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寶盆的傳奇經歷

寶盆的傳奇經歷

寶盆的傳奇經歷

清道光年間,陝西寶雞縣虢川司農民挖渠挖出個寶盆(此盤是虢季子白盤,距今已有二千八百多年的歷史,盤上銘文111字,盤口長1.32米、寬0.83米、高0.41米,重約230公斤,是西周傳世的著名三大青銅器之一。另兩件國寶毛公鼎和散氏盤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當年這裡是周文王之弟虢仲受封的西虢國故地。正值兵荒馬亂出土後不久便被人買走。

1864年,淮軍將領劉銘傳奉命合圍太平軍在蘇南戰場上最後一個據點常州,守衛常州的主將是護王陳坤書。劉銘傳等部攻了半年多,最後在外國洋槍隊的幫助下才攻入常州,陳坤書因寡不敵眾英勇就義。劉銘傳入城後把營帳設在護王府,散落常州內外的太平軍常趁黑夜隱蔽在小街僻巷伏擊清兵,使他坐臥不安。一天晚上,巡視回到護王府,忽聽院內有金屬的撞擊聲,以為有刺客循聲搜去,才知是馬籠頭上的鐵環撞擊馬槽之聲,親往察看用手摸去才發現馬槽是金屬物體。第二天他叫人把它洗乾淨,才看清是個製作精美的長方形銅盤。後經查實道光年間在陝西郿縣做知縣的常州人徐燮鈞是個古董迷,得知鄰縣出土了一件文物就花錢購得帶回了常州,太平軍攻入常州後,徐家被掃地出門,寶盤落入護王陳坤書的馬弁手中,因不識寶見可做馬槽,就用來盛放草料餵馬。

寶盆的傳奇經歷

寶盆的傳奇經歷

劉銘傳知此是寶,於是設法把寶盤運回安徽合肥劉老圩老家,後請安徽霍山縣一位名叫黃從默的老儒生,釋讀了盤底的銘文,才考證出寶盤的由來。公元前816年,北方的獫狁興兵犯境,周宣王命虢季子白帶兵討伐大獲全勝,為紀念特鑄造了此盤。劉銘傳得此國寶欣喜若狂在老宅裡,特為此蓋了一座“盤亭”安放寶盤。後因寶盤得罪了光緒師傅翁同和,後被革職查辦。於1896年去世,臨終遺囑後人盡心保護世代相傳。

民國時期寶盤已傳至劉銘傳的曾孫劉肅曾之手,因常年軍閥、兵匪,為保寶盤安全將其深埋地下,上鋪草植樹。抗戰前許多外國人要重金收購沒有得逞。抗戰時期合肥淪陷,劉肅曾全家出走避禍。等日偽軍走後,統治安徽的李品仙又以高官厚祿相誘無果,又以武力相威脅,又派人把劉家房內地板撬開,掘地三尺無果,一直鬧到抗戰勝利。後因政客們忙於內戰無暇顧此。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冬,政府專門派人到劉家傳達保護文物的政策。1950年1月19日劉家在家中挖出寶盤獻給國家。虢季子白盤從出土到歸還國家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