子兩三個月時我開始給他讀繪本,我讀的是《我的爸爸》和《我的媽媽》,相信有孩子的爸媽都知道這兩本書,畫面溫馨,語言簡單,但又不失幽默,重要的是充滿了愛。每次讀完我會像書裡那樣給孩子一個抱抱。過了一段時間,孩子會像書裡那樣給媽媽一個擁抱,這是我讀繪本的第一個驚喜。

在後來讀繪本的過程中,我慢慢的沉浸到這個過程,有的繪本真的非常有趣,充滿了想象和驚喜,讀深見春夫的超級想象力系列時常常驚歎與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孩童般的純真,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孩子,跟個書裡的人物一起出去玩。在讀到有些幽默的繪本時,自己忍不住要笑得東倒西歪。

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就像我自己在經歷童年,我變成我自己的媽媽,我的媽媽在為我讀繪本,旁邊還有一個小寶寶,我們一起在媽媽得懷裡讀書。回頭想想,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為家庭生計奔波,唯一會對我們說的話說就是讀書改變命運,不要像他們那樣。小的時候讀書成績很好,而我並不快樂,這也是我在讀繪本時感受到的快樂並不是好像回到童年時光的原因,因為童年並沒有什麼快樂時光。

每個人都需要或者說渴望美好的童年時光吧,所以現在的我好像變成了一個小孩,而自己成了內在小孩的媽媽,帶著未長大的自己好好的去經歷一遍美好的童年。很慶幸,我還能在親子共讀中找到童真的自己,我差點丟失的自己。

繪本不只是陪伴孩子,還可以療愈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