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文韬武略的清太宗皇太极,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特纯奶人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英明汗努尔哈赤兵败宁远,真是出乎意料之外,而且是败在明朝宁前道袁祟焕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手中,而且他从来没有打过仗,而汗努尔哈赤从25岁时依靠十三副铠甲起家,披坚执锐,攻城掠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来没有打过大的败仗。不料,英明汗努尔哈赤却败在这么个小人物的手下。



不在于一次战役的失败,而在于努尔哈赤没有从失败的懊丧情绪中摆脱出来,反而越陷越深。努尔哈赤感到羞愧难当,深自懊悔寝食俱废,终至忧伤成疾,并导致痈疽突发。努尔哈赤感到体力不支,预感不妙。

遂于六月ニ十四日,谕令诸子互相团结,勤理国政。七月ニ十三日,努尔哈赤病情加剧不得不到清河汤泉疗养。八月一日到达清河,急派侄儿二贝勒阿敏杀牛烧纸,祭拜堂子,求取天神和祖宗的护佑。八月七日,努尔哈赤感到身体不好,急欲还京,便乘船由太子河顺流而下,返回沈阳。同时,急召大妃来见,大妃如期而至。八月十ー日,当走到沈阳以东20千米的叆鸡堡时,背疽突发死去,终年68岁。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十卷记道:

(七月)癸已(ニ十三日),上不豫,幸清河坐汤。入月庚子朔,丙午(初七日),上大渐,欲还京,乘舟顺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来迎,入浑河,大妃至。溯流至叆鸡堡,距沈阳城四十里。庚成(十ー日),未刻,上崩。在位凡十ー年,年六十有八。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诚,临崩不复言及。



努尔哈赤是正常病逝的。临死前,惟有大妃阿巴亥在他的身边。“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诚,临崩不复言及。”显然,由于“平日皆预定告诚”,死前关于接班人间题,没有留下任何遗嘱。这就给后继者留下了一个难题:由谁来接班呢?

努尔哈赤仅儿子就有16人,另有几位卓尔不群的侄儿,还有几位出类拔萃的孙子。可以继位的第一层次人选是儿子辈,第二层次人选是侄儿辈,第三层次人选是孙子辈。

如果第一层次人选选中,那么,第二、第三层次人选就自然淘汰。但是,因第第三层次入选具有实力,所以就具有了发言权。他们的人心向背是起很重要作用的因素,不可等闲视之。综合分析,竟争储位的当时具有四股力量,或叫四派。

第一股力量是代善派。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他的兄长禇英被处死之后,他便居长了。他随其父转战南北,因其战功卓著,赐号英巴图鲁。后封为最高级的和硕贝勒,也称大贝勒。

凡重大战役,如萨尔浒之战、伐乌拉之战、灭叶赫之战、攻蒙古之战、辽沈之战等,他都成为努尔哈赤的左右手。他是一位富于谋略、勇于战事的域将,深得努尔哈赤的赏识。



第二股力量是皇太极派。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是四大贝勒中的四贝勒。满语贝勒可译为王。因此历史记载,也称四大贝勒为四大王,即大王、二王、三王、四王。皇太极是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爱妃叶赫纳喇氏惟一的儿子。

第三股力量是阿济格派。这一派主要是17岁的阿济格、15岁的多尔衮和13岁的多铎三贝勒兄弟。他们的母亲是大妃阿巴亥。

第四股力量是莽古尔泰派。莽古尔泰是继妃富察氏之子,是谓三大贝,也是正蓝旗旗主贝軌。富察氏因罪被贬。莽古尔泰为讨取努尔哈赤的欢心,竟然手刃其亲生母亲。从此,在世人面前败坏了自己的形象。弑母之人,何得为君?而他的弟弟德格类也因此受到牵连。这一派在诸王的心目中早就失去争夺汗位的资格了

这四股力量最终要看代善派的态度。代善地位宠隆,一言九鼎,决定乾坤。形势严峻,情况危急,人心惶惶,人言汹汹。在这个关键时刻,代善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他从满族的民族利益出发,为后金国的国家前途着想,以安邦定国重臣的身份,不负先父重托,当机立断地决定由皇太极继承大统,荣登汗位。



在决定皇太极登极的过程中,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廉起了很大作用。

在努尔哈赤病逝后,此二入经过商议,决定向其父代善提出建议。他们直言不讳地告白:“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么重大的事,应该尽快作出决定。现在皇太极贝勒无论才能和德行都是举世无双的,深得人心,大家都从心里信服他。他应该立刻继承汗位。”

代善听后非常高兴,当即爽快地答道:“我也想到这儿了,你们说的话,正合我的心意。”双方拍即合,然后由代善主持,三人共同起草了一份劝进书。

第二天,他们向皇太极呈上劝进书。不料,皇太极坚决拒绝。他说:

“先汗没有让我当继承人的遗命,况且诸位兄长都健在,我哪里敢于越过诸位兄长而得罪上天呢!我如果继承了汗位,倘若对上不能尊敬兄长,对下不能爱护弟辈,国家得不到治理,人民得不到安生,赏罚得不到实行,这个重任确实太难承受了。”

皇太极说罢,又再三坚辞。这也许是皇太极的真实表白,也许是在诸位兄弟面前故意作秀。不管怎样,此举却博得了诸位兄弟的真正好感。拒之愈坚,劝之愈诚。诸位贝勒贝子也坚决地说:“国家怎么能没有君主呢?大家已经共同做出了决议,请你不要固执地推辞吧!”

皇太极仍然坚决拒绝,从卯时(早5-7时)直到申时(午后3-5时)。最后,皇太极不得已终于勉强答应了,才“勉为其难”接受汗位。

就这样皇太极被尊为天聪汗,后来改国号为“清”也就是后来的“清太宗”。


申报七十七载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的儿子们的情况。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一共有16位后妃,十六个儿子。

努尔哈赤的儿子们

皇长子褚英,元妃佟佳氏所生。1580年~1615年。1613年,褚英以嫡长子身份,凭借多年战功,成为了努尔哈赤很看好的汗位继承人。但诸瑛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再加之因有战功而处处高人一等,被告发后还不知悔改,辱骂努尔哈赤,自此彻底激怒努尔哈赤,便幽禁于高墙之中,两年后被努尔哈赤处死,年仅36岁。

皇次子代善,1583年~1648年,大福晋佟佳氏生。在努尔哈赤征战期间,代善骁勇善战,跟父亲驰骋沙场,立下军功。四大贝勒之中的大贝勒。后因与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多尔衮之母)纠缠不清,而永远失去了继承汗位之权。

皇三子阿拜,1583年~1648年,庶妃兆佳氏生,和硕礼烈亲王。

皇四子汤古代,1585年~1640年,庶妃钮钴禄氏生,追封奉恩镇国勤敏公。

皇五子莽古尔泰,1587年~1632年,继妃富察衮代生,同样英勇善战。四大贝勒中的三贝勒,但却是一位有勇无谋之人。1620年,因母亲被努尔哈赤以“盗藏金帛”莫须有的罪名,而被休妻。莽古尔泰怕因母亲的过失而使自己被努尔哈赤厌弃,竟然把母亲富察衮代杀死。

皇六子塔拜,1589年~1639年,庶妃钮钴禄氏生,追封奉恩辅国悫厚公。

皇七子阿巴泰,1589年~1646年,侧妃伊尔根觉罗氏,追封和硕饶馀敏郡王。

皇八子皇太极,1592年~1643年,第三任大妃叶赫那拉孟古哲哲生,从小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从小聪明好学,母亲去世时只有12岁,从此跟着父亲兄长征战四方。是四大贝勒的四贝勒。

皇九子巴布泰,1592年~1655年,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奉恩镇国恪僖公。

皇十子德格类,1592年~1635年,继妃富察衮代生。三贝勒莽古尔泰的同胞弟弟。

皇十一子巴布海,1596年~1650年,庶妃嘉穆瑚觉罗氏,镇国将军。

皇十二子阿济格,1605年~1651年,大妃阿巴亥生,多尔衮同胞哥哥,能征善战,确缺少智慧,性格粗暴。努尔哈赤去世时21岁。四小贝勒中的大贝勒。

皇十三子赖慕布,1611年~1646年,庶妃西林觉罗氏,追封奉恩辅国介直公。努尔哈赤去世后,只有15岁。

皇十四子多尔衮,1612年~1650年,大妃阿巴亥生。努尔哈赤去世时14岁,尚未立过战功,不过从小因母亲的关系也极受努尔哈赤喜爱,并有意让其继承汗位。四小贝勒中的二贝勒。

皇十五子多铎,1614年~1649年,大妃阿巴亥生。努尔哈赤去世时只有12岁,四小贝勒中的三贝勒。

皇十六子费扬果,1620年~1640年,母不详,努尔哈赤最小的儿子,努尔哈赤去世时只有6岁。

从上述看出,皇长子去世,皇三子,皇四子,皇六子,皇七子,皇九子,皇十一子,皇十三子,皇十六子为侧妃或庶妃所生,而努尔哈赤的嫡子们都个个英勇善战,谋略才能具备,怎么可能轮到这些兄弟即位。

剩下的嫡子们,老二因为跟大妃阿巴亥私情失去了即位的可能。老五是个弑母争宠的不孝子,谁会支持他。老十为老五同胞弟,母亲获罪被休,哥哥又弑母,也没什么资格。老十二,老十四,老十五均为阿巴亥所生,阿巴亥生殉,她的儿子中十四,十五均年幼无战功,后因其母亲与代善的关系,导致代善之子一万个不支持他三个中的任意一个。所以他三个也没资格。只剩下皇太极,军功显赫,有勇有谋,深得其他三大贝勒中大贝勒及两个儿子,二贝勒努尔哈赤义子阿敏的支持,顺其自然继承汗位。


清蒸历史


皇太极本人在努尔哈赤时期很平凡。

一点都不出众。

没有代善的军功,没有莽古尔泰的悍勇,也没有阿敏的圆滑与善于伪装,更没有阿济格三兄弟的得宠。但我们要承认的就是,皇太极性格坚韧,与善于利用一切条件转化为对自身有利的能力。

从实力上看,努尔哈赤死亡时,代善拥有两红旗51牛录,莽古尔泰拥有正蓝21牛录,阿敏拥有镶蓝33牛录,阿济格三兄弟合计拥有两黄65牛录,皇太极只有正白旗25牛录。所以皇太极的力量是非常低的,战斗力就连莽古尔泰的正蓝旗都比不上。

但皇太极的政治地位非常有利。

四大贝勒合作逼迫阿巴亥殉葬后选择大汗,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儿,最先排除。代善之前因为绯闻被努尔哈赤取消继承人身份,莽古尔泰因为弑母导致政治品德低下。因此唯一有机会当大汗的只皇太极一人。

皇太极搞出四大贝勒共领国政制度,吞并无主的镶白旗15牛录(最差的,其余人没兴趣但也不能给阿济格三兄弟),拉拢阿济格三兄弟维持平衡,甚至公开盟誓宗室犯罪也不能由大汗吞并兵马,只能分给原主的子侄所有。皇太极最后利用击败洪承畴,击败林丹汗,蒙古诸部投降等胜利坐稳大汗,收拾阿敏转镶蓝旗给走狗济尔哈朗,莽古尔泰死后清算吞并正蓝旗,最终确定最强势力地位。


四川達州


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病逝,努尔哈赤临终前并没有决定汗位继承人,但是在九月一日那天,皇太极却继承了汗位,那么皇太极究竟是怎样登上皇位的呢?

关于皇太极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历史并无详细的记载,因此就有许多的猜测。


首先一种说法是,皇太极的汗位是从他的弟弟多尔衮手上篡夺过来的,清人蒋良骐在他的著作《东华录》中记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


而且皇太极还曾威逼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愿意替她照顾好多尔衮兄弟,并要多尔衮的母亲殉葬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才十五岁,既无军功也无威望,而皇太极早就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多年,军中威望远不是多尔衮能比的;如果由多尔衮继位势必引起内乱,皇太极继位后,对多尔衮关系有加,尽力提拔,两人之间感情深厚,因此夺位之说就无从谈起。


其次一种说法是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的争斗大败许多竞争对手凭着实力才得到的,据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及诸多贝勒爷争夺汗位,最后皇太极击败对手自立为汉。


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太极的汗位并不是抢夺过来的,而是由诸位贝勒爷推举得来的,努尔哈赤生前没有立嗣子,只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为汗者须由贝勒推举产生,众多贝勒中,四贝勒皇太极的实力最为强大,而最有希望争夺汗位的代善也在长子的劝说下转而支持皇太极,次日代善便提议推举皇太极为汗;

代善在诸贝勒中资格最老,他一推举,其他的人跟着呼应,才能卓著的皇太极就被推举了出来,这并不足为怪。


皇太极的政治见解、谋略及军事才能都略胜于其他贝勒一筹,因此推举皇太极为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或许皇太极并不是努尔哈赤心目中最理想的继位之人,但是我们也不能确定皇太极的汗位是篡夺来的,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恐怕只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才知道了。


遗产君


先要明确一点,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并不是努尔哈赤所立,努尔哈赤在宁远前线战败,郁郁而终,此时并没有确定继位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八旗议会推举出来的。

当时的后金,除了努尔哈赤,权利主要集中在四大贝勒手中。

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两红旗),二贝勒阿敏(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两白旗),这四大贝勒几乎掌管了除两黄旗外的八旗全部人马(两黄旗旗主努尔哈赤安排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掌管)。大贝勒代善因为遭人设计与大妃阿巴亥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而被努尔哈赤所训斥,随之失去了继位资格;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并不是努尔哈赤所生,所以也没有继位资格;三贝勒莽古尔泰因为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不仅不被努尔哈赤所喜欢,在继位问题上更是收到了全体满洲贵族的反对,所以也没有继位资格;四贝勒皇太极,年龄在四大贝勒里面是最小,但是自身的文治武功也非常的突出,在满洲贵族中具有颇高的声望,并且,皇太极继位的时候,还不是“南面独坐”,而是由四大贝勒共同议政,所以,当时的皇太极继位得到满洲贵族高层的普遍支持,特别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两红旗旗主代善,全力支持皇太极。

当时与皇太极存在竞争的,主要是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特别是多尔衮和多铎,因为努尔哈赤的喜爱,掌握着两黄旗的势力,并且有大妃阿巴亥的庇护,一度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是,四大贝勒一直坚持要阿巴亥殉葬,并且由莽古尔泰直接勒死了大妃,使得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多尔衮和多铎瞬间失去了依靠,同时也丧失了争夺汗位的政治基础,而皇太极也没有就此赶尽杀绝,而是继续由三兄弟执掌两黄旗,后黄白对调,改为执掌两白旗。

至此,皇太极经过满洲贵族议会的推举,登上了汗位,改元天聪,在相继除掉莽古尔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后,皇太极“南面独坐”,开始独掌大权,并于1636年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雍亲王府


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去逝,由于努尔哈赤没有确立继承人,所以一时间后金出现了权力真空。

因努尔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为汗者须请贝勒推举产生。



大贝勒代善同其子商议之下,决定拥戴皇太极为新汗,拥戴的理由是:德才绝世,理应当大汗。

由于兄长的鼎力相助,皇太极顺利登上汗位。再加上皇太极本身德才出众,,所以很多人顺应时势,表示赞同。

根据朝鲜史籍《鲁庵文集》记载:“老汗(努尔哈赤)临死曰:洪佗始(皇太极)能成吾志。终无所命而死。”也表明是确立皇太极为继承人。


yiming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称四贝勒,又是孟古姐姐的独生子。努尔哈赤又极度崇尚汉文化,对于汉人的宗法制,他是坚信不疑的,他坚持立长不立幼。按理来说,皇太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皇帝。但是他最后成功了,怎么做到的呢?皇太极很聪明,悟性也很高。当时,他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贝勒代善,一个是深得努尔哈赤喜欢的多尔衮。



努尔哈赤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为立储之事做准备了。16个儿子中,长子褚英自大自私,心胸狭窄,锋芒毕露,不得人心,他对长子褚英虽然不太满意,为了避免日后争权过程中骨肉相残,他还是决定立褚英为储,坚信以后稍加调教就会好的。但是,立储之后的褚英心术不正,处事不公,众叛亲离,让努尔哈赤非常失望。由于受到父亲的一点处罚就怀恨在心,竟然把父亲努尔哈赤和弟弟们以及很多大臣的名字写在咒语上对天焚烧进行诅咒。努尔哈赤虽然火冒三丈,此时还是不愿动杀机,他害怕对其他儿子影响太大。于是将褚英监禁起来。

皇太极此时也在关注事态的发展,他也不能容忍褚英的胆大妄为和胡作非为。他把褚英的罪行罪证写成书面材料交给努尔哈赤,对于褚英的罪行,努尔哈赤怒不可遏,终于决定处死褚英。努尔哈赤也开始对皇太极上心起来,对皇太极钟爱有加。

长子褚英死后,次子代善就成为实际上的老大,皇太极是老八,皇太极想要被立还是遥遥无期。代善为人宽厚仁慈,无论是资历、武功还是军功都比皇太极强很多,努尔哈赤决定立代善为储。代善帮助努尔哈赤处理国政,都能让努尔哈赤和大臣们感到满意。后来,连军机大事有时都先报给代善,他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经常得到父亲的表扬。



经常得到表扬,很多人就会飘飘然了。代善也觉得自己很不得了了,开始忘乎所以,慢慢地也听不进不同意见了,他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经常在处理政务上和努尔哈赤发生争执和顶撞。这时的努尔哈赤也是个倔老头的脾气了,努尔哈赤也很独断专行,代善总是顶撞他让他很气愤,对代善也开始疏远了。然而,这一切都逃不过皇太极的眼睛。


皇太极抓住了最有利的时机,在积极争取父爱的同时,利用多尔衮母亲阿巴亥和代善眉来眼去的事情,离间了努尔哈赤和代善的关系,努尔哈赤随后废黜了代善。他还利用小福晋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诬状,搞臭阿巴亥后又逼得阿巴亥给努尔哈赤殉葬。阿巴亥一死,努尔哈赤又疼爱的一个儿子——多尔衮就失去了靠山。尽管多尔衮当时才15岁,但他仍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代善失宠之后被废,由于他和阿巴亥的亲密关系,怕以后多尔衮继位后因他和他母亲的关系而追究自己。在多尔衮母亲殉葬这件事上,他就和皇太极站到了一起,转而拥立皇太极了。


搞掉了代善和多尔衮,皇太极基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了。其他的不是旁系就是脑袋不行,所以,皇太极继位就变得顺理成章,合乎情理了。


秦野雁


1628年后金可汗努尔哈赤病故,没有明立储位,据说是想立多尔衮真是情况不得而知。皇太极凭借自己实力,获得济尔哈朗 、代善等满清贵族支持,由于满足实行比较落后的部族民主决策(议政王大臣会议)所以由于他们推荐拥护皇太极,再加上多尔衮年幼野抢不过皇太极。所以皇太极堂而皇之的当了可汗。





小胖爱解说


皇子中间,只有他一个人会认真读书,或许有向努尔哈赤表现。

从小跟着努尔哈赤打战,作战勇敢,有计谋。

而且人很聪明,在军中慢慢的累积很多的军功。

而且作为一个王朝刚开始,只有打战的军功,能让八旗的人佩服。

没有打过战,别人也不会服你。

后续的处理袁督军,和收降将就可以看出。


用户在线等


哈哈哈,感觉这个提问者其实不是想问皇太极如何登上皇位,而是要借问题告诉你们,皇太极文韬武略!并且让下面的回答者们好好的夸他一下,最近捧皇太极的文章好多,不知是不是说康乾爷仨已经不能让人满足了,所以把皇太极也搬出来了,再下一步该挖努尔哈赤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