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哪个时间段血压最高,怎样注意降压、控压?

潘欣冉

受体内激素和生物钟的控制,我们的血压在一天内会呈显出“两峰一谷”的规律:


  • 清晨6:00~10:00,血压明显上升,出现第一个高峰,然后下降;

  • 下午17:00~18:00,血压从再次上升至第二个高峰,然后下降;

  • 晚上2:00~3:00,血压降至最低,呈现一个明显的低谷。

在这两个血压高峰中,以清晨血压的警示意义最大。正常人清晨时的高压和低压会比睡眠时增加10%~20%。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平时血压控制不佳、药物经过24小时消耗后致清晨血药浓度过低等都会增加清晨血压的升高幅度。


清晨:高血压患者死亡事件的高峰期

我国约6成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控制。长期清晨高血压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等带来严重损害。总的来看,清晨高血压:

  • 能引起心肌肥厚、心肌氧耗量增加,是心血管事件高发的首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约有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时段;
  • 是脑卒中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
  • 会导致血管结构病变或功能改变,诱发无症状的动脉硬化症、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数据显示清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风险增加5倍;
  • 会加重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损伤,引起蛋白尿等。

如何降低清晨高血压?

1.调整用药

切记!不要自行更改服药时间!以免夜间出现低血压。

2.起床不要太猛

起床过猛,肌肉骤然收缩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建议睡醒来时,先在床上躺2分钟,之后坐立2分钟,再坐到床边大约1分钟,最后再站起来活动。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起床后活动不宜过于强烈,应从小量逐渐过渡到日常的工作生活。

3.晨起适量喝些水稀释血液

体内的水分经过一夜的消耗蒸发,血液会变得比较黏稠,容易形成血栓。早上起床后,可以喝一大杯的温开水,能比较快的稀释黏稠的血液,大大减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概率。

4.解决便秘问题或延迟排便时间,避免解便太用力

用力排便,会增大腹压,血压升高较快,如果同时有清晨高血压,则两者一叠加会使血压急剧飙升,脑内小动脉可能会因为过度用力而破裂出血。

如果您患有便秘,排便不通畅时,不要过度用力或是屏气,可推迟排便时间或先使用大便软化剂。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长时间便秘,建议去看医生。

5.避免晨炼

6.生活习惯要持续改善

二个注意:(1)注意保持充足睡眠,研究发现,重度失眠患者及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患者,清晨血压更容易升高,控制好这些疾病有助于降低清晨血压。(2)注意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激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提升心律升高血压。

三个坚持:坚持规律服药、坚持测量血压、坚持定期随诊。

四个限制:限制烟酒、限制运动强度、限制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每天、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一个人的血压在昼夜之间是有波动的,通常会有两个高峰和一个谷底,所以有人形象的称之为“勺型血压”。这种血压波动的特点是,在早上的8-9点钟左右和下午的5-6点钟左右出现两个血压高峰,凌晨2-3点左右出现一个血糖低谷,夜间最低血压与日间最高血压相比降低约10-20%之间,也就是10-20毫米汞柱之间。

很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也会呈现这种“双峰一谷”的规律,但是血压波动的幅度会大大超过20毫米汞柱。这就是造成高血压患者在凌晨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而上午容易发生脑中风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异常升高之外,还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大的问题,这都与这些患者血管弹性感受器功能受损,调节血压能力下降有关。


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专家都建议高血压患者能够选择长效的降压药,来管理自己一天的血压。也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在7点左右服用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的降压方案。这些长效降压药通常的作用时间会持续24小时以上,可以有效防止白天血压过高过快的升高,有不至于使夜间的血压降得过低,从而使得每天的血压波动不至于太大。

当然了,有“勺型血压”,就有“非勺型血压”。特别是一些有特殊基础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如肾病高血压患者身上“非勺型血压”就较为多见,他们的夜间血压有时候比日间血压还要高。这就需要调整降压药的品种、剂型和服用时间,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这些患者的血压。

因此,对于我们普通高血压患者来讲,多量量血压,多于医生沟通自己血压波动的情况;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要人云亦云,才是对抗高血压的最佳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