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书法史上的四大楷书为什么没有“二王”、褚遂良?

妙泽居士读书空间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书法史上的“四大楷书”书法家,你看看最后一名是赵孟頫就知道了。这个是明清以后逐渐公认的四家。

更具体说是清代定下来的,约定成俗,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尽管约定成俗的四大楷书书法家没有二王,也没有褚遂良。

那也不等于说,二王不是楷书的师法,褚遂良不足为师。

无论唐宋还是元明清,二王始终是书法领袖的领袖。


二王体系的书法家,都是后世的书法大师。例如,初唐的书法大师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都是后世书法大师。

颜真卿就学习过褚遂良,宋徽宗学习过薛稷,米芾学习过虞世南,赵孟頫就是以二王为师的,褚遂良,他也学习。

明代文征明,对二王的小楷用功非常之精深,几乎逼真,王宠,董其昌无不以二王为师。

那么,为什么楷书四大家没有二王与褚遂良呢?


这是因为,四大家的楷书已经在社会上有很广泛的影响,科举考试为了适应阅卷字体比较统一,就规定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这四家的楷书为卷面使用书法,并不是说四家的楷书就是最好的楷书,连二王褚遂良的也没有四家的好。


就书法来说,元代以后江河日下,科举规定的馆阁体书法,只是僵化的规范书写而已,与生气勃勃的欧颜柳赵的书法,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晚清又兴起了崇尚金石和魏碑的风气。

这股风气也对现代书法起到了书法启蒙的作用。


回顾所谓“楷书四大家”的推出,实际已经没有书法的生气了。

书法,如果没有艺术气息,只有僵化的命运,这是没有商量的。

今天,也有一些人打着所谓继承传统书法的旗号,歪曲传统,割裂传统的完整性,我们应该有所警惕这种不健康的“弘扬传统”。

但是,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原典是不朽的,这是我们应该清楚的。


千千千里马


所谓的“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并不是说楷书以他们四人为最高,而是因为他们四人代表着不同的楷书风格,便于学习者去进行学习和临摹,下边我简单来说一下他们的特点:

欧阳询的楷书是公认的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在一寸见方的字中,很少有人能与之争锋。

颜真卿的话,可以说是二王之后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的楷书雄浑大气,端庄雄伟,他的字越大越遒劲,给人厚实可依的感觉,可以说是学习大字的首选。代表作如《颜勤礼碑》,《多宝塔碑》等。

柳公权的书法,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以瘦劲清健著称,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传世,与颜真卿并城“颜筋柳骨”。柳公权的结构,把唐楷的法则运用到了极致。以至于松米芾曾发出“丑书恶札由此出矣”的感慨,世人有误解说是米芾在攻击柳公权,说他是丑书的源头,其实大错特错,米芾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字都被柳公权写到了完美绝致的地步,后人写字再也达不到柳公权的高度了。



再说赵孟頫吧,赵孟頫的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的飘逸娟秀,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传世。其实赵孟頫也是楷书四大家中最受质疑的一个,不说所处的时代,他的楷书也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楷书。这也算是认识上的误区吧。

赵孟頫的墨迹传世很多,而欧颜柳多是碑刻,三个人的墨迹总和才是个位数。而墨迹与碑刻是不同的,即便是毛笔时书写的圆润的地方也被刻刀凿得棱角分明了。这大概也是唐楷工整而韵味不足,赵孟頫的字恰好补上了这个缺陷。



至于为什么说没有“二王”、褚遂良、智永等,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楷书传世较少,不太方便后人学习吧。当然排名也是人排的,自己喜欢谁可以去学谁的字,也可以把谁加进去,只是记住,不喜欢谁并不代表谁的书法不好就行了。


2不2二哥


我是古风书法,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四大楷书是指欧颜柳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四大楷书均为成熟时期的楷书;第二,四大楷书均是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楷书;第三,四大楷书均以大楷为主。我们可以根据这三点来分析为什么二王、褚遂良未被列入四大楷书。

二王:首先,二王是东晋书家,东晋楷书未琛成熟,其次,二王楷书作品以小楷为主,所以二王未被列入四大楷书。

褚遂良:四大楷书,初唐一位,中唐一位,晚唐一位,元代一位,各代表不同风格。褚遂良虽为初唐四家之一,四家均尚“书贵瘦硬”,但论楷书影响,褚还不及欧阳询,所以,褚遂良落选。

总结:虽然二王、褚遂良等未被列入四大楷书,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楷书就不如欧颜柳赵,尤其二王的小楷,那种高古的风神,四大楷书无论哪家都是比不了的。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玄秘塔碑》


赵孟頫《三门记》


古风书法


这也是困绕了我许久的问题。因为在书法史上,也查不到相关的原因,所以只有谈谈个人见解。

在楷书“四大家”外,我个人其实最推重褚遂良,与四大家相比较,他的楷体无论是贡献、影响力及特点,都不输于四家。

我们知道,楷书的始祖一般认为是钟繇,那是更应当排名首位的,而二王的小楷《黄庭经》、《乐毅论》、《玉版十三行》等也是楷书的典范。还有智永的《千字文》,也为历代学书者推崇。

其实在书史上,作为初唐最杰出的四家,“欧、虞、褚、薛”中,褚遂良是列于其中的。他早承教于欧、虞而又融欧虞为一合,早期楷法《伊阙佛龛碑》略带隶意、质朴宽博;一年后写的《孟法师》又温婉闲雅、平和丰润;晚期的《房玄龄碑》却一反以往风格,画如游丝、笔笔三过、曲尽其妙,仿佛完全出于两人之手。这是褚遂良对后人影响最深、最有启发性的地方。他上继钟、王、欧、虞下启张旭、鲁公,卓然唐代书法的中流砥柱,同欧体分道扬镳,自成一大流派。

我想褚遂良之所未能列于“四家”中,乃生不逢时,他承欧虞之学,又属晚辈,在欧体流行天下的形势下,是相冲突的。加之当时是以比较端庄的“铭石之书”为重,他的《房玄龄碑》写成这样子,这里是存在一个主客观原因的。

而钟王也未能列于其中,这就比较容易解释了。钟繇楷书大都是小楷之类的上表,而且流传下来的作品没一字靠谱,只能略微体现他的书风,实不易作为正统楷书法则。

二王的书作又都以行书为主,世人喜好的是他们行草那“浓纤折衷、遒媚劲健”的“魏晋风度”,而小楷笔法、结构也与正楷有区别的,相对流传区区几庶“小楷”,实不道哉。


至于智永楷书,大体原因与上仿佛。人们对《真草千字文》的学习,主要是对照来学习草书的,他的楷书学之不宜,易入软滑一路。

综上所述,楷书“四大家”的确立,是以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顺应了人们对书体发展的主观愿望,审美时趣。而他们的楷书,也满足了人们内心对不同的风格、流派的追慕,寻找到属于自己审美的楷范。


临池管窥


四大楷书是后人根据它们体系的完整性和社会普及程度而设定的。四位书家流传下来的楷书作品种类多、涉及面广,且各自风格鲜明,后人学习起来有系统性优势。

“二王”虽然也有楷书传世,可是只有小楷,流传的作品数量太少,后人无法系统学习。褚遂良的楷书笔画细腻,要写到细而不弱,难度较大;况且,太细的楷书不适宜用来写大字,缺少视觉冲击力,实用性低。

因此,四大楷书之所以被后世认可,是因为它们各自都成了体系,学习者可以系统地临摹;他们的笔法字形对于后世文人在科考、题字、写对联等活动中的实用性也较高。


倚斋听风雨


欧颜柳赵这说法不知道起于何时,至少在元以后,但没有确切时间。

如果从艺术角度来看,二王,虞世南,褚遂良,智永等更值得学习。

明清开始出现了馆阁体,学者众多。包括现在很多人鼓吹馆阁体。虽然书法家唾弃馆阁体,但是大众喜欢,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他们就觉得馆阁体好。

欧颜柳赵虽不是馆阁体,但是这样的风格,很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欧颜柳赵的提出是迎合了大众的眼光,有市场。

这和艺术水平,是否值得学习没有关系。


真如斋书法


众所周知,书法史上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书著称、王献之与父亲齐名,世称二王。他们的小楷书法乐毅论、十三行等,虽举世闻名,但均被他们的行草书名盖了。后世评论的欧、颜、柳、赵四家楷书,因楷书的巅峰在唐代,楷书的革新成熟、法度完善均在唐代。后面的赵孟頫也是比较有划时代的书风特点与他们并列,而且他们都有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当时社会风靡一世的官方认可的字体,又因法度谨严,适合初学打好基础,以示规范,故被后人列为楷书四大家。二王的楷书立意高古,艺术成份高,他们不在楷书之列就非常合情合理了。


翰墨因缘


先说二王。大家都知道,二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做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王羲之开创了迥于秦汉,下启唐宋的书法新风,即历史上定名的书法新体。特别是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把王羲之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的倡导下,朝庭上下的臣子都把王字当成了学书的师祖,从而涌现出了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四大书家,并创造出了了书法史上唐朝的欧虞颜柳四大楷书。宋元时期的趙孟頫上承唐代的余续,更是把王羲之书法当作神灵,亦步亦趋创作出了有别于颜欧柳虞风格的赵体楷书。由于其特色与唐四家差别大 因此他用自已的实力把虞体楷书扒了下来,取而代之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四大楷体书家之一。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四大楷书没有二王?因为王羲之是书圣,是四大楷书的根,是他们顶礼漠拜,心仪万分的祖师爷。他们是学生弟子辈,其身份也就不能与二王相提并论,后人为了把他们区分开来,也就只称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了。

再说褚遂良。大家都知道他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其书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创造了最具有晋人风度的褚体。其特点为笔意浓厚,线条飞动,神融笔畅,刚正风华。现代有些研究诸遂良书法的学者,通过各方面分析对比,评论之高甚至超过了所谓的四大楷书。但,我们又问:为什么中国书法史上四大楷书没有他?


我想可能有二个原因。一是确立四大楷书时,当时的艺术审美重点不在褚体的艺术特色上。二是褚遂良雖是一代良臣,但在封建统治者看来,生平嫌有冒犯君主的污名。这两个原因可能把诸遂良能传续千古的“褚体“彻底排斥在了“四大楷书“之外了。


至今看来,这是中国书法史的漏憾,也是诸遂良悲剧的延续。但愿我们今人能以辫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审美,重新确立褚楷在书法史上的应有地位。话到这里,我也该搁笔了。不知您看完后是否满意?如有高论请与我联系,并批评指正。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楹联、人文知识领域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谢谢!


晉風


男人找老婆,都想要一个没有瑕疵的,歪脸,斜眼,有特色,一脸麻子脸有特色,那些端庄优雅,就是熟气大众美丽的脸,你选哪个。


云梦7848


时世造英雄。蝴蝶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