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民國頑皮怪才——張丹斧

張丹斧(1868-1937),本名張扆,又名張延禮,筆名丹翁,晚號後樂笑翁,無厄道人,張無為等,時人贈以“文壇怪物”徽號,江蘇儀徵縣人,世居揚州。歷任上海《繁華報》的編輯,為《星光報》、《鍾報》、《光報》、《大報》、《小日報》、《紅豆報》、《世界小報》的特約撰達人,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報界著名人物。是中國二十世紀初期,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流派“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近代著名詩義。與李涵秋,貢少芹齊名,為“揚州三傑”之一。

詼諧的張丹斧

他的出名,首先在於他的詼諧文風和做人方式,而他書法風格則與此高度一致,充分顯示了這一怪才天馬行空的藝術表現才能和不蹈常規的思維。
民國頑皮怪才——張丹斧他與當時的不少著名文人都有交往,經常拿他們開玩笑。1931​年9月7日,上海出版的左聯外圍刊物《文藝新聞》第26號第2版《每日筆記》專欄中載:“郭沫若在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上,論‘祖’‘妣’為‘牡’‘牝’之初字,當時《晶報》的偏者張丹斧見之,賦一歪詩取笑郭沫若曰:“一沬讀之若有味,略翻數葉淡可記。他說牡牝是祖妣,讀者以為確之至。既雲古初拜生殖,之二者究像甚器。盍求土音從何來,證我發明之文字”。丹翁這首《讀〈釋祖妣〉》其實是就郭氏的文字學研究而言的打趣,倒並無惡意,事涉性器,以丹翁那樣的滑稽寫手,突發歪才機趣,很正常,讀這首傳神之詩,似能見這老先生撫案壞笑。


民國頑皮怪才——張丹斧開玩笑豈止郭先生,便是孫中山大總統,玩笑照開不誤,他曾寫過一首《七律•​ 賀孫中山折桂詩》
且把醫生當秀才,居然折得桂枝來。楚傖月下親持斧,力子霜中替搗槌。雙料法螺廣寒響,一池鴨水木樨開。令郎取得科名好,代代相承作總裁。時在1921年,孫中山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延,取得勝利,葉楚傖和邵力子為國民黨主辦的《民國日報》的主將,二人大力為孫中山宣傳,以持斧和搗槌暗喻,正和折桂遙相呼應。丹翁全詩以諧謔聲腔唱出,別有一番風味。
民國頑皮怪才——張丹斧

他的書法在當時備受推崇,他的筆單甚至是袁二公子為他作的,袁克文在為他所作《粥書潤例》中寫道:“丹翁獲漢熹平漆書,因窺隸草之奧,藏唐人《莫高石室記》遂得行楷之神,施於毫墨,極盡工妙”。並撰《篆聖丹翁》一文論其篆書,文曰:“今之書家學篆籀者多矣,而能真得古人之旨趣者蓋寡,或描頭畫腳,或忸怩作態,則去古益遠。在老輩中,惟昌碩丈,以獵碣為本,而縱橫之,而變化之,能深得古人之真髓者,一人而己。昨丹翁兄見過,出示所臨毛鼎,予悚然而驚,悠然而喜,展讀逾時許,而不忍釋,蓋丹翁初得漢簡影本而深味之,繼參殷墟遺契之文,合兩者之神,而出以周金文之體,似橫恣放,超然大化……”。真是愛之慾其生,平時二公子連別人給了筆潤的定貨都懶得寫,一傢伙居然給丹翁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字,而還是讚譽之詞,足見交誼相投,惺惺相惜。


民國頑皮怪才——張丹斧張丹翁也作畫,他的畫與他的字一脈相承,都是看上去顫顫巍巍的筆墨,但味道深存。今天留傳的畫作不多見,他畫的梅蘭,筆墨之趣,文人味道,都是勝出許多名家的。他曾為丁悚畫的《百美圖》題詩,反倒成了他的書法風貌最集中的展示。
民國頑皮怪才——張丹斧張丹翁和袁二公子雖為同道摯友,也曾打過很長時間的筆墨官司,口誅筆伐,你來我往,似兩小兒爭鬥,不免讓人忍俊不噤。丹翁生性狂傲,緣於他的恩師,被稱為揚州三狂人之一的吳恩棠。一次丹翁回揚州拜見老師傲慢無禮,氣的吳恩棠憤而寫短歌罵之:“
不老而胡,不靴而烏,不學而書,不稱而呼,有父而孤,鳴鼓而攻——非吾徒!”

狂人之徒,焉能不狂?
民國頑皮怪才——張丹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