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沒有銀行,古代官員怎樣領到工資?

韓天恆


古代官員如何領工資,別的朝代不知道,清朝的倒是大致清楚,清朝的俸祿分為正俸和餉銀,正俸就是正常的工資,根據級別不同發俸銀和俸米,餉銀就是養廉銀了,從雍正開始給各級官員的額外補貼,數額是根據地區官員品級和職位繁簡來發放的。

圖為清朝銅錢,單位文,乾隆鼎盛時1兩銀子可換1000文銅錢,清中後期後,1兩銀子可漲到5000文銅錢。

正俸是每年發兩次,春季,一般是正月二十號為限,秋季,一般是七月二十號為限,在京衙門到戶部領取後,再行分發,地方的由省衙門到京戶部總領後,由州府派人到督撫領取,縣衙再派人到州府領取,每個地方衙門都有戶房,所以領錢的差事一般由戶房的人辦理,這叫統一領取,逐級分發。

雍正畫像。

餉銀的發放與正俸不同,本來明朝的俸祿就很低了,誰料清朝的官員俸祿更低,老實的低級官員填飽肚子都是問題,鑑於這種情況,雍正皇帝發明了養廉銀製度。清朝老百姓交稅,必須把手裡的銅錢換成銀子,交上去碎銀子,各級衙門再把碎銀子熔化鑄成統一規格的銀錠,再上交國庫,這樣方便清點查驗,這碎銀子熔化成銀錠,中間肯定有損耗,這個損耗稱為“火耗”,而火耗也由百姓承擔。

圖為清朝官銀,各地稅收統一鑄成,民間私用是殺頭大罪,由朝廷根據需要熔化後鑄成普通銀兩在市面流通。

假如一戶百姓交稅銀一兩,火耗可能是三錢,那這戶百姓要交銀一兩三錢,這叫“火耗歸公”,而雍正的養廉銀製度,就是把火耗歸公的錢,拿出一部分,發給各級官員,用以補貼之用,美其名曰“養廉”,養廉銀的數額不是根據品級來定的,而是根據地區富庶、官員職位繁簡、品級高低等多方面定的,所以養廉銀每個地方都不同,不可能由全由戶部統一發,於是養廉銀由各地督撫逐級發放,比正俸發放要靈活。


圖文繪歷史


工資,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問題。尤其是最近,由於我國受到疫情的影響,使得許多企業都無法正常運轉。即使是那些勉強復工的企業,其工資水平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也使得工資這個話題被多次提及。

而我國的工資歷史其實歷史悠久,最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當然,由於篇幅的關係,本文不可能將整個工資的歷史都介紹一遍,所以我就著重介紹一下漢朝官員的工資體系。通過介紹漢朝官員的工資體系,讓大家瞭解一下當時的工資體系和現如今有何不同。

一上任就是正式工?別想了,先過試用期再說

現如今,我們新入職一家公司,短期內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先過了試用期。這個試用期有長有短,正常的公司一般是三個月,比較坑的公司則有可能是六個月。然而無論是三個月還是六個月,在漢朝的試用期面前,都是小意思。因為漢朝的試用期乃是一個月。

漢代官員在剛剛走馬上任之時,都需要“試守”,也就是所謂的試用期,其期限一般是一年。在這一年裡,你拿不到全額的工資,只能拿到比你相應職位低上一級的試用期工資,俗稱“比秩”。比如趙廣漢任京兆尹之時,在這個位置上幹了一年才獲得正式任命,拿到正式工工資,在此之前,他拿的只是試用期工資。

什麼?你問我試用期沒過怎麼辦?幹活不積極,當然是被辭退了,還想著混吃等死嘛。

不同職位的工資差距大嗎?差距挺大的,高官厚祿,低官薄祿

現如今,在一個公司員工當中,最底層的員工其工資肯定是最低的。隨著員工等級的不斷,其工資增長幅度也是越來越大。而在漢代,這一規則同樣適用。

漢代的官員工資差距如此之大,其實和周代的工資體系密不可分。我們都知道,周代是奴隸制度,是一種以貴族為主體的制度。同樣的,其工資發放對象也是貴族。

周代的貴族工資分為四大類:君、卿、大夫、士。士又分為上、中、下三等。其中君是卿的十倍,卿是大夫的四倍,大夫是上士的二倍,上士是中士的二倍,中士是下士的二倍。

而漢代的工資體系與周代相比,有過之無不及。

比如漢武帝時期,公孫弘曾經出任宰相。而宰相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其工資水平應該是最高的那一批人。可是公孫弘的日子卻並不好過,他每餐只吃一種葷菜和粗米飯,蓋的被子也只是粗布做的。於是,順理成章的,他被人彈劾了。彈劾的理由無非就是公孫弘的工資這麼高,吃穿卻如此之差,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解釋就是公孫弘沽名釣譽,想要收買人心。連勤儉一點都能成為別人彈劾的理由,足可見漢代高級官員的工資有多高了。

與之相對的,則是漢代低級官員的薄祿。漢宣帝時期,各地推舉廉吏。漢宣帝就直接下旨,讓各地不要再把高級官員的名單拿上來了,要拿也只能那些低級官員的名單。因為高級官員的工資本來就有很高了,如果再不廉潔,那就是大罪了。

這句話其實透露出一個信息,這個信息不是針對高級官員的,而是針對低級官員的。那就是高級官員因為工資高,所以是不允許貪汙的;而低級官員由於工資低,所以允許適當的貪汙,至於那些不貪汙的,就可以成為全國模範官員了。

這個信息本身也說明了這些低級官員工資有多低,就連皇帝都忍不住同情他們了。

遇到天災人禍怎麼辦?還能咋辦,全體降薪唄

古代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基本上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因此,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國家糧食產量下降,稅收不足,那麼官員工資下降就成為了必然的事情。

比如此前巴基斯坦的蝗災,現在還在持續的肺炎疫情,這在古代都屬於天災。蝗災會造成糧食受損,疫情則會造成人口的減少。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糧食的減產。

至於人禍,這在古代,莫過於戰爭了。戰爭,是十分消耗糧食的一件事情。每十份的糧食,可能大部分都會被運糧部隊所消耗,能夠成功運送到目的地的糧食,十不存一。

因此,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會極具的消耗國內的糧食儲存。而古代糧食是一個國家立國之本,多少次朝代更替,農民起義,都是因為糧食不足引起的。

是以,對全體員工進行降薪操作就成為了必然。

結束語

漢朝官員的工資體系和現在有什麼不一樣嗎?大體上將,是差不多的。同樣有試用期,同樣有工資差異,公司(國家)遇到困難同樣會降薪。


小云軒談史


這是我根據自己的所學的歷史書上所總結的一部分

若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大家可以評論下來,在次謝謝大家能支持我

從古代到現在人們工作都是為了掙錢,而工資是一個人辛苦勞動的價值體現,也是我們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現在的人們都是通過工資卡來領取工資的,但古代的官員領取工資有的是按年發放工資的,一年只領取一次。還有些時候通常都是以銀兩或者糧食的方式發放的。

在古代的官員領工資不一定是通過支付方式領取,而是有自己的方式。在古代時候國家有自己的國庫相當於我們現代的銀行,在古代有些時期是按年發放工資的,一年只領取一次。而在有些時期通常都是以銀兩或者糧食的方式發放的。但古代後期就不再有發放糧食和金銀這種方式了,而是給他們劃分土地,每年地裡收成的多少就是他們官員的工資,而朝廷會讓他們僱一些普通的百姓進行種植每年的糧食收成就是他們當時的工資。

再到後來,就改革成半年發一次工資了,當國家經濟還不錯的時候,除了金銀和糧食還會給官員發放一些絹帛。而絹帛是和金銀是一樣的價格,也可以用來購買糧食和物品。到了後期,經濟高度發展,出現了交子,後來人們就把這些交子演變成了銀票,官員領取工資就非常方便了。他們不僅可以領到糧食還有賞賜的稀奇物件,同時這些官員也會有相對應的生活補貼,所以古代官員工資待遇是非常不錯的。

古代官員的工資是由俸祿和食祿組成,品階高的直接去戶部領,品階低的去對應的財政衙門領取。所以古代的官員對於領取工資是有很多方法的。





歷史文學介紹


隨著科技的發達,現在我們領取工資的方式越來越方便了。除了銀行卡之外,很多地方也流行電子支付轉賬。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那些政府官員他們應該如何領取自己的工資呢?

一、首先,工資不一定是錢

郡縣制推行後,皇帝會向各地派出辦事機構,作為對地方行政的監督,這些監督機構在旅行監察職責的同時,也充當著辦事處的作用。官員在領取俸祿時,就需要到這些辦事處領取折實,相當於糧票等憑證。

在《唐六典》等書中有記載:京朝官的祿米、布帛等,由司農寺屬下的太倉署負責發放,地方官員的祿米、布帛,由各州郡倉曹負責發放。發放時間是半年一給,一年兩次。

宋朝,官俸的領取憑證稱"券歷",內含各種以實物形式發給的補貼,通稱"給券",具體名目有館券、驛券、倉券等區分,均由持券者到指定地點領取。

明代官俸折實的花樣特別多,總是受祿者吃虧,明朝鄭和下西洋後,國庫中堆積著大量西洋帶回的香料胡椒等物品,一度作為官員的俸祿進行發放。

每個朝代用不同的方法去代替俸祿,而俸祿都是當地政府的財政發,不需要中央來調配。

二、用專門的機構

古代也同現在一樣,有專門的機構去發放政府官員的工資。這樣的機構,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個月根據官員的工資條和業績等等來給官員分發糧食。至於分發糧食的規則,則是根據當時你領取工資時的官位高低來給你發。

宋朝的時候,隨著交子、會子的出現。逐漸朝廷就不再是開始像以前一樣發俸祿了,而是直接給當地的官員分發銀票。讓他們自己去當地的錢莊裡面兌化成真金白銀。這樣子一來,有些朝廷官員就無法憑藉著自己的身份來抬高自己賣糧食價錢,避免了一些小地方的物價被抬高的現象。








青峰酒史


雖然古代沒有銀行,但是依然不耽誤官員工資的發放。古代除了國家有國庫外,地方上也有國庫,自然官員就不用千里迢迢跑到中央領工資了。

其實古人很聰明,給官員們發放工資的方式也有很多,並且發放的方式也是隨著朝代變更、時間發展而不斷改變的。但不論怎麼變化,古代官員的工資主要有這幾種來源:土地收入、實物收入,錢財收入。

土地收入

古代官員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工資了呢?據史書記載,我國最早的工資誕生於西周時期,當然,那時也不叫工資,應該是叫俸祿。

西周時期,為了維護統治秩序,周天子開始大規模實行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給宗族子弟、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成為諸侯王。

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內權勢很大,可以徵收賦稅,也可以組建軍隊,還可以王位世襲,儼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國家。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諸侯王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義務:他們要聽從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朝覲,還要為周天子提供軍賦和力疫。

諸侯王又把土地和人民進行分封,於是就產生了卿大夫。就這樣,周朝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等級格局,而諸侯、卿大夫、士就是周朝的官員了。

這些官員的工資,也就是俸祿怎麼來呢?原來啊,

這些官員有廣闊的土地,又有許多奴隸幫他們幹活,田地裡的收成就是他們的俸祿。可以說,他們的俸祿主要來自各自領地的收入,這些領地通常被稱為食邑。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工資啦。

此後,有許多朝代也採取類似的制度,比如西晉時,皇帝也是給官員們一塊土地,官員們讓家丁幫忙耕種,所得的收成,就是自己的工資。唐朝也有“職分田”,官員把田地租給佃戶耕種,到時只管收租就行。

實物收入

古代發放工資的另一種方式便是發放實物了。漢朝官員的俸祿一年一發,所以叫做“年俸”。他們的工資通常以糧食來結算。

唐朝發放的實物裡,主要有絹帛。

錢財收入

到了漢朝,又增加了一種官員工資的發放方式,那就是發放金銀。這屬於錢財收入。

宋朝產生了一種紙幣叫做交子。這在中國古代可是了不起的發明,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時的生活方式。這又是極其大變化的一個朝代,學過歷史的都知道當時發明了一種紙幣叫做交子,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時的生活方式。

明清延續了宋朝的方式,所有俸祿形式都是發放紙幣,但是當時的物價特別高,紙幣貶值特別快,因此在當時官員特別清貧,還不到商人的生活水平,於是到了明朝和清朝就很多貪官汙吏的出現了。


小江侃文史


古代官府究竟是怎麼發自己的官員工資的,這個嘛可能出乎他的意料,其實對於古代官員來講,最頭疼的就是收著工資。

我們現在簡單了,比如說企業往工資卡里面打上工資,然後生成工資條,大家一查手機基本上就知道這個月領了多少工資?這工資的組成有極影是什麼樣子的。

但是在古代其實領工資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可能中央的官員沒有這方面擔心,畢竟國庫就在自家邊兒上,作為你的老闆,也就是當今的皇帝,發這個工資的時候不會說欠你的錢。

所以在古代的京城裡面,發工資的時候通常來講就是糧食加錢,一般來講各佔其半,因為古代把糧食也是一種硬通貨,有糧食吃,那你的日子才過得好,所以古代的時候他就會發現,說到官職通常都會按照糧食聯繫在一起,比如說2000石的官制!

但是這些官員是幸運的,他們領工資的時候不需要擔心工資到底領不領得到,可對於那些偏遠地方的地方官來講,他們領工資才是一件特別麻煩的事情。

對於古代的這些官員來講,領到的工資不僅質量低,而且還五花八門,有的時候缺斤少兩車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些地方地理位置比較偏遠,中央很難顧全這些地區的官員的工資,所以為了方便給他們發工資,一般來講都會設立一個臨時的據點,這個據點呢,其實離當時關到了驛站比較近,這個地方一般來講囤積著大量的貨物,而這些貨物,成分比較複雜,有的的是中央下放下來的,也有一些就是地方上面直接收上來的貨物,按照比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以及這些東西的使用的條件將那麼分成多批次的,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用來抵消官員工資的。

沒錯,官員的工資必須要跑到這些地方,拿著朝廷發給他們的通文,也是作為一種工資條從這地方換取相應的工資,當然由於這些地方比較偏遠,所以工資的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呢是糧食,有的時候是錢能夠領到這兩樣的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真正比較尷尬的是領到那些稀奇古怪從地方上面剋扣上面的稅款,這些稅款呢,其實是按照商品的貨物總量,比如說十份裡面抽取一份或者12份裡面抽取一份,這把概率抽上來的稅收這些東西呢也是可以作為一種物品,官府在拿到這些物品以後,會進行低價賤賣來獲取錢糧,而如果,政府官員恰巧要發工資,而這些東西都還沒換成錢糧的時候,就會按照價值折算給這些官員。

也就是說這些地方官能夠拿到東西,不僅侷限於糧食和錢,有的時候還有可能是布匹,有的時候有可能是茶葉,更多的時候可能就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比如說肉,蠶絲,各種各樣的農作物?總是能夠有什麼,就發什麼,如果說這個地方真的很窮,什麼東西都拿不出手,那就只能打欠條了。

這也就造成了一定時間裡面很多封建政府都極力的推崇,就是地方上面收藏的稅款,你自己留下來一部分就不要上報給中央了,這些稅款就當做是你們工資了。

但是到了清朝以後,這個事情就立刻被終止了,為什麼雍正提出火耗歸公,也就是原先我地方上面預留給你們,作為地方官員一種獎勵的錢我全部回收了,現在所有的錢全部歸中央調配,這也就造成了清朝的官員其實領到的工資全都是錢,當然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進步的象徵嗎?起碼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拿到一大堆亂七八糟沒有用的東西,最後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而且不僅可以從中央拿到錢,還可以從地方官員下級官員獲得一定的錢,也就是所謂的冰晶和碳敬。

總體而言,古代官員領工資呢,對於某些地方官員來講確實是一個比較苦的差事,即便如此,也有人削尖了腦袋想往裡面鑽。


漩渦鳴人yy


現在的人們都是通過工資卡來領取工資的,但古代的官員領取工資有的是按年發放工資的,一年只領取一次。還有些時候通常都是以銀兩或者糧食的方式發放的。在古代的官員領工資不一定是通過支付方式領取,而是有自己的方式。在古代時候國家有自己的國庫相當於我們現代的銀行,在古代有些時期是按年發放工資的,一年只領取一次。而在有些時期通常都是以銀兩或者糧食的方式發放的。但古代後期就不再有發放糧食和金銀這種方式了,而是給他們劃分土地,每年地裡收成的多少就是他們官員的工資,而朝廷會讓他們僱一些普通的百姓進行種植每年的糧食收成就是他們當時的工資。再到後來,就改革成半年發一次工資了,當國家經濟還不錯的時候,除了金銀和糧食還會給官員發放一些絹帛。而絹帛是和金銀是一樣的價格,也可以用來購買糧食和物品。到了後期,經濟高度發展,出現了交子,後來人們就把這些交子演變成了銀票,官員領取工資就非常方便了。他們不僅可以領到糧食還有賞賜的稀奇物件,同時這些官員也會有相對應的生活補貼,所以古代官員工資待遇是非常不錯的。


行走滴水滴


京城官員的俸祿,是在戶部進行領取,也是經由戶部主事進行核對發放。高級官員一般都是由僕人趕著大車去戶部領取,有時一輛車都不一定能裝得下。而一些小官,尤其在明朝,六品以下官員一般都自己去戶部領取。並不是他們的俸祿不多,主要是能領到的東西實在是不多,因為明朝官員不僅俸祿最低,而且長期被拖欠。

那麼不在京城做官的官員在什麼地方領取俸祿呢?主要是在地方倉庫領取。中國古代所謂“皇權不下縣”,其實是說領取俸祿的官員就到縣一級。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只有縣一級才有倉庫,宋朝之前縣一級設有司倉。宋朝時期一般有提舉常平司的屬官逐級進行發放。到了明朝,則由藩司(布政使)的屬官進行逐級發放,最終彙總到藩庫進行核算。

所以,一般邊遠地方在清朝之前都是設土官,土官的俸祿就是由自己當地稅賦,上繳一部分給藩庫,剩下就是自己的俸祿。清朝改土歸流之後就直接歸由藩司進行核對發放。


小安zzz


許多人都期待月初,在月初都會發工資,但是很多人有一個疑問,古代沒有銀行他們的官員是怎麼發工資的呢。首先古代不是沒有銀行,古代的銀行叫錢莊,而官員領取的工資也不叫工資,叫俸祿。

官員領俸祿的地點是固定的,對於比較大的京城的官來說就是戶部,對於外地的和小點的官員,則是各個縣級朝廷開辦的財政,比如各級官府存放錢糧的倉庫。每個地方都會有朝廷開辦的財政口,官員開會的時候管理財政的的人員會給大家發領體祿的憑證,比如收據什麼的,然後官員自己去取。古代的貨幣是金銀,而且發的俸祿也不只是金銀,還有糧食布匹之類的。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發放俸祿的形式,發放的多少也不一定,發的俸祿最多的就是宋朝,以包拯舉例,他一年的俸祿換算成人民幣有一千多萬,可見官員的工資有多高。

到了發俸祿的日子,官大的人帶著幾個家裡的僕人,推著車去戶部。官小的人就帶著一個人,推著輛車。再小點的人,就帶一個人,不用帶車都。像陶淵明那種五斗米的人,連人都不用帶,自己去就行了,因為有可能也就請不起人。歷史上以富強出名的盛唐時期,官員們都會收到朝廷發放的金子銀兩,還有糧食布匹之類的。

再早一些,漢朝的時候,還會發放一些相當於早些年的糧票的,可以用來換相應的東西。這一招可是歷史悠久,就算是放到現在,有些單位逢年過節也會發放代金券。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在秦朝的時候則是發放著糧食,那個年代裡糧食的價值更高,所以官員們只要飲食有保證就行,在其他的需求上並不是很大。到了西晉的時候才有了分田的概念,官員們可以憑著自己的等級獲得農田。

到了唐代的時候,官員享受到的福利就非常高了。如果是一品大官、二品外官的話可以獲得12公頃的農田,8品小官、9品外官可以獲得2公頃50畝的農田。到了後期官員們還能夠獲得一筆穀物獎勵,如一品可獲得700石、9九品可獲得50石的穀物。再到貞觀年間就可以領取到貨幣獎勵,那時候還的一品大官可獲得6800文、9品小官可獲得1300文的獎勵。到了後來獎勵主要還是外官更多一些,這樣有利於地方的穩定和官員的積極性,確保他們更賣力的開展地方建設。

當然到了宋代的時候薪水為歷朝之最,大家都知道宋代本身的經濟實力就非常的強,那時候的GDP可是遙遙領先世界各國,在經濟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榮耀時刻。那時候的月薪最高已經達到了40萬文,已經超越了其他朝代的2-10倍。那時候不僅有薪水供應,同時還會享受著其他的福利,生活上非常的奢侈。

一品大官可獲得12萬文的薪水,也可以領取150石的穀物,並且還能享受到布、羅、綿等等。9品的小官,可以領取8000文的薪水,以及5石的穀物和12兩的綿。當然除了以上這些福利,官員們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可以盡數享受,就連家中傭人的衣食住行都會有國家進行補助。

那時候發放這些俸祿自然是有特定機構的,在各地都會有分支存在,確保糧食等能夠一層層的分攤下去,這樣就可以定期領取。而官員則可以定期在指點的地點領取這些福利,當然不同的地方名稱不同,其實功能上還是和今天的銀行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