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戰日軍士兵是如何準確擊中幾百米之外的人的?

閃擊伯爵2


無它,唯手熟爾。日軍精準的槍法是長年累月練出來的,並不是他們真的有多神奇。

日本資源稀少,全民勒緊褲腰帶發展軍備,極為崇尚節儉精神。再加上當年日軍以英法為師,吸收了大量歐洲列強的塹壕戰鬥經驗,不管是正確的還是失敗的,統統將之奉為圭臬,這使日軍極為崇尚步槍的精準射擊能力,甚至將之上升到“武士道”的操行高度。

在“一槍斃敵勝過百槍斃敵”的僵硬指導思想下,日軍從上到下都頑固的排斥火力優勢概念,連士兵的進階都與槍法技術關聯在一起,“下士補”們拼命的習練槍法,以獲得晉身的機會。

實際上,日軍大正年(1912-1926)到昭和初年的那批軍人,恐怕是日本史上最精銳、最高素質的一批部隊了,他們經歷了國家的興旺與擴張,有戰鬥有驕傲,正是激情燃燒的一代人。這些人作戰意志頑強,在火熱的國家大發展中長大,又受到軍國主義的教育,從小即參加高強度的軍訓,每個人穿上軍裝就是合格的軍人。

這樣的軍人,如果再搭配上軍隊裡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又不停的受到來自戰友射擊成績的挑戰,槍法能差才怪。還不光是槍法,就那釘了鐵掌的昭五式軍靴,當年日軍能練到穿著他們翻山越嶺健步如飛。眼饞鬼子大頭皮鞋的八路軍,繳獲昭五軍靴後一穿就大呼上當,這東西中國人穿著跑都跑不快。

日軍為了提高士兵的射擊能力,在物質上亦是相當大方,他們深諳好兵是子彈喂出來的道理,制定了專門的士兵實彈訓練用彈標準,新兵們每月步槍實彈訓練不得低於150發,機槍不低於300發,一年1人用彈不低於1800發。

當戰爭開始臨近後,許多日軍老兵被變著方法留在部隊裡,他們走完退伍流程後,馬上又被徵召二次入伍,然後成為“兵長”或上等兵,這些人被日軍新兵看做“天上之人”,擁有極大的權威和地位。當然,戰技也是一等一的彪悍。

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士兵們精準的射擊能力,幾乎成為他們克敵制勝的法寶。與電視劇上表現的見人就豬突“板載”的傻缺不同,當年的日軍擁有相應的規定,不允許他們隨意放棄己方優勢,跑去與中國軍隊近距離交戰,反倒應該拉開距離,發揚炮火威力和日軍“精準射擊”的特長,遠距離的消滅對手。

當時的中國軍隊,重武器幾乎沒有,輕武器良莠不齊,士兵素質亂七八糟,遇到日軍的遠程射擊,幾乎毫無應對之法。而過足了槍癮的日軍,也愈發的迷信起自己這一套精準射擊大法。實際上,除了日本兵槍法確實棒以外,他們無非是欺負中國人無力還擊而已,與今天那什麼加拿大、美國狙擊手伊拉克戰場上的幾千米狙擊差不多。

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很快就陷入了窘境,美國兵壓根不與他們拼槍法,拼的是誰火力猛,誰子彈潑的快。這種打法迅速讓追求“一槍斃敵”的日軍陷入了苦境,於是他們又開始組織“特射手”和“挺身隊”來對付美軍。說白了,就是面對面的火力對抗打不過,所以乾脆藏一撥人打狙擊,然後再藏一撥人埋伏打近戰,以化解自己的頹勢。

打近戰的那幫人不在話題內,就不說了。打狙擊的日軍確實在當年闖出了不少名氣,美軍一度非常恐懼這些敵人,他們把自己固定在樹上,然後透過密林對美軍發動零星的攻擊,稍不注意就會中招,而且三八式步槍微弱的槍口焰,讓這些樹上狙擊手很難被發現。

不過呢,我們應該跳出一個長期被許多自媒體渲染的誤區,即“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狙擊手很強”。沒錯,他們確實一度擁有不少戰果,也令美軍著實慌亂了那麼一陣子,但這些狙擊手其實並沒有真正令美軍傷筋動骨,美軍很快摸清了他們的套路,然後這些被吊在樹上動彈不得的日軍狙擊手便只能等死了。

在很多情況下,美軍壓根不去思考日軍狙擊手在哪裡,只要他們遭到攻擊,那麼附近所有濃密且看得到的樹冠就成為攻擊對象,被各種輕武器打得蜂巢一般。要不他們乾脆呼叫飛機轟炸,呼叫炮火掃除。再多幾次,美軍會在航空和火力準備前,直接先轟炸那些礙眼的密林,反正攻島時航母、戰艦就在附近。

有時候許多人可能誤會了日軍樹頂狙擊手的狙擊距離,他們中間的確有一些較遠的戰果,但大部分距離在500米以內,甚至有許多十幾米內的射擊,以至於美軍拿霰彈槍就把他們噴死了。密林不僅僅是狙擊手的掩護,也是他們的阻礙。

日軍的樹上狙擊手最後多以巨大的傷亡收場,但日軍仍然死不悔改的進行著這一項活動,雖然到後面這種行為連一換一都做不到,可日軍不這麼想,能5換1都算好戰果了,地面上對上美軍可打不出這麼好的交換比。

正因為日軍將狙擊行為擴展成常用戰術,所以後世的記載中常常出現關於他們的描寫,然而這些行為只能算“冷槍殺敵”,不能算“狙擊”,它們並不符合狙擊的定義,連現代狙擊的門都沒入。正如德軍當年那些靠看蘇軍軍教片入門的狙擊手一樣,日軍也是個差不多的門外漢,儘管人員上擁有優秀的綜合素質和槍法,卻只知道思考如何殺敵,而不去設計如何脫身和換地方開第二槍。

總而言之,普通的日軍並不需要光瞄,這玩意兒挺貴,沒必要給必死的炮灰使用,而且他們本身的軍事素質已經足以支持通過機瞄狙敵。日軍缺乏的是真正的現代狙擊理論,所以我們看到,日軍那麼多槍法好的,卻連一個傳奇狙擊手都拿不出來。


王司徒軍武百科


二戰時期日軍士兵之所以射術如此精準,其實只用兩個字就能夠回答,那就是練習。軍營裡有一個不變的法則,一名優秀的射手是用子彈喂出來的,一名士兵要想提升自身的射術水平,除了每天拼命地練習別無它法。

當然這並不是說士兵剛一拿到槍就可以裝子彈開始射了,一開始需要先用木質步槍練習射擊姿勢。由於二戰時期的步槍普遍都是木質的栓動長槍,想要駕馭一米多長的步槍,就必須把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鍛鍊成能夠駕馭38式步槍的身體。像是站姿、跪姿、臥姿都得熟練掌握,只有這樣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駕馭38式步槍那將近1.6米的長度。

等到訓練好姿勢之後就開始訓練力量跟穩定性,這一關跟現在軍隊也差不多,無非就是槍口吊磚或是放平衡物不讓其落地之類的。

等到全都掌握之後就要開始裝子彈放槍了,其實一提到射擊就總會說精準這個詞,其實並不是這樣。放槍最需要掌握的是控制,射術越好的士兵就越能控制步槍本身,例如扣動扳機的力道、擊發時後坐力的控制、槍口上揚的壓制、利用身體將擊發威力擴散掉,只要能掌握這些子彈就肯定會命中目標。

可是想要掌握這些技能就必須有大量的射擊經驗,也就是之前曾說的一名優秀的射手是用子彈喂出來的。其實二戰時期的栓動步槍射程普遍達到一千米以上,所以只要掌握的好在幾百米命中目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另外瞄準鏡的確是個稀缺品,由於數量較少所以只能配發給射術非常好的精準射手,至於那些普通士兵就只能依靠38式步槍本身攜帶的機械瞄準具,射術好的憑經驗,射術爛的憑運氣,僅此而已。


九品侍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小編認為當時二戰時候的日本軍隊為什麼有很少的狙擊手?在我眼裡我認為每個日軍都是狙擊手,如果被日本專門培養成狙擊手的話,那他就太有射擊天賦了,日軍為什麼射擊那麼準呢?就是源於他的制度和練習,首先剛入伍的新兵必須要經受11個月的新兵訓練營,體力、教育、刺殺、搏鬥、射擊等軍事科目必不可少並且考核十分嚴格,根本就走不了後門,必須用實力證明。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射擊訓練,日本理念就一直崇尚一槍消滅一個敵人,所以日本軍方在日軍射擊方面沒少下功夫。
據當時記載,每一個日軍新兵一個月必須消耗150發子彈,這一個日軍新兵在11個月就要至少打1650發子彈,並且考核成績也十分嚴格,必須在離標靶400米處射擊並必須達到10發80環的變態成績才算及格,要不然會受到軍中很嚴重的處罰,這就導致了每一個日軍士兵都很認真積極訓練不敢耽誤偷懶。



同時也源於日軍槍械的先進,也就咱們註明常說的“三八大蓋”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射程遠、穩定性高,可惜威力較弱,但是對於日軍作戰理念已經無足輕重。再加上當時日本本身就是亞洲第一強國,在各方面也超越亞洲各國,日軍有著足夠的時間來練習、調整和發展。由於當時日本人身材矮小,日本軍工部門,特意設置了和自己本國人民相符合的槍械和使用符合,也就是咱們俗話說使得順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日軍對槍械的依賴。
況且日軍在作戰中有著很嚴苛的作戰條例,並不像是在抗日神劇中那麼蠢的日軍,真正歷史上日軍是相當強大,在中國戰場上基本是一槍一人,據老兵回憶說:“日軍作戰能力十分高超,也就是咱們向日軍打黑槍的時候,日軍士兵就能快速反應,本能向所處開搶,並展開戰鬥狀態,在中國人開下一槍的時候,日本人已經發現你並將你擊倒。”可見當時日軍是多麼可怕。千萬不要被影視劇中的日軍所迷惑,如果真的要向影視那樣的話,中日戰爭就不會進行14年,中國就不會有那麼多先烈流血犧牲。


鵬正


這個就是一個字,練。沒有別的辦法,就算是現在光學瞄準鏡比較容易弄到,想要有好的槍法,也是要進行大量的練習。
日軍進行射擊訓練


的照片。

日軍在抗戰的前期中期,參戰的日軍士兵普遍先要進行為期1年的軍事訓練,其中新兵每月用於射擊訓練的子彈是150發以上,機槍是300發以上,而以後每年用於射擊訓練的子彈是1800發,神槍手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
這個好像是日軍在緬甸用活人進行射擊訓練,也是新兵訓練的一部分。

經過嚴格訓練,日軍的步兵設計水平普遍很好,不過在400米以外,老式步槍沒有光學瞄準鏡,一般的人員大小的目標用肉眼看起來已經是很小,對付這種目標,日軍一個就是象前邊說的,就是普遍射擊水平比較高,所謂藝高人膽大,還有就是集中火力,比如距離太遠的目標或者是比較重要的目標,會集中幾支步槍同時象一個目標射擊來增加命中的機會。

如果是一支步槍打太遠的目標,比如500米以外的目標,一個是日軍的士兵射擊技術不錯,還有就是要看人品了。不過這些受過嚴格訓練的士兵隨著在戰爭中的不斷消耗,後期的補充兵的水平就沒有這麼高了。
日軍重視精確射擊的傳統一直持續到了今天,日軍的89式自動步槍為了提高射擊精度特意還設計了兩腳架以提高射擊精度。


紅色手電筒


訓練嚴格,標準高啊。日本金屬材料缺乏,人那個扣勁兒又大,子彈看的老金貴。口徑的做成6.5就想著省點料,更不會叫士兵亂放槍。所以要拼命的練射擊技術。還老琢磨著拼刺刀,省子彈。不巧碰上美國人,那拿子彈當糞土,不潑撒完不得勁兒。老摳門遇上了富二代。那也是真的搞不贏啊。


華來士19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