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去智,去勇,去賢,呆若木雞之輩可否算是莊子所說的至強境界?

__滿臉陰霾


  呆若木雞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傻傻的,痴痴的,但是你知道這句話最早是莊子說的。

有一個朋友對莊子的評價很有意思,莊子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他經常會編一些假的故事來講真的道理。

比如莊子就在《盜蹠》這篇文章裡編了一個故事來罵自己的前輩孔子。

盜蹠是春秋時期最有名的大盜,孔子有一天就來見他了,勸他改邪歸正,誰知盜蹠一見孔子就罵: “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虛偽的人,經常以文王,武王的管理之道出來騙人,迷惑君王,教導天下的儒生不務正業,又說自己講的是什麼安身立命之道的東西,可是為什麼天下六國沒有他的容身之地,喜歡講人格卻又說什麼君理綱常,自己弟子子路在跟敵人戰鬥前還拜行什麼禮節,結果直接被人殘忍殺死,這些都是被孔子害的,天下的人為什麼不說他是大盜,反而過來指責我。”

文章後邊說到最後孔子講的面紅耳赤,無力反駁,也被嚇的雙腿發抖,最後落荒而逃。這就是莊子,反正故事是我編的,道理卻是真的,你愛信不信,你不信我也不反駁。

其實莊子是很理性的,很多人對莊子有誤解,認為莊子講齊物就是萬物無差,事無對錯,其實莊子的所有思想都講的是不要被自己的主觀思想所控制,要站在一個對立,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也就是要客觀。

莊周《 莊子· 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 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大意就是說,有兩隻雞,一隻雞鬥志昂揚,神采奕奕,另一隻雞眼睛無神就像是木頭一樣,但是一下場這隻呆雞卻場場勝利,嚇得別的雞望風而逃。莊子認為,第一隻雞神采奕奕,鬥志昂揚其實是把自己的精氣消耗光了。

“呆若木雞”最早是形容一個人的精神內斂,鎮定自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用來罵人了。大家都認為這個故事其實表述了莊子,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的思想,這是在闡述事物兩極轉換的辯證思想。

但是我是不這樣認為的,其實一個作者的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用他的理念和境界來解釋,但如果用作者的理念來解釋作者所講的故事,那麼每一本書只留第一頁就好了,既然是這篇講的是戰鬥我們就從戰鬥的層面去理解,不用思考過多。

其實在古代內斂這個詞講的比較多,但是現代社會不講內斂,因為在社會競爭壓力比較大的今天這個情況下,你不內斂也不行啊,大家已經很慫了。我們經常老虎為什麼總是在趴著,就是在蓄養自己的精氣神。

走進生活中我們再來看看,是不是那些越是地位高,層次高的人心態越顯的平和呢?在職場上那些嘰嘰喳喳的是不是都是跑腿的呢?因為一個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會慢慢成長,變得成熟,穩重,不再那麼浮誇,不再那麼想表現自己,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達到自己目地的方法就是去做真正有用的事情。

莊子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他用呆若木雞來講明白這個道理,他不是讓我們喪失精氣神,一個人沒有精氣神是不行的,他以鬥雞身上沒用的精氣神為例子,是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真正核心的東西,而執著於表象只會把自己耗空,拋棄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生活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減去你的煩惱,減去事物本身那些空而無用的東西,讓一切變的更自然,更簡單,直至核心。


偶然回眸


這是無為法 不是你所說的呆若木雞

大智若愚 是一種境界 因為已經放下分別執著 於世間出世間 莊子的逍遙遊境界 就是心遊太虛 無為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