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家觉得大连和烟台有必要通海底隧道吗?

猫哥爱下厨


关于修建渤海跨海隧道,将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贯通的想法,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早在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就对外表示,将来的二三十年内,我国将考虑修建包括渤海跨海隧道在内的5条跨海隧道。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辽宁省长陈政高曾表示,希望尽早推动渤海跨海隧道动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组长。2014年时,王梦恕院士的团队曾拿出一个烟大海底隧道的总体方案。

根据王梦恕院士的方案,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隧道内只跑火车,不设公路,因为跑汽车需要通气,且容易造成废气污染。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从烟台到大连全隧道通行,两地通达只需要40分钟左右。

当时,很多媒体都对王梦恕院士的这个方案进行过报道。王院士当时还透露,将以中国工程院的名义,向国务院提交这个方案。如果国务院审批通过的话,最快3年后就能动工建设。

不过,截至目前,渤海跨海隧道也没有动工的消息。日前公布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功能实施规划》中提到一句:开展渤海跨海通道前期研究论证。

建设渤海跨海隧道,肯定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从山东到东北,需要绕道河北、天津,还渤海湾一圈,耗时费力;如果建成渤海跨海隧道,烟台到大连直线距离仅有150公里,高铁通达半小时足矣。交通通达之后,将打通山东与东北的各方面联系,大力推动山东半岛经济与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的协作。


齐鲁壹点


有必要在山东和辽宁之间的渤海修建海底隧道吗?有!而且很迫切!但是目前来看却根本不能上马建设。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着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这两大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的宽度实际上只有一百多公里,如果在这两大半岛之间修一条跨海通道的话,那无疑好处很多,因为这样在交通上可以直接连接我国东北和华中华南地区,将环渤海经济区形成一个真正的“圆环”,东北和山东半岛以及华中华南地区的人员和物资运输不再需要绕道京津唐地区,而且这条通道还可以形成东北-东部沿海大通道,从黑龙江哈尔滨以近乎一条直线的方式直达广东,交通运输方面的便利不言而喻,同时这条隧道也可以加强我国东北和山东半岛、华中和华南地区的文化、旅游联系和交流,一言以蔽之, 这条大通道可以将我国东北与山东半岛和华中华南地区在各个方面都联系得更加紧密,好处那是大大地。


社会上关于在渤海海峡修建跨海通道的提法也是由来已久,不少机构和国家相关部门也做过评估,大通道修建方案也很多,早期有人提出要在烟台和大连之间修建跨海大桥,后来有人建议使用桥隧并用的手段,或者称之为南桥北隧,再后来,有人根据成本计算认为最好建成全隧道通道,而且这样不受天气影响,也不用考虑渤海海峡冬天结冰破坏桥墩。




于2013年8月份定稿的一份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方案设计全长123公里,若按这个方案建成的话,那么这条大通道将超过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成为世界第一跨海隧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其整体投资大约在2600亿元左右,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要40分钟。他认为该项目可由铁路总公司以及山东和辽宁两省共同出资,用他的话说“若按照每年返利8%来计算,12年就差不多会收回成本,12年之后就是纯收益了。”





那么既然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好处非常多,方案也有了,也能很快回收资金,却为什么迟迟不见行动呢?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自然因素,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辽东-郯庐地震带就从附近经过。


辽东-郯庐地震带北起辽宁北端和吉林交界的地方,之后向西南一路经过辽东半岛西部,渤海海峡西侧,再从烟台地区西侧走向临沂、徐州,直达安徽庐江,而且这还是一条非常活跃的地震带,经常发生震级很高的地震,比如1969年的渤海7.4级地震,1974年1975年的两次7.4级左右的海城地震,今年5月18日发生的吉林松原5.7级地震,也位于这条地震带上。

但这条地震带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地震比上面的人都大得多,那就是公元1668年(清朝康熙年间)发生的郯城大地震了,其震级为8.5级,烈度为12度,相当于唐山大地震能量释放的20多倍,公元1888年的时候,渤海湾中还发生过里氏7.5级的地震。




如此频繁的大级别地震的发生,任何桥梁专家和隧道设计者都不能忽视,这绝对是对任何形式的跨海通道的巨大考验,目前还没有保证安全的能抵抗7到8级地震的长距离大通道技术,所以这个项目并不能贸然上马,如果花费了两三千亿的资金、耗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建设起来,却无法抵抗地震的袭击,那损失就大了,所以我们不能着急于赶紧把这条跨海大通道建设起来,而是应该在成本和收益支持的情况下,在安全技术上能有足够的保证时才能立项建设呀。


科普大世界


没啥必要。主要是因为目前虽然东北经济发展缓慢,但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考虑,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跨海通道其重要性远远没有被列入日程……

先别总分析技术或者客观条件,只要想干,没有干不成的事儿,关键看政府想不想做。比如某些徐州人成天吹捧的淮海经济区(淮海省),在某些徐州人看来这简直是要争分夺秒的大事儿,但从全国的角度考虑,这就是个屁大的事儿,等等再说吧……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始终是在东南沿海,所以那些战天斗地的奇迹,也多数是在这些地区,比如上海的东海大桥、再比如港珠澳大桥……但从份量上来说,烟大通道显然还没有这么强的战略意义……指望中央给政策给钱来造,那不知道猴年马月呢……中央现在的重心,一个是围绕几个超级都市圈的发展比如京津唐、比如长三角,比如珠三角;再一个就是一带一路带动中心部地区的发展。很遗憾,渤海跨海不在其列。

虽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停滞,但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尤其是渤海跨海通道即便是造了,对于缓解东北目前局面很难有什么脱胎换骨的促进,最多就是烟台到大连更便利一点,后续要做的事儿太多了,烟台至今都尚未大规模接入高铁网络,修这么个跨海通道没啥意义……

更何况,还有个潜在的战略风险,渤海跨海通道离朝鲜太近了。

最后还得考虑,海南到湛江的跨海通道还没造呢……从任何一个角度,这个都比渤海的跨海更有战略意义。


搬不动的小强


初步看了一下,同意修的大多是大连人,不同意的多为山东人。可以理解,大连被窝在这尴尬的半岛,出行陆路只能北上,自驾游只能吉林沈阳山海关三个方向,每年过节出行后盐高速口就像被掐着嗓子的公鸡,有钱都没地花!所以我们迫切的想要一条南下的通道来缓解!而山东就不同了,中原大地四通八达,去哪都方便,去大连玩玩可以坐船,去吉林可以直接飞机,根本不需要这条路!这样想也很有道理,花这么多钱修这么条路不知多少年能回本。

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只是不愿意去想,那就是这条路每年会为国家节省多少资源?以前环渤海湾走一圈需要1600多多公里,而修了隧道后节省了1500多公里,按沈大高速的流量来看,每年为国家节约的能源和减少的排放是非常可观的!

这些大家都知道,只是一些人不愿意去想,认为这和他们没关系,更有一些人说什么不修是怕东北人进山东,占领山东!这我就不能忍了,孔孟之地礼仪之乡这么快就忘本吗?往远的说,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大连地区是不毛之地,中原(主要是山东)大量人口迁徙大连地区垦荒安家,山东沓氏县举县搬迁,至今大连地区仍有该城遗址,可以说现在的大连人都是中原人的后裔!两地人一衣带水血脉相连!

往近的说,你去大连沈阳等地市内随便拽个路人打听打听,十个有八个祖籍都是山东的,自己祖宗回家都不让,这就是山东人民的气度?忘了几十年前你们的祖宗是怎么拄着拐棍抱着孩子一路要着饭闯关东的吗?就算抛开这些祖宗不说,东北人想占领山东还用走海底隧道吗?走山海关都比过旅顺近!至于那些说一些技术上的原因,一些安全上的问题,以及潜艇军舰的问题,就不是我们需要操心的了,国家既然有这个意向,那技术方面肯定是成熟的,至于安全方面,这就像飞机和火车的事故率一样,轮船出事的概率要远大于海底隧道!总得来说,这东西就跟修高速一样,修和不修都能走,但交通方便后带来的好处是持续的、广泛的,长远效益远大于眼前投资!




我信你奶个嘴


这个“必要”让我想起了经济学上的“需求”定义。

经济学上需求是指想要而且还能要的起,比如我想要一架私人飞机并且有足够的钱,如果我想要私人飞机但没钱在经济学上就不叫需求。

这个“必要”我觉得也应该是有需要而且能要的起。

环渤海经济圈,或者叫京津唐工业区,核心是北京和天津,东北和山东要发展还是要依靠北京和天津,尽量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或者尽量满足京津的市场需求,比如山东的农产品供应北京天津,所以山东和辽宁应该想方设法改善到北京、天津的交通。

辽宁和山东都是工业较发达地区,经济互补性不强,互相抱不了大腿,就比如越南和菲律宾,他们的首要任务一定是进入美国市场,他们互相之间再怎么整合都还是体量太小,而且经济互补性差。

琼州海峡为什么不修海底隧道而用轮渡呢,因为海南的经济体量太小,雷州半岛经济也不好,所以即使琼州海峡很短修海底隧道也有点“要不起”。

在修渤海隧道之前,可能会先修琼州海峡隧道吧。


租房派租房


作为一名大连当地人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在大连和烟台之间修一条海底隧道,理由如下:

首先是从港口角度考虑。大连是一个港口城市,是东北三省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出海口(辽宁有几个城市也临海,但是这些城市的海边到了冬天就封冻),以前,大连经济状况好,除了旅游资源开发得好,自然环境好以外也得益于东北经济的发展,东北出产的各种资源和产品可以通过大连港运往全国各大港口或者世界各大港口。但是,最近几年,东北经济低迷,国家喊了那么多年“振兴东北”效果依然不明显,所以,大连急需寻找另一个经济腹地,使大连的港口不在萎靡。

其次是拉动旅游。大连作为旅游城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很有名,虽然每年接待很多海内外及全国各地的游客,但是,受地理环境等影响,烟台,威海以及山东省其它城市或者临近山东南部的省份大连旅游需要绕远,坐船的话时间又比较长,坐飞机又太贵。如果大连和烟台之间修一条海底隧道,那么两地间多了种交通方式,这样来旅游可以自驾,如果条件好的话还可以通高铁,这样,不但可以促进两地间的交流,也可以拉动旅游经济。

最后,便于两地间的交流,同时,加强大连和南部地区省份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借这条通道,加强东北地区和我国南部省份的联系,更有利于东北振兴。


大连的杂家


现在一直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呢?

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和交通啊,东北本来是新中国重工业基地,但是改革开放之后,进行国企改革,把各种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这时候需要解放思想,而不能太体制化。

北方各省都有点官本位,看公务员考试都能看出来,北方人一般都会比南方人更热衷。南方人是重商主义。

以上说的说了基本情况,然后看看修这条跨海通道的意义,主要是促进人员往来,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

创建于2018.8.1


生意365


个人认为很有必要,此项计划已有多年,但是迟迟没能得到实施。

目前大连到烟台陆地交通需要环绕渤海湾约1600公里,乘船从大连至烟台也需要6个多小时,而且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海底隧道建设后两地的距离只有123公里,而且受海面气候影响小。

海底隧道一旦建成,就打通了东北和山东的通道,不但可以增强两个经济区域的互动,也为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奠定了基础。

目前主要反对建设的因素一是安全角度,隧道跨越地震带。二是经济因素,2011年客流量仅有654万人/次,投入需要2000亿以上,因此得不偿失。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这两个问题更应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希望可以尽快见到本项目被批准、实施。


越来越沉静


大部分烟台人以及大部分大连人内心中认为还是有必要修建海底隧道的,不管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交通优势角度上来看,修建海底隧道对烟台、甚至对整个东北地区都是利大于弊的,烟台可以借助隧道而不再是一个交通末端城市,成为沟通东北与华东的节点中心城市。东北地区借助隧道增加和山东半岛、华东沿海的沟通,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看下烟台,烟台地区胶东半岛的东北端,与辽宁大连隔海相望,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大连话和烟台话除了个别词汇上不同以外,基本完全一致,这可以看出在历史上烟台大连两个城市就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历史上山东人民闯关东水路上很大一部分人就是由烟台出发经大连去往东北腹地,东北地区很多人承载了对山东的记忆。但是缺乏一条直达线路来沟通深入这种历史情谊。

目前烟台人对修建隧道的意见不一致,有些人认为烟台市内的交通网络都还没有完全建设好,没必要去建设一条投资巨大的隧道,可能会劳民伤财。但是任何事情都要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城市吸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层面就是交通的便利性。如果进烟台的路都不发达,谈何吸引人才呢。这一点交通末端和节点中心城市有天壤之别。

烟台处在胶东半岛长期与威海处在交通末端,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铁路烟台和威海的线路都不是很发达,比之青岛、济南有很大差距,比之郑州、武汉、西安、北京这些交通大动脉的节点城市更是不在一个层面上。但如果烟大海底隧道建设完成,那么烟台的角色也将摇身一变,从交通末端上升为一个交通中心城市。这对烟台的人才吸引有很大益处,有了人才,城市发展就会越来越好,城市发展好了市内的城市建设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完善。从而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于情于理都是值得修建的。

而反观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处在关外,虽然目前山海关已经只是一个象征,已经不再是一个技术上天然屏障,凭借现有的技术水平,高速公路可以修建地四通八达,从北京去往东北的高铁也已经开通,加速了东北与中原的交流。但是渤海湾横贯在中间,使得东北地区南下交流的道路需要绕行一个非常大的外圈。出行时间上要额外增加很多,虽然烟台和大连之间有渤海轮渡,但是也要耗费一晚上的时间。时间成本属实高的很。

我们都知道国家目前一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工业已经日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十分缺乏南方地区的新兴产业。所以建设一条能让东北地区出行更加快捷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使东北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和南方经济活跃省份的交流。促使产业升级转型,并且隧道也会拉近东北和华东地区的心理距离,使得东北在新产业发展上的思想得到改变。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修建隧道,益处最大的城市非大连和烟台莫属,所以近些年两座城市一直有相关人士在大力倡导海底隧道的建设,从最初的设想到技术上的规划,都一直有在推进当中。或许修建这样一条长距离的隧道前期投资会很大,但是未来能带来的回报应该也是很大的。曾几何时烟台人去往东北闯关东,而目前很多东北人又重新回到烟台安家落户,修建渤海隧道不管是从人文、交通、经济上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地理有意思


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建议铺设胶管隧道,设计直径12米双管或24米单管橡胶管道,陆地生产然后注水加重下沉拼接,然后把水抽干。其优点耐老化,防震,生产成本肯定比常规建设低。希望专家采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