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宽松教育的孩子无法无天,压迫教育不可取,如何掌握好“松紧度”?

lucky小默


题主说宽松的教育,孩子会无法无天;压迫教育又不可取,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

我小时候染上了打游戏机的习惯,曾经还逃课不上学,生活习惯也很不好,因此我没少挨揍。

但是我认为这些打是必要的,因为在该管的时候放任的话,只会让我更加骄纵无礼。

自从我上了高中以后,再也没有被打过,可能是因为我长大了,从小到大我父母对我学习的要求都不高,不管考差了还是考好了,这样的教育够宽松了,然而我去并没有抛弃学习,整天浑浑噩噩反而喜欢上了读书。

由此可见,宽松的教育和压迫教育,跟能不能管好孩子的关系并不太大。

要想把握松紧度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家长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打骂和讲道理,来教育孩子,然而在选择这两种方法之一的时候,都是看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如何。


如果当时脾气很不好,就大打出手或者恶语相向,如果当时的情绪还可以,就给我讲道理,来进行思想教育。

本来应该合理控制松紧程度来教育孩子,反倒成了看心情。

这是很多家长陷入的误区。

对于孩子管教的松紧,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必须要靠自己来把握。

当你发现孩子做错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去看待他,不要让情感牵制了你的理性,而应该放下自己当时的情绪,想一想应该用何种方式去管教他,才会更加有效果。

如果通过打骂,能更让他长记性,那就压迫教育;如果打骂只会让他更加反叛,或者他犯错误的程度没有必要打骂来责罚的话,还是应该通过讲道理来让他明白,究竟错在哪里。


菜鸟微成长


如今的家长都很推崇宽松式教育方式,对学校留作业的观点也不一样,家长会提出各种抗议,甚至引发各种争议,还有对学校或老师的批判,这当然是不明智的教育态度。过于宽松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失去优势,也会被社会所淘汰。

一、“宽松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1、没有规矩

2、没有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3、缺乏安全认知

家长对孩子宽松教育的同时,也意味着缺乏对孩子的约束,孩子不懂得遵守规则,这对孩子如今和将来的发展都很不利。家长想要孩子有更好的前途,就不能缺乏对孩子的正当教育。

二、“高压迫”式教育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1、思维模式被限制

2、亲子关系差

3、影响孩子性格发展

4、影响孩子心理发展

严厉的父母对孩子都会采取高压迫式教育,让孩子不得不服从于父母的威势,而孩子的内心却是反叛的情绪。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可能发展为心理扭曲,也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 “松紧度”保持一个良好状态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1、良好习惯

2、良好性格

3、健康心理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松紧有度的环境,要尊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针对孩子的不同特性,做出正确的引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特性,家长就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助力。

四、如何掌握好对孩子教育的“松紧度”

1、家长要宽容,正视孩子的错误

2、家长要有严有慈

3、父母要有远见

家长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的身心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养成好性格,和出色的能力,也许这些好品质当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但当孩子真正受益的时候,他会反过头来父母的明智和远见。

中国父母所推崇的宽松教育,只会让孩子失去正当教育的机会。理性的父母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走向更高层次的精英教育。

教育本身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以冷静和睿智的眼光看待,长此以往,孩子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你如何掌握孩子教育的“松紧度”?可以留言探讨


虫子叫鱼儿


宽松与压迫本身就是矛与盾的关系。两者都想做最好的,突破对方,但往往是你追我赶,相互超越,造就了人类辉煌的发展史。

比如说坦克,造坦克的一方想造出无比坚固的防护装甲,而反坦克一方总想造出穿透装甲的利器,结果一方刚成功压制对方,而对方又会想尽办法,再次压制对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一牢永逸,只有不断发展进步,书写着时代潮流,共同进步。

万事万物道理都一样。教育孩子也一样,太宽松则无法无天,太压迫则不可取。所以中国古人提出了“中庸"之道。不可太宽松,要在法律法规,道德理念充许的范围內,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上,采取宽松而有序的教育环境,发展小孩个性,为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此前题下,发展孩子个性,当今社公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材,活跃性格的,可以做勾通类工作,內向一点的,可以做找术性工作。服务社会,共周进步,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中!


蚂蚁学苑


说到教育孩子,怎么拿捏一个分寸?是当虎爸狼妈还是当任其个性发展的开明父母?这真是个难解之谜。实际操作中,过于严明又怕影响孩子个性发展,过于宽松又担心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所以,掌握好教育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知识、传承和发扬文明,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遵循社会公德,追求真善美……也就是说,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大方、多才多艺、善解人意、明辨是非、知书达礼、全面发展……想把“自然人”教育成“社会人”,必然要扭转他的某些天性,必然要培养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些“压迫”和“强灌”。所以,教育孩子,必须会有一些强制性。


2.教育不是工厂流水线,社会也不需要一个模子出来的人,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引导其个性发展,是必要的。社会如此纷繁多彩,人的个性发展绝不能被抹杀。孩子的未来如同一棵大树的无数分叉,做父母的在保证他茁壮成长的同时,要尊重他的个性发展,千万不能强制压迫,要求他必须按照你的要求来成长,否则,只会培养出一棵棵“病树”。

3.既然两者都得有,那“度”在哪?底线思维不可少!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完全可以其乐融融,但只要孩子试探着想要击穿你教育的底线时,家长一定要守住底线,必要的“压迫”不可少,当然,这并不等同于粗暴,“压迫”是建立在沟通讲道理的基础上的。理想的状态,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既讲道理、会沟通、贴心,又有威严、有不可触碰的底线。两者不矛盾,教育孩子就是在和他博弈。



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天性也不尽相同,如何才是最佳的“度”,需要每位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自己去把握。


章不才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教育:

第一,中国有古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压迫式和宽松式只是把教育的问题简单化和框架化了。实际上孩子的教育要复杂和严谨的多,片面化的教育肯定会出现问题。实际上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和灵活的。

鬼谷子的徒弟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在历史上大放光彩,假如没有鬼谷子,我想他们都会碌碌无为,这就是名师的力量。名师出高徒是不错的真理。也体现出教育的力量。

但是世上再没有鬼谷子,我们尽量去模仿鬼谷子。所以说教育从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

第二,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

一切都是以升学率为主。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却被忽略。高分低能的毕业生遍地皆是。各种培训班辅导班铺天盖地,只会考试的大学生太多了,家长们只要孩子成绩好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其实毕业参加工作后碌碌无为,大多沦为中庸之辈。他们综合素质怎么提高,在社会摸爬滚打中无意识的被动提高,以便去适应社会生存…

真正可惜!

第三,对策

中国学生太难,家长更难。

不努力学习吧考不上好大学,视野不够。

努力学习吧,有可能成为书呆子,

那怎么办?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必须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因为这是中国特色,学习好才能获得好的资源。

另外必须要重视素质教育。

这个必须由家长主导来完成。具体很多,比如孩子的能力培养,演讲,自信,自尊,自爱,礼貌,情商,逆商,见识,格局等等包括技能和心灵层面的东西。这些才是决定一个人在成年之后

能够有多远的关键。也是一个人成熟的关键。

我们看伟人或者成功者所具备的能力中真正关键的就是心灵层面的知识和认知。

而一个只有学习成绩优良的人只能称他为书呆子。心灵层面的缺失影响着一个人的事业的发展。

心理健康的人哪怕很平凡,他也会过的很快乐!





新尚浩教育


你好。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所以它正在困扰着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但是我有不同看法,我在这里讲一下,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果觉得有道理,荣幸之至,如果有老师或家长有不同看法,也请手下留情,不要喷我。



首先,通过这个问题分析,无论是压迫式又或者叫灌输式,还是宽松式,我都觉得不可行,无所谓优劣,我觉得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其次,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应该属于影响孩子教育的外在因素,据此感觉好像孩子成绩的优劣完全取决于外在的影响。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其本质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学习知识,而不是我们教给他知识。古语不是说“师父领进门”嘛。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领进来?具体他怎么学,学的如何?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您觉得对吗?

题目反应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孩子的自制力差的问题。因为自制力差,所以宽容的时候,孩子无法专注于学习,而当别人要求他提醒他,紧一紧的时候,可能他就专注一些。



好了,无论对错,请让我接着我的结论向下分析一下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和提高的对策。(有注意的小伙伴,会发现我以前有回答过自制力的问题,在此再罗列一下,请耐心读下去。

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自制力差的情况呢?

我做了个总结,有以下两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

一、主动性的原因-父母或者周围的环境没有给予孩子正能量的示范。 上文提到,孩子自出生以来对这个崭新的世界充满好奇,是与生俱来。所以自睁开眼睛能够视物、能够听物开始,就开始主动地观察、听取、学习他从周围环境吸收到的东西。如果这个时候作为外在环境因素之一的父母如果自小就不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么孩子也将会学会你身上的一些缺点。比如,有的父母,让孩子去学习、写作业,自己却抱着手机听音乐,玩游戏,看新闻,或者看电视,又或者在孩子能够听到的范围内大声喧哗,那么孩子也像看手机,看电视,毕竟那些对他来说也是新奇的,新鲜的。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又怎么能专注去做事,去学习呢。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高考状元呀,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父母大都是从事教育行业或者作息生活比较规律的人。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父母家庭的影响,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

二、被动性的原因-父母或者周围环境对孩子的过犹不及,导致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也就是题目反应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摆脱了以前无才便是德的错误思想。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学习问题时,过于敏感。比如不顾孩子个人意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不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又或者一旦孩子成绩出现起伏,就暴怒不已,非打即骂。等等,让孩子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有些孩子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即出现了所谓的“过犹不及”。 而有些家长,却和刚才家长恰恰相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管不问,有的甚至直接将孩子扔给父母,让其代为照管,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管教,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关心,过度放纵自我。也出现了所谓的“过犹不及”。

其次,既然知道了孩子出现自制力差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去改变和提高孩子的自治能力。 请参考。

一、言传身教,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低龄的孩子起初还不能判断外界的言行的好坏,所以作为陪同孩子时间最长的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之间相互监督,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作用。即为“身教”。 低龄的孩子,同样也不能判断和评价自己言行的好坏,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了。 刚开始,孩子只是听到父母说“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肯定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这样做”,这个没有关系,可以习惯成自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可以在告知他们规则的时候,告诉他们为什么了要这样做了。但切忌,规则不能太多,也不一“朝令夕改”,更要注意,父母的言行要一致。即为“言传”。

二、循序渐进,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但也要做到“赏善罚恶” 自制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孩子缺乏自制力的时候,如:打坏东西、提一些过分要求等,父母应当宽容一些,粗暴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父母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当孩子做到了要求应该做到的东西,或者改掉了要求改掉的错误,父母也要积极予以奖励和表扬。反之,也不能过度宽容,让孩子觉得“宽容即是纵容”,对于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或者多次犯的同样的错误,也要敢于予以惩戒。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也希望各朋友(๑°3°๑)提出不同意见,一起交流。感谢(❁´ω`❁)!


视线在线


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放的太松会让孩子无法无天;管的太严,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就像扎辫子的橡皮筋一样,扎得太松,发挥不出它的作用;但扎的太紧,容易断裂,更起不到作用。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淘尽了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同一起跑线上。然而好多家长都会比较失望,失望孩子为什么不了解自己的心呢!作为家长要明白一点,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能站在大人的立场上去考虑和分析问题。孩子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家长只有适应这个世界,才能去改变这个世界。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掌握孩子的性格。在不伤害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要适当放松对孩子的管教。要相对的使孩子得到一定的自由,要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样孩子会觉得生长在这个家庭比较舒服,从而能和家长场畅所欲言地进行交谈,会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拿出来和家长相互交流。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对孩子做出相应的选择。但不能过度的放松,如果对孩子太过纵容和包庇,会让孩子觉得这个地球在围绕着他转,这个世上的人都在为他做奉献。孩子自然也就不只天高地厚,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如果过度放纵和包容,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家长说的话没有权威,当孩子正真犯错的时候,即使父母说的多么严重,在孩子眼里也没有分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地、准确地、正确地去引导孩子,不能让孩子把这种心理养成习惯。在不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要让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但不能用粗暴的手段,要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有认识到了错误,才能更好的改正错误。

其次,对孩子不能管的太严。如果对孩子的管教太严,会让孩子的心受到压迫(就是所谓的压迫教育),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对父母有所害怕。从而不愿和父母交流,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该有的亲切感、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等不良心理。在做事的时候,由于害怕父母的惩罚而选择直接放弃。学习中也一样,比如某道题孩子不会做,但怕问父母会受到责骂,所以把这道题直接跳过不做。这样无论是给孩子的精神还是生活,都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当孩子步入社会后,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

所以家长不能把孩子放的太松,也不能管的太严,要松紧皆宜。就像那条橡皮筋一样,你把它不拉开就显不出它的作用。但如果拉的太紧,会容易断裂,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文轩爱写作


松紧度我觉得是教育中最核心的点,如何找准“度”,家长的智慧和对孩子的了解太重要了。我选了一张图,妈妈要象水珠一样看到孩子现在的样子,了解自己的孩子。


“度”是灵活的,是多变的,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孩子不同问题的呈现,我们要跟上孩子的脚步,好的事情给到孩子及时的看见和鼓励,错误的事情让孩子面对问题,思考,寻找方法然后解决问题。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提供帮助和保护。我家7岁的儿子自己处理了几次和同学的冲突,有一件事我认为他处理的特别好。

事件:在去小餐桌吃饭的路上,和同是一年级的同学打架了。那个同学找了几个好朋友,我儿子找了一个好朋友。儿子可能觉得不占优势,害怕了。回家后和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小餐桌吃饭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讲了事件经过,我给他的方法是找小餐桌老师给他帮助。

结果:傍晚回家,我问他事情解决了吗?他很开心的告诉我:“解决了。”在放学的时候,他看到同学妈妈用电动车带着同学,他主动过去和阿姨讲了他们打架的事,然后他们就在阿姨的见证下握手言和,又是朋友了。

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孩子最好的朋友。相信孩子,孩子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慢慢的,有了处理事情的很强的能力,会非常的有自信。我儿子的自信和快乐还感染了我。

作为家长,我们要拥有更高的智慧,给孩子搭建宽广的高速路,让他尽情欢快的奔跑。


王云育儿育己


首先宽松的教育不等于无法无天,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将宽松的教育理解错了,认为孩子有了爱和自由就没有了规则,实际上爱和自由是不与规则为冲突的。

1.爱孩子给孩子自由,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灵能够自由的翱翔,他们的创造力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能够拥有更多的组建能够去形成独立的思想,这是爱与自由的目的。

2.但是爱与自由并不是说让孩子无法无天,相反,在给予孩子爱与自由的基础上,真正的爱与自由的教育是一定给孩子立规则的,只不过这个规则是,有道理的,有边界的是让孩子养成自我遵守的习惯,给予孩子惩罚的时候,也是以尊重孩子为基础,并不是以侮辱孩子的人格为代价的。

3.而压制的教育常常是一种权威似的。不管我对不对?我是权威你都必须听我的,这种权威常常体现城市,家长对待孩子这种压制会导致孩子缺少独立的思想。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懦弱性格,也会导致孩子更多的叛逆因此不要把自己陷入到对概念的误读当中,而是要在各种教育当中看到本质所在。

给学生减负了,让学生上学轻松很多。为什么还有些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给孩子加负担?

一方面,家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因为在家长的认知观念里面第一好的成绩意味着未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二,好的成绩。可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第三,好的成绩也会让家长觉得自己作为父母更成功。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家长是由于过度焦虑,而给孩子报很多班的话,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在焦虑的心情下,你并没有去分析孩子现在的学习情况,报了补习班常常只是一个心理安慰,孩子在课堂上已经学会的在补习班老师重复讲一遍,这是在浪费时间,孩子如果没有学会的,他也没有发现他哪里没有掌握牢固,哪里没有学会,到了补习班像在课堂上一样,肤皮潦草的听一遍课,照样是没有收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那是因为没有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其实与其给孩子报很多的补习班,家长不如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清大燕园教育


要把握好孩子教育的一个松紧度,最重要的就是:

确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

1.可以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如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培养他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等。

2.然后再设定一些短期目标,比如儿童时期就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独立性,让他们能学会自己自己动手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

拥有合适的目标,才能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所侧重,人无完人,将孩子教育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人的精力有限,做不到也想不到这么全面。

该怎么把握适度的原则

1.不要什么知识有用,就只学什么知识。因为其实教育主要给孩子的不是他们学会了什么知识,而是他们学习这些知识中习得的那种思维和积累下来的智慧。

2.不要过度的管孩子,偶尔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这个不不要过度,并不是不让家长管孩子,是选择性的管。对他们有害的、太过危险的事情,就一定要及时制止,有利的、能让他们自我成长和发展的事情,就可以适当的放手。

3.并不是越超前的教育理念就越有用。其实遵循自然规律挺好的,早熟的果实它既不好看也不甜,让孩子就像孩子,让少年就像少年,让童年就像一个童年,教育还是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4.适当的惩罚必不可少,孩子还小,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如果这时候对他们过于放纵而不加管束,极可能造成他们错误的观念,被社会教做人。

5.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扬,做得好的才要夸,而且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夸奖,不要什么都夸,也不要泛泛而谈,随便夸两句,这样容易让他们膨胀,也让他们不知道往哪方面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