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作者 : 陶鹏

神秘鄂西,山大林密,沟壑纵深,溶洞交汇,自古就是传奇绝美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此地常有土匪出没,他们不但数量众多、装备精良,而且还训练有素,故常常抢劫当地大户和过往客商。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财主们纷纷投入巨资或在庄园里修建碉楼、或在半山之中修建兵洞、或在高山之巅筑起石城。依靠这些防御体系,在以大刀、长矛和火枪为主要兵器的不发达年代里,人们亦能求得一时的相安无事。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除了以上三种自卫设施外,卡门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防御工事。它的修建权和管理权都归为官方,其军事用途远远大于防范盗匪等一般功能。通常情况下,修建卡门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周围四下都是悬崖绝壁,卡门所在地正好是唯一的必经之路。此外,城墙要高大坚固,易守难攻,确保能起到“大门一关,人鬼皆愁”的防御奇效。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利川还保留着数十座雄壮沧桑的卡门,最有名的分布在谋道支罗、龙水和船头寨一带。明嘉靖年间的黄中父子,正是凭借七十二道关卡和船头寨天堑,才得以抗衡明廷,并独立为国十三年。

在利川与恩施交界的石板岭,高耸着一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重要卡门。清嘉庆初年,川鄂一带的白莲教趁机起事,为了防止教徒滋扰,当局决定修建这道利东屏障。由于石板岭卡门高大坚固,又适宜观景。站在卡顶,恩施的山水民居尽收眼底,此刻,便有了山高人为峰的豪迈之感。施南知府王庭桢曾称赞它“既资捍卫,又壮观瞻”,并视其为“利川要隘”。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这道连接利恩两县的关卡不但守护了百年安宁,此地还打响了解放利川的第一枪。1949年11月13日,人民解放军湖北军区独立二师八团八营西进利川,一路势如破竹。正准备乘胜追击之时,却在石板岭卡门遭到了敌军的顽强阻击。守军居高临下,利用强大的火力阻止了解放军的进攻。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我军指挥员决定改变策略。当晚,担任主攻任务的九连派出一班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由车坝沿小溪经杨泗岩插入敌后。由于隐蔽得当,敌人丝毫未能察觉,遂形成了对石板岭卡门的上下合围之势。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11月14日清晨,两支部队对处于中间的敌军联合夹击,敌全线崩溃。人民解放军一路向西,当日黄昏便轻取利川城。从此,利川人民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沿卡门下行几米,再右拐数步,便是让人闻之胆寒的万人洞。此洞不大,洞名亦很夸张,但却有着一段真实的血泪史。一百多年前,华夏大地正处于社会动荡,盗匪猖獗的混乱时期,鄂西地区更是难有片刻的安宁。

有一次,抢匪来袭,石板岭附近几十位村民便带上钱财躲进该洞避祸。由于不清楚洞内情况,强人不敢贸然进洞搜索。没想到他们竟然恶向胆边生,先用石头封住洞口,再燃起辣椒往里扔。几十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毒害,后来,他们的身躯化为累累白骨。2017年,一位媒体朋友和几位驴友曾深入此洞,并亲眼看到过人骨。面对这些屈死的冤魂,大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此外,石板岭还见证了中国道路的发展史。经过卡门的石板路曾是利川境内最好的官道,这些宽度达到两米的石板路宽敞平整,虽经几百年风雨浸蚀,仍然掩盖不住它曾经的繁华。那些年,驮着重物的骡马步履艰难地走过、挑着盐巴和山货的脚夫气喘吁吁地走过、骑着高头大马的武将耀武扬威地走过、坐着八台大轿的文官春风得意地走过……青山依旧,时代更迭,而今,这些青石只能寂寥地与荒草为伴。

湖北利川:这座修建于清朝的卡门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

2003年以前,石板岭是三一八国道的重要接点,岭巅下屯堡的盘山公路成为集惊险和壮观于一身的空中天路。

后来,附近有了朝东岩隧道,三一八国道便更改了线路;再后来,又有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石板岭和很多地方一样,无可避免地成为穿梭时空的过客,成为寻找记忆的时代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