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白熊實驗:家長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文 | 淘氣爸爸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做妻子的最愁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做媽媽的人最愁的就是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和家長髮生矛盾,同樣的,每一個家庭都會有一些禁令來束縛孩子,兒童愛突破常規,和家長唱反調,別擔心,白熊實驗告訴你這是什麼原因。

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白熊實驗:家長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漫長的假期,相信許多孩子已經在家裡待不住了,面對不能出門的要求,家長們也沒有辦法,只好把孩子繼續關在家裡,進行線上學習。

但是這麼久相處下來,沒有矛盾也容易發生矛盾,朋友阿賓天天帶著自己的孩子寫作業,經常在朋友圈求救:被孩子逼瘋了該怎麼辦?

阿賓的孩子很叛逆,才5歲的年紀就喜歡和別人大家,還經常在家長教訓他的時候離家出走。這天,阿賓無意間和一位做老師的朋友聊天,這位教師朋友告訴阿賓,孩子越叛逆,家長越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她提到,孩子成長有規律,我們都知道自己越罵孩子,孩子就越叛逆,不愛聽我們說話,教育的弦崩的越緊,孩子反彈的慾望就越強烈。這是因為幼兒叛逆的心理是天生的,每個人都需要一份空間和自我感來填補一些不足。

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白熊實驗:家長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可是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因為孩子想要填補的這個想法而惱怒,教師朋友提醒道,為人父母,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別讓“白熊實驗”成為生活的常態。

一、白熊實驗:越禁止,越要做

作為知名的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韋格納因其對思維壓抑與精神控制的研究而享譽心理學界,他的著作《白熊實驗》是由其研究的總結而來,《白熊實驗》打開了心理學的新層次,成為心理學界經典的實驗和理論。

通過這一實驗,韋格納教授敏銳地觀察到了一種生活中的現象,並由此開始了對強迫性思維真正意義上的研究。

所謂“白熊實驗”,它的含義很簡單,它又被稱為反彈效應,教授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

也就是說,當我們過分強調“不”的時候,“不”出現的頻率就越高。

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白熊實驗:家長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二、為什麼出現在這種現象?

生活裡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不,這些被禁止的事情會加劇孩子內心的排斥和腦海裡的慾望。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雙重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越不想在乎就越是在意。

家長一味的叮囑孩子不要做什麼,他的內心對於該行為的求知慾望就會越來越強烈,即使他知道可能這樣是不被允許的。這是心理上的矛盾衝突。

反向心理的不斷試探,讓孩子在行為上越界。

不被允許的行為,會讓孩子更想嘗試,反向的心理會導致幼兒在行為上做出不被允許的事情。這是生理反應的結果。

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白熊實驗:家長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三、想讓孩子更聽話,家長不妨這麼做

1、運用正向引導

既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的“不”會加劇孩子叛逆的心理與行為,那麼我們就要學會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不少家長一發現孩子脾氣不好,不開心了,就喜歡訓斥孩子,暴力服從,在白熊實驗的啟示之下,家長不能再這樣了。

運用正向引導,和孩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就事論事,別錯用了家長威嚴。

2、 以退為進,別和情緒較勁

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白熊實驗:家長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孩子不吃飯,那就不吃飯了,餓著等下一頓吧;孩子睡覺前要哭鬧不想睡覺,那就乾脆不管孩子,讓他哭累了也就知道睡覺了。

注意,白熊實驗告訴我們在負面心理中,我們越和孩子作對,孩子排斥的心理就越強烈。

不妨以退為進,孩子不睡覺就讓她自己靜靜,自己承擔不睡覺的後果,別和情緒較勁,影響了親子關係。

3、 要求具體化

“不可以亂吃東西”、“別和別人說話”,“飯全部吃掉”……我們常常會用大的概念來警示孩子,可是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不以為然,覺得家長在開玩笑,囉嗦而已。

試著把要求具體化,讓孩子注意到家長的態度和行為的許可性。

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白熊實驗:家長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白熊實驗:家長越禁止,孩子越要做。改善親子關係,讓叛逆的孩子聽話,瞭解幼兒叛逆的原因開始。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淘氣爸爸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