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瀕死體驗或者靈魂真實存在

瀕死體驗

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

它和人們臨終心理一樣,是人類走向死亡時的精神活動。 同時瀕死體驗也是人們遇到危險時的一種反應。2013年3月,比利時列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在瀕死時觸發的生理機制會讓人的感觸更加敏銳,不僅是對個人經歷中過去事件的想象,對真實事件的情況也同樣如此。

重回宇宙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和英國的兩位著名科學家提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理論,認為構成靈魂的量子物質離開神經系統而後進入宇宙時便會出現瀕死經歷。根據他們的理論,意識是大腦內一臺量子計算機的程序,即使人死後,這個程序仍可以在宇宙中存在。這種現象可以解釋一些人出現的瀕死經歷。

這項類宗教理論由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意識研究中心負責人和麻醉學與心理學系教授斯圖亞特-哈默羅夫博士提出,立基於他與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爵士提出的一項與意識有關的量子理論。根據他們的理論,人類的靈魂存在於腦細胞內被稱之為“微管”的結構內。他們指出人類的意識活動是這些微管內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這種理論被稱之為“調諧客觀還原理論”(Orch-OR)。

根據他們的理論,人類的靈魂是大腦內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它們由宇宙內的基本物質構成,可能在時間誕生後就已經存在。這種觀點與佛教和印度教的觀點類似,即意識是宇宙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外,與西方的哲學唯心主義也有相似之處。

哈默羅夫認為,在瀕死經歷中,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態,但裡面的信息並沒有遭到破壞。也就是說,靈魂離開肉體,重回宇宙。哈默羅夫在紀錄片《科學頻道-穿越蟲洞》中表示:“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態,但微管內的量子信息並沒有遭到破壞,也無法被破壞,離開肉體後重新回到宇宙。如果患者甦醒過來,這種量子信息又會重新回到微管,患者會說‘我體驗了一次瀕死經歷’。如果沒有甦醒過來,患者便會死亡,這種量子信息將存在於肉體外,以靈魂的形式。”

瀕死體驗或者靈魂真實存在


Orch-OR理論遭到以經驗為根據的思想家的猛烈抨擊,在科學界也引發巨大爭議。《赫芬頓郵報》報道稱,很多科學家向這一理論發出挑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馬克斯-特格馬克便是其中之一。在2000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特格馬克批評了Orch-OR理論。這篇文章被很多反對者引用。哈默羅夫認為量子物理學研究將最終證明Orch-Or理論,最近發現的量子效應驗證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例如嗅覺、鳥類的導航以及光合作用。

主要階段

心理學家肯尼斯·賴因格將人類的“瀕死體驗”分為學術界已經認可的四個階段:

1、感到極度的平靜、安詳和輕鬆(佔瀕死者中的五分之三)。

  2、覺得自己的意識甚至是身體形象脫離了自己的軀體,浮在半空中,並可以與己無關似的看醫生們在自己的軀體周圍忙碌著(佔三分之一)。·覺得自己進入了長長的黑洞,並自動地快速向前飛去,還感到身體被牽拉、擠壓(佔四分之一)。

  3、黑洞盡頭出現一束光線,當接近這束光線時,覺得它給予自己一種純潔的愛。親戚們(他們中有的已去世)出現在洞口來迎接自己,他們全都形象高大,絢麗多彩,光環縈繞。這時,自己一生中的重大經歷,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飛逝而過,就像看電影一樣。多數是令人愉快的事件(佔七分之一)。

4、同那束光線融為一體,剎那間覺得自己已同宇宙合二為一。

  此外還有醒悟感、與世隔絕感、時間停止感、太陽熄滅感、被外力控制感等。

特徵介紹

大多數的瀕死體驗都有某些共同的特徵,但並非所有瀕死體驗都具有每一項特徵,某些瀕死體驗甚至不遵循任何模式。以下是“典型”瀕死體驗所共有的特徵:

1、安詳的感受——這種感覺可能包括平靜、悅納死亡、情緒及身體的舒適。 強烈、極度明亮的光芒——有時這種強烈(但不讓人感到痛苦)的光芒溢滿了整個房間。在另一些案例中,經歷瀕死體驗的人目睹了他們認為代表著天堂或上帝的光芒。
瀕死體驗或者靈魂真實存在

2、靈魂出竅(OBE)的體驗——親歷瀕死體驗的人感到自己從身體抽離出來。他能夠俯瞰到自己的身體,並常常能夠描述醫生忙碌的場面。在某些案例中,他們的靈魂衝出房間,飛向天空,有時甚至是飛向宇宙。

3、進入另一個空間或維度——他可能感到這個空間像天堂,在極個別的案例中,卻像地獄,這取決於他們的宗教信仰和體驗的特性。

4、神靈——在靈魂出竅的過程中,經歷瀕死體驗的人邂逅了“靈光”,或代表著神靈的其他徵示。他可能認為這是他已故的愛人、天使、聖人或上帝。

5、隧道——許多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都感覺到自己在一個盡頭泛著白光的隧道里。他們穿過隧道時會遇到神靈。

6、與神靈交流——在瀕死體驗的尾聲,許多人報告了各種與神靈所進行的交流。這種交流常常被描述為一個“宏亮的男聲”告訴他們大限未到,並讓他們回到自己的身體。一些人稱,自己被要求做出抉擇,是走向光芒,還是回到自己現世的肉體中去。其他一些人則感到,有一個也許來自上帝的無聲命令迫使自己回到了肉身。

7、人生回顧——這一特徵又被稱為“全景式的人生回顧”。經歷者以一種倒敘的方式觀看了自己的整個人生。這部分可能非常具體,也可能極為簡短。經歷者還可能感受到來自周遭神靈的某種審判。

8、預知死亡——在死亡來臨之際,人有某種特殊的感應,能預感到自己死亡。在極度恐懼和對生的留戀,讓人有機會出現“假”死狀態,假死過後會有一段記憶流失。同時也會帶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機會。

人們有時將瀕死體驗和靈魂出竅混為一談,但二者之間有著關鍵性的差別。靈魂出竅可能發生在瀕死體驗中,但一些人經歷靈魂出竅時的環境卻與死亡或垂死毫無關係。他們可能仍然保持著神志或心神平靜。靈魂出竅可以自然而然地發生,也可由毒品或冥想誘發。研究發現,在生命垂危時感覺很平靜、看到亮光和有靈魂出竅經歷的人可能他們在以前的每天生活中遭受著失眠的困擾。在經歷了瀕死之前和之後,他們常常在清醒狀態下有快速動眼睡眠期的症狀。

馮志穎及同事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瀕死體驗調查中,雖只獲得81例有效的調查數據,卻是當前世界瀕死體驗研究史上採集樣本最多的一次。據統計分析,這些倖存者中,半數以上的人瀕死時在對生活歷程進行回顧,近半數的人產生意識從自身分離出去的感受,覺得自身形象脫離了自己的軀體,遊離到空中。自己的身體分為兩個,一個躺在床上,那只是空殼,而另一個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氣還輕,晃晃悠悠飄在空中,感到無比舒適;約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過坑道或隧道樣空間的奇特感受,有時還伴有一些奇怪的嘈雜聲和被牽拉或被擠壓的感覺;還有約四分之一的人體驗到他們“遇見”非真實存在的人或靈魂現象,這種非真實存在的人多為過世的親人,或者是在世的熟人等,貌似同他們團聚。


瀕死體驗或者靈魂真實存在

一位唐山大地震時只有23歲的劉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傷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來。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瀕死體驗時說:我思路特別清晰,思維明顯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節如電影般一幕幕在腦海中飛馳而過,童年時與小夥伴一起嬉笑打逗,談戀愛時的歡樂,受廠裡表彰時的喜悅……我強烈的體驗到了生的幸福與快樂!她說,我將在輪椅上度過一生,但每當我回憶起當時的那種感受,我便知道,我要好好的活下去!

“我感到自己飛在天花板上,飄飄蕩蕩,有一個軀體(我的)躺在病床上。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它的脈搏和呼吸。”這是一位精神病學專家對他的同行講述的一次親歷離體體驗。“我對此確實感到特別吃驚。”

“我感到思維特別清晰,過去的某些生活場景鏡頭畫面似地一一從頭腦中迅速閃過。有小時候受獎的鏡頭,也有結婚時興奮的鏡頭,就象生活的‘全景回憶’。那時我不害怕,也不痛苦,也不思念親人,就象情感喪失了一般。”這是馮院長對唐山大地震倖存者中81例瀕死體驗的研究中,41例講述有類似的短暫經歷。

關於死亡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老人提前就知道自己要死了,他們會告訴家人自己要走了,然後就安排遺言和後事,這一點也無法讓人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