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衛輝古城牆漫步

□汪漸


新鄉故事:衛輝古城牆漫步

有人說,名字亮起來不是因劉知俠的書,也不是為王綬青的詩,是改革猜中了你的心事。

名字一亮,橫看豎看便全成才氣了。空氣裡含著古韻,泥土裡埋著歷史,水滴裡藏著傳說,一切的一切都被文而化之,化成人氣人脈,化成民風民俗,化成看不盡品不夠的生態美景。一幢幢高樓撥動著琴絃,一條條大道盡情地歡歌,古老與現代,傳統和文明,親密和諧地挽起手臂,在牧野長廊的石凳上促膝談心。

只是碎語疏落,依然打溼了那個纏綿的三月,你顯得有點耐不住了,耐不住這過於空曠而悠長的沉寂。因為這是三月,在中原,五月就開始收穫了。於是,你憋足嗓子痛痛快快地喊了一聲。

這是一聲大起大落不同凡響的吆喝!為這一聲,你醞釀了多久,企盼了多久?

古城人終於從賀鑄、王惲的詩文裡走了出來。從盧光照、秦嶺雲的畫卷裡走了出來。從悠長而深邃的歷史歲月裡走了出來。他們不再躺在祖宗的輝煌賬戶上吃利息,因為賬面上的錢已所剩無幾。他們不再揹負著沉重的包袱去進行新世紀的角逐,他們決定拿出我們這一代自己的創造。

偏偏豫劇戲迷們不小心,硬將磁帶翻了個過兒,豫韻百年的絲竹之音從此不再喧囂,轅門外三聲炮幾乎被擠進角落,雨季過後,快節奏的搖滾樂被時代風簇著,被太陽雨擁著,大大咧咧步入大街小巷。田野、河流、空氣迎合了種子的許諾,開始拔節有聲。

古城真的很小。城小,更有人情味。此刻,我就站立在新修好的古城牆上,眼前,是護城河的水,腳下,是歷史的心跳。護城河是醒著的,它是時光的見證,腳下是晃動著的,那一定是疲憊的古城牆變化了一下姿勢。曾經,這裡的古城牆是那樣的完好,走在上面會踩疼當年的鐵馬金戈;也曾經,拆城之風成了勞動競賽,成了人們記憶深處的難言痛楚。好在我們還留下了部分殘段,作為古城的歷史標誌物尚未被完全開發。這就很美。

古城真的很美。其實說你美,我想最是那城內的幾條河撩人,碧波環繞,水鳥紛飛,曼妙而又靈動,雖不聲名顯赫,也不爭大爭奇,卻頗有幾分烏篷出柳、漁舟唱晚的南國情調。河水使一個城市富有靈氣,且面色滋潤,因此也就多了幾分可愛,“水城”便是對你的暱稱了。江江河河,見過的不算少,但每江每河,其地不一,其趣也不一;想古城之河,應全在細膩之中了。如東湖的靜,靜得讓人生出幻覺;麗湖的秀,秀得讓人恨不能融化其中。但出了城南部的大禹湖當又是別一番情緒,那份深邃,那種奔放,端的是水中姣龍,靈秀與血性,在這裡恰到好處地合二為一,這不能不說是古城人的造化。

可嘆望京樓,只瞥一眼,便醉成一處風景。我想殷太師、姜子牙一定也是。

不知不覺,雨又悄然落下,雨點不大,如絲如縷,溼了地面,也溼透了紛飛的思緒,而一場春雨是不是一次頓悟與甦醒呢?我想是的,因為雨聲是一種天籟,是沃土上麥苗破土的希望。

那就在河岸邊留一個念想吧,明年再來,我們便是故舊了。你還會以雨贈我,以水靜我,以風爽我嗎?

古城,到那時,你又將會告訴我些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