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過去20年,你錯過了多少次“一夜暴富”的機會?

身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早知道現在房價這麼貴,當時早點買房,現在說不定都一夜暴富了。不過,真的有機會放在你面前,你能抓住嗎?/<font>

網上流傳著一張表格,基本梳理了過去20年中國人錯過的發財機會,一共有10次:/<font>

1999年,股票市場成長期,很多人一夜之間成了百萬千萬富翁;/<font>

2000年,抄底互聯網和炒黃金的那群人,暴富了;/<font>

2001年,投資B股和買房的那群人,富了;/<font>

2002年,買個商鋪(=買房)的那群人,富了;/<font>

2005年,做電商的那部分人,抓住了風口,成了百萬富翁;/<font>

2006年,大牛市拉開了序幕,投資基金的人,找到了機會;/<font>

2008年,投資債市的人和2009年投資黃金的人,都富了;/<font>

2013年,互聯網金融火了,幾萬人都在躺著數錢;/<font>

2016年,比特幣衝了上來;/<font>

2018年……/<font>

看完之後,不少人紛紛表示,總感覺自己好像錯過了好幾個億!/<font>

其實,懊悔嘆息,還不如好好反省一下,為什麼每一次機會自己都抓不住。每個人的原因自然各異,比如,有些人信息不對稱,導致對機會後知後覺;有些人能力有限,沒有能力接住機會拋出的橄欖枝。不過,總的說來,因為沒有抓住機會而懊悔的人,通常會有一個通病:不願意承擔風險。/<font>

風險這個詞很有意思,對待它的態度不同,會導致財富最終分配結果也大相徑庭。窮人即使有錢,也捨不得拿出來,他總怕錢飛了,又回到窮日子去,即使終於下定決心投資,也不願冒風險,最終還是走不出那一步,還是緊緊抱著自己的錢,少用就等於多賺。/<font>

因此,對於極度厭惡風險的人來說,機會就很難把握住,即使機會到他們的前面了,也可能由於他們沒有及時抓住而轉瞬即逝。所以,才會有一句話,“不冒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font>

那麼,具體到理財上,到底該如何界定和把握風險呢?/<font>

1、不理財並非沒有風險/<font>

不投資理財才是最大的風險,十年前,20萬可以買一套房,現在20萬已經幹不了啥了,連三四線城市的首付都不夠,中國人都喜歡攢錢存銀行,認為銀行靠譜,如果我們一直不做投資理財的話,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勒緊褲腰帶省下的錢怎麼存也趕不上飛漲的物價,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淪為真正的窮人。而當初拿著你的錢做投資的人,真正富有起來了。/<font>

2、分散風險很有必要/<font>

理財時有個很著名的80定律。所謂80定律,指的是投資高風險資產的配比。也就是說,用80減去你現在的年齡,得到的數字比例就是你能投資風險資產的比例。這一定律主要運用於股票投資方面,比如30歲時投資股票的資金不可超過理財資金的50%。/<font>

客觀來說,這一定律是非常直觀的風險管理手段。主要計算的是在不同的年齡段中,高風險投資產品在理財資金中的配置比例。80定律強調了年齡與風險投資之間的關係,年齡越大,就需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值。/<font>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80定律雖是知名理財定律,但是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制定理財計劃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