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我國自媒體界的開山鼻祖——王朔

我國自媒體界的開山鼻祖——王朔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於2003年7月發佈了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的概念。

沒過多久,到2004年,常年無炮可打的屌絲宅男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宿舍創辦了Facebook。2005年,在美國讀博士的王興,頭腦發熱,輟學歸國創業,創辦了校內網,把Facebook抄了回來。沒過多久,2006年,一個叫張帆的傢伙,也在美國呆過,回國創立了佔座網,很沒意思地把Facebook又抄了一遍,擺開陣勢與校內打擂。

我還記得,北漂之初在家創業公司,運營總監是行業大牛,在和我們分享時說,做社交的切入點就是挖掘引導人性中的惡,並將之合理化。

那年頭,恐怕還沒有多少人能意識到,中國最有活力的一個群體——大學生們,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性資源分配不均狀態。通俗說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在當時,校內和佔座雖然並不能像多年後的陌陌探探一樣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可在那個時間點上,至少從精神層面給予了廣大旱民們些許的慰藉。兩個網站迅速湧入大批用戶,都是旱民的大學生。也正是這一年,王朔以自媒體的方式,接受了這些大學生的朝拜。

當然,在2007年還沒有自媒體這個詞。當時王朔已經公開宣稱,不再打算出實體書了,他去了徐靜蕾創辦的網站——鮮花村寫文,他開始對寫作這個行業有了新的思考:

我覺得,三五年後,數字會代替膠片,膠片會變成經典,如京劇、歌劇等。有些人喜歡這些東西,就像喜歡手工活。一般寫小說都是寫完了定稿了才給你看,我想搞一個在線寫作,過程中的。

因為寫作中,至少在知識上是會出現偏差,表述上會出現問題,甚至邏輯上出現混亂。如果在線上,可以像一個在線遊戲,以某人為主導,大家一起參與創作。但這種小說,需要一個特殊的類型。如果是寫公共生活,涉及所有個人問題的,別人就會參與。

王朔的想法其實很單純,他就是覺得20年內電子閱讀將完全代替實體閱讀。所以他打算寫完東西就放網上,不出實體書,省去中間商賺差價,既可以節約成本,還能杜絕盜版,直接在線賣給讀者。

他說:我一對一,這樣讀者也便宜,我也拿得多,一毛錢看一次。你需要紙的我給你單印,送你家去,給你簽名、跟你合影,咱倆之間仍然便宜。我這也不是書了,就是一紀念冊,我印了印刷品親手裝訂行嗎?

當時還有記者採訪王朔,問:“您說要把作品放網上靠點擊收費,大家覺得這不太靠譜,您怎麼看?”王朔立馬懟回去了,說:大家怎麼那麼缺心眼,網上只有點擊嗎?不是還有廣告嗎?

你看,王朔的思路很清晰啊,先是付費閱讀,後是私人訂製,再加上廣告創收,這不就是十年後的自媒體從精通到入門的路數麼?

其實啊,王朔不願意出紙書,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願給出版社的編輯們瞎改。他出《看上去很美》時,被編輯刪了兩萬字,對此他原話是這麼說的:他們校對就給我改稿子,我費勁巴力的,好容易選擇了這個詞,您看不懂,就給我改咯,太討厭了。還有編輯,就會瞎改,他們沒文化,還以為我沒文化,真行。

然而,沒過多久,他因王子文的事兒迴歸後,在各大門戶上大殺四方,好多書商都蠢蠢欲動想要拉他出山。這時候他的老朋友路金波坐不住了,火速殺到北京,開出了一個字3美元的天價,收了他的文集《我的千歲寒》,一次性支付,算下來正好是365萬,那是2007年。

王朔最終還是簽了。他說“誰也別拿我的話將我,我還就出紙書了。本來我是不打算出的,但既然大夥兒都這麼嚷嚷,那就出一版吧,我正好也需要錢,我也別老靠朋友們接濟了”。

可能有人要說了,這貨不還是愛錢麼,裝什麼清高。嘿,還真不是。《我的千歲寒》上市後,賣得並不好,為了彌補路金波的損失,王朔不僅退了一部分錢,還以一個極低的價格,把《王朔文集》的新版版權給了他。

在出書的同時,王老師還不忘混他的自媒體。2007年的上半年,出於支持他眾多紅知之一徐靜蕾創業,他開始在佔座發聲。

王朔上佔座的第一天就玩兒嗨了,第二天還專門寫了一篇長文,叫《回憶初夜》,他寫得高興,咱看得痛快。

回顧他在佔座發的東西,大部分是掐架和道歉,他掐起架來舞馬長槍,道起歉來落英繽紛。感興趣的朋友自個搜吧,準能貧的你樂個不停。

我稍稍羅列些標題:

【南極可要化了】

【我一胖,還像臧天朔呢】

【林黛玉就是嫁了賈寶玉也是每天慪氣】

……

光看標題已是一場饕餮盛宴,王朔管這些叫隨筆感言,大部分都不長,很多都是一句突然蹦出來的話。用他的話說:每一念起,就直接打上去,時時刻刻,風聲鶴唳。我自己是想試驗一下不存在唸想是什麼情況,結果可想而知,驚到一片,也驚著了自己。

在那個時期,王朔正經聊過一次他對媒體的預判:個人媒體日趨發到的將來,缺乏原創的人只能去搞物流了,或者給原創者打工當編輯倒也能有口飯吃。

那一年,他又是出書又是佔座的,彷彿鬧完天宮鬧東海,大家都以為那個齊天大聖回來了。沒想到,很快又消失了,再次出來公開發聲,已經是八年後的事兒了。

再後來,圖書策劃人金麗紅曾經找過王朔,把他發在佔座的內容整理了一下,又加了些沒有面世的東西,做成本書,叫《新狂人日記》,書名是王朔自己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