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漢景帝因為一雙筷子選擇放棄了周亞夫?

翻雲史說


▲漢代未央宮數字復原

公元前143年正月,漢景帝劉啟宴請條侯周亞夫於未央宮,大殿內鐘磬齊鳴,肉味撲鼻、酒香四溢。此次陪伴景帝宴請功臣的還有剛滿十四歲的太子劉徹,幾人在欣賞歌舞美姬之餘,侍者將佳餚依次呈上,場面一片祥和。欣賞完歌舞后,漢景帝下令開宴時,條侯周亞夫才注意到自己案几上的肉並沒有被切成肉塊,而且侍者也沒有給他準備筷子。曾經位居丞相高位的周亞夫,以為這是負責酒席的侍者失誤所致,臉上便立刻顯露出不悅的神色,呵斥他們工作失職,並向其索要筷子。

▲漢景帝青年時期劇照

見到此景後,漢景帝冷笑著說:“此不足君所乎?”這句話內含深意,千百年來學者們對其解釋也是莫衷一是。不過從字面意思來看,漢景帝對周亞夫的這種表現是極其不滿的。侍奉景帝多年的周亞夫,當然也聽出皇帝語氣有譏諷不滿之意,但他不知這是何故,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索要筷子這等小事,景帝就會對其產生厭惡之情?年少的太子劉徹看著這位曾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也有些不解。見場面略有尷尬,周亞夫心生惶恐之情,便只好摘掉官帽,告罪請退,然後快步離去。看著漸漸遠去的身影,漢景帝憤憤不平地對劉徹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從這句話中,漢景帝對周亞夫的跋扈已非常不滿。

▲漢文帝、竇太后劇照

作為西漢文帝、景帝時期的重要將領,周亞夫曾任大漢丞相,精通韜略、長於治軍,頗有其父周勃之風。公元前174年,周亞夫駐軍細柳(今咸陽西南、渭河北岸)時,成功抵禦了匈奴入侵。漢文帝劉恆收到捷報後,親自視察細柳營並犒勞諸君。由於漢朝有“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的制度,因此漢文帝也必須遵守軍中之令,待周亞夫同意後,方得進入軍營,隨行的眾臣皆以為周亞夫居功自傲、目無君上。當一身戎裝的周亞夫匆忙趕到,並帶領細柳營一眾軍官以軍禮參見漢文帝后,劉恆大受感動,出軍門時特意誇讚道:“嗟乎!此真將軍矣!”文帝臨終之時,也特意囑託兒子劉啟封周亞夫為車騎將軍,以後關鍵時刻可以重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人。

▲漢初平定七國之亂形勢圖

基於先帝遺命,漢景帝對周亞夫格外器重。在吳楚七國之亂時,景帝拜周亞夫為太尉,令其率軍平定之,周亞夫也不辱使命,僅三月就平定叛軍,挽救了漢室社稷,回京後受封為丞相。丞相統領百官,有輔治天下之責,需要精通權術、懂得權衡,但周亞夫性格直爽,又太過堅持原則,任職期間屢次與漢景帝發生激烈衝突。比如慄姬失寵時,景帝執意要廢黜沒有過失的太子劉榮,丞相周亞夫從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出發,予以堅決反對;景帝因竇太后之請,想封王皇后兄長王信為侯,周亞夫又搬出高祖遺詔“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為由,回絕了景帝與竇太后。幾次爭鬥下來,君臣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矛盾也越來越大。到後來,不願違背本心的周亞夫乾脆藉口稱病請假,以免上朝時又與景帝發生衝突。而後者也毫不客氣地免掉了周亞夫丞相一職。

▲周亞夫劇照

雖然退居二線,景帝仍對這個功高蓋主、名盛一時的周亞夫放心不下。為試探周亞夫,景帝可謂煞費苦心,終於想出一條妙計——宴請免官的條侯周亞夫。如果周亞夫姿態恭順,也許景帝會考慮讓他做劉徹的輔政大臣,反之則罷黜不用。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見侍者如此“怠慢”自己,以功勳元老自居的周亞夫自然對負責宴席的侍者令有些不滿,雖有些小家子氣,但也在情理之中。可週亞夫哪裡知道,這根本就是景帝所設下的計謀,景帝嘲諷過後,周亞夫仍沒想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過錯。說起來這本是件小事,但通過此事,為了劉徹日後的皇權不受掣肘,漢景帝劉啟選擇了上綱上線,而不是息事寧人。

▲西漢初期甲冑復原模型

不久,周亞夫之子周陽見父親年老,便為其從皇家作坊購買500套甲冑以作陪葬之用。由於周陽拖欠工人薪資,工人不滿後將其告發,結果牽連到了周亞夫。在漢朝,國家命令禁止私人購買甲冑,最輕者予以罰錢,最重者則可冠以“謀反”的罪名。見此良機,漢景帝下詔將周亞夫捉拿問罪,面對責問的獄吏,周亞夫不做任何解釋。被激怒的劉啟便將周亞夫直接交給廷尉處理,廷尉指責周亞夫“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受此屈辱,周亞夫無法忍受,見差官召他入朝便要自殺,洗去汙名,結果被夫人阻攔。於是入獄後,周亞夫開始閉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而亡。堂堂一代名將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惋惜感慨。

《漢書》


趣觀歷史


這個事情我有不同看法,雖然大家說的都非常在理,我還要重點重審一下,道理與命理,命理更加值得玩味。

許負善於看面相,她給周亞夫看相。

許負說:“你呀命貴,三年之後,就能封侯,再過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但再過九年,唉!就餓死了。”

周亞夫不信,他說:“你是在說笑話吧,我哪裡能封侯?也輪不到我呀,我的哥哥已經繼承了父親的侯爵,就算他死了,也還有侄子繼承。你說的我不信,既然命貴又怎麼會餓死呢?”

許負說:“我可不會信口開河,你最後餓死是因為法令紋走到了嘴裡,這個明顯就是餓死的相呀!”

這個事情我是這麼認為的,既然周亞夫註定命貴,又註定要餓死,最離不開的就是皇帝了。

因為只有皇帝才有可能讓他命貴,畢竟周亞夫生在比較和平的年代,不可能通過造反來實現命中富貴。

然而最終結果被餓死,一是命中註定,也算是性格決定命運吧,周亞夫是絕食而死的嘛。二也還是離不開皇帝這個為了皇權利益著想,要除掉周亞夫這個可能存在的隱患。

一塊肉沒有筷子,看看你周亞夫怎麼吃?你周亞夫自己吆五喝六的叫人給你拿筷子,難道你就不能請示一下皇帝嗎?

皇帝說給你這麼大的一塊肉,你還不滿意嗎?結果你臉皮薄吃不著,竟然謝罪不高興的走了!臉皮厚吃塊肉你都不懂嗎?在皇帝面前,一切聽皇帝的,可是我們老周沒看明白,雖然說對皇家算是絕對的忠心,可是皇帝還是要一個善解人意的人,周亞夫不夠善解人意呀。

一般來說,做臣子的人就怕換皇帝,一朝君主一朝臣嘛,漢文帝換成漢景帝,皇帝的口味變了,周亞夫沒有跟著變,結果就出現了這個事。

歸根結底還是命,既然許負已經提前把周亞夫的命都看透了,一切難道不是都在按命演示嗎?



乙丙丁6


“筷子”這個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說白了就是漢景帝想試探一下週亞夫改沒改脾氣,有沒有變得聽話了。說到底周亞夫不過是個臣子,在漢景帝看來,“你周亞夫也許有你的脾氣,但是在我君主的面前,你總是要收斂的,你只有懂得知分寸,懂得失,我才能放心地讓你未來做輔政的大臣,不然,我還能壓制你周亞夫,我的兒子可就未必了。”

事實上,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而引發這次“筷子”事件的時候,周亞地已經“稱病請辭”,賦閒在家了。這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因為在漢景帝看來,周亞夫不太“懂事兒”。

1

最開始引發漢景帝與周亞夫之間隔閡的是廢太子事件。

館陶長公主為自己的女兒向慄姬的兒子太子劉榮“求婚”,而慄姬因為館陶經常向漢景帝獻美女而忌恨在內,便沒有同意,這就得罪了館陶。之後館陶與劉徹的母親王夫人搭上了親家,二人合力,讓慄姬在漢景帝心目中的地位不斷地下降。漢景帝也就有了廢掉太子劉榮,而改立劉徹的想法,可這個想法遭到了周亞夫的堅決反對,後來的結果就是劉徹當上了太子,而周亞夫和漢景帝的關係也開始變得疏遠了。

2

另一個周亞夫不給漢景帝面子的事件便是王信封侯事件。

竇太后建議景帝將王皇后(劉徹的母親)的哥哥王信封侯,景帝雖然開始也不同意,但是後來還是被說動了,不過,嚴謹的漢景帝還是打算和大臣位商量再作定奪。可在漢景帝與周亞夫商量的時候,周亞夫卻拿出了高祖劉邦來壓景帝,說:“高祖劉邦曾說過,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之臣不得封侯,不如約,天下可共擊之,王信寸功未立,如若封侯,可就違背了高祖他老人家的誓約了。”漢景帝被周亞夫說得一言不發,結果雖然是王信暫時未被封侯,周亞夫與景帝之間的裂痕可就越來越深了,後來周亞夫死後,王信還是被封為了蓋侯。

3

後來漢景帝又想封五個匈奴投降的將領為侯,又遭到了周亞夫的極力反對。不過,這一次,漢景帝壓根就沒聽周亞夫的意見,把五個人封了侯,還直指周亞夫為人迂腐。周亞夫頓感失落,便稱病請辭了,漢景帝也想落得清靜,當即便同意了。

而“筷子”事件就發生在這之後,再之後就是周亞夫的兒子周陽偷買甲盾,而被冠以謀反之罪,而周亞夫自然也被牽連其中。周亞夫為明志,甘願絕食抗議,五天之後,吐血而亡。

4

周亞夫的功勞夫疑是非常大的,他的“楞角”也是非常鮮明的。然而,不同的“老闆”自然會有不同的結果,跟著“小肚雞腸”的漢景帝,周亞夫難逃身死的噩運,如果周亞夫是一直侍侯漢文帝的,那結局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當初“細柳閱兵”之時,漢文帝聽到軍門的守衛都尉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皇帝詔令”之時,直接反應是感慨於周亞夫治軍森嚴,而不是自己的詔令不如他一個將軍的命令有效,絲毫沒有感折了面子,不但沒有怪罪周亞夫,相反升了周亞夫的官職,臨死之前還囑咐兒子景帝關鍵時刻可以重用周亞夫,這才有了後來的周亞夫平滅七國之亂。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當時閱兵的是漢景帝,周亞夫是否還能在歷史上留下如此濃重的一筆呢?相信此處應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水一白聊歷史


漢景帝確實是因為一雙筷子放棄了周亞夫,若是想知道這件事到底是為什麼,就要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大致給大家整理一下。

周亞夫因為平叛吳楚七國之亂,被漢景帝封為條侯。他最顯赫的時候,更是被漢景帝拜為了大漢帝國的丞相。

可是,周亞夫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倔強。經常和漢景帝對著幹,愛認死理。漢朝的時候,丞相的權利本來就很大。一件事只有經過皇帝和丞相兩個人通過,才可以實施。

就是這個原因,導致漢景帝和周亞夫之間的矛盾重重。

漢景帝想廢太子劉榮,周亞夫不同意......。

漢景帝想封王娡的弟弟為侯,周亞夫不同意......。

漢景帝想封來投降的匈奴人為侯,周亞夫不同意......。

......。

索性,漢景帝就把周亞夫給攆回來家。周亞夫在家失業了長達十幾年的時間。

到了漢景帝統治的晚期,他給太子劉徹選輔助大臣的時候,就想到了周亞夫。所以,他就想試探一下,看看周亞夫,是否還可以用?

這個試探就是請周亞夫吃一頓飯,家宴是在漢景帝家裡進行的。吃飯的人,只有漢景帝和周亞夫兩個人。

到了飯點,漢景帝命令手下,端了一大塊肉上來給周亞夫。

面對一大塊肉,既無刀叉,也無筷子,周亞夫無從下嘴。所以,他就給下人要刀叉切肉吃。

這件事惹怒了漢景帝,漢景帝當面呵斥周亞夫,我都給你肉吃了,你還不滿足嗎?

為何還要刀叉?

周亞夫一看漢景帝動怒了,飯也不吃了,也不管漢景帝就走了。

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的後背說道,此人絕不是輔佐少主人選。

那麼大家是不是有個疑問,漢景帝為何聽見周亞夫要刀叉就急了呢?

玄機就在這句話了,漢景帝的意思是說,你周亞夫想要吃肉可以,但是,必須通過我,你不能直接去找刀叉,你要讓我賜給你。

同時這也映射出,若是周亞夫想有一番作為,必須要通過漢景帝,否則沒戲。

可是,周亞夫就是一介武夫,他那裡能猜對這種啞謎。再說了他也賴得猜,所以面對漢景帝的為難,他只好不吃走人了。


史學達人


周亞夫是漢朝開國功臣周勃之子,周亞夫作為將門之子頗具軍事才能,由於治軍嚴謹被漢文帝頗為器重,到漢景帝劉啟繼位後,發生了七國之亂,諸侯王打著清君側的口號向長安進兵。周亞夫臨危受命不辱使命平叛了七國之亂,回來後漢景帝收回他的兵權,讓周亞夫當上了丞相。不久漢景帝劉啟想將太子劉榮廢了準備立劉徹當太子,就這件事漢景帝問周亞夫什麼意見,周亞夫說到太子沒有過錯呀,在說廢長立幼不好呀。周亞夫與皇帝劉啟產生了矛盾,劉啟沒有聽他的意見,不久就將劉徹封為太子了,一段時間後劉徹的母親也成為了皇后。

一次宴會,劉啟故意讓人不給周亞夫桌子上送筷子,周亞夫當時就嚷嚷上了,讓人給他找筷子去,劉啟看見這件事就對周亞夫說這件事能讓你不高興嗎?周亞夫聽出皇上不高興了,連忙謝罪。劉啟剛剛說你起來吧,周亞夫立馬就站起來了,扭轉身就離開了宮殿。劉啟就對下面人說,太子年幼將來難免處事不公,周亞夫這點小事都不能忍受,還能指望他輔佐太子嗎?

此後不久,周亞夫之子買了五百盔甲準備將來給周亞夫下葬時準備的。劉啟就以謀反罪將周亞夫下獄,周亞夫絕食五日後吐血身亡。

周亞夫是出色的軍事家但他不是優秀的政治家,他不會曲意逢迎皇上的意思,所以最後被漢景帝劉啟拋棄了。


崔志勇港灣


“筷子”事件只是導火索,真正的原因是周亞夫資歷深、功勞大,漢景帝擔心年輕的劉徹鎮不住這個傲慢的老傢伙。

一、先來看看周亞夫的簡歷

周亞夫,開國功臣周勃之子,被封為條候。

在漢文帝時代,漢文帝到軍營檢查工作,唯獨周亞夫的細柳營紀律嚴明、軍容嚴整,受到漢文帝賞識。

此後,周亞夫仕途一路順暢。

漢景帝繼位後,爆發“七國之亂”,周亞夫臨危受命,擔任平叛總指揮,鎮壓了實力最強的吳楚兩國叛軍。

根正苗紅的周亞夫,資歷深,功勞大,武當過太尉(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文擔任丞相(全國最高行政長官),是大漢政壇最耀眼的明星。

二、周亞夫與漢景帝怎麼鬧翻的?

有六個匈奴將領來投降漢朝。

匈奴人主動歸順,漢景帝非常高興。

大老遠來的不容易,應該好好獎賞這六個人,又等於在匈奴那邊打了廣告,吸引更多的匈奴人投降。

漢景帝找周亞夫商量,要給這六個匈奴人封侯。\r

  周亞夫沒領會領導的意圖,反對道:“我認為不應該給匈奴人封侯。”\r

  “丞相為何這樣說?”劉啟很詫異。\r

  “這些匈奴人背叛母國,投降大漢。”周亞夫一臉鄙夷,“陛下封他們為候,等於肯定這種叛國行徑。以後大漢出了同樣的叛徒,怎麼責備人家!”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周亞夫有道德潔癖,說得通俗點,就是有點“迂”。

聽了周亞夫的話,漢景帝哭笑不得。

  “丞相,你的建議不實用。”

周亞夫捱了領導的批評。

漢景帝不顧他的反對,封六個匈奴降將為候。

  周亞夫大丟面子,賭氣請了病假,不來上朝。\r

  漢景帝很生氣。

漢景帝本身性格就比較偏激,屬於刻薄寡恩的一類人。

當年九月,周亞夫被免去丞相職務。

跟皇帝鬧了不愉快,周亞夫展現出他性格中倔犟的一面。

回家賦閒四年,周亞夫玩“人間蒸發”,不向皇帝上書認錯,不進宮找皇帝溝通想法,見面聊聊天交流交流感情,憋著勁跟皇帝懟上了。

三、“筷子”事件

周亞夫跟漢景帝打了四年冷戰。

漢景帝等的不耐煩,召周亞夫進宮參加宴會。

其實,漢景帝是想借機試探周亞夫的倔脾氣有無改變。\r

  參加宴會的,只有三個人:漢景帝、皇太子劉徹、周亞夫。\r

  這是一場決定周亞夫命運的飯局!

可惜周亞夫沒有意識到。\r

  內侍呈上菜品,端到周亞夫面前的是一大塊熟肉,沒有切開,也不給周亞夫準備筷子。\r

  周亞夫當場發了火,衝著內侍大聲吼道:“給我拿雙筷子!”\r

  漢景帝笑了,笑得意味深長,“這還不能滿足你嗎?”\r

  周亞夫一驚,似有所悟:皇帝賜肉,自己還沒感謝呢!眼睛只顧盯著沒有的。\r

  “陛下恕罪。”

周亞夫離開席位,摘下帽子向皇帝謝罪。\r

  “起身吧。”漢景帝擺了擺手。\r

  周亞夫站起身,沒再說什麼,肉也不吃了,拔腿就走,丟下皇帝和皇太子。\r

  皇太子劉徹時年14歲,他一直盯著周亞夫,這會才對父皇說道:

“這個人必能做賊。”\r

  “這樣心懷不滿的人,是不會臣服於少主的。”

目送周亞夫怏怏離去的背影,劉啟若有所思。

四、周亞夫之死

敲打周亞夫的機會很快來了!\r

  古人迷信,健在的時候就要把身後事預備好。\r

  周亞夫做過將軍,死了也想去陰間繼續做將軍。

為滿足老爸的心願,周亞夫的兒子去兵器倉庫買了五百幅作廢的盔甲和盾牌,搬運回家,打算留到將來給老爸陪葬。\r

  私自買賣盔甲可是犯法的。這些兵器就是爛在倉庫裡,也不應該拿出來賣。有人舉報了這件事。\r

  舉報人是搬運這批兵器的僱工。周亞夫的兒子僱用了人家,卻拖欠工錢。僱工屢次討要工錢不果,一怒之下,就把這件事情捅了出去。

說了多少遍就是不聽,農民工工資不能拖欠!\r

  涉及到前任丞相,有關部門不敢怠慢,一級一級彙報到皇帝案頭。\r

  漢景帝很重視,做出批示:徹查此事。\r

  有了皇帝點頭,廷尉府馬上派出官員審查。辦案人員來到周亞夫家,做詢問筆錄,問來問去就一個問題:買這些兵器,到底想要幹什麼?\r

  “你們算什麼東西?也配審問我!”

周亞夫牛氣沖天,一句話便打發了審案官員。\r

  廷尉府碰了一鼻子灰。

消息傳回到皇帝這兒,漢景帝氣得發了火,“這種人不能用了!”\r

  無用之人可殺。皇帝的潛臺詞,廷尉聽明白了。\r

  廷尉不再客氣,簽發逮捕令,派兵捉拿犯罪嫌疑人周亞夫。

  在獄中,廷尉三天兩頭派人訊問,要周亞夫承認自己謀反。\r

  “沒做過的事,我絕不會承認!”\r

  不論廷尉府的人怎麼問,周亞夫就一句回答。\r

  最終,周亞夫絕食五天,吐血而死。


餘明講歷史


劉邦死後,呂雉專權,陳平和周勃剷除呂后勢力之後,從呆在苦寒之地的薄姬那裡找到了代王劉恆,經過多次試探、多次苦請之後,劉恆登上了皇位,這就是漢文帝。漢文帝有謀略而又仁慈,兼有劉邦和劉徹的優點。


漢文帝繼位,對周勃和陳平自然是優待又加,封周勃為絳候。而周亞夫呢,做為周勃的次子,頗有周勃之風。不僅武藝高強,治軍有方,還忠心耿耿。因為駐防細柳營,治軍嚴明,怯退匈奴,深受文帝賞識。

臨終之時,把周亞夫推薦給了漢景帝劉啟,說周亞夫忠君愛國,頗有武略,國家有難,可以讓他領兵,還讓景帝封他為車騎將軍。

事實證明,漢文帝看人很準。景帝繼位後,聽從晁錯的建議,強行削藩,引起吳王劉濞的不滿,劉濞一串聯,七王之亂爆發。


危難時刻,周亞夫上位,領兵而去,三個月平定七王之亂,因此深受景帝器重,加封太尉、丞相。

那麼位極人臣的周亞夫如何與漢景帝反目成仇呢?

一、周亞夫有領兵之才,無做官之智。為官之道,重在妥協和退讓。國法要遵守,民意要尊重,但是不可太固執。想一下戊戌變法,維新人士就是因為沒有政治謀略,不懂官場之道,毫無妥協和退讓才招致朝廷重臣和慈禧反對而失敗。

在竇太后請景帝冊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候一事上,景帝一方面母命難違,一方面自己又不願意封王信為候。於是就把這個難題推給了周亞夫。景帝對竇太后說:“這事我要找周亞夫商量。”——準備甩鍋。

對周亞夫而言,完全可以贊同這件事情,只不過要打一下折扣,不封正候,封他個片候,一來是歷練,而來又可以照顧到竇太后的面子。可人家周亞夫來了句啥?搬出當年劉邦的話“非劉氏者,無軍功而王,天下共誅之!”這下可好,沒得商量。就這一句話,得罪了竇太后、王皇后、王信這一批外戚勢力。

王信封侯,對自己有害處嗎?沒有。那有好處嗎?有。贊成王信封侯這件事,一方面讓景帝有了孝子的美名;而又得到了竇太后、王皇后、王信等外戚勢力的支持,日後必有用處。

二、不善於揣摩聖意。匈奴徐盧五部來降,既然來了,就要給人家個甜棗吃,景帝打斷封侯,周亞夫又是一口回絕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官越大,危害越大,不可封侯。景帝很是不爽。

在這一點上,周亞夫應該學學和珅、學學明朝的嚴世藩,善於揣摩聖意,關鍵時刻能夠自保。當然,真要學也學不到。

三、擅自干預太子存廢。太子存廢這種事本就是燙手山芋,就像下堵注,搞不好會兩邊不討好。景帝想廢太子劉榮,改立別人。周亞夫搬出了祖宗法度,堅持立長不立幼,不知聖意。

做為一員武將,手握重兵,有參與太子存廢之事,意欲何為?岳飛是怎麼死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趙構不能生育而岳飛一個勁兒的進言要求早立太子。武將干政,是皇家之大忌。

四、景帝心胸狹隘,遇事不夠圓滑。這一點上,景帝比劉邦差遠了。

於是,君臣攤牌了。景帝請周亞夫吃飯,14歲的兒子劉徹作陪。景帝給周亞夫上了一大塊紅燒肉,但是沒有筷子。周亞夫一看,丫的,後廚這麼不周到,竟然沒上筷子!轉頭就喊“拿筷子來!”


景帝卻說:“此不足君乎,汝不滿乎!”言外之意是:我給了你如此的榮華富貴,你還不滿足嗎?周亞夫說到:“如此大的一塊肉,沒有筷子,怎麼吃的下去?”這也是實話,本沒有錯。但是接下來,周亞夫起身甩袖而去——不吃了。

這下可好,直接甩臉子!景帝受不了了,指著他的背影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宴會上還有幼子劉徹。景帝把劉徹和周亞夫弄到一塊吃個飯,目的就是再觀察一下週亞夫,看看有沒有給兒子輔政的可能。

經過這一頓飯,景帝知道了,周亞夫“非少主臣”,自然會想到劉徹登基之後能不能壓制住周亞夫,如果不能,該怎麼辦?所以說,周亞夫必除。

這頓飯沒吃好,周亞夫死在了這頓飯上。不幾年之後,周亞夫的兒子買了幾百套盔甲準備給老爹殉葬用,結果被人告發謀反。周亞夫百口難辯,這些鎧甲只做殉葬用,斷無謀反之心。廷尉告訴他“你活著不早飯,到了地下難免會造反!”


嗚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周亞夫獄中絕食,吐血而亡。


品讀春秋001


明明是皇帝在請客,給一塊大肉,不給切,也不給筷子。

要送筷子怎麼了?難道這肉是放在我面前讓我聞味的嗎?

這本來是個很簡單的事,怎麼會因為這樣一件事就讓皇帝放棄他呢?

周亞夫還是當年的周亞夫,漢景帝已經不是當年的漢景帝了。

這個時候的景帝已經不用擔心七國之亂了,他已經把位置坐穩了,周亞夫這個傢伙沒有什麼用處了。

何況周亞夫當年還惹得景帝不高興好幾次。

第一次是景帝想把自己最喜歡的慄妃的兒子為太子,周亞夫竟然有不同的意見。

第二次是漢景帝想要匈奴將軍唯許盧等為王,周亞夫竟然還不同意,景帝說他迂腐,他竟然鬧著不上朝。

皇帝把他叫過來吃飯,故意不上筷子,是想看看他的脾氣改了沒有。

周亞夫的表現說明他不會改的。

景帝只好放棄他了。

在他兒子為他買盔甲準備陪葬的時候,說他要謀反,孩子說準備陪葬的,審判的人說那就是要在地下謀反啦——上演了漢朝版的莫須有。


錦翼




當年,漢景帝的老爸漢文帝就親身領教了周亞夫的驢脾氣。漢文帝在細柳閱兵時,吃了閉門羹,守門衛士不讓進,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漢文帝無奈,派使持節詔面見周亞夫,才叩開了細柳軍營的大門。漢文帝行至軍營,周亞夫手執武器,並沒有行君臣之禮,而是以軍禮面聖。漢文帝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對周亞夫大加讚賞,單憑這一點,漢文帝的氣度胸襟甩因下棋爭執而砸死吳王之子的漢景帝幾條街。

漢文帝駕崩,臨終時向太子劉啟遺言: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果然一語成讖,景帝三年,西漢爆發了七國之亂,漢景帝升任周亞夫為太尉,領兵平叛。叛軍一度猛攻梁國,梁王劉武屢次派人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穩坐釣魚臺,不發一兵一卒。後來漢景帝下令火速馳援梁國,周亞夫仍舊按兵不動,但暗中派出一支精兵,斷了叛軍的糧道。

叛軍攻打周亞夫,幾次挑戰,周亞夫高掛免戰牌,堅守不出。叛軍缺糧,無奈只得退軍,周亞夫見時機成熟,派出精兵追擊,大獲全勝,叛軍頭領吳王劉濞也被東越王削其首級,獻於漢廷。短短三個月,七國之亂就被平息,周亞夫居功至偉,然而由於他沒有及時救援梁國,梁王劉武懷恨在心,也為周亞夫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非常時期非常對待,漢景帝可以退讓妥協,但從側面反映出周亞夫這個人非常忠於自己內心的想法,他不會輕易被任何人和事綁架,一旦他認定的事情,很難令其改變。

公元前152年,漢景帝命周亞夫為丞相,周亞夫達到了一生當中輝煌的頂點。然而軍人從政卻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太多的歷史悲劇證明,再優秀的軍人也玩不轉政治,尤其是位極人臣,搞不好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周亞夫當然也不例外,由於他性格耿直倔強,經常和漢景帝背道而馳,二人之間漸漸地產生了隔閡。梁王劉武每次進京,都要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形勢對他也很不利。

有兩件事直接將周亞夫推向了懸崖邊緣,我們逐個來說。第一件事,竇太后想讓漢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沒有立即答應,表示與大臣商量之後再做定奪。漢景帝就此事詢問周亞夫的意見,周亞夫說:“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他直接亮出了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盟”,漢景帝內心就是有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也只能啞口無言。



第二件事,匈奴王唯徐盧等人歸降,漢景帝很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勸後人效法。誰知周亞夫卻極力反對:“他們背叛自己的主子投降陛下,如果陛下封他們為侯,那怎麼能責罰那些不守節操的大臣呢?”(根據《史記》翻譯)漢景帝覺得很沒面子,說道:“丞相議不可用。”遂將徐盧等人封侯,周亞夫稱病請求退休,漢景帝中元三年,周亞夫因病被免除丞相職務。

這兩事周亞夫的意見無可厚非,完全是站在國家大義的角度看待問題,對江山社稷的赤子忠心,日月可鑑。但漢景帝卻並不買賬,認為周亞夫傲慢無禮,存心與他對著幹。自古以來,為什麼奸臣這麼吃香?因為在絕大多數皇帝看來,他們也是“忠臣”,他們忠的是皇帝本人的意志和思想,而像周亞夫這樣的忠臣,他們忠於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他們為了守住原則,不惜違背皇帝的意志。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不太待見真正的忠臣。

不久,漢景帝在宮中召見周亞夫,賜給他食物——只放著一大塊肉,沒有切小的肉,又不放筷子。周亞夫心中憤憤不平,回頭叫尚席拿筷子來。漢景帝看著他,笑著說:“這些還不能滿足你的需要嗎?”周亞夫脫帽謝罪。漢景帝起身時,周亞夫趁機快步離去。漢景帝目送周亞夫離去,說:“這樣牢騷滿腹的人,不能擔任輔佐未來皇帝的重任啊!”至此,周亞夫徹底出局,也許就在此時,漢景帝下了清除他的決心。



後來,周亞夫的兒子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在周亞夫發喪期間使用,當時國家規定甲盾屬於個人非賣品。周亞夫的兒子是個吝嗇鬼,為他搬運甲盾的僱工苦不堪言,他卻不給人家工錢。結果僱工一氣之下,向朝廷告發他購買國家禁止的軍需用品,意圖謀反,漢景帝下令徹查此案。

漢景帝得此天賜良機,一定會窮追猛打,矛頭直指周亞夫,以至於有了這樣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罪名: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審問周亞夫的官吏也太TM有才了!周亞夫性格剛烈,哪能忍受如此侮辱,絕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可憐一代名將,就這樣憋屈的死去,令人唏噓不已。

你可以抨擊周亞夫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但他絕不會整天點頭哈腰揣摩聖意,像狗一樣的活著,對他來說生不如死。這是性格使然,我相信即使讓他重來一次,他依然會那麼做,所以他是站著死的,無愧於心。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借用漢文帝說李廣的那句話:惜廣不逢時,令當高祖世,萬戶侯豈足道哉!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周亞夫。

曾經有個叫許負的人給周亞夫算過命,說他三年後能封侯,八年後能任將相,九年後則會餓死。

周亞夫繼承父親周勃爵位被封為條侯。除這一點與李廣不同外,他的生不逢時倒是和李廣有的一拼。周亞夫雖然在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可到最後漢景帝居然棄而不用,這便是題主所說的景帝宴請周亞夫時關於“一雙筷子”的事件,而這次宴請是漢景帝給予周亞夫的最後一次機會和最後一次試探。宴會上週亞夫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這也間接導致了周亞夫的死因。



先看看這次宴請的經過吧:話說有一天漢景帝召見被免去丞相職務的周亞夫,賞賜了他一大塊肉,這塊肉即沒有切割,桌子上也沒有放置筷子,一看這樣的情形周亞夫心裡頓感不爽,隨即叫周邊人員說取筷子來!這時景帝便問你有什麼不滿意的嗎?面對皇帝的責問,周亞夫心裡雖然不高興,但還是趕緊脫帽謝恩。完畢之後周亞夫就那樣一言不發的走人啦。看著逐漸走遠的背影漢景帝說了一句:此鞅鞅,非少主臣也!意思是說這位憤憤不平的人不能做幼年君主的臣子。

原來漢景帝此舉是想為他的繼承者在選取輔佐之臣。周亞夫除了沒有讀懂皇帝的用意之外,在面對一點點的不如意就面露不悅,這樣的人確實是不用也罷。既然不能重用,當然也就不能為繼任者留下任何隱患,所以當有人誣告陷害周亞夫存在不軌之意時,漢景帝便以謀反的罪名將他逮捕下獄,以至於周亞夫後來絕食而亡。這便是帝王心術啊!

難道漢景帝就會因為這樣一件事而殺害有功之臣,沒有容忍之心嗎?答案當然不是。這也是有前因後果的,跟周亞夫不畏皇權、不懂變通、做事不能因時而宜的性格有絕大關係,觀周亞夫所言所為,他其實忠於的是自己的國家,並不是僅限於某件事和某位帝王,可以說是對事不對人,他的做事從來都是上綱上線,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而做的。這樣人確實能稱為忠臣,但有時也的區分場合,而周亞夫就不是這樣的,同時也引起了皇帝對他的不滿。

不滿之一:吳楚叛亂時周亞夫以太尉的身份領軍評叛,當時他與景帝定下了策略就是以梁國(景帝的弟弟劉武便是梁王)為誘餌牽制叛軍,很明顯梁國將成為這場戰爭的棄子,景帝雖然表面上同意但心裡能痛快嗎?畢竟是受竇太后寵愛的親兄弟。當梁國告急景帝下詔周亞夫救援時,他也照樣沒有聽從。最後叛亂平定,梁國也沒有被攻克,而周亞夫和劉武之間的仇怨算是結下了。



不滿之二:漢景帝在廢除原太子劉榮時曾問過周亞夫的意見,說白了只要是皇帝認準的事沒有辦不成的,詢問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可週亞夫並不這樣認為,他又是以一通大義為前提,據理力爭,結果也不能改變事實。這件事就在景帝心裡埋下了一根刺。



不滿之三:竇太后向景帝建議想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周亞夫又拿出劉邦的白馬之盟來約束景帝,說:“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他以劉邦來壓人,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啦,不過同時得罪了皇帝、皇后、太后。


不滿之四:匈奴之患一直是漢朝初期牽扯國家精力最大的問題,好不容易有個叫徐盧的匈奴王來投降,漢景帝為了能達到分化匈奴之間關係的目的準備封其為侯,結果周亞夫來一句:陛下侯之,即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意思是你要封他為侯,以後還怎麼約束自己的臣子受氣節呢!遇到這樣正直的丞相,你讓漢景帝說什麼好。



所以說漢景帝不用周亞夫實在是無奈之舉,他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不假,但絕不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這樣的人要是放在劉邦時期一定會有他發揮的舞臺,而不是在和平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