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去國外旅遊,為什麼變成了奢侈品大狂購?

小鬧260881773


現在很多人也在國內買奢侈品了。


我的一位朋友在做了幾個月功課之後買下了一對歐米茄腕錶。

期間她曾拜託家人和朋友在歐美日本等許多國家嘗試代購。多方比較之後,她從一位國內腕錶代理商手裡接過愛表,價格非常不錯。

同一款腕錶,在不同的國家有著比較明顯的價格差距,令她感到意外的是,這個瑞士品牌在瑞士日內瓦店鋪的售價,和國內專櫃相差無幾。

好幾次她都是隔著時差,拿著計算器,和正在國外店鋪選購的朋友一起算賬。另一個問題是,這款表的數量比較少,很多國外店鋪都表示“無貨”。

目光轉向國內,她所接觸的五花八門的表販子,價格高低都有,她擔心的是真實性,怕買到假表。最終選定這個賣家後,她覺得比買房子還要操心。


持續十多年的中國人海淘奢侈品狂潮還在繼續,然而國內的奢侈品店鋪生意也越來越好了。

另一位朋友想買個Louis Vuitton的經典老花Neverfull手袋,國內外價格差兩千塊,雖然她也經常有出國的機會,還是在國內專賣店花一萬元拿下了。

為什麼呢?她說出差去國外通常日程緊湊,如果機場沒有專賣店,就很難找到機會買包。另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生活確實需要,不想等那麼久。


盧曦採訪手記


答:您好,感謝提問,希望小編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近年來,到國外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稍微能負擔得起旅遊的人都會選擇到國外遊,因為很多時候國外旅遊的成本反而低於國內遊。這有近年來,國家打擊低價線路擾亂市場的因素,也有類似東北雪鄉這樣的不成熟的經營模式,“宰客”,“坑人”造成一些地區的旅遊業不景氣,走下坡路!很多人開始選擇國外遊!

國內專櫃少

而對於很多人來說,去國外旅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購買奢侈品,而這其中,很多原因,其一就是國內奢侈品的專櫃相對較少,而且集中分佈於大城市,像一些省會城市,很多品牌店都找不到;而上海,北京是相對較多的;但是現在出國旅遊的人群已經開始分佈於中小城市,而城市的城市的更新換代有時候已經跟不上他們的消費需求,於是代購這種專業就應運而生,很多人出國必做的事情也列進了奢侈品大狂購一項!


國外定價低


很簡單的道理,能勾起人們消費慾望的最簡單方法就降價,而國外奢侈品價格確實要低於國內!而且在本來就便宜的基礎上再退稅,無疑會便宜一大截,而女人是經不起低價誘惑的,或者說所有人,大家都喜歡低價購入!

信任危機

有一部分人總覺得國內的不是正品,假貨也多,不過國內假貨途徑確實很多,而且很多人也不信任代購,所以到了國外就會狂購奢侈品!


旅行中國


因為差價啊。其實這幾年出國購物比早些年好了不少,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經過10多年的變化,很多方面趨向於成熟。

首先,最早一波出國購物的人已經慢慢改變了習慣,從購物遊開始轉變為風光遊,畢竟從最初對奢侈品的瘋狂追求到逐漸習慣,很多人從省吃儉用買東西變成了住高檔酒店吃高端餐飲。

其次,代購的發達,很多人也不再把出國作為購物的主要途徑。比如我有一位讀者,為了買綠水鬼,跑了歐洲3個國家的13家勞力士店,才最終買到,但結果也是,失去了好多賞風景的機會。之後他一些重要的購物都不再自己親自出國完成。

不過目前看來,差價比起10多年前還是縮小了很多。早期鐘錶品牌的差價可能高達30%以上,但目前有不少品牌已經縮小到了10%多。而一些奢侈品牌也是類似的策略,甚至有類似香奈兒這樣的品牌基本實現了全球同價(只差退稅),對於很多人來說,出於便利的考慮,也願意多花一些錢留在國內消費。

最初,大家對於中國人喜歡在全球買買買非常不理解,認為物質至上,但其實很正常,相信隨著稅收調整和品牌全球定價策略的變化,消費迴歸國內也是大勢所驅。


八卦兔


出國旅遊不是稀奇事,但回來時,給長輩一點禮物,給親朋好友代購,自己再買一點,看似大狂購,其實沒什麼

理由如下:一是確保正品行貨,國外賣假貨一旦被查處,會受到嚴厲處罰;二是價格比國內便宜太多,除定位、炒作外,還有稅;三是國人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在作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