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馬斯克這十年

導讀:2010年的6月發生了兩個大事件,一個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初代版本的獵鷹9號火箭,另一個是特斯拉上市。


一晃十年過去了,在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如果我們回顧時間軸,不難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馬斯克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多,但在宣傳上,他個人遠比公司要活躍。


十年前,提到馬斯克這個名字,人們或許知道他被PayPal炒了魷魚。至於那款早在2008年就造出來的電動跑車,縱使有著令汽車迷驚歎不已的加速性能,它仍然是一款小眾產品,並沒有成為公眾的焦點。


此外,SpaceX和特斯拉在2008年幾乎面臨破產的結局,所以,當時就愛口出狂言(有些人則覺得是“屁話”)的馬斯克並沒有因此受到像現在這樣的關注度也實屬正常。


原因很簡單,當時的他還是個小角色,給公司帶來的風險也小得多。


特斯拉只有一款Roadster敞篷車產品;SpaceX尚未與NASA簽署商業協議;試圖創造商業化腦-機接口的Neuralink根本不存在;隧道挖掘公司的創建也是幾年後的事情。


但隨著獵鷹9號成功發射,特斯拉開始在位於加州菲蒙市的NUMMI工廠造車,與馬斯克有關的活動多了起來,也快了起來。


有些發展在預料之中。如SpaceX和特斯拉創造了新商機,推出的新產品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這意味著馬斯克的話有了新的分量,獲得了更多媒體的報道。


這也意味著馬斯克自己得更頻繁地“動起來”——特斯拉不做廣告,因此想要推廣這個品牌,他就不得不充當名人,或許能帶來明星效應。


SpaceX


獵鷹9號首次發射後,SpaceX的Dragon宇宙飛船成為NASA向空間站運送物資的主要載具,2012年5月,它成為首個停靠國際空間站的私營公司產品。


2014年,NASA加深了與SpaceX的關係,與其簽訂了開發載人Crew Dragon太空艙合同。到2015年4月,SpaceX已經向空間站執行了七次飛行任務。


那年的12月是個轉折點。


SpaceX公司發射了一枚火箭,然後這枚火箭又成功地降落了回來。


在此之前,對於馬斯克提出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的想法,不少人持懷疑態度。就算是在看到其可行後,一些人仍覺得合理的成本削減措施是個問題,畢竟,整修火箭同樣很貴。


但隨著SpaceX定期測試回收火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了。


整整兩年後,SpaceX發射並著陸了其首枚重複使用過的火箭;2018年,SpaceX發射了第一架重型獵鷹火箭,並將馬斯克的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軌道。


當然,火箭發射過程並不完全都是順利的。2015年6月,一架獵鷹9號火箭發射後幾分鐘就發生了爆炸,原因是火箭上面液氧艙的一個撐杆失靈。


接下來那年9月,第二枚火箭在加油時爆炸,蓄意破壞被認為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但這次爆炸最終歸咎於氦氣罐、碳纖維複合材料和固體氧的問題。


正是由於這兩起爆炸事件,SpaceX推遲了其他發射計劃。2017年發生了第三次爆炸,但這一次涉及的只是試驗檯上的一個發動機。


第四次爆炸發生在2019年4月,當時SpaceX為搭載人類設計的Crew Dragon測試版四分五裂。


對於SpaceX,馬斯克提出了創建火星定居點的計劃。2016年9月的一次長達一小時的演講中,他介紹了由宇宙飛船和火箭組成的星際運輸系統,稱會動用全部資源用於火星任務。


聽聽就好,這在短時間內實現不了。


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隨著SpaceX的崛起,太空市場變得越來越擁擠。亞馬遜、維珍的領導同樣在推進各自的太空項目。


不過,《華爾街日報》獲得的2015年以來的財政文件顯示,SpaceX曾計劃發射40多次,可實際上只完成了其中的20次。


今年,SpaceX計劃中的發射任務有52次——每週一次——實際上,只實現了12次,年底前還有兩次。


SpaceX總裁格溫·肖特韋爾(Gwynne Shotwell)稱,2017年和2018年,將衛星送入地球靜止軌道的商業市場“非常疲軟”。而商業衛星市場的放緩意味著發射它們所需的火箭數量減少。


這麼來看,SpaceX不得不重新調整其計劃了。但由於SpaceX是一傢俬人公司,不必將其計劃公諸於世,我們能給出的也只是一些猜測。


馬斯克這十年

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將成為首位乘坐SpaceX未來飛船繞月的私人客戶


涉足太空旅遊是一種辦法。


2018年,馬斯克宣佈,日本最大在線服裝零售商Zozotown的創始人前澤友作成為首位“買票”繞月旅行的私人乘客,他將乘坐改名為“Starship”的SpaceX未來飛船完成這趟太空旅程。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億萬富翁5月在推特上發帖稱自己破產了。他還一本正經地回覆那些調侃自己的粉絲們,說:“是的,我沒錢了,我花得太快了”。


不過,軟銀旗下的雅虎日本已經以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Zozo。所以,前澤友作的太空旅程還有希望。


太空旅遊並不是SpaceX公司唯一的賺錢途徑,它正通過其Starlink項目進軍電信領域。


該項目計劃在近地軌道上部署至少1.2萬顆衛星,後來又要求增加3萬顆衛星。目前,SpaceX發射了60顆衛星,其中一些已經失敗,11月的時候又發射了60顆。


該公司稱,最早可以在2020年開始提供寬帶服務。對此,天文學家表示質疑。


而對普通人來說,這話也是聽聽就好。畢竟,馬斯克早在2011年就說三年內把人送上太空,三個三年期都快過去了,依舊沒信兒。


至於Starlink是否是火箭業務不景氣情況下的救命稻草,這很難說。很難弄清楚一傢俬人貿易公司的財務狀況到底怎樣,說不定人家根本沒有危機感。


無論如何,馬斯克已經通過Starlink系統發送了推文,“哇,成功了!!”他寫道。如果Starlink獲得成功,那麼未來十年將是SpaceX的新時代——主打的會是消費業務。


特斯拉


特斯拉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是在2010年6月,籌集到2.261億美元資金。2008年的破產危機、只有一款車型,再加上公司從未盈利,這筆錢對它來說來得正是時候。


這一切在過去的十年裡都發生了變化,由於它成為了上市公司,追蹤其發展(或痛點)也比SpaceX要容易得多。


無論是好是壞,這十年是特斯拉在加州菲蒙市工廠的十年,每一輛特斯拉汽車都產自這個地方。


沒有這家工廠,特斯拉開始交付Model S(2012年11月)、Model X(2015年9月)或Model 3(2017年7月)的時間很有可能要再往後推。


為什麼要用“再”這個字?售價57400美元至77400美元之間的Model S本應在2010年投產;起步價132000美元的Model X本應在2014年開始生產;基本款售價35000萬美元、面向大眾市場的Model 3也早在2016年3月就揭開面紗。


由此可見,交付延遲已經成為特斯拉的常態,同時引發了人們對其工廠製造水平的擔憂。2015年,該工廠總共交付的汽車數量不到51000輛。


部分原因是由於馬斯克對自動化的追求,想實現用機器造機器的場景。可惜,在這件事上,他想的過於簡單了,計劃沒能順利進行。


2018年,馬斯克承認公司過於依賴機器人來製造Model 3,稱這是該車型在2017年7月推出前出現生產延遲的原因。(另有報道說是電池生產上出現了問題,不得不進行人工操作)


即使在Model 3投產後,也存在瓶頸。工廠已經人滿為患,所以,馬斯克在2018年搭了個巨型帳篷,帳篷裡面變成了另一條裝配線。這就是我們後來聽到的“生產地獄”。


特斯拉工廠也是員工抱怨工作條件最多的地方。


據英國一家媒體報道,從2014年到2017年,救護車曾因有人昏厥、頭疼、癲癇、呼吸異常和胸痛等原因被派往該工廠100多次,另有數百人遇到受傷和其他醫療問題。


2017年的另一份報告顯示,特斯拉員工的受傷率是行業平均受傷率的兩倍。在帳篷裡工作的工人則表示,為了實現生產目標,他們被迫“採取非正規流程的手段”。


工人階層要是發生動亂會怎麼樣?可能會出現工會組織,特斯拉可不想此種情況發生。


特斯拉員工何塞·莫蘭(Jose Moran)於2017年發表文章,詳細地抱怨了工作條件,認為特斯拉應該成立工會。


起初,馬斯克聲稱莫蘭是美國汽車、航空航天和農業機械工人聯合會(UAW)的僱員,而不是特斯拉的人。“為什麼要交會費而放棄股票期權?什麼都換不來。”他在推特上寫道。


後來,美國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NLRB)介入,審查了馬斯克的推文及其他證據。2019年9月,特斯拉和馬斯克被認定為違反勞動法。


加州菲蒙市工廠之外,馬斯克的製造雄心已催生出幾家新工廠。


尚未完工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 1於2016年7月在內華達州開始運作,當時完成了14%的工程建設;2016年8月收購SolarCity後,特斯拉獲得後來被稱為Gigafactory 2的設施;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電池工廠破土動工;第四個超級電池工廠計劃在德國柏林建造。


同樣,超級電池工廠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2018年,Business Insider報道稱,工廠的電池報廢(或返工)率達到40%,洩漏情報的責任人是裝配線上的一名工人,名叫馬丁·特里普(Martin Tripp)。馬斯克在給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稱,這個人參與了“大規模的破壞性活動”。


特斯拉前保安部經理肖恩·古斯羅(Sean Gouthro)在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舉報人報告中稱,特斯拉尋找洩密者的過程中使用了不道德的手段。


特瑞普和特斯拉之間的訴訟還在進行中。而對於古斯羅,特斯拉堅持認為公司是因其工作表現不佳而讓他走人的。


馬斯克這十年

馬斯克參加2019超級高鐵座艙設計競賽


再來看看2號電池工廠的情況。紐約州在這家工廠上花費了9.586億美元,但將其減記至約7500萬美元。這座工廠的一些工人表示,他們發現工作環境很惡劣。


從SolarCity收購的設施不僅僅是一家工廠,也帶來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當時,SolarCity是住宅能源領域最大的參與者。


可是,收購帶來了新麻煩。股東指控SolarCity在被收購前就面臨破產,而“相互衝突的受託人”通過談判抬高了SolarCity股票的價格。相關訴訟還在繼續。


特斯拉和馬斯克否認了這些說法。


值得一提的是,SolarCity的創始人是馬斯克的堂兄弟林登·賴夫(Lyndon Rive)和彼得·賴夫(Peter Rive)。收購SolarCity時,馬斯克是這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同時也是SolarCity的最大股東。


如今,SolarCity已被Sunrun和Vivint Solar超越。馬斯克在一份證詞中表示,這可能是因為特斯拉的大部分資源都被Model 3的生產佔用。另外,松下提供的電池數量是一個“根本性的限制”。


另一種可能是,用戶已經厭倦了等待。不論真實的情況是哪個,馬斯克從收購之初就宣傳的太陽能屋頂至今也沒能真正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


但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裡,能源儲存和太陽能電池板可能會成為特斯拉的主打業務。該公司已在澳大利亞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存儲設施,以支持國家電網,很快,它可能就會在本土加州建造更大規模的電力存儲站。


要知道,在加州,幾家能源公司一直在減少電力供應以避免野火的發生,這使得停電情況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消失,這對於周圍居民來說是個煩心事。


因此,特斯拉推出一種新的工業電池存儲包。這可能為特斯拉的消費者能源業務提供了機會。


有時,來自特斯拉的壓力似乎要壓倒馬斯克。這就不得不提2018年8月7日的一條推文。那天,馬斯克寫下了“我正在考慮以420美元的價格將特斯拉私有化,資金已有保障”的文字。


8月24日,馬斯克放棄了這個計劃。但由此引起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一個月後,SEC以“資金已到位”的推文為由對馬斯克提起訴訟,“事實上,馬斯克甚至沒有與任何潛在資金來源方討論(更不用說確認)包括價格在內的關鍵交易條款。”檢方在起訴書中寫道。


兩天後,這起訴訟達成和解:馬斯克將辭去特斯拉董事長一職,他和特斯拉各支付2000萬美元罰款。


對特斯拉來說,2018年也有好的事情發生。該公司最後兩個季度首次實現了連續盈利。而到了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制造並交付了公司史上最多的汽車,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再次實現盈利。


有一個始終如一的主題,那就是懷疑論者說,特斯拉的電動車業務不具可持續性。實際怎麼樣?它沒有倒下。


未來十年,還有緊湊型SUV Model Y、Cybertruck和新款Roadster問世,特斯拉大有機會證明反對者是錯的。就算還得經歷另一場生產地獄,過程雖然痛苦,但想必它能再次挺過去。


其他業務


十年裡,馬斯克創建了兩個專注於新領域的公司——負責腦-機接口的Neuralink和隧道掘進的The Boring Company。


這兩家公司似乎很少受到馬斯克的日常關注。用馬斯克在推特上給出的解釋是,他95%的時間已被特斯拉和SpaceX佔據。


儘管如此,這兩家公司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值得一提的,因為它們似乎擴展了馬斯克受科幻小說影響的世界觀。


大約十年前,首次有臨床報告稱,有人使用腦機接口在屏幕上移動光標。2016年,Neuralink成立。第二年,馬斯克透露了更多關於該公司野心的細節:為殘疾人士提供一種操作電腦的替代方案、允許心靈感應交流、將人類思想移植到人工智能系統中。


馬斯克的夢想通常很大。


直到2019年,我們才得到更多關於神經鏈接技術設計的細節,其實是要將靈活的線程嵌入大腦。馬斯克稱,通過這種技術,實現了猴子“用大腦控制電腦”的行為。


該公司仍處於早期階段,從最初的研究到上市銷售,生物技術通常需要超過十年的時間,其間會有大量研究幫助確定技術的特性。


相比較來看,The Boring Company發展得更快,可能是因為它不需要動腦手術。


再引用馬斯克2017年1月的一條推文,他說洛杉磯的交通“快把我逼瘋了”,並由此想出了新點子。


想到了就去做。這回,馬斯克沒有在推特上亂說話。一年多後,這家隧道掘進公司舉行了一場派對,首次展示了它的測試隧道。


馬斯克這十年

The Boring Company推出過售價500美元的火焰噴射器,但為了交付方便,起了個Not-A-Flamethrower,也就是“不是噴火槍”的名字


同一時期,該公司還有其他三個潛在項目正在進行中:一個涉及洛杉磯的道奇體育館,一個在芝加哥,還有一個在華盛頓特區。(在一群居民和社區團體提起訴訟後,洛杉磯西側一條可能的隧道項目被取消)


意外再次發生。2019年,芝加哥換了新市長,The Boring Company的項目也被擱置下來,幸好拉斯維加斯挺身而出。


在這個對唐吉訶德式的交通項目並不陌生的地方,拉斯維加斯會議和遊客管理局與其簽訂了一份價值4860萬美元的合同,要建造一個“能移動人的機器”。該項目於2019年11月破土動工,預計2021年CES之前可以完工。


馬斯克


關注馬斯克的推特賬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你不知道哪些消息是真的,哪些是在開玩笑。不過,在這個十年裡,他確實給出了一些珍貴見解,讓人們知道了OpenAI和Hyperloop。


馬斯克的超級高鐵概念於2012年首次對外公佈,基本計劃是要讓超級高鐵以超過每小時1000公里的速度將人們從舊金山運送到洛杉磯。


他在SpaceX總部外建了一條大約1.6公里長的測試跑道。2015年開始,他在這裡舉行學生參與的座艙設計競賽。後來增加了曲線測試軌道,可以說這項競賽更像是編程馬拉松,或者說是尋找工程人才的招聘會。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說沒有計劃打造自己設計的產品。但這並沒有阻止其他人創建Hyperloop公司。


2019年12月,俄亥俄州東北部地區協調機構(NOACA)和超級高鐵交通技術公司(HTT)甚至發佈了一項可行性研究,分析了從匹茲堡經克利夫蘭到芝加哥的超級高鐵路線。


人工智能領域也有亟待解決的問題。


儘管許多AI專家認為這種技術會在人類的可控範圍內,但馬斯克警告說:“我們在召喚魔鬼。”這是他在2014年說過的話,到了2018年,他仍然對此感到焦慮。


不用想也知道,馬斯克是OpenAI——一家以建立友好人工智能為目標的非營利組織的創始人之一。2018年2月,馬斯克辭去了他在這裡的職務,因為他覺得特斯拉制造自動駕駛汽車的嘗試與OpenAI的工作之間可能存在一些衝突。


最後要說的是一個不怎麼有趣的消息。馬斯克在2019年12月因誹謗罪受審,提起訴訟的是弗農·昂斯沃斯(Vernon Unsworth),他幫助營救了一個被困在泰國洞穴中的足球隊和他們的教練。


馬斯克曾試圖通過建造一艘“迷你潛艇”來協助救援,認為它可以把孩子們從山洞裡送出來。昂斯沃斯卻說這是一種“公關噱頭”,“絕對沒有成功的機會”。馬斯克隨後在推特上稱他是“戀童癖”。


馬斯克為此道歉並刪除了相關推文,但昂斯沃斯覺得自己名譽受損。在洛杉磯為期一週的審訊中,雙方陳述了自己的情況。


馬斯克勝訴。那個週末,他開著Cybertruck原型車帶女友(流行歌手Grimes)去了知名餐廳Nobu慶祝。


馬斯克這十年


想說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感覺說不完。這從側面反映出馬斯克身上發生的事情是如此之多,更重要的是,從2015年開始,發生的事情又是如此之快。


The Verge的一位編輯表示,她經常從朋友、家人、鄰居和同事那裡聽到的關於馬斯克的問題是:“他挺有名,但這傢伙是認真的嗎?”


認不認真不知道,但我們確實看到了電動車、火箭、隧道,甚至是火焰噴射器產品。非要說的話,馬斯克給自己制定的產品時間表幾乎都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因此並不都能在現實中奏效。


作為一種新的成名形式,社交媒體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裡的崛起似乎很適合馬斯克。


他嚴重依賴油管用戶,也像他之前的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一樣,出現在不少受歡迎的跨界活動上。他的忠實粉絲數量不亞於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和遊戲主播PewDiePie。


和大多數有影響力的人一樣,他把社交媒體和自己的名氣看成是有價值的營銷形式。拿特斯拉來說,很多人開始自發組織活動,公司根本不用支付任何廣告費。


但馬斯克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不僅僅是CEO,他還是一個能對社會產生影響的人。


另外,除了馬斯克,還有多少大公司的CEO會在推特上發佈關於動畫片瑞克和莫蒂的消息,或者與隨機的留言讀者互動?


借用說唱大佬JAY-Z的一句話:馬斯克不只是一個生意人,他是個能創造生意的人。


不管你喜不喜歡,未來十年,馬斯克不太可能變得低調起來。所以,只要推特還在,你就能刷出他的消息——他在那裡出現的次數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文章&圖片來源:The Verge,作者:Elizabeth Lopatto、Alex Castr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