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虞允文大败完颜亮:一介书生何以能退百万雄兵?

虞允文大败完颜亮:一介书生何以能退百万雄兵?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主完颜亮调集60万大军,号称百万,兵分四路南下征宋。一个月间,宋军全线溃败,完颜亮亲率主力越过淮河,到达长江沿岸的采石矶一带(在今安徽马鞍山),不日就将兵临江南。

危急时刻,传奇人物虞允文出现了。

虞允文当时已年过五旬,官职为中书舍人,一直做着写写画画的秘书工作,从未有过打仗作战的经历。朝廷本来派虞允文到前线犒师,慰问鼓舞一下士气。

可这老兄一看情况不对呀,负责采石作战的主将王权临阵脱逃被免职了,接替的将领李显忠还在路上没到呢,宋军群龙不首,军心涣散,都准备跑路了。

这仗还怎么打呀?

虞允文本来也可以转一圈说两句场面话回去交差完事,可他没这么做。

虞允文是个忠臣,他要对大宋朝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负责。虞允文不走了,他以朝廷钦差的身份担负起指挥作战之责,把散在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整合统率起来,以一万八千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阻止了金人南下侵送的计划。

虞允文的对手完颜亮也不是一般人物,史载其自幼天才英发,深沉有大略,素有投鞭渡江吞并江南之志。

1159年,完颜亮特意派了几名画工去南宋国都临安,回来之后为他画了一幅“临安图”的画卷,他亲自在这幅画上添了一个骑马将军,并题诗: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败在大宋一介书生之手,而且还丢掉了性命。


虞允文大败完颜亮:一介书生何以能退百万雄兵?

胜利似乎来得太容易了些。虞允文是员福将,运气好?还是大宋朝气数未尽,有老天爷保佑?

一切果皆有因。虞允文能打退百万金兵,决不是靠运气好中个头彩那么简单。

首先,虞允文有大忠大勇,危难关头勇于任事

战役之初,金军势大,南宋上下畏之如虎,从皇帝到大臣、将帅乱成一锅粥。

宋高宗甚至想象年轻时一样浮海避敌,被大臣拦了下来;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受命督师,却不敢到前线去,委派助手虞允文到战场犒师;淮西主将王权弃阵而逃,军队一盘散沙、毫无斗志。

这个时候,虞允文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如何赶紧把军队组织起来,阻止金兵过江,如果不能把金兵挡在长江以北,大宋朝就要完蛋了。

虽然朝廷并没有赋予虞允文指挥作战的职责,他却主动挑起了统合军队、御敌作战的重任。

当随行官员劝虞允文说:“您受命劳军,又不受命督战。别人把事情搞砸了,您何必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呢?”

虞允文反驳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第二,虞允文本身具有高超的军事谋略,采石一战方显英雄本色

绍兴三十年(1160年)虞允文出使金国前,曾经上书:“金人必定会撕毁盟约,南侵我大宋,其进攻路线应该有5条,请陛下即刻下诏命大臣备战,做好防御准备。”

金朝君臣以为虞允文不过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在接待时意欲以比箭当众羞辱他。没想到,虞允文竟张弓搭箭,一发破的,金人惊呆了。

宋高宗赵构也认可虞允文的军事才能,说:“儒臣不应该上前线,但是卿洞达军事,请你勉为朕行。”

采石之战中,虞允文从临战动员凝聚军心,到研判军情调兵遣将,无不显示出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

他发表临战动员,鼓舞士气:“若金兵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朝廷养兵三十年,我等浴血奋战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这一番话唤醒了这支死气沉沉的军队,众将士纷纷表示愿意拼死一战!

虞允文针对金兵不习水战的特点,以水师为主力沿江布阵,将战船分为5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藏于山后小港间,在南岸上又部署强弩作为支援。

宋军的艨冲巨般高大、结实,往来如飞,横突乱刺,将金军船队一分为二,又以霹雳炮轰击。

当日一战“歼敌四千余人,万户二人,俘生女真五百人、千户五人”。

虞允文料定金军明日必会再来,连夜派船队封锁金军船队唯一入江口杨林渡口,截断金军归路。

次日,虞允文再挫金军,烧毁金军全部战船300余艘,完颜亮不得不从采石撤军。

第三,金主完颜亮残暴不仁,内部不和导致其军队分崩离析

完颜亮刚愎自用,心狠手辣,当上皇帝后大肆屠杀王公贵族,造成金国王室内部离心离德。

正当完颜亮南征时,后方统治集团却进行了一场政变,金东京留守完颜雍,在2万名女真将士的拥戴下即位称帝。正在南方作战的金兵纷纷倒戈投靠新皇帝,“将士自军中亡归者,相属于道”。

完颜亮却不在乎后院起火,孤注一掷,在军中下令:“三日内若无法渡江,尽杀诸将。”

十一月廿七日,一些心怀不满的金军将士发动兵变,将完颜亮缢杀。

第四,宋军是保家卫国之战,将士用命、百姓支持

这场大战,宋军若战败,将面临国破家亡、被凌辱被践踏的悲惨命运,没有退路。

战斗关键时候,虞允文激励宋军猛将时俊:“听说你胆略过人,威震四方,怎么现在站在阵后像个小女人一样?”时俊勃然变色,大吼一声,手持双刀冲锋向前,宋军将士大受鼓舞,“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打跨了金兵攻击。

对金军形成强烈心理冲击的,还有在采石矶周围登高观战的当地民众,无论战况如何激烈,他们都驻足不动,为宋军呐喊助威,形成壁立千仞之势,连绵十数里不断。

毛主席读史评价:“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虞允文大败完颜亮:一介书生何以能退百万雄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