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講座│王陽明的心學是消費主義的一劑解藥

2010年,呂錚出版《明朝一哥王陽明》,銷量百萬,他因此被稱為“第一個把王陽明寫火的作家”。近日,呂錚攜百萬字新書《天機破·王陽明》,與謝璽璋、餘世存兩位嘉賓一起,以“誰是最該去私慾的人”為主題分享他的寫作體悟。

《明朝一哥王陽明》已十分暢銷,為何還要再寫一本以王陽明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呂錚寫的王陽明和其他寫王陽明的著作有何不同?他在現場為我們講述了心路歷程。

讲座│王阳明的心学是消费主义的一剂解药

講座現場

寫一個讓“90後”、“00後”喜歡的王陽明

如今,王陽明及他的思想逐漸被人們關注。但對呂錚而言,市面上出版了許許多多關於王陽明的小說,一直沒遇到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我看到的三部關於王陽明的小說,只是簡單地對歷史的一種改寫”。呂錚此前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因而寫作劇本為其課業基礎,同時,他師從建國後最早系統研究王陽明、為王陽明立傳的周月亮老師。有鑑於此,呂錚常常感到自己身上有強烈的“使命感”,即寫一部小說,用小說的形式讓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讀者喜歡王陽明。

呂錚認為自己的小說與歷史改寫要有所區別。這種區別體現在小說中需要寫出鮮明的人物性格特點、詳細鋪展人物關係,同時,還要傳遞價值觀念。這三個訴求,嵌套在《天機破·王陽明》整部小說的寫作過程中。小說中,青年王陽明的性格特點就是痴狂。他的友人曾評價他早年有“五藝”,即沉迷過五樣事物,分別是象棋、佛老、辭章、舞槍弄棒、弓馬騎射,直到最後才尋覓到一生的志向:要當一個聖人。早年的王陽明是一個非常不安分的人,不想走仕途,和父親發生非常多衝突。

步入中年後,王陽明身上又體現出傳統儒家士大夫兼濟天下、救國救民的社會擔當。以具體事例而言,中年王陽明出任南贛巡撫,就在這時寧王朱宸濠在封地江西造反。當時,王陽明接到兵部命令,去福建處理士兵譁變,而且他是南贛巡撫,並非江西的官員,完全可以對此事置之不理。面對寧王造反,長江流域地區的官員不敢吱聲。一方面,當時皇帝昏庸,寧王賢明,所以寧王在知識分子心目中人氣非常高,包括我們熟悉的唐伯虎也支持寧王,很多官員會想寧王或許有勝算,如果寧王勝了,秋後算賬這些“反對者”,有被滅族的風險。另一方面,寧王造反畢竟是朱家的事,古代通信不像今天這樣發達,寧王是否造反並無確證,僅是風傳,萬一寧王沒有造反,豈不是造謠生事,也是大罪。所以,很多官員上書朝廷的文字多是語焉不詳,只說江西有變。只有王陽明得到確切情報後,直陳寧王造反之事。實際上,他就是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家國情懷、治國平天下的精神在中年王陽明身上有很突出的體現。

待到晚年,王陽明開宗立派,表現出強烈的宗師氣象。比如,他對王艮採取不同教育方式,實踐有教無類的理念,書裡寫了很多故事,表達他根據不同性格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以歷史人物為核心的小說需要從真實的史料中取材,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呂錚面對的一大困難就是對王陽明早年事蹟的刻畫。在已有史料中,對王陽明早年生活的記載多是荒誕不經的,比如他母親懷孕14個月才生下他、懷孕時夢見白龍、他5歲才開口說話等等。這些傳說無法迴避,所以呂錚在書中加入一些虛構故事,為這些傳說進行合理化闡釋。比如,對於懷孕14月才生下王陽明的傳說,書中將其鋪置在成化八年全國大旱的背景下。王陽明的家鄉餘姚旱情尤為嚴重,當時皇帝寵妃萬貞兒做了一個夢,說自己要收集天下之水來沐浴,贛江之水、長江之水……每個地方都要向朝廷進獻水。在乾旱和進獻水這樣的雙重壓迫下,餘姚地方官感到內憂外患,百姓也開始鬧事,地方官想到一個法子,就是把王家當做替罪羊,汙衊王家出了怪胎,懷孕14個月不生產,這樣傳說就跟小說結合起來。在不違背歷史、符合人物性格的前提下,用一些虛構筆法合理使用傳說故事。

看一個人的段位就看他的對手,小說中,王陽明的三位對手,劉瑾、朱宸濠、楊廷和也有同樣鮮明的特徵。王陽明和劉瑾的矛盾是善惡之間的矛盾,這是小說前期的矛盾線索。王陽明人生的中期,主要是和朱宸濠的矛盾,是路線之爭。朱宸濠並非壞人,相反,他還是重情重義的一個人,小說裡安排了一些虛構情節體現這一特徵,例如藩王不能出封地,但是朱宸濠還是去底層視察民間疾苦,看到亂象群生,他認為再這樣下去大明王朝就要覆滅,所以他要造反。王陽明和第三個對手楊廷和之間才是最深的矛盾,是意識形態的鬥爭,涉及到要走理學還是走心學路線的問題。書中,楊廷和也是憂國憂民的人,非常勤政、精明,他甚至會使很多陰招把“壞人”鬥倒,但與此同時也會犧牲一些好人。

讲座│王阳明的心学是消费主义的一剂解药

呂錚

王陽明的現實意義

呂錚用三年時間,近百萬字的篇幅,才完成《天機破·王陽明》一書。之所以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在他看來是因為王陽明和他的思想有很多現實意義。

首先,王陽明的心學是對政權集權化的解藥。心學是中國哲學史中振聾發聵的思想,它的作用與馬丁·路德對西方宗教思想的貢獻有異曲同工之處。馬丁·路德進行宗教改革後,信徒在自己心中而不必通過教會就可以和上帝對話。王陽明的心學也是如此,他告訴世人天理不在我心之外,而在內心之中。當你向內去求、瞭解自己內心越深,你就越瞭解別人、越瞭解這個世界。其實就是把人從外在的教條、外在的書本、外在的權威中解放出來。中國傳統社會,所有人都在看官員怎麼做,官員以身作則,老百姓才會做,這個官本位思想積重難返,所以王陽明的心學啟發每個人都要獨立思考,如此,政治集權的思想就會失去土壤。

其次,王陽明的心學還是對消費主義的一劑解藥。如今時代,消費主義對人的異化越來越嚴重,我們眼前所見充斥著廣告,每天讓我們買東西,買完手機恨不得讓你每年都換一個手機,因為廣告的本質就是刺激人不斷地購買他本不需要的東西。消費,是資本主義大廈的基石,資本主義會不停地生產,如果沒有消費,大廈就無法運轉。但是,每個人在消費主義喧囂的浪潮中沒有反思,就會像小白鼠一樣一刻不停地跑,為資本主義大廈奉獻一生。所以,王陽明的心學歸根結底和朱熹一樣都是“去私慾”,只不過朱熹和王陽明對於“私慾”的定義不同。

在朱熹的論述中,理學言說的對象是皇帝。因為朱熹這一派學者普遍懷有一個理想:希望德君行道。所以,他們想成為帝王師,改造君主,讓君主成為明君,所以他們的私慾理論是向皇帝言說。但是,王陽明在“去私慾”的問題上把七情、六慾做了區隔,王陽明認為七情值得肯定,七情像天上的雲一樣飄來飄去,太陽就是良知,不要讓雲停在一個地方遮蔽了陽光就行。七情往來於胸中是正常的,而私慾是情之過於偏,比如有人失戀,“失戀33天”還正常,但是,失戀一年都走不出來,那可能就是私慾、是佔有慾;又如有人父親去世,按理說追悼會是沉浸在傷心的氛圍中,但其中有人放聲大笑,這也是情之偏。王陽明的“去私慾”是去掉情之過於偏的地方。

基於強烈的現實意義,王陽明的學說在當下漸趨火熱,也引發影視界的關注。呂錚說到自己的書還沒出版時,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天機破·王陽明》的海報,就有影視公司的工作人員來打聽版權,希望改編成影視劇。但是,呂錚認為王陽明並不好拍,這個題材對導演和演員的文化素養要求高,作為古裝劇,對資金量的要求也大。如今,他還在等待能遇到一個有實力、有情懷的公司,把王陽明的形象完好地在屏幕上展現出來。

讲座│王阳明的心学是消费主义的一剂解药

《天機破·王陽明》,呂錚/著,現代出版社 2018年5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