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肩袖损伤的康复治疗

肩袖损伤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常见的发病部位之一,肩袖撕裂在60 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25%以上。90%的肩袖损伤为慢性损伤,多因肩关节肌肉力量薄弱引起。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脑卒中肩袖损伤的患者也逐渐增加。而另外10%为急性损伤,多为运动损伤。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不同患者,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在肩袖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明确诊断后应用,能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局封治疗是把局麻药和类固醇药物的混合液注射于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关节腔注射激素能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疗效可持续近3 个月,在此期间能有效地改善肩关节功能。也有在超声波定位下行局封治疗,更准确将药物注射入炎症或损伤部位。

肩袖损伤的康复治疗

在肩袖损伤康复中,手法及运动训练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康复治疗手法及运动训练包括主被动关节活动、关节牵伸挤压、肌力、耐力和肌肉协调训练等。

Escamilla RF等在2014 年的一篇论著中,将肩袖损伤后康复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急性期、中间期、力量训练期和回归期。每期皆有目标、任务以及进阶要求,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规范的治疗流程,对于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急性期

主要目标为减轻疼痛和减轻炎症,改善姿势,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内容主要包括:

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肩关节的屈曲;在肩关节外展45°时,肩关节的内外旋,并逐渐增加到外展90°时的肩关节内外旋;水平面上的外展内收;钟摆训练。

力量训练:有节律的肩关节内外旋、屈伸、外展等肌力训练,如有疼痛,可以以等长训练为主;肩胛骨的回缩,下压,前伸训练,胸小肌的训练等,同时要纠正姿势(对于一些习惯性姿势难以纠正的,可给予矫形衣辅助),并且避免患肢举过头的动作。

该阶段可以配合各种物理因子治疗如:冰敷(急性期过后改热敷)、超声波、微波、激光、电刺激和直流电离子导入等能更好帮助完成该阶段目标。待疼痛减轻,肩关节稳定性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正常,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康复治疗。

中间期

此期目标为肩关节全范围活动时无疼痛,肌力达到平衡,并且继续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并可增加前臂活动。主要包括:

维持被动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外旋90°外展,内旋90°外展,中立位外展内收90°,滑轮训练等)训练。

关节松动术:继续在肩关节最紧的部分使用,从最初的自我牵伸开始,向下向前向后组合滑动)。

力量训练:从部分活动范围过渡到全范围肩部活动,强调肩袖肌群和肩胛骨肌群(菱形肌、斜方肌等),比如空罐训练,侧卧时外旋训练,肩部全范围的外展,俯卧位水平外展,俯卧位伸展,俯卧位划船姿,俯卧位水平外展同时外旋。主要训练肱二、三头肌及下斜方肌肌力。此期允许部分功能性活动,可以短时间患肢过头活动,但不能负重。

力量训练期

改善肌力及肌耐力为此期主要任务,并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保持正确的姿势,同时逐渐增加功能活动的等级。主要包括:

力量训练:轨道下内旋和外旋,小型哑铃在关节各轴向活动训练,同时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若能在肩关节全关节活动范围无痛活动,并且力量测试符合要求,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肩袖损伤已经达到临床痊愈。

回归期

主要为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回归性训练,该期目标以回归发病前生活及运动活动为主要任务,逐渐增加运动训练,如投掷,打网球,打高尔夫球。肩关节各轴向的自我牵伸及力量训练。强度大约为每周3次。

在肩袖损伤治疗中,小剂量(0.2W/cm2左右)超声波能通过机械效应改变组织细胞的体积,减轻肿胀,改变膜的通透性,促进代谢物质的交换,改变细胞的功能,提高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中小剂量微波能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放松肌肉,改善血循环,加速镇痛物质释放,从而产生镇痛效果。微波优点在于方便、无创、简单和镇痛效果明显,除有金属植入物,心律不齐,严重心脏病,肿瘤等禁忌证外无明显不良反应。

体外冲击波既往用于肾结石治疗。而近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骨不连、网球肘等伤病,其中也包括肩袖损伤。治疗仪发出能量震波,可以穿过体液和组织到达病灶,在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媒介不同,其在不同组织的界面会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体外冲击波具有无创和镇痛效果显著的特点,对钙化性肩袖损伤效果尤其明显。

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是一项较新的治疗技术,因其材质上具有伸缩性,可促进皮肤下的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水肿,协助三角肌收缩,放松肩袖肌,保护软组织,缓解疼痛,促进损伤恢复,并可在康复期增加关节活动度,加强目标肌的肌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康复训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