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78歲的國醫大師唐祖宣:四次戰“疫”懸壺濟世

78歲的國醫大師唐祖宣:四次戰“疫”懸壺濟世


疫情發生以來,有這樣一位78歲的老中醫,每天早上5時30分起床,7時準時到醫院,看過前一天的疫情通報,8時召開防治小組工作會佈置任務;會議結束後,瞭解當天病人的中醫藥治療情況,然後到一線發放預防湯藥;晚上回到辦公室,再思考住院病例的治療方案……

這就是近段以來,國醫大師、鄧州市中醫院院長唐祖宣每天的工作日程。他曾榮獲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也是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但在疫情面前,他依然身先士卒,情繫群眾,主動擔當,以老中醫的熾熱情懷和醫者仁心,夜以繼日地工作在中醫藥防治一線。由於日程緊張,他走起路來經常是一路小跑。

“我這是第四次戰‘疫’了!每次的國家疫情來臨,我都帶領團隊參與一線救治,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取得了很好的疫情防控療效!我相信,只要嚴格落實黨中央要求,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中西醫並重’的指示精神,一定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面對記者,唐祖宣自信地說。

唐祖宣行醫62年,以前有過3次和疫情鬥爭的經歷。第一次是1987年湖北省部分區域暴發的紅斑性肢痛症,他接診的湖北某地28名少年患者,全部痊癒。第二次是2003年非典疫情,他將20餘萬劑中藥免費發放一線人員和隔離人群服用,最終鄧州無一例確診非典病人。第三次是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全市適齡兒童服用了由他開具處方的免費中藥湯劑,最終鄧州市只有16名兒童患病,無重症和死亡病例發生。

“中醫藥在疫情的防控和救治上大有作為!中醫好,西醫好,中西醫結合更好!”唐祖宣憑多年的經驗自信地說。

78歲高齡的唐祖宣把抗擊疫情工作當成頭等大事。大年三十至今,每天早出晚歸,督促醫院發熱門診和發熱預檢分診處的建設,組織培訓人員,落實防控措施,研究治療方案。唐祖宣帶領學生王祥麒,於大年初一在全省率先研究制訂了新冠肺炎中藥預防處方,並組織鄧州市中醫院熬製發放。他每天必去製劑室查看中藥煎制情況。為了解決中藥湯劑生產能力不足問題,使一線人員及時喝上中藥,他通過市政府協調3家黃酒企業專門熬製中藥。他每天親自為一線人員送上湯藥和詢問用藥情況,鼓勵一線人員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鄉鎮衛生院、高速路口、鄉鎮社區、防控卡點、環衛站……到處都有他送藥的身影。

2月24日,鄧州市集中外派農民工,他親自為300多農民工每人發放了7天劑量的中藥湯劑,累計2000多袋。截至2月25日,鄧州市已發放中藥湯劑近100萬袋,供5萬易感人群服用一療程。他還親自錄製視頻,向社會普及中醫藥防治知識。

記者瞭解,鄧州市春節期間從武漢返鄉人員5831人,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但是,中西醫並舉的防控策略,顯現了效能!從2月6日以來,鄧州市已連續20天無新增確診病人。至2月26日,17例確診病人全部治癒出院。

作為南陽市防治新冠肺炎中醫專家組顧問,唐祖宣提出,要發揮醫聖故里中醫藥資源優勢,加強中西醫協同,這樣不僅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對確診患者治療也很重要。按照他的建議,南陽市迅速建立中西醫協同機制,成立了中醫防治領導小組,在全國率先推出南陽中醫藥預防方案,確保了中醫藥深度參與、全程參與醫療救治,中醫藥參與救治率達到100%。並迅速組織生產發放中藥預防制劑10萬箱,覆蓋40餘萬重點人群。

唐祖宣說:“基層設備相對落後,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更為突出,尤其是早期介入、早期干預非常重要。學中醫是濟世救人,我將用我的經驗服務更多群眾,這是責任!”(閆良生 崔松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