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么看待国内独立游戏开发热潮?

浅色澜海


首先,独立游戏在近两年应该算得上是游戏行业的一个“风口”。


在国内游戏行业经历了从端游到页游再到手游三个阶段的火热之后。有人把VR看作是游戏行业的下一个变革,但很明显的一点是,短时间(一两年)内除非有非常大的技术进步,否则VR还完全算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游戏平台。而VR的不温不火让许多人把眼光瞄准了“独立游戏”。



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一款游戏被贴上独立游戏的标签就意味着它“低氪金”“高质量”“游戏性强”,而早期独立游戏也的确是这样,它们基本也都有着不错的口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看,独立游戏也意味着“不错的口碑”。当然,这只是一种惯性思维。


▲IGN给出满分的独立游戏Celeste


题主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内独立游戏开发热潮?


其实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

“如何看待国内武侠RPG开发热潮?”

“如何看待国内moba手游开发热潮?”

“如何看待国内吃鸡手游开发热潮?”


“什么东西火、什么东西能赚钱,我们就做什么。”对于大多数的厂商来说都是如此的。而独立游戏本身虽然并不是一种玩法类型,但正因为它有着“好口碑”的加成。所以似乎只要是款“独立游戏”就可以获得好口碑一样,不少游戏厂商纷纷开始制作起了“独立游戏”。


等等,厂商做起了独立游戏?游戏厂商做的游戏还能叫独立游戏?你不是在逗我吧?


没错,我没有逗你。在去年年末,出现过一款以当时最热的游戏类型为题材的手游。这款手游打着独立游戏的旗号。全程没有测试过,只扔出了几个所谓游戏实录的视频就吸引了好几十万的预约量。 然而,这款游戏一直到最后都没有上线。再后来的某些事实表明,他们实际上是一个运作成熟的商业团队…甚至在早期还害怕与媒体合作而被戳穿…


时间再往后走走…从一个大型游戏公司抓几个人出来开发的游戏也可以叫做独立游戏了。并且这样的“独立游戏”还越来越多。所以仔细想想,独立游戏的开发热不只是因为独立游戏火了。还因为有人发现独立游戏是一层不错的皮:做得好了,有口碑加成;做得不好也可以获得玩家的谅解:“人家就那几个人做的游戏,你还想怎么样?”。那干嘛不把这层皮给披上呢?


当然,以上并不针对那些真正的独立游戏开发者。


电玩巴士


独立游戏通常情况下是指代商业游戏的对立面,不通过、或者较少掺杂了资本的因素,在一个相对自由与浅利益化的环境中,开发者们通常带有创新性质的游戏作品。近年来,《旅行青蛙》的火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的出现让市场看到了独立游戏的爆发力,并且能够瞬间冲击了被游戏大厂主导的手游市场格局。

事实上,在中国,独立游戏制作和商业游戏制作之间的界限,正在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一天天变得模糊起来。相比日本独立游戏市场,中国的独立游戏开发者们,在最开始便会遇到第一个困境:资金问题,而亲近资本无疑成为“便捷”的选择之一,于是近几年开始,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游戏厂商也纷纷开始发起独立游戏扶持计划。

早在2015年年底,锤子科技便在冬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将开始重视独立游戏,并在2016年与腾讯游戏去年推出了针对移动端创新品类的“极光计划“。这些独立游戏扶持计划,旨在“帮助国内中小开发商以及独立游戏开发者,孵化和培育更多有特色的移动端产品”。纵观中国的独立游戏格局,游戏大厂对独立游戏的布局及扶持计划主要针对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游戏研发阶段的扶持,当然在此阶段主要是资金扶持,其次便是很多独立游戏的软肋:研发完成后的推广宣传布局渠道的发行阶段,这部分资源雄厚的游戏大厂无疑能够带给开发者们很大的帮助。


娱乐独角兽


作为个人独立开发者表示,做游戏应该是大部分玩家一直都有的想法,以前会因为实行难度、缺少方法等,大多数人只能放弃这种想法,继续停留在玩家的位置,而当现在各种制作工具能普遍应用,终于可以迈入这个门槛时,大家也就开始加入创作潮了。

而以往只产氪金游戏的游戏厂商也将跟风一波,自然独立游戏的热潮到来,以致把独立游戏推到风口浪尖,独立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又将变成大厂相争。

个人独立游戏即使质量过硬也往往因为无力推广而默默无闻,虽然竞争是促进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个本质上的差别,真正非商业性质的独立游戏只不过是过家家,国内的开发潮只是让大厂转个方向发展罢了。


路过的骑士皇


国内游戏市场是一块大蛋糕,现如今中国网民正版意识越来越强,而且中国现象级游戏就只有氪金和骗钱,低质量的垃圾游戏以后注定会被淘汰,国内越来越多的大佬都开始尝试制作高质量的独立游戏,为今后的游戏界打下一席之地,站稳脚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