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在天津宁河的飞地——芦台农场,为何以前被叫作高丽圈

在天津市宁河区的腹地,有一块属于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的飞地,面积广大,现在称为芦台农场、芦台经济开发区,以前则叫作“高丽圈”。这里为何与高丽(朝鲜)有关系呢?这要从抗日战争说起。

唐山在天津宁河的飞地——芦台农场,为何以前被叫作高丽圈

今芦台经济开发区的位置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入华北,组织傀儡汉奸组成了伪华北临时政府。在其中任职的宁河军阀齐燮元,与日寇勾结,将他在宁河县18村的佃户土地转给日本侵略者。日军则从朝鲜强行压迫4200名朝鲜劳役到芦台北部、蓟运河西岸,建立起以专门种植水稻、专供侵华日军军粮的农场。因为该场的四周由排水河、壕埝圈起来,在封闭型的农场里,从耕作种植到管理,全是“高丽人(朝鲜人)”,所以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高丽圈”,日本的标准名称是“芦台模范农村”。

“高丽圈”大致范围是蓟运河以西,宁河镇西关和大于以南、大艇村以北,一共18个村的土地,共5万多亩,都是齐燮元的佃户的土地。这十八个村是后米厂、木头窝、高坨、廉庄、西朱庄、杨拨庄、任千户、大于庄、于怀庄、花牛庄、马从庄、北涧沽、马鞍庄、官庄、辛庄、大王御史、小王御史、大艇村。

唐山在天津宁河的飞地——芦台农场,为何以前被叫作高丽圈

1942年模范农场的核心位置

日本人有长期驻扎的打算,他们强迫移民和附近农民在万余亩土地周围挖沟筑堤、修排水河、修扬水站,还配备武器。他们把这几万亩土地分成24个方块,正中设中央里,为场部所在地,并建炮楼1个,住朝鲜警备队2个连,特务30余人。其中,还有小学校1所,朝鲜教职员30余人。有600多小学生,学生都得学日语。其他23个方块建设23个里(即中国村庄),每村住50户,设村长1人,10户设1甲长,每户用贷款方式贷给耕牛、农具、种籽、肥料等。农民每月按人口配给一定数量的小米、高粱米、玉米面、豆饼等为主食。农民收获的稻子不许吃,全部归军用。如果谁吃了就犯法。

唐山在天津宁河的飞地——芦台农场,为何以前被叫作高丽圈

齐燮元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要到宁河建高丽圈、还把外国人迁到那呢?其实是日本侵略者想在开发掠夺中国农业资源,实现“以战养战”的战略。日本人早就盯上了宁河、唐山等地。早在1927年,日本华北驻屯军的特务们就开始对河北等地进行调查,出版了一本叫《冀东综览》的书,他们认为地域广大的宁河县境内,有滨海盐田、广阔的平原、丰沛的水源和铁路、运河等交通设施,还有一批像齐燮元等可以利用的失意落魄的军阀官僚,对侵略十分有利。

唐山在天津宁河的飞地——芦台农场,为何以前被叫作高丽圈

《冀东综览》

1933年《塘沽协定》签署,宁河县在内的冀东二十五县被强行划为“非武装地带”。这就为日寇占领整个华北扫清了障碍。随后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就制定《华北重要资源调查方针及要项》,提出了向华北扩张的设想。在这个文件中,日本军国主义赤裸裸地提出:“为补充战时资源的不足,考察研究所需华北资源的培植、开发、改良、增产的方策”。1936年9月,冀察当局与日本签定的“经济提携”的条款,等于出卖了华北资源的各个领域。所以说,“高丽圈”这样的“模范农村”的建立,是必然的。

高丽圈农场自1938年建成,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存在了整整八年。这八年,高丽圈为日本人生产出数亿斤“军谷”,喂养了日寇在中国大地肆虐的侵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高丽圈这个毒瘤终于被切除了。1945年10月,深秋的一天,高丽圈的“高丽人”都到木头窝村的临河码头集合,在八路军指战员的护送下用船渡河,从大沙窝沿芦丰路去芦台火车站,相继被遣返回国了。

此后,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高丽圈基本处于荒芜状态,长满了野草,所以成为打击敌人、供区小队躲避的地方。1951年,高丽圈移交国家农业部管辖,更名为“国营芦台农场”,此后又经过权属、名称的变革,不过最后又以“芦台农场”的名称沿用至今。

唐山在天津宁河的飞地——芦台农场,为何以前被叫作高丽圈

国营芦台农场

唐山在天津宁河的飞地——芦台农场,为何以前被叫作高丽圈

路南区的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