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新鄉故事:衛輝八景——“衛水拖藍”奇景地

關注衛輝慢生活,美好人生從慢生活開始

■ 讀好文 || 交益友 || 品佳日 ■


新鄉故事:衛輝八景——“衛水拖藍”奇景地

□淨心無塵


提起衛輝八景,不由得讓老衛輝人心潮澎湃,八景是 : 太行迭翠、衛水拖藍、黃崗牧晶、慕化魚歌、忠臣古塚、君子芳村、秋間書聲、香泉水響。這些景緻早也被衛輝文人們寫的滾瓜爛熟,八景中七景的地點風情也寫的淋漓盡致,唯獨“衛水拖藍”還不盡其意。致於它的發生地和傳奇也有眾說紛紜,主要有兩說,一說是衛河橋西段,站在橋上向西望去,衛河水面展現一條藍色飄帶;二說是嚴光街濟瀆廟東臨河段。出生在橋北、童耍在嚴光街的我,更相信第二說,因為兒時的我是在這裡聽著先人故事、玩兒著風土人情長大的。

穿越時空,千年前的古衛河像一條長龍,從遠方的西南曲曲彎彎穿過衛輝這座古城,清凌凌的水拖著一條飄逸的藍帶,載著墨香薰倒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在嚴光街北頭的衛水傍,濟瀆廟依水而建,廟宇坐北朝南,廟內建築古樸華麗,松柏參天,翠竹奇石,花香草芳,晨鐘暮鼓,經聲悠揚,東則高大的鐘樓雕樑畫棟、青磚綠瓦,鐘樓牆外的衛河,由西南宛轉東北。當你站在鐘樓上向南北方向遠遠望去,衛河就像一條青藍色的紐帶,繫著彷彿繡球般的鐘樓。衛河兩岸的植被,樸實美麗的洗衣少婦,天真爛漫的戲水兒童,衛河裡穿流不息的木船白帆,隨著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演繹著美不勝收的風景景觀。在當地有著這樣的一首民謠:

濟瀆廟,晨鐘樓,

扎到水留像龍頭。

衛河水,清又清,

拖條藍帶飄長空。

風又起,龍發瘋,

黃沙漫天石打鐘。

大晴天,白雲散,

青龍騰躍遨藍天。

冬寒至,雪無邊,

一條銀龍飛雪天。

這個民謠是當地人民對此景觀的一個描述和讚歎。還有那些文人墨客也把此景定格為:衛水拖藍、騰龍出雲、銀河繁星、龍遨雪空四大景緻,而史志上只記載了“衛水拖藍”,而這三景在民間只有少許流傳,如果若干年後我們這一代40、50,甚至60後的人都走光了,那麼這些民間流傳的景觀也就付之東流了。

新鄉故事:衛輝八景——“衛水拖藍”奇景地


衛水拖藍,多顯現在楊柳吐綠、花草返青的春天,這個季節澄清了一冬天的衛水更加清澈晶透。當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午陽偏西的時候,你蹬上鐘樓或站在衛河兩岸高處,向南北兩個方向望去,能看到整個鐘樓倒影在衛水裡,閃爍著幽綠的光環,拖著海藍般地綢帶飄蕩在你的眼前。

騰龍出雲,發生在炎熱的盛夏。這裡還有一個傳說,從隋唐時期起,每到烈日炎炎的盛夏,午陽正中,驕陽似火,便有一股強烈的狂風,卷著烤焦的黃沙由衛水東岸而來,衛水東岸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田野,狂風所到之處是飛沙走石、熱浪衝天,而這股風不是一走而過,而是盤旋在方圓三里之內,不僅經常掀翻河水裡的行船,還侵害到嚴光街、橋北街一帶古城民居。當風起時,河水拍岸掀浪,水浪撞擊著鐘樓外牆,濺起水花漫天,遠遠望去,鐘樓彷彿龍頭般張牙舞爪,鐘樓南北兩段的衛河酷似龍身滾雲翻霧,此景就像出雲的騰龍,甚是壯觀。此風來自東方,午時屬陽,稱“陽風”,對當地有所損害。在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來衛輝府體察民情,到濟瀆廟祭祀時,廟中長老將“陽風”之害如實稟報,朱元璋下旨衛輝府知府,命在濟瀆廟處衛河東岸建築一座祭風臺,用來祭祀天地風神息風安民,再在祭風臺對應的衛河西岸,也就是濟瀆廟西南則建築一座海潮庵,也叫觀潮庵,庵里尼姑敬奉風婆神,寓意是以陰吸陽、以柔克剛,平息“陽風”之害。從此,“陽風”小了許多,再沒有造成災害,但仍有較小的“陽風”吹拂,“騰龍出雲”的景觀仍現身於此。

新鄉故事:衛輝八景——“衛水拖藍”奇景地


銀河繁星,是每年中秋時節裡的一道倩麗風景。當秋高氣爽、天高雲淡之時,每到夜裡,天上星空萬里,水裡星星閃閃,形成一條繁星點點的銀河。

龍遨雪空,在寒冷的冬天,衛河岸邊結著晶亮的冰,再遇大雪飛揚,站在鐘樓閣裡眺望衛水遠方,如一條銀龍遨遊在漫漫舞雪的天空,水裡北去的冰凌緩緩滾動,猶如銀龍身軀上的銀甲,讓你彷彿騎駕在龍頸上遨遊天空,身臨仙境。

想起小時候在濟瀆廟和海潮庵裡玩耍時,那裡邊殘缺不全的石龜碑、神像、大殿、松柏等景物,還有在署假裡遊過衛河上對岸田地裡,撿玩兒祭風臺的遺磚碎塊等等,總有些說不出的味道,尤其和文友們或發小們舉酒暢談時,不知不覺中已醉了自己的心扉。

諸位讀者、同仁朋友,本文僅是民間傳說,非正統史志。願與朋友們共同挖掘研討民間文化。


2019年12月24日星期二陰。農曆己亥年冬月廿九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