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天津很多小火车站曾见证重要历史,比如天津宁河区这个

这个故事略长,听我慢慢道来。

这个火车站在天津宁河区芦台镇,名为芦台站。现在的芦台站,看着很不起眼,甚至很破旧,更无法和高铁站相比。目前属于北京铁路局,只有一个售票厅和一个候车大厅,蓝色彩钢瓦的天桥,低矮的站台,院子坑坑洼洼了很长时间,直到去年才翻新。

天津很多小火车站曾见证重要历史,比如天津宁河区这个

翻修之前

天津很多小火车站曾见证重要历史,比如天津宁河区这个

翻修之后,院子地面是新的

但是你知道吗?这个小站是清朝设立和修建的,1887年,那是19世纪了。当时芦台、宁河不属于天津,归直隶顺天府管辖,和唐山关系密切。清朝修的车站设施,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损毁了一部分,现在的设施是在那时候的基础上翻新、加固、扩建的。从那以后,就没有大规模的改变。

那么这个小车站见证了怎样一段历史呢?它其实是中国铁路史第一条经政府批准兴建的铁路——唐胥铁路的延长线。唐胥铁路,是指由唐山开平煤矿开往胥各庄(在今河北省唐山市境)的铁路运河换装码头,是李鸿章为了解决开平矿务局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修建的。关于他的修建,一波三折。

天津很多小火车站曾见证重要历史,比如天津宁河区这个

唐胥铁路竣工合影,前排中间为李鸿章

当时,胥各庄到海边北塘扣已经有了一条运煤河(煤河),胥各庄和唐山之间因为地势高修不了运河,只能修一段铁路。但当时修铁路遭到了清朝政府的反对,说它破坏风水。李鸿章只好改用马拉火车前进。好不容易的,这段才7公里的铁路终于在1881年11月9日竣工了。实际上,修铁路的计划在1879年就提出了。

天津很多小火车站曾见证重要历史,比如天津宁河区这个

唐胥铁路所用火车“中国火箭”

天津很多小火车站曾见证重要历史,比如天津宁河区这个

另一个角度

关于芦台站,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天桥。天桥就是从大厅走到不同站台的通道,使人们不用横穿铁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施了,清朝修建的天桥,在当时是很豪华的。当年,汉沽茶淀人(20世纪20年代属于宁河)张志潭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他爸爸张佩绪常年居住在宁河县芦台镇,人称“张九爷”。家里有很多地,张家在芦台的堂号为“张凤叶堂”,包括5间厢房、马号、祠堂等,张的母亲住在那里,每年收租。有一次,张志潭之母从芦台站乘坐火车去北京,横穿铁路时扭伤了脚,便埋怨身为总长的儿子。于是,就有了芦台站的这座豪华天桥。

天津很多小火车站曾见证重要历史,比如天津宁河区这个

张志潭

天桥一直用到2001年,是木质结构的,人走在上面颤颤巍巍的,还有很大的缝,从缝里可以看到铁轨,确实比较危险。那一年,北京铁路局联合宁河县政府实施火车站改造计划,拆掉了钢铁框架、木板为主体的天桥,修建了一个新的混凝土天桥。其实有些可惜,我觉得完全可以作为文物存下来,毕竟近代史上第一条铁路诞生在芦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见证了中国政府自主修铁路的历史。目前只能从图片中看到了,老天桥应该有图片,但小编没找到。拆除的时候我6岁,隐隐约约的记得《宁河新闻》节目报道过。

现在,芦台站是津山铁路上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小站,去唐山、东北、天津、北京都十分方便,即便是河北省内的承德到邯郸的火车K7763,也会在芦台经停。同时也承担着运货的职能,时不时的有运煤车经过。与它同样大小的、位于不远处的汉沽站已经关停好几年了,不知道芦台站会不会关。我不希望它关闭,毕竟宁河区只有这一座火车站,如果关了,只能去汉沽滨海北站坐高铁啦,那就有些远了,在芦台站坐绿皮火车仍然有很大的需求。我希望他升级改造,房子修一修,设施再完备一些,然后永远保留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